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白族民居建筑照壁中的家风文化与传承

白族民居建筑照壁中的家风文化与传承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2:01 推荐访问: 家风 家风专题片观后感 家风作文1000字(9篇)

杨 欢,杨国才

(1.云南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2.云南民族大学 社会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散布于大理苍山、洱海之间白族村寨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中,照壁是最为独特之处。无论是单坊式,还是六合同春的转角楼,照壁都是其中重要的亮点,是白族民居重要的特色,别具一格。照壁除了外观秀美雅致,更承担着传承白族居民家风文化的重要功能。作为照壁上最核心部分的题字,则是白族家风的重要载体,它重点突出着白族各姓人家的家风传承,是白族家风文化的结晶典型代表,也是白族家风传承的重要渠道。家风是一个家庭共同认可的行为道德规范及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底蕴。

照壁,又称为“影壁”或者“屏风墙”①参见袁铮,王炎松:《大理周城白族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建筑历史》2001年第6期。,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具有围合、避讳以及审美等多重意义。白族民居中的照壁题字有着较为严格讲究,每户人家的照壁题字都使用汉字书写,不同姓氏的题字内容各有不同,并成为一家的招牌。照壁在白族民居建筑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白族传统文化及其道德观念的一个重要载体。照壁文化往往汇聚了一个家庭思想情感,表征着家族的历史地位和家族荣耀,并成为白族家庭传统的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白族民居照壁的缘起

白族建筑文化中的照壁,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形式,其形成历史久远,久传不衰。根据历史相关考证,早在西周时期建筑遗迹中就有照壁的形象,到明朝时期广为流行。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白族传统文化中,白族人十分重视风水,认为风水所讲究的是导气,气如果直冲厅堂或卧室就是不吉利。白族人在居住的房屋建筑中,为了防止气冲,这就需要置一堵墙,于房屋前面,而且还要防止气不畅,就不能形成封闭的局面,最终就选择了照壁作为解决方案。

白族民居建筑中照壁兼具优化房屋建筑光照的功能。当太阳西下的时候,照壁能有效地将太阳光反射进屋内,从而弥补了庭院深光线不好的缺陷。照壁这种建筑形式古已有之,在古人的家居中,分为院内与院外,院内的东西要隐藏好,院外的东西要隔挡开,因此,照壁又称为“影壁”(取“隐蔽”二字谐音),寓意在门内为“隐”,在门外为“避”。照壁将光照效果与文化寓意有机统一起来。在历史长河中,大理白族建筑文化不断与中原汉文化彼此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础上,白族优秀匠人不断进行着艺术创造,才有了今天美轮美奂的照壁。

白族民居中的照壁题字往往与背后的典故紧密相关。如“风花雪月”“苍洱毓秀”等更多的是源于引述典故。这也往往成为当地人辨识民居建筑主人姓氏的重要方式。典故里的主人翁通常与屋主人的姓氏相同,蕴含其中的故事主题多以“正德修身”“立志远大”为主,反映家族为人立世的品格与理想。在历史上,大理白族素以人生而立世,当以忠于国家,孝顺父母作为最基本道德标准。这种传统文化往往与其建筑照壁题字融为一体。因此,照壁题字往往兼具着对家庭成员进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照壁文化成为白族人思想上文化认同,行动上的指南。照壁题字作为“有形”的图示,通过直观化、图示化的效果作用,逐渐转化为人们“无形”的理性认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融入白族居民日常生活,进而内化为个体态度认知、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属,并成为家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白族民居照壁的文化内涵

照壁作为白族文化典型代表,是白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结晶之一,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高度的欣赏价值,还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照壁的构造,雕塑,装饰工艺,题字皆反映出了白族建筑艺术的独有特色和优秀技艺。白族民居建筑的照壁及题字也往往被视为一个家庭文化、地位或门第的重要标志。照壁上的所题写的文字,往往呈现的这个家庭的家风、志向、道德观念或家族姓氏、历史等。因此,不同照壁上的题字往往都承载和传承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更是承载着一个家庭家风文化。照壁被赋予“家风文化”,让白族的照壁不再只是一堵简简单单的墙,更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时至今日,透过这些题字,我们能感受到白族人对家风文化传承的重视。白族民居照壁常见的题字如“清白传家”“鹤琴家声”“邺架涵关”“三槐世第”“关西世第”“京兆世家”“科甲第”“进士第”等,还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晨耕暮读”“山川永秀”“合邑永宁”等。尽管这些题字虽是只言片语,但颇可品读,耐人寻味。

