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辉
(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山东 青岛 266000)
信阳地处北纬30°黄金地带,是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素有“北国江南 江南北国”的美誉。大别山横贯信阳南部,淮河穿越信阳北部,中部丘陵,水网密布,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3/4以上,气温、降雨量、光照和酸性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天然的资源环境禀赋让信阳成为我国优质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
绵延八百里的大别山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信阳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域。这是一座革命红城,有着众多的红色遗迹、感人的红色故事和丰厚的红色文化,是全国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信阳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培育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信阳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落脚地,也是打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枪的“中原突围”发生地。全市共有革命遗址709处,红色旅游A级景区9家,3A级6家,4A级3家。目前,有8处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是信阳发展的绚丽色彩,一红一绿,红绿相宜。红城茶乡秉承“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依“红”靠“绿”,发展红色文化游和绿色生态游,打造红绿融合精品线路,传承红色基因,加快绿色发展。
信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先后传播到这里,南北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形成富有特色的豫风楚韵文化。信阳整合利用各类文化资源,为全域旅游注入文化元素,将自然风光、非遗传承、乡村生活、特色民俗串联起来,构筑点、线、面多层级的旅游大格局,让旅游内容更丰富,亮点更多。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中心,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其中;
区域范围内各产业部门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
充分利用区域范围内的全部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体验[1]。茶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全域旅游背景下,以茶为媒,通过茶文旅结合的方式,让茶香飘四方,助力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盘活生态资源,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茶产业正逐步成为信阳的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一片茶叶,已经成为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茶+旅游”就是让茶叶跨出行业局限,寻找到新的异业结合及业务增长点,同时也满足品牌茶企融合企业形象、品质标准、黏合客户等多功能需求,并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2]。茶文化旅游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涵盖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古迹游览、茶俗体验、茶艺观赏等多种内容,是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区域内以茶文化为内容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全域旅游建设。把茶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融为一体,推行“茶园+文化体验+旅游业”的生态观光发展模式,通过一片绿叶,全面推进老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信阳毛尖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茶圣陆羽《茶经》里将信阳列为中国八大产茶区之一;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游历千山万水,尝遍了名茶后评价道:“淮南茶,信阳第一”[3];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58年,正式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信阳属于山地地形,绵延起伏的大别山和险峻秀丽的桐柏山首尾相接。四望山是桐柏山脉进入信阳境内的第一高峰,呈南北走向,这里是著名的革命纪念胜地,四望山新四军五师旧址群横跨浉河港镇和董家河镇,涵盖11个革命旧址,多达129个文物建筑单体。早在土地革命初期,中共河南省委、豫南特委把它作为开展武装斗争的主要基地,发动著名的四望山暴动,开创了豫南第一个红色区域,对整个鄂豫皖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四望山成为著名的豫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同志率领新四军五师挥师北上,收复四望山根据地,以四望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四望山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建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业绩。浉河港镇和董家河镇是茶叶主要种植区,所产信阳毛尖茶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品质特征而享誉中外。区域依托红绿两种资源,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到茶乡来学习红色四望山精神,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体验采茶制茶,带动当地茶叶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依托茶资源优势,发挥“茶文旅融合+”整合带动功能,推动茶叶生产、红色体验、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出茶园生态游、制茶体验游、茶文化研学游等多项茶旅体验项目,不断丰富茶叶生产、茶艺表演、茶文化交流等旅游活动,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区。
以茶为载体,拓宽茶文化辐射领域,打造茶文化旅游集群。茶是信阳的一张经典名片,信阳毛尖已经成为特色产业。茶园是乡村亮丽的风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茶园和乡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融合,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步伐,增加农民就业。依托茶乡秀美景色和古迹遗址,开发集旅游、度假、运动、康养等多业态综合旅游项目。南湾湖将茶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湖的上游是信阳毛尖主产地,环南湾湖茶文化生态公园绵延近百公里,茶树葱葱郁郁,茶园碧绿连绵,构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茶乡风景画,秀美的茶乡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信阳历史文化厚重,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文化。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已出现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从东到西留下了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等多处历史遗迹,其中省级古文化遗址30多处,尚存有宅邸民居、寺观塔幢、桥梁建筑、祠堂等古建筑。不同形式的石窟寺、碑刻记载着不同的历史史料,反映当地的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目前,信阳市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4项、省级43项、市级258项,国家级传承人4人、省级33人、市级302人。信阳民歌、罗山皮影戏、光山花鼓戏等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薪火相传、声名远播。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属我国传统制茶技艺,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精选、存放等工序。
