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家软实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国家软实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9 08:48:02 推荐访问: 启示 启示录 启示的近义词及造句优秀句子

李珮璘,黄国群

(1.上海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
2.华东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上海 201620)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以来,软实力的内涵不断丰富,软实力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在外交以及国家竞争战略等关乎国家发展的诸多领域中,软实力思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呈现出与国家间竞争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软实力思想自然地被延伸到企业管理领域。本文首先对国家软实力思想内涵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其进行评述,然后探讨软实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展望软实力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一)国家软实力思想的提出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Nye)于1990年首次提出。后随其研究的深入,软实力思想得到不断扩展和完善。约瑟夫·奈关于国家软实力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关于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主要包括:《世界实力的变化》(TheChangingNatureofWorldPower)(1990)、《为何再不能单纯依赖军事力量》(WhyMilitaryPowerisNoLongerEnough)(2002)、《软实力的再思考》(ThinkAgain:SoftPower)(2006)等。其中,关于国家软实力代表性著作(含论文集)包括《软实力——世界政治致胜之道》(SoftPower:TheMeanstoSuccessinWorldPolitics)、《硬实力与软实力》(Hard&SoftPower)、《注定领导:美国实力的变化》(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Power)等。自“软实力”概念诞生以后,虽然对于软实力本质内容的看法上存在分歧,但国际政治领域总体上逐步认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软实力作为一种理论、思想逐渐被认可。

软实力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9·11”事件爆发以来,美国由于过于依赖和使用硬实力的竞争手段,其军事行动和政治强权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影响力,近年来国际上反美主义(Anti-Americanism)兴起,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受到广泛质疑和挑战。另外,随着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经济迅猛兴起,国际竞争理念迅速转变,国家竞争方式开始逐渐朝着以文化和政治理念为主的方向转变。国家实力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和重点随之发生变化,以往国家对地理、人口和原材料等因素的重视已经让位于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20世纪下半叶国家实力的获取已经从传统的军事力量转向其他非武力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以约瑟夫·奈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试图保持美国的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提出了一剂战略思想“药方”:软实力理论。约瑟夫·奈对国家实力相关理论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深入分析,他提出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可以通过“软实力”,也就是文化、理念和政策导向等非强制性的因素来影响其他国家而达到预期目标。

(二)约瑟夫·奈国家软实力思想的主要观点

1.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类型

约瑟夫·奈认为,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及其他一些方面,如领土、人口、科技、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软实力一般是指无形的、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力量,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一般来说,硬实力是指主要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来利诱和威胁别人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而软实力依赖政治、思想、文化和政策的吸引使别人自愿“追随自己”,靠的是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自愿效仿的特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区别既在于行为的本质上,又在于资源的形态上。表1是约瑟夫·奈对实力类型的划分以及对硬实力和软实力区别[3]。

如表1所示,硬实力的行为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强迫或诱导,软实力行为方式更多是依靠控制政治议程选择的能力及文化和思想的吸引力。软实力资源倾向于与合作行为相联系的价值观、文化、政策和制度,而硬实力资源更多是交易、贿赂、武力和制裁等。美国学者Nova对约瑟夫·奈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了总结[4],见表2。

约瑟夫·奈认为,“软硬两种实力均重要,在全球信息时代,软实力变得比以前更重要了”。“21世纪的力量将依赖于有形和无形的这两种力量源泉的结合”[5]。

2.软实力主要来源及形成方式

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第一,文化的吸引力;
第二,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感召力;
第三,制定国际规则和建立国际机制的能力;
第四,恰当的外交政策。约瑟夫·奈指出:“美国的大众文化、高等教育和外交政策中经常体现的民主、个人自由、经济和社会的流动性、公开性等价值观都在多方面加强了美国的力量。”“如果美国代表了其他愿意效仿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发挥领导作用。”[6]约瑟夫·奈把实力划分为潜在和现实两个层次,并认为对资源的占有仅仅构成潜在的实力,并不意味着对他人行为偏好的必然影响,就如同牌局中拿了一手好牌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赢牌,还必须通过建立在资源之上的其他能力(最终体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的有效发挥,才有可能最终影响他人,实现实力。他认为实力转化正是一种将潜在实力(通过资源来衡量)向现实实力(通过他人变化的行为来衡量)转化的能力,如图1所示。

约瑟夫·奈本人特别强调软实力是通过吸引他人相信或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起作用,认为他人对软实力的承认是其使用的前提之一[3]。吸引他人相信或同意某些价值观念等实际上指出了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机理,即通过价值认同、利益认同,以吸引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