家风文化成为白族居民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重要文化遵守,其中不少的文化往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蕴含于白族民居的照壁题字之中。白族民居建筑照壁上的“家风”文化不仅反映出了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白族居民在儒家汉文化的长期熏陶下,重视文化的修养,追求在家可作锦绣文章,低调做人,立世则能为国做事的人生目标。在这些照壁题字中,既有浓缩的“四字箴言”,也有“长篇大论”的治家格言,无论哪一种,都是对白族人日常生活的总结凝练,是家族精神支柱的“主心骨”,家族和谐、家风淳朴的“准绳”,树立正确德育观念的“指南针”。

家风是一个家庭建设的基石,也是家庭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华民族历来把重视家风的培育与弘扬作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家风中蕴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道德的牢固基石。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文化,主要体现的就是一种源自各姓先祖的家风。照壁是白族人家居的灵气汇聚点,而照壁上的题字则是整个照壁的核心,它源自先祖的家风又是题字的核心内容。家庭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风往往是国家和社会风气的缩影与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影响社会的整个风气。”①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第1版。门头、照壁是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集中展现家庭氛围、家风文化的重要载体。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道德、涵养、格调、气质综合体现,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一,重视清白(廉)做人的家风文化。在大理白族地区,忠孝、廉洁、诚信、勤俭、爱国的家风家训以照壁题字的形式深植大理民间。以大理白族杨姓家族为例,其照壁上题书为“清白传家”(即“清白吏的子孙”先祖杨震),就是教育启迪子孙做人上要一清二白,清廉,不贪污受贿。这些照壁文化在其居住的房屋的大门及堂屋门上门联也获得进一步体现,如“历时阴阳本有脚,清白传家夜辞金”“世继襢堂清白远,家传雀馆吉祥多”“谦恭处世严三畏,清白传家守四知”。杨姓家族所提倡的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念,即凡不清白之事。这些家风文化作为白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传承给子孙后代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的立身做人准则,它提倡的正是坦坦荡荡的“浩然正气”。还有李姓照壁题字中“青莲遗风”,同样体现的是一个“廉”字的家国情怀。廉洁奉公是家国情怀在个人身上的一种体现,“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当然,还有其他白族人家的照壁题字也有类似的文化传承,如“清河世家”“清白人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等,都传达的是同一种精神和品格追求。白族赵姓以“琴鹤家声”为的家风,体现的是为官清廉,情趣高洁,举止潇洒,勤俭节约的传世家风。

第二,推崇隐忍的处世态度。白族不同姓氏的照壁里,家族之间的家风文化不尽相同,整体上,杨姓推崇“清白传家”,而张姓家族则青睐“百忍家风”。忍及忍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一家,大之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忍。这种文化元素也深深融入进了白族人的家风中,而张家是我国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其治家之道与其百忍家风是分不开的。“百忍家风”是张家先祖对张姓后人的告诫,这一家风文化相传为张姓始祖在汉代时,被人欺辱,九十九次都忍了下来,后来就成了仙。有一次,皇帝亲幸其后代张公艺家中,问其治家之智慧,张公艺提笔在纸上写下百余个忍字,皇帝有所体会,对他大加赞赏。故张姓后人代代相传的家风以忍字为宗旨,《张氏家谱》也被叫作了“百忍家谱”,②《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35页。有些地方的张姓祠堂,也被称之为“百忍堂”。张姓家族希望凭借此得以传承弘扬“忍为高,和为贵”的传统,其中也蕴含着追求“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愿望。时至今日,白族张姓人家的为人处世方面的家风,仍然以凡有遇事,皆以忍让,一忍到底,海阔天空为主。这也为白族人处理人际关系,营造人际和谐、邻里和睦的关系树立了榜样。同样,一个家庭内部,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如果没有必要的忍让,是难以和睦相处。

