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战伤救护》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索

《战伤救护》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索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9 19:30:02 推荐访问: 战伤 救护 教学模式

金沙,刘凯

战现场自救互救是成功救治伤员的关键,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基础,也是降低海军部队战伤减员率、提高伤病员治愈归队率的重要基础。在院校教育训练中,《战伤救护》课程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其训练标准和要求尚未达到未来高科技条件下海战的实际需要。因此,加快转变《战伤救护》课程教学训练模式,增强训练效果,提升学员战救技能水平,对提升海军未来海上作战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就《战伤救护》课程创新性地开展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混合式教学观念是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于2002年提出的,主要是对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反思后的回归[1]。具体而言,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教与学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传统的《战伤救护》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虽已应用其中,但教员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员的中心地位不突出,教学效果不佳[2];
仍主要采用教员讲解示范,学员分组练习的教学模式,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实战能力。随着校园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本校建设了《海军单兵战术基础与防护》慕课(MOOC)课程供学员线上学习,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员学习自由度大,很大程度上依靠其自觉性。而《战伤救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线上学习,学员对技能的掌握还远远不够。

因此,构建《战伤救护》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扬长避短,综合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既利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员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发挥线上网络教学在培养学员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巨大优势[3-5]。引入基于MOOC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回归学习的本质,以学员为中心,把相对基础和简单的知识点布置给学员,由其通过网络在线自主学习,教员在有限的学时里用来知识引导、讨论与分析,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到线下课堂实践教学中,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支持和动作要领指导[6]。这样将线上网络教学模式和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针对《战伤救护》混合式教学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分别设计教员和学员线上网络与线下课堂2种环境的不同任务,并通过学习框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进行无缝连接。构建思路见图1。

图1 《战伤救护》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以优势互补的思路构建《战伤救护》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是对教学过程、角色任务、学习框架和软硬件环境进行设计。

2.1 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二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大致可以划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3个阶段。

2.1.1 教学准备阶段 教员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提炼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结构并发布到网络上。按照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点,依托军事职业教育平台,进行多样化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内容包括:(1)MOOC课程及相关资源发布。课程教学计划、授课教案、课后习题、参考教材、章节测试题、参考文献、重难点解答、教学视频等内容收入网站内,及时准确地向学员发布,提供在线学习和离线下载,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战伤救护》课程的所有内容;
(2)网上交流环境。提供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或教员与教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留言、讨论区和电子教室等形式及时沟通交流,解答学员疑惑,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员之间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助教、助学和互学的功能;
(3)教学管理环境。教员可查看学员在网上的学习进度、章节测试题完成情况和最终考核等;
记录并发布学员成绩。

2.1.2 教学实施阶段 此阶段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不断互动促进的过程。其组织形式包括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学习,通过划分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以个人学习为主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员根据教员事先布置的任务明确学习内容,在相应的MOOC课程中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完成后,学员在网上交流想法,提出问题,并通过线下课堂的面对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相互评价学习效果并进行实操训练[7]。某个阶段学习完成之后,教员可在网络课程中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教员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环节中参与讨论,答疑解惑,总结纠正[8]。

2.1.3 教学评价阶段 此阶段实际上是总结、评价、调整的阶段。对线上和线下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实时调整教学目标,逐步加深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2 角色任务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了线上和线下2种教学环境,教员和学员分别有不同的任务。见图2。

图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角色任务设计

2.2.1 教员线上网络环节 教员通过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归纳知识要点,规划学习路径,发起教学活动并上传发布教学资源。发布的教学资源包括MOOC微视频、课件、动画、参考资料、专题音视频、研讨问题等。当学员在线学习时,教员可以根据学员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指导。

2.2.2 教员线下课堂环节 通过课堂教学,教员协助学员搭建知识体系、讲解重难点、加强训练指导、促进知识内化。首先,通过课堂精讲,重绘学习结构,明确学习任务和重难点。其次,重点放在听取学习汇报、难点答疑、动作要领指导和组训上。最后,对于教学难点或重点,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强化,进一步拓展知识点的应用。

2.2.3 学员线上网络环节 学员在网络上通过个人、协作或集体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吸收和初步应用。学员根据教员发布的学习任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MOOC微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和提出疑问,对其他同学自主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自主学习讨论过程中实现对单元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2.4 学员线下课堂环节 通过网络学习环节,学员已掌握了单元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训练和交流,解答疑惑的问题,掌握技能要领,最终完成知识内化,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学员战现场急救能力。对学员疑惑较多或分歧较大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后,由教员做出最终解答。

