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智慧警务背景下警务巡逻机器人的适用性探究

智慧警务背景下警务巡逻机器人的适用性探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9 17:30:02 推荐访问: 巡逻 巡逻制度范本 巡逻管理制度(集合22篇)

张晓凡,李伟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100091)

随着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巡查机器人在工业、矿业、电业检修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甚至在许多高铁站、机场和口岸也配备了智能巡逻机器人。在智慧警务背景下,将智能巡逻机器人应用于警务巡逻工作的条件越来越趋于成熟。警务巡逻机器人除了具备自助导航功能,还有着区别于传统工业智能巡查机器的主动巡逻、人脸抓拍、语言交流、身份辨识、主动跟踪等特有功能。警务巡逻机器人在协助巡逻执勤、夜间安防、基层窗口交互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对减轻基层公安机关的巡逻压力以及提高基层警务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警务巡逻机器人应用的时代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标准也日渐提高[1]。传统警务模式在应对日渐严峻的社会安全需求方面已经力不从心,这对公安机关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安机关迫切需要融入全面到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从而快速化蝶为科技型公安铁军。智慧警务作为应对新时代社会安全形势的警务模式,是指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手段,提高公安机关信息化作战能力,通过高度整合、广泛共享、深度应用警务资源以实现警务工作现代化。[2]智慧警务的本质是运用多元技术手段,搭建公安信息一体化平台,整合警务资源,满足多元社会安全需求,提供高效的智能公共安全产品。智慧警务实现的要义是利用先进科技手段,赋警务设备以智能,融合警察智慧经验,通过人机交互实现人与物的双向互补,提高警务工作效率,达到向科技要警力、向技术要效率的目的。将警务巡逻机器人部署于巡逻勤务中参与巡逻勤务,正是深度契合时代发展和智慧警务改革、完成科技强警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警务巡逻机器人初步应用

国外较早就着手研发巡逻机器人,早在1989年美国国防部就推出一项名为“机动探测评估响应系统无人车”的项目,随后就研发出第一台装有测距雷达、红外热像仪、摄像机、音频传感器、导航和超声波传感器等的MDARS-I室内机器人[3]。警务应用方面,比较典型的如2018年由新加坡TSAWDigital有限公司研发的户外巡查机器人O-R3,目前正在迪拜无人看守警察局周围进行应用[4]。这台户外巡查机器人除基本的自动巡逻功能,还具备了人脸识别、车牌辨识等功能,可用以记录并追踪可疑人员车辆。该机器人配备了3D和2D扫描、超声波传感、热敏摄像头、自动回避、自动充电和派出无人机空中追踪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警察户外巡查效率。2019杭廷顿公园市政府在加州硅谷社区引入了名叫“惠普罗博警察”的巡逻机器人,它的任务是24小时用4只“眼睛”监督公园和市区街道的治安情况。机器人罗博负责户外巡逻监视公园的违法行为外还有信息提供和收集功能,可在公园、市政大楼和市区街道巡逻执勤,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信息,遇到违法犯罪的现象会及时报警,拍下犯罪证据。

我国率先将巡逻机器人引入警务工作中是浙江公安,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公安机关相继引入了巡逻机器人。2019年在嘉兴召开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嘉兴市公安局首次将警务巡逻机器人应用至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巡逻机器人的加入使得嘉兴公安局安保工作更为从容,控制现场能力得到加强。在互联网大会现场,巡逻机器人一旦探测到烟雾、爆炸物等紧急状况,指挥中心便可迅即通过巡逻机器人远程喊话,机器人本身也可以自己发出语音播报提醒,从而提高了可视化指挥效率。不仅如此,巡逻机器人还可同时提供6路高清视频监控数据,5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时传输,足以满足巡逻机器人快速传输高清晰度图像需求,方便指挥中心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巡逻机器人在协助防疫人员测温、消毒、提醒配戴口罩等工作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保护了防疫人员健康,又极大的提升了防控处置效率。如2020年7月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哈尔滨机场引进了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利用红外光快速测量5米范围内的人体体温,并确定行人是否戴了口罩。