第三,重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家风文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白族人家所重视。白族谚语说“见老要敬,见小要亲”就是这一文化重要体现。白族人强调晚辈要不能忘父母对自己的生养、教育、爱护的恩情。在白族家庭中,父母要抚育儿女,儿女对父母有反哺、养老、尽终尽孝的责任。这种报血亲养育之恩的道德原则,不仅是白族家庭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白族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①参见杨国才:《白族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266页。这种文化传统不仅被写在照壁上,有的还以乡规碑的形式记载。同时,爱幼同样也是白族人家推崇的一种家传传统家庭美德。一般即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引导、教育、塑造,使之成为栋梁之材,社会有用之人。白族人家十分重视父母的言传身教,注意通过长辈教导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晚辈。

白族人十分注重家庭和睦相处,主张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如张姓人家照壁上的题字百忍家风,就可以帮助我们管窥白族人家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如在家庭的基石夫妻关系方面,就有“媳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文化传承。明代白族学者杨南金的《居家四箴》中告诫人们“夫以义为良,妇以顺为令;
和乐祯祥来,戾祸殃至。”就指出夫妻关系和睦的重要性,对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给出了指导。洱海边的龙龛白族村居民中有“为人父,重身表,行为端,无癖好。为人母,善管教,严慈爱,要做到。为人子,讲孝道,懂礼貌,很重要。为人夫,莫逞傲,袒襟怀,且记牢。为人妻,美且娇,品德贤,第一条。全家人,都知晓,和为贵,是绝招。治家言,莫小瞧,倘做到,百年好。”的治家格言。在大理才村有白族居民在自家墙壁上写道:“治家严,家乃和。夫妻容,家乃乐。善教子,胜积财。亲近邻,胜远亲。爱他人,如自己。”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反映了主人家的良好家风同时,也表明良好的和睦的家庭关系是白族居民保持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支撑。

第四,重孝悌,懂礼仪。儒家认为孝悌就是仁之本。白族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从照壁上传递出来的关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家训也透出这些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甚至体现在传统白曲《生儿育女》《报答父母恩》中。用来教导人们要牢记父母生育的艰辛,可见白族人牢记父母生养自己之艰难,从而把孝敬父母双亲看作是白族家庭的传统家训。所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自然是家训中应有且必不可少之义。白族人往往把子女在日常应酬中是否会讲礼貌,待人友好,是否懂得交往的礼节看成是反映家庭教育好不好的标志。明代白族学者艾自新、艾自修兄弟二人总结家训时强调,“释貌要端恪”“行事要斟酌”“情谊要殷隆”,也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好的容貌、衣着、体态,不可轻慢敷衍。与人交谈时,二艾认为要注意“言语要谦谨”“勿大言以矜己之长,轻言以取人之憎,直言以暴人之短,谀言以希人之悦,怨言以招人之无,巧言以锸人之心”②云南省编集辑组:《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2页。。他们要求家人待人接物举止言谈一定要知书达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此外,还将“宽和、厚道”作为处事待人的一个原则。如剑川县沙溪乡蕨市坪村的《乡规碑》载:“敦孝悌以重人伦,孝悌乃仁之本,能孝悌则不口犯上。”②云南省编集辑组:《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2页。其根本精神仍旧是子孝弟悌,把不悌不孝作为“犯上作乱”的大逆不道行为。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照壁还是乡规,白族人把孝悌看作是人伦关系中头等大事,又以家风的形式传承,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五,崇尚高尚的道德节操。白族人十分重视自我节操的塑造和维系,这也成为其家风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白族民居在照壁上,通常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的家训。照壁上常题有一些道德文字,如“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敏则有功”等③江净帆:《空间之融——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的教化功能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1-80页。。例如,严姓照壁上的题字“富春家声”,就来自东汉严子陵的故事,后世范仲淹曾予以“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①佚名:《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八,哈尔滨:北方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35页。的赞语,使严子陵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时至今日,喜洲的严姓子孙把巷道取名富春里,是敬仰先祖,希望佳话再续的情怀,表明其家风要求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不因为权力、名利而堕落,时常应以严氏祖先子陵为警策、榜样,重视维护自己的高尚节操。赵姓照壁上的题字“琴鹤家声”,则形象地取自赵姓先祖赵汴的特点,赵汴为官时,不避权势地弹劾奸臣,时人称为“铁面御史”。其日所为之事,夜间必端正衣冠,焚香以告天地。其日常行仪常以一琴一鹤自随。②参见莲池:《竹窗随笔》,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23页。如果说严子陵是外在的高风亮节,那么赵汴就是内在的高尚人格。白族人在家中进进出出都会看到照壁上的四个大大的题字,潜移默化地把题字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与心性,由此汇成了家风的一股洪流,并转换为自身为人处世的道德自律。