凭借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精湛的制作工艺、优良的特色品质,信阳毛尖如今已经成为河南著名特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信阳以茶为媒,坚持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发挥红绿资源优势,跨界融合景区和茶区,打造国家级茶文旅融合发展区,扩大茶文化影响力,着力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使信阳毛尖茶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但在深度融合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截至2021年9月,信阳茶园总面积14.35万公顷,油茶总面积6.55万公顷。茶产业已成为信阳发展特色农业和老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茶叶主产区内古遗迹遗址、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但茶文旅还没有成为旅游品牌,茶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体验性和吸引力,区域有特色的文化资源还尚未进入茶旅产品中,茶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整体品质有待提升,红绿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来,有效整合不足。
在茶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兼顾游客参与体验的需求,增添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探索创新生态旅游观光新模式,激发游客参与热情,提高整体旅游品质。信阳正在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但文化与旅游融合深度还不够,红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产品单一,尚未形成一条完善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链。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科技已经成为推动文旅融合新业态、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方式难以吸引观众。新媒体、大数据、网络宣传等宣传方法还没有充分运用到茶园景区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和红色故事的宣传中,茶乡旅游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域旅游宣传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提高。数字传播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网络是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宣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全域旅游宣传不能再按照原有的形式和方法,不能再采用陈旧的宣传模式和手段。云旅游、在线直播、虚拟旅游等新媒体文化产品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鉴。
如今,旅游需求已经转化为一种消费刚需,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育发展一批文旅经济强县、文旅特色小镇、红色景区景点、美丽乡村旅游区,带动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让山川更秀,让城乡更美,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一片片茶园,不仅推动了绿色产业发展,也成为游客钟爱的旅游之地。旅游不仅直接带动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产业,而且有力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突破了景区景点的资源观念,“旅游+”模式衍生出许多新业态,把各类资源融合转化为旅游产品,延伸到农耕生活、文化节庆、特色产业、民俗活动、研学教育、康养健身等各个领域。茶文化+互动体验+旅游业等多业态融合,设计绿色生态游、红色研学游、乡村特色游、民宿体验游等精品线路,丰富绿色发展模式。
受疫情影响,出游受限,出境游、远程游较少,本地周边短途游成为常态,根据区位优势,深入挖掘特色地域文化,如茶文化、农耕文化、淮河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茶乡风情,丰富茶文旅活动,升级茶文旅体验,在游中学,寓教于乐。旅游+文化,打造研学基地,结合红绿资源建设茶旅文化追忆带,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游,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利用茶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茶学科普研学旅游产品,传播茶文化知识。旅游+茶叶,构建茶旅度假带,开发以茶园观光、茶叶品鉴为主的茶乡风情游。旅游+康养,推出茶山徒步、茶园养生等旅游产品,到优美的茶园中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发现身边的美好。围绕山水生态做文章,推出田园生活、养生养老等主题文旅项目,满足游客新体验需求。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冲击和影响,但旅游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未曾改变。受疫情影响,加之游客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旅游呈现品质化、智慧化发展趋势。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亲近自然生态成为旅游消费新潮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带来旅游业的深刻变革,云旅游、云宣教、云娱乐、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智慧茶园、网络直播、在线旅游应运而生,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在线宣传销售旅游产品成为文化传播新潮流。
旅游品牌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吸引投资者、旅游者,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工具和武器[4]。国外旅游业享誉全球的旅游品牌很多都是节庆活动,如巴西圣保罗狂欢节、美国圣诞节、西班牙斗牛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等,每年节庆期间都产生不俗的经济效益[5]。从1992年首届茶叶节创办以来,到2022年,信阳已经举办了30届茶文化节,以茶为媒,以旅游为桥,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将节庆旅游打造成文化旅游IP。如今的茶文化节已成为中原经济区标志性节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节会品牌之一,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茶农增收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茶文化节和茶叶博览会为载体,扩大全市旅游形象宣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艺术节,不断扩大规模、提升规格,并与国际化高品质的活动接轨,使其成为既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节。借助信阳茶文化节,组织展览、演出、晚会等文化活动,全方位宣传茶文化休闲旅游。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同时,延伸节庆产业链,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茶文化节,使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会展节庆活动的联动效应。以文化为媒,旅游为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产业,用旅游精品线串起全域旅游。走进美丽乡村,赏花海、游茶园、住民宿、品农家宴成为旅游消费新时尚,农业发展新亮点。
