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古石刻典故词语零札

中古石刻典故词语零札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2-01 12:12:02 推荐访问: 中古 典故 石刻

王 静

(河北大学 文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六朝隋唐墓志大量使用典故,给今人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若要准确理解这些碑文,辩识典故是关键。典故词根据其来历出处,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所谓事典,指出自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寓言、宗教故事等的词语。所谓语典,指出自前人诗文成句的词语。以下从事典词、语典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加以考释。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参玄、豫玄、预玄、谈玄、入榛

1.唐王杰墓志:“雕虫发藻,方临捧橘之年;
经(劲)札穿犀,克表参玄之岁。”[1]247

按:《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刘向(杨雄)别传》:“杨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聪慧。雄笔(算)玄经不会,子乌令作九数而得之。”[2]1780a“参玄”即出于此,喻指儿童早慧。“雕虫”指写作诗文辞赋。“捧橘”典出于《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3]1328“捧橘之年”“参玄之岁”皆指幼年。该句言志主幼年聪慧,文采特出。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2.吴大江《棋赋》:“奇谋入妙,巧思参玄,虽一枰之可美,起三隅而邈然。”(卷一○○)[4]458b

3.杨炯《唐左将军魏哲神道碑》:“颜生殆庶,闻于竹马之年;
杨子参玄,发自铜车之岁。”(卷九○六)[4]4767b

典形(典故词形式,下同)亦作“豫玄”“预玄”“谈玄”“入榛”等,石刻文献用例如:

4.隋寇遵考墓志:“杨乌豫玄,虽闻前史;
黄童辩日,当时独步。弱冠,仕魏为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第1册)[5]76

5.唐乔难墓志:“绮纨之岁,拟蕃羊而预玄;
龆丱之年,引家禽而对客。”(第5册)[6]177

6.唐武钦载墓志:“君蓝田美玉,汉浦明珠。夙彰辩日之机,早著谈玄之敏。”(第21册)[7]14530

7.唐杜冲墓志:“荆岩玉映,渥澨驹骧。入榛标杰,怀橘驰芳。”[8]111

8.唐段洽墓志:“闻诗闻礼,早洽趋庭之训;
如珪如璋,幼警入榛之诗。”(第20册)[7]14083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9.《范泰传》:“杨乌豫玄,实在弱齿;
五十学《易》,乃无大过。”(卷六○)[9]

10.明陈继儒《捷用云笺》卷五《赞扬类·夸奖子孙》:“足下有隹胤聪颖特异,更胜于预玄童乌,步黉登第,指日可待矣。”[10]

11.清邓志谟《古事苑定本》卷三《伦行》:“白居易立阿新主后,侄继叔嗣;
杨子云得童乌预玄,子承父志。”[11]

12.清汪曰桢《玉鉴堂诗集》卷三《初冬杂感三十首》之一四:“涩雨酸风酿薄寒,端居遣日杖铅丹。入榛义忽童乌悟,埽叶讹先帝虎刊。”[12]

《汉语大词典》[13](以下简称《大词典》)不妥之处有二:第一,收录“参玄”一词,释作“佛教语,犹参禅”“泛指探究哲理”两个义项,未收“儿童早慧”义,当据补。第二,未收“豫玄”“预玄”“谈玄”,可据收。

(二)藏耳、三耳

1.唐靖千年及妻李氏墓志:“藏耳悬河之伎,发自神聪;
吐凤惊鸾之奇,非资染学。”(第2册)[6]216

2.唐耿文训墓志:“君横经泮沚,进业虎闱,论盖解颐,辩兼藏耳。”(第6册)[6]277

按:《孔丛子·公孙龙》:“公孙龙又与子高泛论于平原君所,辨理至于臧三耳。公孙龙言臧之三耳甚辨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辨也,先生实以为何如?’答曰:‘然,几能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为臧三耳,甚难而实非也;
谓臧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弗能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14]33b“藏耳”即出于此,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是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第1句“藏耳”用公孙龙“臧三耳”之典。“悬河”典出于《晋书·郭象传》[15]1396,谓说话滔滔不绝。整句话称颂志主天资聪颖,善于辩论,文采、书法皆出众。第2句谓志主学识优异,辩论超出公孙龙。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3.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六:“因重申所难,一一收摄,折毫藏耳,衮衮不穷,凡数千言。”

典形亦作“三耳”,见于墓志和其他类型的文献中。如:

4.北齐徐之才墓志:“博闻精义,高谈名理。辞穷五鹿,辩藏三耳。”(第8册)[16]39

5.北齐元世雄墓志:“加以才伦虫篆,学兼内外,射驭尽六艺之工,言谈穷三耳之辩。”[17]341

6.宋胡寅《斐然集》卷五《和洪秀才》:“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18]