家庭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优良家风文化的塑造与传承是新时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白族民居照壁上的题字及其精神,蕴含着大理白族优良的文化传统的精髓。白族照壁亦是白族人重知识、重教育的优良传统的缩影。白族人优秀家风是我们提升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传承优良家风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5页。。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家风对于个人成长、家族兴盛、社会和谐甚至国家的稳定发展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当代价值。

第一,深入挖掘优良家风文化底蕴,培育爱国爱家意识。家风文化是一个家庭成员在长期生活交往中不断发展延续而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兴旺发展,历经沧桑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优良家风文化的代代传承。白族传统照壁中蕴含着大量爱国爱家、“家国一体”的文化内涵,新时代需要继续秉持这一优良传统,将白族居民长期延续和传承的家国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家风文化将家庭纳入国家道德一体化的范围之内,不仅有助于家庭内部的团结,也有助于提升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与互助,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在不断传承优良家风的同时,积极弘扬各民族人民的家国情怀,实现爱国与爱家的有机统一。

第二,拓展优良家风传承渠道,提升优良白族家风的时代价值。“文化再生产,是文化在传承和复制中再生产的方式。它依靠文化观念的同化和文化实践的重演。”④爱略特·奥林,孙非寒:《透过传统看传统》,《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伴随着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为优良家风的传承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传承渠道。大众传媒与自媒体成为拓展优良家风传承、传播的重要渠道。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在深入挖掘白族居民优良家风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白族优良家风建设宣传力度,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渠道来传播、分享,不断增进对白族居民优良家风文化的推广与宣传,让各民族人民增进对白族优良家风认识和感知的基础,不断提升其文化影响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渠道、方式让白族家风文化能够深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共知、共享的文化资源。

第三,重视家庭传承与教育,为优良家风传承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从根本上讲,“家风”的形成和代际传承靠的是“家教”,家庭是优良家风传承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对于家庭而言,责任和传承是家庭关系的根本属性。子女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来源父母长辈的谆谆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和长辈的言传身教是保持优良家风得以一代一代的传承,也是保持优良家风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4页。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包含生活作风、道德准则、处世方法及行为方式),对子女后辈有着更为直接和持续影响。家风的代代传承对家族的绵延不绝和发展壮大、经久不衰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白族家庭优良的家风文化对于其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优良家风往往以其示范性、引领性、规范性作用的发挥,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着家庭成员,引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形成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社会使命感,为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新时代,每一个家庭需要重视和继续发扬优良家风文化在治家、处世、为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严格遵守优良家风的教导。家庭可以通过家风文化塑造与仪式传承活动,突出优良治家格言、家风文化积极功效。

猜你喜欢照壁题字白族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档案天地(2022年3期)2022-04-15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中华民居(2021年3期)2021-07-24灵秀俊逸的照壁山青海国土经略(2021年6期)2021-03-24薛公度篆书“无相庵”题字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期)2020-12-14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艺术品鉴(2020年7期)2020-09-11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中华戏曲(2020年2期)2020-02-12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2期)2017-06-11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5期)2017-01-18白族海外英语(2013年11期)2014-02-1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