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言交际理论下的“讲好中国故事”叙事策略研究

语言交际理论下的“讲好中国故事”叙事策略研究

唐佳炜 暨南大学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讲好中国故事”,让海内外观众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是当前传播格局下,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叙事问题,需要在叙事实践中不断优化策略以提升叙事效果,也需要叙事理论的指导。本文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从罗曼·雅各布森语言交际理论的视角探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语言学家和符号学家,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之一。1958年4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雅各布森宣读了《结束语:语言学与诗学》,提出了语言交际理论,并于1960年公开发表[2]。该模式把言沟通行为的基本要素扩展到了六个:

语言交际理论即“六要素六功能模式”,认为语言交往不仅限于说话者、听众和外部世界,而应当包含说话者、听众、语境、信息、接触和代码等六因素。并且从目的指向性的角度,认为此六因素分别对应六种功能:情感功能(emotive function)、意动功能(conative function)、指称功能(referential unction)、诗 性 功 能(poetic function)、交 际 功 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具体而言,当交流偏向于说话者(addresser)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情感功能,说话者的情绪、情感会影响交流的过程和结果。当交流偏向于听众(addressee)时,在谈话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是意动功能,即说话者会以各种形式语言来敦促听众听取说话者的命令。当交流偏向于语境(context)时,凸显的是指称功能。即交流的过程是提供语境的过程,由此传受双方得以建构共通的意义空间,此时交流才能实现明确传达意义的目的。当交流偏向接触(contact)时,交际功能成为主导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交流是为了建立或者维持传受双方的联系渠道,并保持交流渠道的畅通。当交流偏向信息(message)时,就会凸显诗性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形式优美的信息更容易被感知。当交流偏向“代码”(code),交流就会发挥“元语言功能”,交流关注的是代码的运用和内涵,关注的是传受双方对所使用的代码是否存在一致的理解。

雅各布森认为,语言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这是任何语言都具备的特质,即所有的语言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function),使用语言都是出于某种目的。因此不论语言如何变化,都可以从交流的目的去考虑,选择合适的交流模式,实现双方达成一致的交流目标。雅各布森的这一理念与“讲好中国故事”存在内在一致性。“讲好中国故事”目的是把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思想展现得更加鲜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同样具备鲜明的目的指向性。显然,语言交际理论与“讲好中国故事”存在共通之处,基于语言交际理论探讨“讲好中国故事”叙事策略存在可行性。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提到:“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说明,“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叙事问题,我们需要融通中外优秀的叙事理论和叙事实践,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建构中国自己的叙事体系,让中国精神、中国思想、中国力量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让中国国家形象得到提升。

雅各布森语言交际理论分析了言语交际行为当中的六要素,并讨论了六个要素分别对应的功能,是一个优秀的语言学理论。而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用该理论分析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艺术电影的叙事模式等等。这说明,语言交际理论不仅局限于语言分析框架,它理论阐述能力极强,可以用于分析“讲好中国故事”叙事策略上。

基于雅各布森语言交际理论,本文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旨在让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窗口,让海内外受众对中国有更真实、全面、立体的了解,让故事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思想、中国力量得到鲜明展示,让中国国家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在总结提炼了语言交际理论,并结合“讲好中国故事”的实际情况后,本文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需要着眼于情感叙事、本土化叙事、诗化叙事、交际化叙事等方面。

叙事就是通过语言或者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3]。而“讲好中国故事”则要求把发生在中国且能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思想的事件讲述好。

(一)情感叙事:以情动人

当交流偏向说话者时,情感功能在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指出,当我们感知到周围世界或身体中的某些刺激时,无论是单一刺激还是多个刺激,我们都会以一种预先组织好的方式,以一种情感进行回应,这说明我们具有先天的敏感性[4]。也就是说,人们遇到外部信息的刺激,首先对刺激源进行情感体验,这实际上是一种共情体验。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而言,进行情感化叙事,能够让读者从情感上去体会故事,从认知和态度上与故事的主体和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产生共鸣。具体而言,中国故事的情感化叙事,需要关注叙事者的某些特质,找到双方共通的特质,以此作为叙事的基点,这样更能使得受众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将自己的情感的某些方面投射到叙事者上,投射到故事上,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纪录片《大约在冬季》聚焦中华民族精神,并对奥林匹克精神进行提炼,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全球化传播。首先,《大约在冬季》将视角对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提取奥林匹克“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将二者互相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引人共鸣。比如第四集《砺冰之旅》中,主创团队聚焦中国冰雪运动队从1980年到2022年一路的颠沛流离到最终书写传奇,为受众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励志故事。其次,《大约在冬季》提炼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精神内涵,并与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精神进行融合。比如第五集《相聚2022》中,主创团队聚焦中国第一次筹备冬奥会的幕后故事,具象化的呈现了中国付出的积极努力,鲜明地展示了故事背后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二)本土化叙事:构建共通语境

