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灵
(新疆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这四句话32字,高度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这一伟大建党精神发源、孕育于党的实践,并贯穿于百年党史之中,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和“魂”。今天,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着力培养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在讲话中,第一次将党的百年历史明确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要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脉络,就要将其置于历史演进的时间轴中。
鸦片战争之后,晚清政府迫于无奈签署了众多不平等条约。为挽救民族危难,近代无数志士先贤不断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但鉴于没有科学理论的引导,各式救国方案相继破产。历史深刻表明,旧中国急切需要新的科学理论和新的组织凝聚力量领导中国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迷茫的中国先进分子带来了生机,马克思主义在与多种思想和主义的碰撞中越来越明朗,理论阵地逐渐扩大。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密切联系中应运而生。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崛起,党带领人民历经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自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在精神上化被动为主动。从共产党的创立到新中国成立,党和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为实现远大理想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于共产党的初创时期,是社会实践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结果,在其精神谱系的延伸中,形成了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反映了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的实践中对精神之源的确立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面临着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悲惨境况,稳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是共产党人的时代任务。党在这一过渡时期的总目标,是要在很长的时间内,一步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完成土地改革、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几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等。在国内,共产党人调整国民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在国际上,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意识形态对抗和军事威胁,共产党人不畏强敌、英勇顽强坚决抵制和灵活应对,巩固和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奋图强,党带领人民确立了独立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的落后局面,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打下了基础,完成了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为实现远大理想夯实了政治条件和制度基础。伟大建党精神在其精神谱系的深化拓展中,形成了大庆精神、西迁精神和右玉精神等,赓续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血脉,彰显了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辩证汲取西方社会的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全面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策略,邓小平理论首次系统解答了中国是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理论体系的创新开篇之作。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框架和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施跨世纪战略,不断地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党中央,顺应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抓住战略机遇,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时期,党和人民经过了近三十四年的锐意进取,探究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复国大业,为实现远大理想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伟大建党精神在其精神谱系的发展演进中,形成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和奥运精神等,充分反映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风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精气神”。
新时代,面对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本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党中央围绕时代任务,对新时期经济建设、治国理政、文化自信、科技创新、军事管理、外交思想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危害大、传播速度快,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抗击疫情,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最大力度地降低国家经济损失和人民伤亡,造就了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庄重宣告,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凸显了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党和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并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为实现远大理想提供了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党在此期间,要完成的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伟大建党精神在其精神谱系的拓展与创新中,形成了丝路精神、探月精神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习近平精神等,鲜明地呈现了共产党人对精神之源的发展。
人民群众一旦掌握理论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伟大建党精神不但是实现强党强国的思想武器,而且会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新时代,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牢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先驱们伟大觉醒的历史产物,是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精神滋养。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活力,不断加强自我净化。但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党员和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薄,安于现状,敷衍了事,检视问题的能力弱化,贪污腐败、违反党的纪律等问题屡禁不止,党内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党自始至终要谨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在新的起点上,要把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结合起来,端正言行,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
另一方面,要坚持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优化党内政治文化,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
不断加强党纪法规建设,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培育忠诚有责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同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如今,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继续前进。成绩属于过去,奋斗开创未来。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任务重大而艰巨、美好而艰苦,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相结合。党和人民要脚踏实地,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始终以“考生”的身份鞭策自己,积极应对新考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赶考路上,继续延伸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范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一百年来,我们党每一次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挫折磨难面前百折不挠。今天,面向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党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党和人民要保持清醒头脑,善于防备与化解危机,学会运用底线思维加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注重实干,坚定信心,全面落实“九个必须”,统揽“四个伟大”,敢于拼搏,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支撑,丰富其科学内涵,为实现强国目标提供思想动力。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2],这是党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1],展望未来,国内外环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期,第二个百年历史征程已经开启,道路依旧曲折,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从以下三项着力点入手:
高校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学生要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领会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就要从党史人物和党史故事学习着手。首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改革开放以来 40多年的实践史和党的百年奋斗史等,充分利用生动的史实、案例、素材,推出一批形式新颖的思政“金课”,引导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的主观思想,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进而在实践中自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最后,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教师党员来说,要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关注学术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学习新知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对学生党员来说,要忠诚于党,努力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时刻把个人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伟大建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凝聚升华,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精神文化。新时期,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伟大建党精神,为推动文化强国积蓄精神力量。首先,进行家庭文化教育,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优良的家风教育对人品性的养成有指引和渗透作用,培养诚实且谦虚的品质,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其次,丰富校园文化教育,学校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殿堂,学校应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态度,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文化故事,由内而外提升文化理论功底。最后,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紧跟时代,在大众视野下的文化更让人们了解和认可。革命历史题材《觉醒年代》、脱贫攻坚题材《山海情》、重大现实题材《功勋》、反腐大片《零容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都根植于人民生活。
人民是历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百年来,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首先落实好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牢记与人民福祸相依,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推动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其次,重视党的建设,加大反腐力度,对腐败 “零容忍”,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重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以实际行动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最后,在当下,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意识形态范畴斗争日益激烈,我们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转变作风体察民情,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聆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精神力量的引领和凝聚。
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我们披荆斩棘的磅礴伟力,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今天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把握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构建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建党精神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庆祝建党百年(五阙)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