就技术开发层面而言,我国智能巡逻机器人研发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应用层面,我国的巡逻机器人也率先走出厂区巡检、园区安保等环境相对简单且范围较封闭的领域,真正进入到人流量更多、安保压力更大、环境更为复杂的公共场合,例如机场、高铁站、会展中心、银行等。尽管如此,从现实情况看,巡逻机器人警用化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应用场景也比较单一,多为协助公安机关进行大型活动的安保巡逻工作以及人流量较大但巡逻范围较小的机场、高铁站或广场的巡逻检查,而在日常巡逻压力更大、巡逻次数更多、巡逻更加常态化的街面巡逻勤务工作中,警务巡逻机器人的应用还未能充分展开。

警用巡逻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巡逻机器人主体、警察配备的智能执法终端、通信链路与警务指挥云平台构成,由全球定位系统提供定位服务,具备运动功能、管控功能和业务功能。警用巡逻机器人系统如图1所示,将机器人、警察、警务云平台等要素连接成一个信息流转整体,提供了“人在回路”的警用巡逻机器人应用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巡逻勤务现场感知与处置的精确化、智能化和系统化,充分发挥远近结合的指挥控制能力。[5]警用巡逻机器人系统的成功搭建,离不开以下技术储备的成熟。

图1 警用巡逻机器人系统要素构成

(一)成熟的5G通讯技术

在5G技术完全成熟、大规模商业化实施以前,巡逻机器人大多通过自建3G、4G或WiFi来实现互联网传输,但在现实使用中面临许多问题。当巡逻机器人部署到大型露天公园内时,自行构建的WiFi网络根本就无法保障对巡逻机器人工作范围的全面覆盖;
此外,现有的无线局域网由于存在许多结构性障碍和复杂的网络中断,而很难穿透多层建筑,数据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会大打折扣[6]。

对过往机器人技术的调查发现,以往利用自主搭建Wi-Fi网络,以及3G、4G组网启动的巡逻机器人项目,要实现大范围的覆盖部署或数据传输的成本极高,同时由于网络节点及其他影响因素,发生故障时维修难度很大。不仅如此,如果将巡逻机器人配置给公安机关进行街面巡逻,必须保证高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而使用极易被攻破的自建网络安全性明显不足。

近年来,随着华为、中兴等通讯公司在5G专利高地上的攻城略地,我国5G的研发建设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无论是自主性还是安全性都已经达到领先水准,可以充分满足公安机关对于信息数据传输安全标准的要求;
由于5G网络拥有覆盖面广、稳定性高、传输速度高、数据稳定性强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使之成为了在街面部署公安巡逻机器人的最优网络环境。5G网络高带宽、零时延的特性,可以保证高分辨率图象和现场实时传感器数据的传送,可以适应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机器人远程遥控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5G网络链接可以在指挥系统和巡逻机器人之间建立直接通信,数据可以通过5G网络直接传送至公安机关云终端,以此保证公安数据的绝对安全。5G通信技术的高带宽、低延迟特点,也使巡逻机器人能配置更多传感设备,方便在终端的警务人员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巡逻现场情况。总之,5G技术的成熟使得警务巡逻机器人配备至环境极为复杂的街面成为可能。