(三)对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评述

1.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拓展了权力理论,是对权力理论的创造性应用,加深了人们对权力的理解

权力思想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但约瑟夫·奈敏锐地洞察、捕捉到了权力中的软性层面,对国际政治领域中权力的作用机理、作用方式等进入了深入剖析,并对权力类型进行了创造性的区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划分,以及软实力的有关理论进一步揭开了权力的神秘面纱。从这个意义上说,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拓展了经典的权力思想。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在约瑟夫·奈的有关软实力著作中找到托夫勒的“权力转移”思想、巴克莱奇(Peter Bachrach)和摩尔顿·拜拉茨(Morton Baratz)的关于权力“第二张面孔(Second face of power)”思想的影子[7]。可以说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融合了上述学者有关权力的思想,并进行了创造性发挥,表明权力观在国际政治领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2.软实力的定义反映了资源观和能力观双视角的综合

传统的“实力”定义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强调动态结果的行为观视角:实力就是迫使对方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需要体现为迫使行为产生的结果[8]。行为观强调结果的特征使得这种定义难以进行概念延伸和推广,因为对实力的评判建立在其他对象的行为基础上,而其他主体的行为偏好和结果很难观测和度量。另一种是强调静态能力的资源观视角:实力就是对特定资源的占有情况[9-10]。实力的资源观视角摆脱了行为观不利于实力观测和度量的尴尬,但忽视了行为主体与外界的互动。作为资源观的发展,约瑟夫·奈把行为观和资源观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他认为对特定资源的占有还只是潜在的实力,只有将资源恰当地使用并发挥出好的功效才构成实力,也就是说要把资源带来的潜在实力通过行为转化为现实的实力。

3.软实力的实质是吸引能力和建立偏好能力二者的结合与统一

按照美国学者Noya对软实力理论的解读,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定义概括为两种不同的能力,①吸引的能力:从行为者的外部投向内部。②建立偏好的能力,从行为者的内部投向外部。前者意味着行为者必须具备占有特定资源和赋予它们吸引力的能力。后者意味着行为者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改变他人[5]。以美国为例,好莱坞电影就是第一种能力的体现,而美国的民主政治则是第二种能力的体现。如果行为者仅具备第一种能力,那么他仅仅拥有了潜在软实力,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种能力,才能获得现实软实力。

吸引能力要求主体具备特定资源,是潜在软实力,而建立偏好能力的过程,体现了权力主体与客体互动,是潜在实力转化和应用的过程。这要求权力主体不仅要认知客体的需求和深层偏好,还要善于发掘自身资源的独特性和价值,对自身潜在软实力有清楚的认知,通过创造性运用,使得客体产生有利于主体的偏好,从而达致权力主体预期的行为。可见,软实力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吸引能力,也离不开建立偏好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软实力无法形成,只有二者结合并统一起来,软实力才能得以发生并发挥作用。

4.软实力内涵的双重性:既是一种思维范式,又是一种客观的客体存在或者客体实在

软实力内涵具有双重特性:软实力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力形式,也是一种理论思想与思维模式。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国家软实力是国家客观存在的一类实力,是由不同要素共同构建,并由不同的外在表现共同表征的一种存在。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一种思维范式,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国家间竞争模式、国家实力的形成及如何培养软实力等,代表了国际政治领域的一种理论思潮或理论,是权力理论、辩证思维在国家实力方面的运用和体现。以软实力思维来看,软实力、软实力竞争无处不在。在存在竞争,涉及不同利益方、不同主体交往的情景下,都有软硬实力的区分。事实上,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富有东方哲学的韵味,欲把握约瑟夫·奈的本意,除了国际政治背景知识外,还需要本体论思维、辩证思维。

虽然软实力思想在理论上有待进一步系统化,在实践上也存在难以定量分析的局限,但约瑟夫·奈国家软实力思想富有洞见,充满东方哲学韵味,代表权力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软实力概念已在文化传播、国际政治、经济管理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与国家这种组织类似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企业间的竞争与国家间竞争有较大的相似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间的竞争内涵与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国家间竞争,约瑟夫·奈的国家软实力思想自然引发人们对企业性质、企业理念、企业竞争力等企业管理问题进行深刻、系统的思考。哈佛商学院John Quelch教授在2005年10月的伦敦金融时报上载文指出,经济领域的竞争理念正在与国家竞争中的软实力理论建立起联系,并且在经济领域软实力显然更有利于竞争。他认为企业的成功必须要建立在对软实力的深入理解上[11]。可见,软实力不仅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其思想和作用影响能够延伸到所有与国际政治相似的处于竞争关系的领域中,特别是日趋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企业竞争领域。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软实力思想会带来有别于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独特看法,并形成针对不同情景的有效对策。无论作为理论视角,还是实力形式,具有二重性的软实力必将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有重要启发。下文从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两个方面来讨论约瑟夫·奈的国家软实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发。

