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沂南县朱家林片区村庄规划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沂南县朱家林片区村庄规划为例

张 璇 李 纯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两极差异化问题更加突显,乡村发展总体上处在落后、萧条、衰败的状况。党的十六大提出“五个统筹”,“城乡统筹”位之首位。随后,各地市积极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十九大国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乡村振兴战略要求。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出台,明确村庄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若干意见》明确“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同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提出“要整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自此,各省市积极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路径。笔者在分析新时期村庄规划与传统村庄规划的差异的基础上,以沂南县朱家林片区村庄规划为例,积极探索编制方法,应对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及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

早在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正式将村庄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重在指导村庄建设工作。2008年,城乡规划法出台,确定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同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开始实行。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陆续出台,再次明确且强调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总体来看,村庄规划 经历了从一开始指导村庄建设,到注重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建设五大振兴,再到国土空间背景下“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管控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四个发展阶段,新时期赋予了村庄规划新的职责,下面对具体分析新时期村庄规划与传统村庄规划的差异。

1.1 规划定位的转变——更加明确:由法定规划到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

2008年,出台了《城乡规划法》,虽然确定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也开始实行,但大多城市往往忽略村庄规划的法定性,虽较大量的村庄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是实施度极低,虽为法定规划,但对村庄建设的控制和约束效力并未体现。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出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将村庄规划纳入“五级三类”体系,巩固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明确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地管制、核发建设规划许可的法定规划。

村庄规划虽然一直是法定规划,但规划定位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在原来的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不仅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也就是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的规划定位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变化,也更利于管理者更直接地指导村庄建设。

1.2 突出强调“实用性”的管理和实施,直接指导村庄建设发展

传统的村庄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不是以行政村为边界,多个村庄规划存在重叠或者遗漏的情况。新时期的村庄规划明确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编制,可以一个行政村单独编制,也可以几个行政村一起编制。

另外传统村规划村域内部的地类划分不明晰,农林用地分类过粗,存在性质不明的用地分类。而新时期的村庄规划强调全域全要素的管控,不存在规划空白。

以行政村为前提、以全域全要素为基础的村庄规划编制成果,更便于村庄规划的管理、项目的建设实施,也更便于指导村庄的建设发展。

1.3 规划内容的转变——由注重村庄内部建设到坚持全域全要素空间管控

传统的村庄规划更加关注村庄内部的建设情况,注重农房建设、村居环境、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等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等基础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和建设要求,用地分类的划分侧重生活、建设用地方面,对生产、生态方面关注较少。新时期的村庄规划坚持底线思维,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除了注重农房建设、村居环境、基础设施等生活空间的建设外,也更关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发展,更加注重全域全要素空间管控,以期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的融合。

规划村庄位于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范围内,而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其他村庄相比,基础条件比较好。因此,村庄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核心区的细化研究,指导项目的建设落地,从而带动村庄的发展。

作为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居民点建设也已有所提升的村庄,规划的重点首先应该是抓住村庄永续发展的核心点——产业的谋划;
但前提是充分摸清现状、尊重民意,同时要遵守新时期村庄规划的原则,全域全要素管控,探索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

2.1 基础调研详实,尊重民意

朱家林片区位于沂南县岸堤镇镇区北部,处于沂南、沂水、蒙阴三县交界处,是沂南县的西部门户。片区处于缓坡丘陵地带,整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村庄坐北朝南,形成了北靠长岭,南望平原的地形特征,但山体资源利用率较低。

产业方面,片区一产基础良好,成熟项目众多。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当地村民很少参与经营、管理,收入来源仍以外出打工、务农为主,由于当地产业带动性较弱,片区人口外流、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人口外流也导致空闲宅基地较多,空闲宅基地已超30%。

调查者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了村庄现状以及发展诉求。了解到村民对朱家林片区的建设满意度比较高,但其中东北村、大峪庄村两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现状比较差,急需要完善;
村民收入以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需要植入“接地气”的产业,来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2.2 坚持产业引领,带动发展

