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昕,洪丽平
(1.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与旅游学院;
2.海丝商贸与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自201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后[1],国务院、各级政府部门密集下发多项政策助力健康养生旅游等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亚健康人群比例增大、人口老龄化以及个人收入的持续增加也较大地刺激了健康养生旅游的消费需求。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2]。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不均衡发展的压力。养生旅游作为旅游活动的高级阶段,兼具个性化旅游体验和健康追求,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引发的养生问题将提供实质性解决方案。
虽然养生旅游已引起政府、业界及学界的重视,但目前我国现有文献更多地关注某一具体地点的养生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国内养生旅游文献的梳理也多为传统的文献综述。为此,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养生旅游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2021年4月9日,在中国知网(CNKI)以“养生旅游”为主题进行检索,获得345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无作者的简讯、报道性文章、征稿启示等无效数据后,最终获得318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用Citespace软件内置转换器转换为适用格式。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5.7.R5)软件对从中国知网收集的318条养生旅游方面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包括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以挖掘养生旅游研究热点,推演研究发展进程。
对本研究收集的318篇文献以年为单位进行汇总,发现国内养生研究最早出现于2006年,起步较晚,发展至今仅十五年的研究时长。首篇文献为朱生东等[3]对齐云山景区发展道教休闲养生旅游进行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指出应采取综合开发、全面合作、突出特色、强化管理等对策培育齐云山休闲养生旅游市场。从整体上看,国内养生旅游研究文献产出数量在前十二年的研究历程中基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不断增加等社会现象相吻合。尤其是2016—2018年,养生旅游研究文献的产出数量达到顶峰,每年的研究文献产出数量均突破40篇,这与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健康中国”战略政策的时间相呼应。虽然,自2019年以来,国内养生旅游研究的文献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6—2014年每年的发文量,医疗旅游、养老旅游等细分类型的康养旅游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
1.作者分布
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作者合作分析,得到节点数为315,连线数为205,密度为0.004 1的康养旅游研究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养生旅游研究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2.机构分布
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机构合作分析,得到节点数为247,连线数为82,密度为0.0027的养生旅游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养生旅游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
从图2中可以发现整个图谱的网络十分松散,仅个别机构节点之间有单条连线,这说明该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度极低。总样本318篇文献涉及247家机构,其中西安翻译学院的发文数最多,是仅有的1家发文数超过5篇的机构,高产机构较少(见表1)。
表1 养生旅游主要研究机构发文数量情况
如表1所示,247家机构中,仅有52家机构的发文数在1篇以上,其余机构的发文数仅为1篇,还未形成系统的康养旅游研究团队。
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通过LLR(对数似然率)聚类策略,得到节点数为310,连线数为426,密度为0.008 9,模块值(Q值)为0.850 5,平均轮廓值(S值)为0.971 1的养生旅游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反映了我国养生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主要研究方法(见图3)。
图3 养生旅游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一般认为Q值和S值在0.4以上是可以接受的[5]。图3中的Q值、S值均高于建议值,关键词聚类效果良好。
根据图3,结合分析结果整理可得表2。
表2 养生旅游研究关键词聚类情况
综合分析图3和表2发现,现阶段养生旅游领域的研究方法多以SWOT分析法、ASEB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养生旅游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侧重于以全域旅游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某一具体地区的养生旅游发展路径与对策,其中巴马瑶族自治县、湖北灵龙峡景区、终南山景区、新塍古镇为主要的研究地域[6-9]。同时这方面的研究也在关注养生旅游的某一具体方向,如生态养生旅游、森林养生旅游、乡村养生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10-13],常见研究方法为SWOT分析法[14]。
2.养生文化与产品开发研究。一般以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与养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茅山风景区、重庆古佛山景区以及禅宗是主要的研究对象[15-17]。通过ASEB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进而提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18]。
3.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主要以大健康产业、中医药健康产业等为基础,探索养生旅游产业交融的发展思路[19-21]。
4.养生旅游资源研究。以“硒”“康复性景观”“山岳型景区”为主要的养生旅游资源,研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社山景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地的养生旅游发展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资源开发对策[22-26]。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养生旅游关键词时区图(见图4)。
图4 养生旅游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图4展现了2006—2021年养生旅游研究热点关键词的变化趋势。时区图上的节点大小对应出现频率的高低,节点圈层数越多,代表该节点具有更高中心性和更为重要的节点。