(二)云平台的发展

巡逻机器人的初期运用是基于机器人机身上的传感器装置,识别并收集周边信息,经过自身计算系统的信息处理合成实现道路识别、障碍物确认、应急制动等决策,在无网络环境下也能完成部分本职工作。但这种将计算处理功能集成于巡逻机器人自身的解决方案受限于自身硬件的储存和计算能力,限制了巡逻机器人反应速度和复杂功能的实现,不符合公安机关对巡逻机器人应对复杂街道情况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警察实时掌握街面情况的需求。不仅如此,单个巡逻机器人的不同传感器也无法保证不同类型信息的准确性。公共街道环境极其复杂,摄像机、雷达、红外热成像等局部传感器系统受限于有效视线距离、环境瞬变等要素,若需实现高精度的识别分析,必须利用云平台的计算能力,以弥补机器终端感应能力的不足。云平台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云计算和云储存,云平台改变了传统巡逻机器人将储存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配备在机器人终端的做法,它将这两项功能置于云平台上,让巡逻机器人拥有了更多数据存储空间以及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当巡逻机器人所接收到的信息通过低延时5G互联网传输至云端平台之后,云端平台可以使用其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迅速进行分析判断,并且根据处理结果对巡逻机器人后续行动进行指挥操作处理。这不仅极大的减少了巡逻机器人终端成本,且由于数据不再储存于巡逻机器人终端,而是通过低延迟网络直接传输至云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安全。操作人员可通过云平台终端,迅速了解到巡逻机器人所处位置的实时情况,并做出及时反应和干预。

如果希望巡逻机器人在识别和分析方面达到与人相似的水平和准确度,它就必需具有可以连接网络的功能。巡逻机器人结合物联网信息技术、移动网络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进行自动识别与追踪,并自主管理车、人、设施等监测设备,并运用云平台上庞大的计算技术,通过对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便可判断住宅街道的实际状况,迅速发现并及时灵活地处置异常情况、紧急情况。与此同时,巡逻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可以获取有关周边环境的全部信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整合与管理,能够快速做出决策。此外云平台还有一个优势,即允许多个巡逻机器人共同确定巡逻点的位置、协同操作部署、与固定传感器的交互以及共同执行复杂任务。

(三)北斗定位卫星组网助力巡逻机器人实现警务化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枚卫星完成升空,这表明北斗全球组网成功。其在对我国整体安全保驾护卫的同时,还对物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发展提供了助力,也使警务巡逻机器人配备至基层公安机关进行街面巡逻成为可能。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使得巡逻机器人的自主巡逻功能可以摆脱美国主导的GPS定位系统的束缚。巡逻机器人系统中,自主导航是巡逻机器人最基础的功能,自主导航的核心是定位系统,定位系统若依赖美国主导的GPS,街面巡逻的基础数据便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警务巡逻机器人的定位数据关乎我国国家安全,而安全不得有失,因此在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启用前,并不存在将巡逻机器人运用至基层公安机关开展巡逻工作的可能。而北斗成功组网彻底解决了巡逻机器人的数据安全问题,使巡逻机器人配备至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巡逻工作有了现实可能。

(一)区域巡逻警戒和定点值守

在限定的巡逻区域内,巡逻机器人具备路线规划、主动避障、车道保持、以及异常路况动态避让(如:道路施工、违章停车等)、自主充电、主动识别交通标志、行人避让等功能。为应对复杂街面环境的实际需求,巡逻机器人还具备在特定时间段内按照规定路线自动启停、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在区域内不间断巡逻、实时采集环境信息、以及无人职守下的区域巡逻警戒功能。

警用巡逻机器人可定点值守在固定点位执行任务,由警察通过执法终端设置值守任务。巡逻机器人可对过往人员、车辆信息进行核验,核验无异常则放行,核验出现异常便立即向警察发送报警信息,警察则根据异常情况核对处置。值守过程中,机器人还可根据工作内容与任务需求向群众播报执法提示,并不间断采集周边环境信息与视频,警察则可通过执法终端或指挥控制平台实时查看相关信息。

(二)异常行为智能识别与分析

警务巡逻机器人面对的是复杂的街面巡逻环境,因此除了具备基础的自动驾驶巡逻功能外,还应该具备对可疑车辆、人员以及目标可疑行为的识别与分析功能。它不仅要具备对可疑车辆的车型、号牌、颜色以及可疑人员面部特征进行识别的功能,还要具备对打架斗殴、人员聚集、非法入侵、失火、追逐、摔倒等异常情况进行智能识别并进行在线处理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将获取的治安信息通过5G通信技术,持续传送至指挥中心和值班警察的警务终端,以方便警察下一步分析处理。