当交流趋向于语境(context)时,交流中凸显的是指称功能,交流是提供语境的过程。具体来说,要构建共通的语境,首先是故事挑选要本土化,即基于受众所处的语境而精心筛选的事件,此类事件或故事对于当地受众都是熟悉的故事,容易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其次是叙述话语的本土化,即文本的形式是本土化的,是基于受众所处语境的所普遍流通文本形式,对叙述的文本形式进行本土化改造。最后是叙述行为的本土化,即讲述事件的过程或行为是本土化的,简单说就是采用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或过程进行讲述,可以借当地名人、知名媒体机构之口讲述中国故事。

TED系列演讲《中国道路与前景》选择本土化叙事,通过外国发言人实现叙事语境本土化。节目邀请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与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就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一带一路”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两位领导人不仅分析了“一带一路”构想对沿线国家的整体利益,还从国际秩序观察者和构建者的身份、“一带一路”政策参与国的身份出发,构想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将如何在当前全球范围内重新为各国建立起有益的联系,从而推动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而针对西方国家散播的“中国威胁论”,两位国家领导人通过讲述自己对“一带一路”政策的切身经历,形成了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使沿线国家对政策的疑虑大大消除。

(三)诗性叙事:追求故事“形式美”

当交流趋向于信息本身时,诗性功能在交流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此一过程强调的是信息的形式,认为信息的形式比信息本身更重要。这一论断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5]。传播技术革命将会给传播体系带来颠覆性变革,而人们认识与沟通、情感与表达、交往与联系所依赖的媒介也会受到重塑。此时,媒介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在新媒体时代,诗性叙事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融合视频、音频、动画,甚至虚拟现实等技术,赋予中国故事新的理解方式和意义生产方式,进而影响观众的思维感知和情感认同。

《CGTN系列节目》以鲜活饱满的人物故事、丰富翔实的影像素材、炫酷专业的镜头语言,通过现场纪实、深度访谈、影像素材、特效动画等多元视听语言构建影像修辞,有效吸引观众眼球,极大地提升了节目叙事的感染力和感染力。比如《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以数字技术解构宋画蕴含的历史人文密码,并打造了多个沉浸式交互网页,并始终使用国风音乐,使观众能够领悟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厚重感,探寻华夏之梦。此外,该节目还特别强调融合多元叙事模式,比如《通向共同富裕之路》就记录了中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转型的过程,节目带领观众深入中国最偏远的地区,通过平民化、立体化的叙事模式,凸显真实的力量和叙事的魅力,让观众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使宏大主题真实可感。

(四)交际性叙事:使故事病毒式传播

当交流趋向于接触时,交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交际功能。在新媒体时代,当交际功能成为主导功能时,交流并不仅仅只停留于维持传受双方的联系渠道,而是应该是扩大交际的范围,使信息从原来的“两级传播”转变为“病毒式传播”。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病毒式传播的理念[6]。对于中国故事的交际性叙事策略而言,可以基于病毒式传播的基本理念,寻找具有足够侵染力的故事原型,以广大人民群众最易知晓、接受、认同、转发的形式进行故事的讲述,使其能够在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裂变。

《英国小哥细数“两会”关键词》可谓中国故事病毒式传播的典范。2017年全国“两会”前夕,英国小哥制作了解读两会的短视频,以热词盘点的形式回顾了中国几十年来两会的热词,以此为契机带领观众快速了解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在形式上,该短视频通过特效技术将小哥进行等比例缩小,让小哥能够与桌上物品互动的形式,利用日常环境来表达相对晦涩的政治概念与政治论述,从而营造了一个形象通俗的话语空间。而在传播渠道上,该视频以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传播主阵地,通过观众的热议与转发实现“裂变式传播”,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扩大了视频的传播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该视频在2017年两会期间创下单集最高播放量的记录,有效播放量超过5600万次。视频也引发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超过百家媒体转载,二次传播全网有效覆盖量超过800万次。同时,视频在中外社交媒体平台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及互动,并获得更多网友的转发。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此等国际形势下,世界需要更好地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展现国家形象,因此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雅各布森语言交际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需要注重故事的情感、使故事本土化、美化故事的形式、使故事多渠道传播。从而使中国故事适应新媒体语境,减少“文化隔阂”,更具有情感感召力和广泛的传播力。进而提升国家形象,让海内外受众认同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思想。

猜你喜欢本土化语境交际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情景交际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2年2期)2022-07-07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交际羊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两块磁的交际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0年2期)2020-05-25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疯狂英语·爱英语(2020年9期)2020-01-07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中财法律评论(2018年0期)2018-12-06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4期)2018-04-18跟踪导练(三)2时代英语·高二(2015年1期)2015-03-16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