由图4可以看出,2006年养生旅游研究热点关键词以休闲养生旅游为基础,以SWOT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养生旅游开发对策。2007年出现的养生旅游热点关键词频次最高且中心性最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更为细化的研究方向推进,如养生文化、养生旅游产品、森林+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等。2015年国家出台“健康中国”战略后,关于养生旅游的研究也朝着中医药+养生、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以此强化养生旅游中的健康属性,同时将养生旅游提升到产业研究的高度,体现了国家相关政策对研究热点的刺激作用。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养生旅游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以观察养生旅游研究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从而揭示不同时期的养生旅游研究热点(见图5)。
图5 养生旅游研究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由图5得到12个高突现值的关键词。养生旅游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6—2011年,该阶段的高突现关键词为“道教”“开发模式”“生态养生旅游”“养生”。这说明该阶段研究热点以养生旅游开发模式为主,热衷探索生态+养生旅游、宗教+养生旅游的可能性,包括生态养生旅游开发和竞争力、道教养生旅游开发和市场培育等研究内容[27-34]。
第二阶段为2012—2015年,该阶段持续时间较短,高突现关键词集中在“SWOT分析”“开发”“旅游产品”“养生旅游产品”,研究热点从宏观层面的开发模式、市场培育转向吸引旅游者的根本——产品,以SWOT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开展各地的养生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如庐山、茅山、终南山等地[35-40]。
第三阶段为2016—2021年,该阶段的高突现关键词为“健康养生”“森林养生” “全域旅游” “健康养生旅游”。从高突现关键词的变化可以看出,养生旅游研究的热点从微观层面的开发模式、产品开发转向宏观层面,在养生旅游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健康”的概念和全域旅游的视角,体现了国家相关政策对研究热点的刺激作用。该阶段的研究主要围绕健康养生、森林养生等展开,包括全域旅游视角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养生旅游发展情况、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以及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产品体系、游客出游意愿等内容[41-50]。
首先,通过研究产出数量可以发现,早期养生旅游研究产出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016—2018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均突破40篇。其次,自2006年以来,共有315位学者开展养生旅游研究,但并未出现高产作者,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和稳固的学术合作团队。而247家研究产出机构中,仅有1家为高产机构,195家机构的发文数仅为1篇,说明目前各研究机构对养生旅游的研究不够深入、持久,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最后,养生旅游研究的关键词聚类效果较好,高频关键词和关键词突现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较于黄文胜[51]的研究结论,首先,学者与机构对养生旅游研究的输出持续性不高,高产作者与机构都有所变化,尤其是产出数量最多的作者与机构都已易主;
其次,研究热点也从养生旅游理论、养生旅游资源、养生旅游开发、养生旅游案例、养生旅游研究方法过渡到养生旅游发展路径与对策、养生文化与产品开发、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养生旅游资源等研究。这是由于近年来“健康中国”战略及各级各地相应政策文件的引导与扶持、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后疫情时代”对健康养生需求的增加,以及中高端主题游利润驱使的共同作用,使得研究热点更聚焦于行业实际发展。而与现有的康养旅游可视化分析相比,由于养生旅游是康养旅游的一种类型,其内涵较为局限,故研究也主要围绕养生旅游产品设计、市场开发展开。但养生旅游自2008年作为康养旅游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出现以来,一直延续至今[52],说明养生旅游是康养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由于学者与机构对养生旅游研究的输出持续性不高,导致养生旅游领域未出现高产作者,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和稳固的学术合作团队。持续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养生旅游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成为主流的旅游方式,可选的研究主题也较为有限,在研究主题创新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养生旅游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研究者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和较高的跨学科研究、协调能力;
再者,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健康观念的普及,与养生旅游字面含义相似,但内涵更为广泛的康养旅游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研究者对养生旅游研究的专注力。
现有的养生旅游研究已涉及林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的内容,但对养生旅游需求、意愿、动机、偏好等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相对缺乏。不同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应提高合作度,形成系统的养生旅游研究体系和团队,并形成长效研究机制,通过核心作者群和高产机构带动研究发展。此外,还要丰富研究主题,如借鉴国外养生旅游研究主题、国内成熟旅游方式研究主题等。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推行,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养生旅游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期待,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对养生旅游的研究也应由开发模式、产品设计等方面转向探讨养生旅游与休闲、医疗、绿色生态等产业的交汇融合,以及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方针、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以加快形成“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的养生旅游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虽然该数据库较为权威,但不能排除某些文献并未收录在该数据库的可能性,并且有些国内养生旅游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上,无法被国内数据库收录。因此,本研究收集的文献数据可能不够全面。
本研究以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知识可视化研究,相似功能的科学计量工具还有很多,如HistCite、Pajek、VOSviewer软件等,未来可采用其他工具对该主题进行研究,进而检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