(一)软实力思想对企业管理理论的主要启示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视角,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隐含了很多能引导人们关注抽象的和非物质的权力因素以及追求软硬实力平衡的论断,对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启发是广泛和深刻的,特别是应用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层面,会对现有企业管理理论起到验证、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1.企业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

回顾企业软实力研究的发展,可以发现企业软实力的研究经历从被忽略,到被普遍接受,再到受到重视的发展历程。在经典的企业管理理论中,没有企业软实力这一概念及相关研究。自从约瑟夫·奈(1990)提出国家软实力之后,企业管理界受软实力思想的启发,开始借用这一概念,关注并研究企业软实力,逐步认识到企业软实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的方式获取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企业软实力研究的传播,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凸显,特别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界逐渐认识到企业软实力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超越,其意义在于它强调了以往企业资源、能力体系中被人们所忽视的那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正在逐渐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点和企业成长、竞争的关键要素。在短缺经济时代,企业软实力的欠缺也许不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但在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这样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软实力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可持续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竞争背景下的战略资产。尽管不能认为企业有了软实力就一定在竞争中胜出,但软实力是竞争力、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缺少软实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受损,企业就会缺少持续的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软实力思想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有重要启发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研究受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被理解为“黑箱”、资源的集合体等,受制于这种线性思维的制约,对企业、组织本质的深入研究受到了阻碍。从而由企业本质内在决定的企业的竞争方式、行为模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过去经典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软实力思想启发我们,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是权力主体,权力的表现除了有硬实力外,还有软实力;
软实力思想凸显了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合法性以及行为模式特征的意义,强调了人的价值层面、心理层面的因素作用,这有利于克服传统企业管理研究中对企业本质认识上人的因素被忽略的事实;
软实力思想中组织力量的发挥、实力的显现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内部,还有赖于外部的因素,这说明企业并非是一个自行其是的孤立体,而是由各种关系构建的系统,且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软实力思想有助于我们跳出对企业本质认识上的线性思维桎梏,启发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从企业深层的认知、价值观念,到外在表现,以及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审视企业这种组织类型,以大系统的思维,以更多的理论视角来考量企业,如从本体论、东方管理的“天人合一”思想等来认识企业,这将大大增强人们对企业本质的认识和把握。

3.软实力思想突破了传统的企业竞争观念,有利于形成新的战略理念和竞争观念

长期以来,战略研究领域深受新古典经济学的“黑箱”思想、契约理论、Porter的竞争战略思想的影响,将企业看作是不具有人格化的经济人,将企业竞争视为在产业内找寻、分析、比较、击败竞争对手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建立自己的优势的手段。强调对企业自身优势、劣势和能力进行内部分析的资源基础观和能力观虽是对Porter竞争理论的补充,但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超越产业分析的框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变化快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些试图通过在产业内找寻、分析、比较、击败竞争对手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以此来建立自己的优势的“硬实力”竞争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随着网络组织、虚拟组织的发展,原本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地变成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这要求企业必须突破狭隘的产业视角,站在社会价值导向的高度来组织生产、设计产品和提供服务,通过合作、联盟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及善变的需求。传统的企业竞争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被追求合作的双赢、多赢关系所替代。建立在垄断性资源、资金、规模之上的具有排他性和压迫性的传统硬实力竞争行为将不得不寻求转变,因为现实需要的是更加具有共享性和互补性的企业间行为。软实力思想强调的正是通过吸引的行为改变企业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从“单边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依靠强迫、引诱的硬实力行为往往不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而软实力行为则是解决多边治理产生的目标多重性问题的更好的选择。企业的“魅力”在企业软实力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软实力理论也可以看出,拥有资源只是实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正如约瑟夫·奈常用的比喻,拥有一手好牌未必能保证赢,正确的出牌(对资源的正确、恰当运用)很重要。一直以来,西方战略理论强调实力(这里指资源和能力),忽视运用,中国式管理则强调运用,重视谋略,强调“杠杆效应”、试图“四两拨千斤”,而忽视能力建设和资源的占有。软实力理论以及权力观有望成为连结东西方管理的桥梁,调和两种战略范式的对立和冲突。