(三)远程指挥调度

在警务巡逻工作中,巡逻机器人作为一个移动的巡逻单位,需要与指挥调度平台相互补充、配合和协同促进。警察在警务终端的指挥调度是对自动驾驶巡逻的重要补充和协同,通过指挥调度平台的赋能与警察的主观能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警务巡逻机器人在灵活处置街面复杂状况时的缺陷,从而有效解决了巡逻机器人感知和认识瓶颈问题。

智能巡逻机器人是警察指挥调度中心的延续和扩展。巡逻机器人不仅是一个收集治安信息和执行警察命令的现场前端,同时也承担着移动指挥和调度终端的功能,因此既是“巡逻员”又是“调度员”[7]。巡警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调度集成于公安机关的警务指挥调度中心,并且融合了高带宽、低延迟、高安全性的5G通信技术,从而使得警察能够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显著提升了可视化管理效率。5G网络的安全性和广泛连接能力也有力的保障了警用机器人规模化部署,从而使指挥中心对警务巡逻工作的调度更为随心应手。

(四)警情上报和应急处置

警务巡逻机器人利用低延迟的5G网络传输,将机器收集的有关影像、图片以及声音数据发送至警务指挥平台,通过平台值守警察快速分析判断,下达进一步指令而进行警情处置工作。对于正在进行的违法活动、应急处置事件以及群众求助等突发状况,警务巡逻机器人除上报现场警情,还应具备自行停车、视频留证、鸣警笛、亮警灯、语音交互等应急处置功能,以便在警务终端实施远程指挥的警察协助下,处理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处置的警情。对于无法通过远程交互处理的警情或者复杂的治安事件,指挥中心可以根据巡逻机器人提供的位置信息派遣警察进行现场处置。

(五)平台模块化和快速布控

公安工作在步入“智慧警务”时代后,对警务巡逻机器人的需求量也必然增加,为了让巡逻机器人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巡逻机器人必须向平台模块化方向转变。巡逻机器人的所有配件都应该形成统一标准,并利用增减模块的应用方式来实现公安机关对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巡逻的实际需要。这不但可以减少巡逻机器人的研制成本,更便于将巡逻机器人向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此外,由于公安机关经常要承担重要场所和重点活动的安保任务,因此巡逻机器人需要具备快速施放并启用的布控能力,来满足具有突发性、移动性、快速性特点的巡逻任务;
作为机器人指挥平台,也需要匹配易接入、易部署的快速布控功能。

(一)弥补传统巡逻方式的先天劣势

自罗伯特·皮尔爵士在英国建立现代警察制度以来,各国警察都积极参与警务巡逻的实践和探讨,使巡逻警务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为提高警务巡逻效率,各国警察对巡逻活动进行了大量调查,其中美国警方在1973年进行了堪萨斯州巡逻实验、1975年进行了“指令性巡逻”实验后,重新认真研究了罗伯特·比尔倡导的“步巡”[8]方式。经过多年调查和研究,各国警方已逐渐恢复使用步巡和车巡相结合的警务巡逻方式。徒步巡逻虽然对犯罪分子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但不能像车辆巡逻那样迅速对违法犯罪行为作出反应;
而车辆巡逻的缺点是威慑力较弱,但可以迅速作出反应。然而步巡和车巡天然的缺陷并不会因为将两种巡逻方式结合在一起而消失,而巡逻机器人若能加入街面警务巡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尴尬局面。

由于警务巡逻机器人配备实时语音交流,警察即使不在街面,也可以通过实时对话与居民进行友好交流,从而密切警民联系,提升群众服务水平,弥补车巡走马观花及与公众隔绝的缺点。不仅如此,警务巡逻机器人工作期间,警察可以随时通过远程喊话功能,对街面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止,从而保留了步巡直接威慑违法犯罪的优点。巡逻机器人在远程指挥调度的协调指挥下,可在一个巡逻区域内同时部署数台机器人相互配合执行巡逻任务,警察则在警务终端进行远程监控指挥,从而弥补了步巡通常需要很多警力才能全面覆盖辖区的缺点。此外,步巡人员容易疲劳,巡逻速度慢,而巡逻机器人可以全天24小时进行高强度常态化巡逻,极大的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对于预防犯罪、提升居民安全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有着显著优势。