7.清钱陈群《香树斋诗集》卷一六《恭和御制平原行元韵》:“囊中有锥末不见,三耳之辩非人情。”[19]

《大词典》不妥之处有二:第一,“藏耳”一词在文献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大词典》未收,可据收。第二,收录“三耳”,出自《孔丛子·公孙龙》,但未列例证,第4~7句皆可为其补充可靠例证。

(三)家禽、孔雀

1.唐高元表墓志:“祖朗,箕裘鲜箨,清和在躬,擅野颐于髫初,对家禽于龀岁。”(第5册)[6]400

2.唐怀州长史嫡子张君墓志:“极思知微,藩羊可对;
高谈善谑,家禽必训。”[20]35

按:《艺文类聚》卷九一引《郭子》:“梁国杨氏子,年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1]1574“家禽”即出于此,后用为儿童早慧的典实。以上二例皆用此典。第1句用杨氏子典,句言志主祖父年少聪慧。第2句“藩羊”用杨乌典,喻指儿童早慧。“藩羊”“家禽”二典对举,句言张君聪敏善辩。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3.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风神世载。猛兽不惊,家禽能对。”(卷九○五)[4]4763a

4.明张凤翼《处实堂集》卷九《宿儿院试卷重为蒋顾毛凭诸公许可既不获收赋谢诸公并以勉宿》:“只合山中藏雾豹,敢夸座上答家禽。万言未足东方用,且向芸窗仍苦心。”[22]

5.清顾宗泰《月满楼诗文集》卷四○《澹人和余韵并订三日褉饮余适有事未果展期清明日即席叠前韵》:“屏画愧子烟外卧,家禽听彼座中谈。鼠须辱赠无佳句,岁向兰亭写兴酣。”[23]

典形亦作“引家禽而对客”“家禽之对”“孔雀”等,见于墓志和其他类型的文献中。例如:

6.唐乔难墓志:“髫丱之年,引家禽而对客;
翔鸾婉翰,摛六艺于崩霄。”(第5册)[6]177

7.唐张客及妻李氏墓志:“君传华折浦,挺质耶溪,独标野鹤之奇,早擅家禽之对。学优才赡,方署嶲州邛都县丞,不之任也。”(第5册)[6]182

9.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于觿年;
叶凤彩之英姿,辩蟾精于弱岁。”(卷一九八)[25]2004a

《大词典》收“家禽”一词,释作“人工驯养的禽类,如鸡、鸭、鹅等”和“谦称自己的儿子”,义项不全,可据补。

(四)邻枣

1.隋王君妻成公氏墓志:“髫年始暨,女德已彰。娠月未充,母仪先着。仁覃野兽,孝感天鱼。不利遗金,讵侵邻枣。”[5]280

按:《汉书·王吉传》:“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
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厉志如此。”[26]3066“邻枣”即出于此,指女子有妇德,不妄取。第1句中“邻枣”用王吉妻典,称颂夫人成公氏有德行、不妄取。

典形亦作“邻枣不窥”“东邻垂枣”“东家之枣”等,见于墓志及其他类型的文献中,例如:

2.唐刘君妻张十一娘墓志:“夫人邻枣不窥,涧苹能采,自归刘氏,卅余年,□□齐眉举案之仪,相敬如宾之礼,岁寒不易,实闺门之轨则焉。”[27]3464

3.唐王休泰墓志:“夫人金城申氏,东邻垂枣,秋实不窥。南涧采苹,春泉屡往。”(第22册)[7]15318

4.唐李君妻吕华墓志:“功勤在务,时采南陌之桑;
廉节居怀,不摘东家之枣。”(第13册)[16]16

5.《椑子判》:“东家之枣,昔闻曲妇之悲;
南邻之椑,今见侍儿之执。”(卷五四六)[4]2791a

此词一般见于碑志,其他文献则罕见,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

(五)悬蛇、沉蛇、疑蛇、悬弓、饮弓、弓影、蛇影

1.唐李义瑛及妻崔氏墓志:“俄而林(床)闻斗蚁,杯见悬蛇。辞任祑(袟)以下堂,赋归来而解印。”[20]97

2.唐何禕墓志:“岂期声喧斗蚁,影泛悬蛇,与夕景而俱沉,随夜舟而遂往。”(第7册)[6]289

按:《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15]1244“悬蛇”即出于此,指生病。第1、2句“斗蚁”皆典出于《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仲堪父曾有失心病,仲堪腰不解带,弥年父卒。”[28]487指体虚病重,后用作丧亡之兆。“悬蛇”用乐广之客典。整句话喻指志主生病,后离世。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4.顾云《代人上路相公》:“遽沉痼疾,悬蛇结衅,斗蚁成灾,针石屡加。”(卷六六四)[4]3410a

