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安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安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策略

李雪芬,邓小辉,姚懿菲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a. 土木工程学院;
b.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广安 638000)

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结果。观光农业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发展观光农业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融合和优化布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研究从广安市域的视角,深入探讨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的路径,寻求广安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观光农业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活动为经营基础,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需求为目的,充分开发农业资源,通过举办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文化、艺术创作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将农村的相关产业贯通,着重融合体现“三生”功能,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业态。乡村旅游业以乡村的自然风光、传统建筑、农耕文化、田园生活、民俗风情等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由当地村民参与管理、提供服务,可以让游客欣赏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或参加生产、采摘等农事活动,深度体验田园生活。

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均以农业为基础,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两者结合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打开农村发展空间

观光农业融合了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其衍生的相关产业,拓展了农业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功能,深度挖掘了农村的区域文化特色、产品价值特色、绿色生态特色,推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跨界融通,促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业是“农业+旅游”的有机融合形式,能够让游客回归绿水青山,体验乡村野趣、农事活动、民俗风情,在提振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作用。

(二)促进农民就业,打造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观光农业,能统筹城乡各种要素资源,释放大量的农村内需潜力,创造更多农业价值,拓展农村的非农就业空间,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互联网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观光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农民就业有渠道、创业有载体、致富有门路。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让农民在不离乡、不离土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家乡建设,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如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等),提高农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附加值。同时,能激发人们对绿色、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山林的心理需求。

(三)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展示农村的魅力

在发展观光农业的过程中,依托农林牧渔、花果稻茶等农业资源和具有当地风情的民居,传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开发农村的地形地貌、四季之景、空闲场地、庭院房屋等旅游资源,融入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动感时尚、动漫创意、童真青春等元素,能够让农业发展更高效、更智能、更精细,打造农业产品及旅游项目的好形象、好品牌和好卖点,形成“三生”融合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展示新时代农村的魅力。深度挖掘乡村的古风古韵,不仅要突显乡村的绿水青山,更要弘扬乡村的人文之美,展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育乡村的独特气质气韵,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在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注重内涵建设,引入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增强吸引力。

(一)做好谋篇布局,呈现地方特色

广安是川东地区的桥头堡,要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立足广安的区位优势和实际,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战略机遇,做好整体规划工作,积极推动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协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权责利分配机制、发展定位和发展机制等,将开发工作纳入城乡发展大系统,结合广安地方特色,以产业为依托,打造产业带和产业群。编写具有广安乡情特色的相关读物,展现广安发展的新形象,讲好农业和旅游业的好故事,传播乡村振兴的好声音,多方发力、多措并举,让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聘任一批农业专家、规划专家、文化学者、文创设计师,请他们从农旅产业的定位、规划选址、风格特点、竞位关系、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设计论证,盘活闲置的农村资源,根据各乡村的特色及相关的支柱产业制订农旅产业规划,推动农村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使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广安各区县、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定位和经济发展重点工作联系起来。

第三,彰显农业资源及乡土文化的地方特色。我国为了庆祝丰收,在每年秋分时节会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广安自古以来就有“金广安银岳池”之说。为了呈现庆丰收的主题,可以举办速搓玉米、耕牛碾谷、抢粮入仓、下河捉鱼等农事活动,丰富旅游体验项目,让当地农民及游客充分感受丰收的喜悦、分享快乐。还可以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一系列过程。广安作为农业大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优质的农业种质资源,应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建设休闲观光景点,让游客有景可观、有景可游、有景可拍;
延伸农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工作,调动政行企等多方力量,形成农旅产业的发展合力。

(二)彰显生态优势,展现文化风情

广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鲜明的农业特色和悠久的民俗文化。例如,可以让游客在华蓥山上赏日出,到鳌山寨里赏桃李,去农业公园摘柚子等。广安的乡村自然风光优美、生活节奏缓慢,对那些整日忙于工作、心气浮躁的都市人来说堪称身心放松的“乐土”,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农家、山花、茶园、鸡鸣、狗吠等景物,可以让游客进入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境界。在开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要凸显广安本地的风俗习惯、农事活动、建筑风格、风味美食等特色,开发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增加乡村原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注重游客的体验感。例如,通过旅游规划设计将当地的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歌曲等融为一体,举办喂猪仔、赶鸭子、收稻谷、打糍粑、榨菜籽、磨豆花、做苞谷粑等活动,让游客走进大自然,体验农作乐趣,陶冶情志,有新鲜感、参与感、互动感、满足感、获得感。游客居住在具有川东民居特色的民宿中,亲自动手做农活、做农家饭,能体会农家生活的快乐。值得一提的是,民宿规划应保证一致性(如青瓦白墙、木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软装饰、绿植等营造特色,突出不同的主题,提高辨识度。总之,广安要遵循农旅产业的发展规律,彰显生态优势,加快核心景区、精品景区的建设步伐,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引领、资源聚集等模式,建设生态景区、文化景区、康养景区、农耕文化景区、采摘景区等一系列主题景区,让广安成为川渝地区游客自驾游、中短途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三)发挥资源特色,创立地方品牌

广安要积极推进观光农业发展,依托大云山蜜桃产业园、龙安柚博园、白马柠檬产业园、石笋杨梅采摘基地等,推出采摘、品尝、摄影等乡村旅游项目。还可以结合娱乐、体验、养生等主题,合理规划定位,打造立足广安、辐射川渝的乡村旅游品牌。

首先,文旅部门和农业部门要相互配合,细致调研,摸清家底,充分挖掘文化特色资源,论证后提炼出广安的特色。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具有广安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注重品牌的打造和内涵的挖掘,提高广安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拓宽思路,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激发商户参与的积极性,共同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向游客展示广安资源的吸引力和文化的向心力。

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元素巧妙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展示广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体系。例如,可以组建演出团队举办综合性文艺演出,借助各类媒体来宣传广安的旅游特色,举办摄影节、赏花会、春天诗会等互动体验性活动,让游客了解广安、愿意走进广安,同时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另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制订不同行业的服务质量评定标准,评选出一批品牌商户、典型商户、网红商户,既让农民和商户想干、愿干、敢干,分享旅游业的收益,又让游客放心。

最后,与其他单位协力打造农业旅游品牌。例如,每年举办以广安为主题的全国文创作品大赛,向全国的专家学者、设计爱好者征稿,提高广安的影响力。还可以与一些科研单位、高校、出版单位等联合举办广安文化宣介会、广安文化交流论坛等,为广安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观光农业广安旅游业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广安清廉地图廉政瞭望(2021年19期)2021-11-15The influences ofsupplemented subgroups on the structure of finite groups高师理科学刊(2020年11期)2021-01-04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现代园艺(2018年12期)2018-01-18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2-27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园艺与种苗(2015年10期)2015-02-27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