巡逻机器人还可发挥监测范围大的优势。相比于车巡、步巡和视频巡逻等常规巡逻,警务巡逻机器人可以大范围细致的观察街面情况,充分发挥巡逻时间长,巡逻频率大的优势。低成本和高生产率的特点可使巡逻效率大大提高,并有助于降低劳动力和工作成本。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巡逻机器人在社会治安以及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不仅可用于疫区“封控”后的安全检测和防控推广,还能够识别行人是否佩戴口罩,对于体温超过正常值或未按标准佩戴口罩的人,巡逻机器人还能够利用广播功能在现场发布温度预警和提示。巡逻机器人配备360度超高精细度摄像头,可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街道监控,各类的监测数据,如红外热图像等,均能同时传输到警务终端,实现警察对街面情况24小时全天候掌控。

总之,将警务巡逻机器人配备至基层警务工作中将提高街面见警率,切实增强巡防针对性、实效性和警力部署的科学性,有效压降警情,并促进向“服务型警务”转变。

(二)缓解基层街面巡逻警力不足和巡逻警察压力大的困境

我国巡逻勤务长期存在严重的基层巡逻警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巡逻警务的调查发现,美国警方在巡逻警务工作中的警力投入占其警察总量的六至七成,纽约州更是高达80%。即使日本和英国等巡逻警务不够发达的国家,巡逻警力也占到其警力的40%。我国巡逻工作的警力占比,虽然已从过去十年占警察总数的5%增加到今天的15%,但与以上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公共安全需要[9]。根据过往研究,要维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警察人数通常至少占该国总人口的3‰;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和美国甚至超过4‰。我国警察人数虽然已达180万人,但人均占比仅1.2‰,说明警力严重不足。

2018年底,中央政法委公布了2013年至2018年政法体系中牺牲人数的数据:仅5年时间,公安机关就有2061人因公牺牲,每1000名警察中就有1人牺牲,平均每天有1.12名警察牺牲。基层派出所是警察牺牲最多的岗位,原因在于其日常任务极为繁重,特别是街面巡逻占用了警察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使在今天,城区公安巡逻仍然以人力为主,大量警察被部署在基层巡逻却仍然不能保证24小时覆盖率。而据调查,街面犯罪率与警察巡逻覆盖率存在强负相关,街面巡逻工作如不能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难免会存在巨大漏洞。在传统巡逻方式下,巡逻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巡逻警察的责任感,效率难以保证。与其他公安活动相比,巡逻更为乏味、枯燥,环境更差,特别是在寒冷、炎热、雨雪天气以及长时间夜间巡逻,巡逻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更是成倍增加,这往往导致巡逻警察的情绪低落甚至不满,而要激励和管理他们又将增加人力成本。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峰会”安全巡查工作中启用的巡逻机器人,每充电一次即可以巡查八小时,每日巡查里程可达到八十千米以上,核验人数大约二百余人。借助巡逻机器人,杭州警察在国际互联网大会现场内实现了二十四小时常态化巡逻,而一个巡逻机器人每日就能够完成十个巡逻警察的工作量,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的诉求。街面巡逻工作具有巡逻路线较为固定、街面路况简单、工作任务明确等特点,配置自动驾驶自主导航巡逻的条件相对成熟,因此向基层公安机关巡逻部门配置巡逻机器人,通过人机协同,可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最大程度解决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并推动巡逻警务高效率运行。

(三)警察执法前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全天候常态化巡逻的特点使智能巡逻机器人成为警察全面掌握街面状况的第三只眼睛,警察可以随时掌控多处街面状况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和进行干预。巡逻机器人的配备将改变以往警察接警后到现场才开始处理警情的传统模式,使警察执法前移,使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可以通过智能巡逻机器人远程喊话进行制止;
而对于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警察不仅可以通过巡逻机器人对其进行言语威慑,还可现场指挥群众进行危险规避和局面控制,并通过警务终端实时了解到现场情况,为警察到达现场争取更充分时间,以实现灵活动态布控以及可疑目标快速处置。此外,巡逻机器人360度的摄像头可以及时记录现场情况,从而为警察依法处理警情提供了更充分依据。