在线下课堂教学完成后,学员可以根据教员强调的重难点和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返回线上进行讨论巩固。

2.3 学习框架设计

学习框架是教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为便于学员自主学习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和组织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战伤救护》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较多,实践性强,同时也涉及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其教学内容主要有战伤救护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以及六大基本急救技术(心肺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独立学习,但也有一定的继承顺序。一般来说,战伤救护基本原则与要求是基础,是整个课程学习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脉络;
六大基本急救技术是《战伤救护》课程的核心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基于课程知识结构与关联性,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可以将整个课程按照知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再将每个模块划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在划分模块和知识点时,同时需要兼顾模块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这样既便于学员自主学习,也兼顾了内容的系统性。

2.4 软硬件环境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混合,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教学环境混合了客观环境与网络虚拟环境。教学资源混合了实体和数字教学资源,特别是涉及更新教学内容、适合混合教学的教材。教学手段则混合了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教学、网络交互手段,教员讲解的影、音、文、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混合式教学软硬件环境构成见图3。

图3 混合式教学模式软硬件环境

按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以“心肺复苏”单元为例进行设计。

3.1 教学过程

3.1.1 教学准备 “心肺复苏”单元的学习框架梳理完成后,需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战场环境具有救护场景的特殊性,战伤救护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需要针对所假设的战场环境及战场特点开发适合其自身的急救训练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作为一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实施计划导入点,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分别针对学员的“会”“想”“能”3个方 面 进 行 设 计[8-11]。“心 肺 复 苏”单 元 教 学 目 标见表1。

表1 “心肺复苏”单元教学目标

3.1.2 教学实施 “心肺复苏”单元的教学实施由教员课堂教学与学员自主学习、学员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理论领会与技能训练等线上线下若干个进程交织而成,每个进程都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意图,并设计教员和学员的相关活动。具体的教学实施见表2。

表2 “心肺复苏”单元教学实施设计

3.1.3 单元评价与总结 单元评价和总结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单元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教员自我评价和学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对学习框架的划分、教学资源的分类、教学环境的构成、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组织的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完善课程单元混合式教学模式。

《战伤救护》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既发挥了教员教学的主导作用,又保证了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将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2种模式进行有机整合,使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集中学习层次分明,增强了学员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效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促进了学员战伤救护技能的提升。从2021年某学员队试点的调研结果来看,67名学员线上考核通过率100%,良好率37%,优秀率60%;
线下实作考核通过率100%,良好率49%,优秀率50%,1名因伤为合格。总体考核成绩令人满意,特别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员对实作技能的掌握,该模式下实作考核的优良率较传统模式有较大的提升。

3.2 角色任务

“心肺复苏”单元,教员和学员分别有线上和线下2种角色任务。教员线上任务主要包括:发布心肺复苏单元教学任务、划分知识结构、发布心肺复苏相关教学资源、给予答疑指导;
线下任务主要包括:听取汇报、组织讨论、答疑指导、知识点强化、简单测评、总结反馈;
学员线上任务主要包括:接受心肺复苏单元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协作学习、虚拟练习有关心肺复苏技能、提出问题、线上交流;
线下任务主要包括:汇报展示心肺复苏流程、参与问题讨论、心肺复苏实践训练、比武竞赛、学习总结。

3.3 学习框架

“心肺复苏”单元的学习框架见表3。

表3 “心肺复苏”单元学习框架

3.4 软硬件环境

传统的心肺复苏单元教学以课堂教学辅以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使用的软硬件资源有教材、课件、模拟人等。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战伤救护教学中,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讲解、动作示范的传统教学。新的线上MOOC课程和虚拟仿真技术智能模拟人被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心肺复苏的原理机制和各流程作用效果更加直观和逼真,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单元的软硬件环境见表4。

表4 “心肺复苏”单元的软硬件环境

战伤救护作为战场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其教育普及对促进海军未来海上作战卫勤保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18]。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对《战伤救护》课程实战化教学的演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心肺复苏”教学单元为例,从教学任务、学习框架及硬软件环境,进行案例分析和探索性创新,为学习者深入学习提供教学保障。

猜你喜欢战伤教员心肺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心肺血管病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年5期)2021-01-14强化基层军医战伤外科培训的思考医师在线(2019年1期)2019-12-30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装备制造技术(2019年12期)2019-12-25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读与写(2019年34期)2019-11-27校长问题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年11期)2018-02-27“心肺之患”标本兼治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基于逐层分析法的飞机战伤抢修备件需求预测模型研究新技术新工艺(2016年10期)2016-12-21晚安,教员先生意林·少年版(2016年10期)2016-09-10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