5.李商隐《祭张书记文》:“悬蛇结舋,斗蚁成妖,迴生乏祖洲之草,续断无弱水之胶。”(卷九九○)[4]5208a

典形亦作“沉蛇”“疑蛇”“悬弓”“饮弓”“弓影”“蛇影”等,石刻文献用例如:

7.唐卢文亮墓志:“无何,杯影疑蛇,床闻斗蚁,竟为二竖之所用。”(第7册)[6]169

8.唐孙彦思墓志:“本谓福海长深,寿山永峻,岂料悬弓露影,斗蚁闻声,潜为疾疹之端,岂料沉疴之苦。”[29]1170

9.唐吕继旻墓志:“天遥拱北,徒劳恋阙之心;
水接云南,俄染饮弓之疾。”[1]324

10.唐王处直墓志:“膏肓起叹,修短难移,琱弓影落于杯中,喘陌声喧于床下。”(第7册)[6]168

11.唐赵勖本墓志:“君寒暑失度,轸候乖宜,蛇影呈杯,龙盘结腠,香分西域,空自遥闻,草出东溟,无由可见。”[30]263

“悬蛇”一词在文献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大词典》未收,可据补。

(一)宝钗

1.唐慕容君妻张顺墓志:“故能上下和睦,闺门式序。岂止菊铭椒颂、团扇宝钗而已哉。”(第2册)[6]363

按:“宝钗”语出《艺文类聚》卷三二后汉秦嘉《重报妻书》曰:“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妻徐淑《报秦嘉书》曰:“未奉光仪,则宝钗不设也;
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16]571指徐淑所作《报秦嘉书》,喻指女子文采出众。“菊铭”出自《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晋傅统妻《菊花颂》[21]1392,指傅统妻所作《菊花颂》。“椒颂”典出于《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15]2517,指刘臻妻陈氏所作《椒花颂》。“团扇”见于《六臣注文选》卷二七班婕妤《怨歌行》[31]512b,指西汉班婕妤所作《怨歌行》。“宝钗”用徐淑典。四典连文,句谓夫人张顺文采突出,即使傅统妻、刘臻妻、班倢伃、徐淑,也不能与之相比。

2.唐冯君妻许氏墓志:“班姬之团扇入怀,徐淑之宝钗曜首。辞深哀怨,义切风霜,以今望古,将无愧色。”(第7册)[6]264

“徐淑之宝钗”亦是用此典。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3.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南朝梁钟嵘《诗评》曰:“二汉为五言,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宝钗之作,亚团扇矣。”[32]

4.明谢肇淛《五杂组》卷八:“自汉以降,则文君白头之吟,婕妤团扇之咏,乌孙黄鹄之歌,徐淑宝钗之札。……此皆不栉之苏、李,无晨之王、孟。”[33]

5.清俞樾《春在堂杂文六编》卷七《鲽砚庐联吟集序》:“至于长吟永叹,泪下沾衣,恨无羽翼高飞相追,令人诵宝钗之篇以为太息。”[34]

《大词典》收“宝钗”,释作“首饰名”和“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义项不全,可据补。

(二)定墨

1.唐张玄禕墓志:“青乌定墨,白马来悲。悼迁舟于夜壑,哀挂剑于寒枝。”[30]321

2.唐史兴及妻张氏梁氏墓志:“遂卜兆定墨,龟筮协从。货力营心,备力丧事。”(第7册)[6]133

按:《礼记·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君定体。”贾公彦疏:“史定墨者,凡卜必以墨画龟求其吉兆。若卜从墨而兆广,谓之下从。”[35]1475a“定墨”乃龟卜术语,指画定吉兆之墨。上述两句中“定墨”皆指志主丧亡,选定吉兆之墨以画龟。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3.王起《寅月衅龟赋》:“负图之处既占,献兆之求必果,迫而察也,异太史之定墨,远而望焉,谓卜师之扬火,物以好生为德,我则钻而坚物,以受污为累。”(卷一四○)[4]648a

4.宋黄震《黄氏日钞》卷二○《读礼记·玉藻第十三》:“定墨者,卜必以墨画龟而灼之,大坼从墨为兆广,小坼旁出为兆叠。”[36]

5.清胡渭《洪范正论》卷五:“故必兼视其色之善恶,而后吉凶以定墨,视其所画之食与否坼,则正兆旁之奇罅也。”[37]

6.清胡煦《卜法详考》卷一《开龟四兆》:“如焌契定墨,辨位蒸气,食坼辨兆,始卜则出龟,卜毕则藏龟,一如蓍仪。”[38]