(四)切实丰富智慧警务改革内涵

结合警务巡逻机器人自身应用特性,警用巡逻机器人部署的四大特点切实丰富了智慧警务内涵。

一是动态性。智慧警务需要实时观测社会形势的变化,及时分析智能设备传回的信息数据,以便针对性的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动态调整。巡逻机器人作为智慧警务最前端、最接近社会治安状况的警用设备,是满足智慧警务系统的数据、信息收集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固定的“天网”系统,巡逻机器人是最容易灵活部署的警用前端设备,它完美契合了公安机关动态调整社会治理力量的需求。

二是整合性。智慧警务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警务资源的大整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公安信息云平台,巡逻机器人的大脑被整合入公安信息云平台,通过云平台的统一指挥,将巡逻机器人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实现对巡逻机器人的统一指挥调度,使之能与警察及其他警用设备协同部署和工作,从而提升公安机关工作效率。

三是高效性。智慧警务将智能赋予警用设备,使其能高效的完成公安任务。部署在街面的巡逻机器人,通过与警察的远程协作,可以实现超前的情报预警、迅速的防范控制、精准的调度部署,高效的完成各种公安任务。

四是便捷性。智慧警务改革的出发点是满足最广大群众的需求,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巡逻机器人进行常规街面巡逻时,由于与警察实时联通,群众可随时通过巡逻机器人对警察进行沟通求助,巡逻机器人高清摄像头以及丰富的传感器,可以帮助警察准确判断现场情况,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求助和要求,提高群众满意度。

警用巡逻机器人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的应用阶段,尽管其在前期应用中显示了一定的实效,但距离大规模实战应用仍然有相当长的距离。公安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可靠性、稳定性、实用性方面有近乎苛刻的要求,未来警务巡逻机器人的大量部署应用需紧抓两个层面进行破局。一是以契合实战需求为主旨强化技术研发。公安机关应以市场换取科技公司合作,深度挖掘新形势下警务巡逻需求,倾听一线巡逻警察诉求,紧贴现场需求进行针对性、定制化开发。结合公安信息云平台的大数据和信息化分析能力,开发能切实解决基层巡逻痛点的、有能力应对新时代基层巡逻勤务要求的智能化巡逻机器人。二是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巡逻机器人部署。巡逻机器人的实战部署应用遵循先安保巡逻再街面巡逻、先中心城市部署再全国推广普及的步步为营顺序策略进行实战部署。首先利用众多的大型安保活动,迅速积累警务巡逻机器人的实战经验,在实战反复检验和充分科学规划论证后,逐步将巡逻机器人部署至基层以协助警察完成日常巡逻警务工作。其次是利用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状况、5G覆盖率、充电设施等)完善,方便与研发公司交流合作,且警务资源丰富、警情多而复杂的先天优势,率先在中心城市实战部署,待系统成熟稳定后,逐步向全国推广部署。

将巡逻机器人适用于警务巡逻工作是智慧警务改革深入基层的重要举措,必将有效推动基层巡逻警务转型升级和提升警务效能。随着公安工作的不断深入,警务巡逻机器人的部署应用一定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为支撑公安基层工作的重要力量,从而为减轻基层警务巡逻压力、提升基层社会治安效能做出贡献,并成为公安机关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的新名片。

猜你喜欢街面警务机器人智慧公安背景下警力同质化的思考与建议法制博览(2020年25期)2020-11-29涉水而行扬子江诗刊(2020年4期)2020-11-18涉水而行扬子江(2020年4期)2020-08-04街面抢劫案件侦查方法探讨法制博览(2019年30期)2019-12-13环球警务专访现代世界警察(2017年12期)2017-12-19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中国交通信息化(2016年10期)2016-06-08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中国市场(2016年44期)2016-05-17机器人来帮你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认识机器人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机器人来啦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