规划坚持产业引领,带动村庄发展,提出了“核心引领,明确村庄发展主题,错位发展”“串珠成链,定制精品旅游线路,联动发展”两大发展战略。

产业选择方面,提出四大策略,分别是:植入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与区域红色旅游产业互补发展;
植入乡村气息、“接地气”产业,提高村民参与度,体现乡愁美学;
凭借“北靠长岭,南望平原”的生态优势,植入康养度假产业,打通银发市场;
坚定朱家林文化产业核心定位,吸引创客返乡发展。形成了朱家林文化创意、柿子岭理想村落、大峪庄康养度假、东北村民俗文化四大核心引领,明确了一村一品的村庄发展定位。同时,结合村庄发展主题,植入支撑产业,串珠成链,形成亲子游、体验游、文化游三条主线,联动发展。最终形成了“一核引领,两带三心 ,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

2.3 优化三生空间,重构格局

规划对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农用地、建设用地、自然保护保留用地进行梳理,优化全域空间,重构格局。

2.3.1 生态空间铺底

规划首先通过单因子道路交通、地形高程、地形坡度、用地类型、水文流量等叠加分析,确定权重、赋分,得出生态敏感性分析,分值越高,生态敏感性越高;
同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规划区划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修复区、田园种植区、适宜建设区,并对每类空间从控制要点、控制规则、控制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管控规则。

2.3.2 生产空间优化

规划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优化了农田布局,并针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实际耕地空间不匹配的情况,进行了生产空间用地整理工作,明确了各类调整用地规模、性质,保障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2.3.3 生活空间提升

规划提出了盘活村庄宅基地的策略,通过整合零碎、闲置宅基地,采取自愿有偿退出或租赁等多种方式,植入新功能与业态。

提出四大提升举措,分别是便利出行,疏通道路;
功能置换,植入新功能与业态;
更新住宅,提高村民居住环境;
见缝插绿,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2.4 提升居住环境,精致生活

规划对村庄宅基地进行了甄别,从保留整治、改造提升、拆除重建、新增新建四个方面,提出了居民点建设导则,指引村庄建设,打造精致生活。

2.4.1 保留整治

规划以保留整治为主,对村民住房、村居环境等进行综合整治。

2.4.2 改造提升

以功能置换为前提,进行特色改造,重点对大峪庄自然村西北部村居、东北村自然村北部及村委会主街村居进行改造提升,共计127处居住用房;
改造应保留原有石墙灰瓦等特色要素、乡村风情和古朴韵味,进行创意改造。

2.4.3 拆除重建

规划引导村内部分建筑质量较差对的房屋拆除重建,共包括86处居住用房。

2.4.4 新增新建

规划保留村庄肌理,以“针灸”的方式,新建民居建筑、大峪庄民俗文化馆、东北村乡村大舞台等经营性建筑,为村庄注入新鲜活力。

3.1 坚守底线管控,优化全域空间格局

规划应坚持底线管控,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的不同需求,优化生态、生产、生活三类空间格局,协调形成互不交叉重叠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村庄集中建设边界等控制线。细化并协调这些空间要素的关系,优化全域空间格局,实现乡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全要素空间管控。

3.2 强化产业引领,提升乡村振兴实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的关键、乡村发展的动力,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村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因此,村庄规划应强化产业引领,结合村庄实际,植入“接地气”的产业,培育“职业村民”,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3.3 挖潜盘活存量,更新村庄功能布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宅基地闲置情况非常突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推动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盘活、用好农村宅基地,因地制宜更新村庄功能布局。既是对农村生活、居住方式变革的适应,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助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4 探索留白机制,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村庄发展是动态持续的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为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村庄规划中应积极探索留白机制,“空间留白+产业留白+指标留白”并行,合理预留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空间。规划管理部门也应积极探索留白空间的启动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把控规划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已从最初的只关注农业发展问题,转向对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
从单一的人居环境改善,扩充到村庄全域全要素空间的重构和环境治理。而作为新时代的规划人,应从村居环境建设、全域全要素管控两个维度,积极探索编制“能用、实用、好用、管用”村庄规划的路径,实现从宏观的政策性引导到微观的具体建设实施,真正体现出作为乡村地区的“多规合一”详细规划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空间规划全域村庄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河北地质(2021年4期)2021-03-08我的小村庄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0年9期)2021-01-14村庄,你好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趣味(数学)(2019年11期)2019-04-13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自然资源情报(2018年5期)2018-12-28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自然资源情报(2017年7期)2017-11-26“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海峡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辽宁经济(2017年5期)2017-07-12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