“定墨”一词在文献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大词典》未收,可据补。

(三)过鸟、目鸟、鸟过

1.唐萧胜墓志:“然而过鸟忽惊,悲鼠藤之何促;
隙驹俄谢,怨鹤林之已空。”(第20册)[7]13888

按:《六臣注文选》卷二九张协《杂诗十首》之二:“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川上之欢逝,前修以自勖。”[31]555b“过鸟”即出于此,比喻光阴如过鸟,匆匆逝去。“隙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39]746比喻时光飞快流逝。“鼠藤”用了佛经中“二鼠啮井藤”的典故,喻指人生之短促。“鹤林”亦是佛教语,指佛入灭之处。整句话谓光阴流逝,人生短促,感怀志主之逝世。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2.唐杜甫《贻华阳柳少府》:“子壮顾我伤,我欢兼泪痕。人生如过鸟,故里今空村。”[40]1315

3.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刘圻父《玉楼春·题小竿岭》:“蒲花易晚芦花早,客里光阴如过鸟。”[41]

典形亦作“目鸟”“鸟过”“目过鸟”“鸟过目前”等,石刻文献用例如:

4.唐韩仁惠及妻皇甫氏墓志:“卦列青乌,溘伤目鸟,陵谷忽变,勒石方晓。”(第5册)[6]234

5.唐窦君妻李氏墓志:“龙光告祲,鸟过翻飚。弗蠲勿药,遽陨芳荍。”[24]7(《长安碑刻》407)

6.唐郑琇妻卢氏墓志:“四履百炼兮芳已皎,余令继美兮徽攸窅。风枝不静兮逝水淼,飙截道兮目过鸟。”(第8册)[6]360

7.唐韩通妻董氏墓志:“岂期忽萦沉痼,顿促遐龄。鸟过目前,浮生若此;
水流川上,逝者如斯。”(第5册)[6]85

“过鸟”一词在文献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大词典》未收,可据补。

(四)蕙叹

1.唐赵简墓志:“岂谓芝焚蕙叹,相次摧芳,玉碎珠沉,同归瘗宝。呜呼哀哉!”[30]13

2.唐房德墓志:“陇晦松凄,庭芜蕙叹。广筵尘聚,虚檐网散。”[42]54

3.唐赵朗墓志:“昆丘绵邈,玄霜熟饷。蕙叹芝樊,人沦道丧。”[43]421

4.周艾光嗣墓志:“松茂柏悦,方期于岁寒;
蕙叹芝焚,忽缠于今古。”[44]109

按:《六臣注文选》卷一六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31]298a“蕙叹”即出于此,乃“芝焚蕙叹”之省,灵芝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同类遭遇不幸而悲伤叹惜,后用为哀悼死者之辞。上述5句“蕙叹”皆是此义,谓志主去世,时人哀伤叹惜。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6.宋欧阳修《吊黄学士三首》:“自古兰衰早,因令蕙叹深。书遗茂陵稿,病作越乡吟。”[45]152

7.明罗洪先《念庵文集》卷一七《祭友人刘孔脩》:“浮世何常,冥观宜小。惟兹蕙叹,固感兰熏。”[46]

“蕙叹”一词在文献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大词典》未收,可据补。

(五)泡电、电泡

1.唐符凤子墓志:“既而宠极年颓,忧深虑远,夙怀波若之性,更切泡电之危。”[44]113

2.唐支茂墓志:“但以逝川易往,泡电难留,君因谜疾罔瘳,奄辞明世。”[47]40

3.唐元景及妻赵氏墓志:“身则有位,在藩邸而暂游;
命也无常,与泡电而俱殁。”[48]531

4.唐赵荣墓志:“人生□□,世亦何常,咄嗟泡电,倏忽风光。”(第3册)[6]344

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泡电”即出于此,本佛家语,指世上种种如同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珠和电光,后用来比喻生命易逝。上述4句中“泡电”一词皆用此典,喻指志主离世。

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

5.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梦幻泡电,知一切皆空;
园林货财,见三阳之巳净。”(卷一九四)[25]1964b

6.清吴锡麒《有正味斋骈体文》卷五《管齑臼哭幼子耆儿诗序》:“一旦迫光阴于泡电,促年命于风花。”[49]

典形亦作“电泡”等,见于墓志及其他类型的文献中。例如:

7.唐高木卢墓志:“年侵,桑榆景暮,乃悟电泡而不久,梦幻而非真。”[29]520

8.白居易《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卷六七八)[25]6938b

9.白居易《吹笙内人出家》:“雨露难忘君念重,电泡易灭妾身轻。金刀已剃头然发,玉管休吹肠断声。”(卷四六二)[50]5285

“泡电”一词在文献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大词典》未收,可据补。

猜你喜欢大词典墓志家禽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辽耶律公迪墓志考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0年0期)2020-08-13《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1期)2020-04-21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20年2期)2020-04-14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1期)2019-05-21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