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炯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修订后的新版《职业教育法》从2022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新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层次”还是“类型”的长期社会争论有了最终的结果。新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该相互融通,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有效贯通。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1]应该有独立完整的培养层次和教育体系,新《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打破了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只能到专科层次的困惑。“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设置一批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新职业本科学校,以提升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加强职教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发挥职业本科试点的引领作用,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职业本科出现以前,国内部分本科院校已经开始转型为应用型本科。[2]2019年教育部公布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职业本科”的概念词汇越来越普遍。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各行业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原有产业需要进行快速转型升级,对于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新型职业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为各行业大量培养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要适应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发展形势需求,高职教育势必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培养人才的最高层次是专科层次,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一环。只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相适应,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类型的本科,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学习内容面向行业或职业岗位,不是普适性知识的学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职业本科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的基因,[3]必须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
职业本科面向的是行业或产业,学习的知识来源于产业的生产实践,不是来自学科体系,这是职业本科区别于普通本科的根本之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人才,面对的是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部分,这也是职业本科区别于专科以下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根本之处。
新技术是职业本科的特征。职业本科是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特别要强调新技术的含量,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应用技术研发,应用和研发是体现新技术的两个重要方面。
专业教学是职业本科的立校根本,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职业本科教育是带有职业属性的专业教育,针对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进行专业教育。职业本科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国家情怀、创新意识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本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应紧密联系工作实践过程,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企业实践获得专业化的知识技能。
应用型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是职业本科院校专业教学获得不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手段。[4]学术性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和专长,应用型科研看重应用效果和成果转化后的效益更适合职业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主要是面向企业的实际问题,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微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学校在为企业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与企业共同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共享科研资源、共同培养技术研发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学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需技术技能的积累和提升。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所大学应当承担的使命,是大学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基于职业教育特性的职业教育文化创新对于职业本科院校更是尤为重要。[5]职业本科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业发展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紧密结合,在继承职业教育重实践、重实用的文化基因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文化创新。在宽松、互动、自由的校园环境里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工匠文化等各种文化高度融合,最终实现职业本科院校文化的不断创新和继承发扬。
职业本科教育在目前发展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落地困难,尤其是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各方面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质量保障机制缺失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进程。
我国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层次教育、普通本科教育都有所不同,学校来源和发展路径复杂多样,人才培养要求及办学内涵有着显著差异。政府如何通过建立评价机制管理职业本科的办学质量,能够公正、客观、科学地评价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成果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国家已出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但在职业本科教育的评估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方面仍有缺失,这是制约职业本科实践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当前关于“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意见主要常见于政策文件中,但是缺少具体实用的政策,在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方面也经常不足,缺少针对职业本科学校的财政支持,致使相关院校教学建设改革动力不足。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还没有有效协调并搭建集人才培养、生产实践、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让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6]
职业本科院校大多数是由传统的高职专科升格或学校合并而来,很多学校原有的底子薄弱、教学条件和资源匮乏,不能有力支撑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部分职业本科院校现有的学生宿舍、实习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也较差,相关经费短缺,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效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能匹配职业本科教学需要。职业本科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工作岗位技术实践能力。当前已升格、转设的职业本科教育试点院校大多数院校存在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高级职称占比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兼职教师比例不足等问题。受学校办学条件影响,很难引进既具有博士学位又能符合学校职业教育类专业建设的高水平专任教师。
职业本科的概念自出现以来,关于如何办好职业本科的争论就很多,职业本科院校成为新类型大学,不仅是地位提升的需要,更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有着本质的区别,两种类型本科教育产生的基础不同,办学定位也存在差异。职业本科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培养出的人才要面向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和专业性技术技能人才为主。普通本科是学术性教育,以基础理论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和培养学术性、研究型人才为主。职业本科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普通本科,尤其是不能复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目前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看,现有普通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产业升级转型后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职业本科办学应通过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立足自身特点办出高水平有特色职业本科专业,发挥普通本科大学不具备的作用。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职业本科是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延伸。职业本科学校建校的基础大多都是以高职专科升格或学校合并为主,社会层面包括部分高职专科在校教师认为,职业本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在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在培养方法、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途径上可以完全参照高职专科模式,通过补充课程、增加学时,凑出来一年时间。
从本质上说职业本科首先是职业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与高职专科有必然的联系,在专业建设上可充分借鉴高职专科的办学经验,但不是在不改变原有专科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简单的延伸教学时间,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规律。
职业本科和其他本科教育都是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但他们是属于不同类型同一层次的高等教育。职业本科不是通过文化水平的高低体现高层次,而通过工作任务和技术应用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体现与高职专科的不同。