4.软实力思想加深了对资源观和能力观作用机理的理解,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资源观和能力观

(1)软实力思想对传统企业能力观的丰富与完善。传统企业能力观强调企业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中企业内部因素的作用,而软实力理论更关注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能力形成和作用效果的影响,认为企业某些能力并不是在企业内部形成,而是在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而且这种能力的效用取决于利益相关者的认知,而不是企业自身的评价。软实力理论某种程度上将对企业能力研究的视角由企业内部转移到了外部。企业软实力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人们对企业能力内涵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能力拓宽了思路。

(2)软实力思想对企业资源观的贡献。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形成与作用过程都强调对资源占用只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软实力形成与作用发挥离不开通过有目的的互动,构建客体的偏好能力。软实力理论强调潜在的软实力向现实的软实力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从动态角度弥补了静态资源观的不足。软实力理论中的主体吸引能力意味着企业、组织要重视合法性、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等,强调企业声誉的建立与培育、社会资本的积累等,这将有利于改变传统上仅仅重视土地、原材料、设备、厂房、规模等硬实力资源的狭隘资源观念,极大丰富了企业资源的类型。软实力思想提醒我们重视品牌、文化、声誉等洁净的、取之不竭的软实力资源,提醒企业更加关注环境和能源,从对排他性资源的抢占转向兼顾对共享性资源的培育开发,从关注产品、价格和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向关注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转变,强调通过对富有吸引力的资源的塑造,从“赢人钱”向“赢人心”转变,从与客户间建立交易关系向建立责任关系转变等,这些思想都将大大丰富和发展企业资源观。在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现实背景下,软实力思想对资源观的丰富和发展更显得意义重大。

(3)软实力思想以特有的视角阐述了资源和能力的作用机理。软实力理论从权力角度诠释了资源观和能力观的作用机理。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可以看出,企业对特定资源的接近和占有,为企业实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载体和前提,只有将资源恰当地使用并发挥出好的功效企业的潜在软实力才构成实力,也即经过转化和传播,对资源的运用,企业潜在实力才得以形成和发挥作用,才表现出实力,即现实实力。没有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认同(如利益认同或价值认同),企业能力无从谈起。借助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长期以来资源与能力两种概念的混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二者的作用机理也进一步得以阐明。

(二)软实力思想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发

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已将软实力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在建立软实力的时机和效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它们把“企业软实力”作为公司获取社会信任、赢得市场的重要战略,并已经有效地把软实力转化成了商业利益。我国国内也不乏具备软实力的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如同仁堂、胡庆余堂、海尔等公司,它们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企业理念,富有个性,充满魅力,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明显,形成了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无论是从国外还是国内这些公司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软实力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有效性。

虽然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中没有明示培育软实力的规律和原则,但其揭示了权力主体的权力获得及发挥作用的机理,其中隐含了很多规律和指导性原则,能引导人们关注隐性的、非物质化的资源,并追求软、硬实力的平衡与协调发展。这对管理实践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承认软性力量的存在,遵循这些内隐的规律和原则,重视、利用软实力的有关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企业管理层实践,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1.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软实力的客观性及重要性

(1)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及权力转移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企业软实力竞争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性质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从以往的产品、技术竞争上升到企业理念、企业伦理等竞争。信息化社会中一个显著变化是网络集合了单个消费者的力量,增加了每个消费者购买决策时的筹码,这股新兴的影响力将随网络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利益相关者权力的呼声也不断高涨,“消费者主权”不容忽视,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众化。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社会对经济增长副作用的全球性关注。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经济产出,同时还对企业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行为有更多的期待,来自社会公众、媒体和政府机构等针对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厉。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更加关注和重视个性化的需求和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认识到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企业的现代性的社会认同逐渐向后现代性的社会认同转变,企业必须在全面细致地响应个别价值需求和期待的同时,以吸引的方式,建立偏好的方式,达到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企业的价值认同。唯有如此,企业才具有“合法性”,环境才赋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现有企业竞争理念及竞争行为的弊端,凸显软实力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始终紧盯经济利益从而为股东们创造短期的最大价值、依靠硬实力的传统竞争理念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成功,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仅仅依靠硬实力可能赢得市场而输掉人心,依靠开放思维和软实力的竞争战略将成为未来公司取得成功的主流途径。在今天复杂的全球化经济中,以往那种强调控制行为和胜负观念的竞争理念已经不能畅通无阻。“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在运营中必须考虑“社会责任”“合法性”等价值性维度,考虑追求合作的双赢、多赢关系,考虑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这些正是软实力思想的应有之义。