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美化茶园环境,推动茶园景区化。充分利用茶园周边生态环境,通过绿化、亮化,变茶园为花园。依托生态茶园资源优势,创新茶文化研学、茶园观光、茶叶品鉴、古迹游览、茶俗体验、茶艺观赏、茶山徒步等旅游载体,茶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将皮影、刺绣、叶雕、戏曲、民间舞蹈等非遗文化及手工创意产品展示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形成茶、文、旅融合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保留农村的原生态,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文化,使人民群众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应统筹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各类文化遗产,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通过旅游强大的精神文化特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品牌塑造,将茶园建设与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区域茶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品牌。以茶联动千家万户,积极打造信阳毛尖茶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两张名片,建设中国茶文化生态公园,倾力打造茶文旅融合精品观光带,将茶乡风情游精品线路打造成为信阳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城市文旅体验新名片。红城茶乡是信阳的独特魅力,将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融入旅游全过程,采用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让休闲观光、知识科普、采摘体验、制茶品茶、展示体验等灵活多元的方式融入乡村旅游,建设农家茶馆茶舍、茶叶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发展茶旅农家游,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度假养生等茶旅一体示范区,带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浉河区拥有茶园4万公顷,以茶为主题,通过茶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整合产业资源,将茶园变为乡村公园,深入挖掘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全域旅游体验,打造集茶观光、茶运动、茶游览、茶康养、茶民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体验带,发展生态茶乡文化旅游度假区,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空间。
茶文旅深度融合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将旅游元素融入茶园建设,以茶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文,茶文旅融合,把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实现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做好美景、美食、美村、美宿文章,以绿色生态游、红色研学游、乡村民宿游、体育健身游、特色美食游等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将茶艺表演融入休闲旅游,开发制茶、泡茶、赏茶、茶艺表演的休闲旅游价值,把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在品茶观景的同时,享受茶山视觉盛宴。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塑造地域独有的文化IP,借助互联网,发展智慧景区、智慧旅游小镇,植入以VR、AR等新科技为特色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做好线上预约、游客流量监测和智慧导览,提升游览品质,更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
乡愁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文化。信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让人们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以环南湾湖百里茶廊为核心建设茶文化生态公园,建设茶旅综合体、毛尖小镇等新业态,开发茶文化休闲、茶园体验、茶山疗养、茶饮养生等茶文化体验产品,形成茶旅融合产业新格局。古村落是民间历史的载体,形态各异的传统村落饱含代代传承的文化脉络和风土人情,把新县莲花村、浉河区环南湾湖百里茶文化走廊等80多个中国传统古村落集中保护,形成古村落群,展示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文新茶村经过多年融合,已经发展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美食品鉴、民俗观赏、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游客在景区里品茶观景,乐游其中[6]。2021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茶叶、油茶、信阳菜品牌化、标准化、基地化、数字化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助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向千亿迈进。茶叶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节日里,走进茶园,体验茶文化,品尝信阳菜成为游客的假日首选,茶乡特色旅游让农民实现增收,成为乡村振兴新思路。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不仅是农民的幸福家园,还是市民记住乡愁、体验以茶为特色的农家文化,农家乐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乐享美好生活。
茶叶是将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的一个载体,通过拓宽融合领域,以跨界协同发展模式,打造茶乡旅游精品示范区,加强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服务业、医疗康养业等各业态之间的深度融合,在遗址保护、文化传播、产业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将乡村旅游、红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改善、文创产品开发、乡风文明建设等进行个性化和全方位优化提升,搭建成熟完善的全域旅游合作机制,运用新手段、新科技、新平台增强全域体验感和吸引力,展示茶乡美景,连点成片,从而贯穿整个区域旅游服务体系,形成深度融合、特色突出的茶文旅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信阳全域茶园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茶园飘香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湘潮(上半月)(2019年3期)2019-05-22绣绣信阳八大景青年歌声(2018年8期)2018-10-22绣绣信阳八大景青年歌声(2018年2期)2018-10-20湄潭茶园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茶园观色百科知识(2018年7期)2018-04-17“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海峡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