职业本科根据实践工作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本科教育的基础起点是职业岗位工作,发展动力来源于岗位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的上升而不是学科深化或分化。职业本科应按照传统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举办本科教育,这种教育深深扎根于职业实践、围绕工作岗位需要变化进行人才培养,在基于实际需求的技术技能创新过程中实现技术技能的积累与传承,培养出能处理和面对复杂高深工作问题的人才。
按照不同的职业类型,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理论型职业的科学教育、工程型职业的工程教育、技术技能型职业的职业教育三类。职业本科面向非专业性职业,主要承担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其中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包括掌握较高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属于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职业本科在教育层次上要体现本科教育的高度,人才培养目标要显著区别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本科与专科的区别不在于教育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培养出适应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工作岗位人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定位应面向行业企业高端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性,且具备新技术应用和研发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本科教育要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工作的新变化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的高度融合,职业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新职业、新岗位在工业4.0时代不断产生,因此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紧贴行业产业需求,坚持产教融合为主线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抓手。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职业本科院校设置本科专业的依据。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要求“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聚焦确需长学制培养的相关专业。”因此,各职业本科院校在设立本科专业时要与产业发展对接,尤其要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进步的需要。
产业结构升级,大量新职业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岗位设置的界限,需要提高从业人员在不同工作岗位之间不断转换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职业本科院校要围绕产业集群整合建设一批与产业集群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群,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高度匹配。各职业本科院校在设立专业中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围绕传统产业的高端推进现有专业的改造升级。二是面向高端产业依托原有优势开拓新的专业方向。
传统课程先理论教学后实践训练的课程构建方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实际要求,面向产业发展、工作过程及岗位职业能力来设计课程,依据工作过程进行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是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的正确道路。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出职业能力要素,结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形成课程标准,逐步构建完成由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实践教学三个平台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不仅要适应现有岗位,还要考虑到以后工作岗位的变化,课程体系设计要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变化趋势,防止以后无法适应岗位工作的变化。
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时,职业本科院校既要坚持高规格、高标准、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属性,又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特色和属性。[7]“职业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特属性。
职业本科院校坚持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色,就要继续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多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创新多元化合作办学的形式和模式。职业本科院校应结合行业和社会需求,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科研开发、师资培养、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各方面的优势,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机制,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育人体系,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本科在育人过程中要加强职业素养、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知识的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包括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职业习惯等方面教育,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是职业本科职业教育属性的重要标志。职业理论知识教育要能够在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广度和深度上高于高职专科学生,是职业本科区别于高职专科在教育层次上的体现。
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职业本科教育才能得到健康持续发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就是学生通过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具备了在某一行业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不仅局限于操作技能,还应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各类综合服务能力。
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落实在“层次性”“应用性”“创新性”“复合性”四个方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处在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端,已补齐了职业教育在层次上的短板,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的社会需求。职业本科教育要求比高职专科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要有更多的理论知识,注重新技术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属于智能型人才。在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总结反思,具备理论创新的能力,要能把握未来技术发展,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职业本科应按照完整的现代技术体系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行业的核心技术,同时也要掌握一般技术、基础技术,最终能适应技术与技能复合、知识与技术复合、技术与科学复合、技术与工程复合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决定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职业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很强、数量足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职业知识、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服务能力,能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资源和机会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挖掘行业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发挥他们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院校应引进技术技能大师、培养专业带头人、挖掘骨干教师、打造科研教学团队等进一步优化职业本科院校师资结构。通过引进和培育掌握行业关键技术的核心专业带头人,打造技术研究团队、提升教师技术服务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做好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工作,整体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学校和企业技术人员互聘、定期开展技术讨论交流、共建技术研发平台进行技术研发,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优势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校科研教学水平。
职业本科教育目前的最紧迫任务就是制度建设,做好制度建设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职业本科教育的自身特点,要尽快健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位制度,要允许职业本科毕业生能够进入研究生教育体系,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学位制度体系。要推动高考改革,进行分类考试、分别选拔,优化职业本科教育生源。[8]
在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内,要根据职业教育属性制定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各项标准。要建立职业本科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形成与职业本科办学规模、办学成本相匹配的财政制度。要建立起以由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参与的职业本科教育评价机制。
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深厚文化底蕴也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本科院校,应该把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文化提升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他既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校文化,还要体现职业本科教育在育人方面的特征。
大学文化是由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师生日常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点点滴滴慢慢形成的,能够创造深厚的院校文化底蕴是办好职业本科教育必要的条件。学校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职业本科教育特色的行为习惯、规范制度,这些具有职业特色和品牌特色的行为习惯会伴随学生终生,让敢于创新、忠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品格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专科院校职业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0年5期)2020-12-06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安徽医学(2020年3期)2020-05-07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0期)2019-05-21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