(3)企业软实力提升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获取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创新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技术引进为主要特征的技术创新、90年代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创新,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企业创新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即企业理念创新阶段。软实力理论所强调的合法性、吸引力、价值认同、偏好构建能力等,无不和企业理念有关系,因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软实力竞争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形式,企业软实力对我国企业竞争力、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提升意义重大。

2.遵循软实力的有关规律,加强企业软实力的培育与提升

企业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并非易事,企业管理实践者为培育和提升企业软实力,必须遵循软实力形成和发展规律。

(1)软实力的要素结构对企业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中,软实力包括吸引他人的能力和建立偏好的能力,这对传统以价值链分析为依据的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中企业所关注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营销能力等都是以竞争为导向的,这些能力更倾向于同硬实力联系在一起。而在社会价值认同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企业不但要具备获取和塑造软实力资源的能力,还需要软化其行为方式,借助于凝聚力、创新力、感召力、形象力、影响力吸引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来实现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转化。

(2)企业软实力的发挥对资源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定义中,软实力资源应该具备对广泛的利益相关群体的潜在吸引力,而这些资源一般是包括文化、声誉等意识形态甚至潜意识形态的资源。与有形资源不同的是,这些与软实力密切相关的无形资源往往并不是稀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形资源并不因企业的正常使用而消耗殆尽,可以重复使用;
二是上述资源的使用并不是排他性的,可以共同使用。但同时上述资源又是难以通过外部交易获得的,而必须靠企业自身长期的塑造来积累。这就使得企业战略性资源的评判属性发生了变化,笔者认为其应该满足VISAN特征,即有价值的、难以复制的、共享的(sharable)、有吸引力的(attractive)、难以替代的[12]。

(3)培育和提升企业软实力要考虑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所强调、所尊重的核心价值会有所不同,通过价值认同而发挥作用的软实力必然会因时空背景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因而构建软实力,必须考虑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影响,考虑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待和尊崇的价值及价值观。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既有相对性、动态性的一面,又有绝对性、稳定性的一面。因而,通过价值认同发挥作用的企业软实力就必然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情景依赖与情景独立的统一。特别是我国新开放战略中,国外的消费者、合作者有不同于国内的消费者和合作者的价值偏好和行为模式,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必须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环境,调整企业软实力的构成内容,调整竞争方式,以便能在新环境中培养和提升企业软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自从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次提出国家软实力思想以来,软实力理论在国际政治、经济管理、文化传播等诸多领域得到了积极响应,并获到了广泛应用。软实力理论契合、呼应了企业管理研究深入的要求,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多有益的启发。在众多启发中,有两点特别突出和明显:首先,软实力思想对企业管理理论最直接的启发是企业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启发理论工作者要对企业软实力以及这种概念所表征的客观现实进行重视与深入研究。其次,作为一种竞争模式和战略思想的软实力竞争对现代管理也颇多启发。软实力理论在企业层面的应用,一方面是软实力理论本身的发展,自然延伸到与国家竞争具有相似性的企业竞争领域;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管理研究的深入,对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心理层面的重视,以及企业研究焦点从仅关注企业内部转移到内外兼顾,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等角度来研究企业的研究范式等都需要软实力理论。企业软实力不仅是企业在争夺商业利益时的有效手段,也是系统的企业战略思想,可以具体深入市场定位、经营机制等基础问题上,并可以延伸到协作、营销等多个领域。不同于以硬实力为主导的传统竞争思维,企业软实力思想预示着未来企业间竞争的新方向。可以推断,企业间的竞争在经历了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必将进入一个以软实力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

企业总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企业主体可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消费者、环境、生态、社会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说明企业是市场中的权力主体。特别是企业在和利益相关者互动过程中,信息的非对称性、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都会促进企业权力的产生。可见,企业是实力主体,企业可以具有权力、软实力。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软实力思想、权力理论会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我国企业必须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构建软实力的重要性,并通过提升企业软实力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这需要破除限制软实力发展的种种障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吸收跨国公司有益的文明成果,整合各种资源,塑造企业精神,促进我国企业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约瑟夫实力竞争实力抢镜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下)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8期)2020-08-24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上)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7期)2020-07-28王晓晨:逆袭靠实力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感谢竞争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7年5期)2017-06-14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9期)2016-12-21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人生十六七(2015年26期)2015-08-22竞争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