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在暑假的最后时光,我阅读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传记,深受感慨。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原籍波兰,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可经历了很长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居里夫人读后感热门8篇,供大家参考。
在暑假的最后时光,我阅读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传记,深受感慨。
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原籍波兰,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练出镭,居里夫人整整奋斗了45个月的艰苦劳动。每天都不停止地搅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烟熏得眼泪直流,而且是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作为一个妇女,着是一个多么繁重,多么艰难的劳动!她既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又是普通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
固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是伟大的贡献。但更伟大的,却是她放弃了专利所带来的财富,让镭提早为人类造福。实验室是她的家,一克镭是居里夫人与丈夫的结晶。她虽是著名的科学家,但仍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是伟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学习的!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没有浪费的日子,只有严正的生活;
没有享乐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奋斗;
没有奸诈的结构,只有和谐亲爱的空气;
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最枯燥的科学家的传记;
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个女英雄的故事。《居里夫人传》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艰苦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定要时刻准备着!
从小就对居里夫人这个伟大的人物很感兴趣,在众多伟大的科学家里,最让我佩服的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成功背后的故事在于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
居里夫人出身于沦亡的波兰,在那个时候一切都显得不公平,不平等。在小时候,她渴望上学,但是这一切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却没有阻止她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因为环境的影响,生活的贫苦,家里遭遇不幸等,激发了她的爱国精神和发奋精神,但一切只为夺回失去的爱和幸福。居里夫人的童年是不幸的,是破碎的,小小的年纪就要应对很多挑战和困难。
在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为了帮姐姐圆求学梦,居里夫人远离家乡做了一名家庭教师,但是并没有因此放下自我的对知识的追求,一边学习一边拼命赚钱。求学的路,她走的很辛苦。最终她进入了索尔本大学,但这一刻,她并因上了大学而放简单,一刻也不停的学习,她节衣缩食,刻苦专研,为了科学,她一次一次倒在书桌前,身体一天一天的变差。但她没有因此放下,她一向给自我鼓励加油。她的这种精神很令我佩服,很震撼人心。居里夫人刻苦奋斗,最终让她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
1894年,居里夫人收获了自我的感情,结识了居里先生,这一切貌似是命运的安排,两人都是喜欢科学,有共同的语言。
于是两人在一齐,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发现了两种新元素,为了证实其中一种新元素--镭的存在,他们俩经过4年的努力,最后证明镭的存在。也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当然当时由于女性的地位很低微,因此居里夫人在当时是不被认可,但是居里夫人不畏人言,勇敢的走下去。
但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的,居里先生离开了,剩下居里夫人和他的孩子,但是居里夫人并没因此放下,而是继续做下去。最终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有害物质给居里夫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终因恶性贫血病而不治去世。
看完这本书后,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让我敬佩,她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她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假使给我开启科学的路径,我也会想她一样,去不停地实践探索。科学的真理,就在于仔细的观察和永不言弃的实践。可以说,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因为他(她)也获得成功的钥匙。就像书中的主人公居里夫人一样,虽然她的实验不一定会成功,虽然她的艰苦付出不一定会有所收获,但她没有放弃。她相信一定会成功,尽管实验只有她一个人,她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尽管实验过程中资金匮乏,设施简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牛顿也是如此,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常常被同学取笑。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喜欢实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沉着于思考,对事情的坚持。就像他在苹果砸在他头上时,他并没有循规蹈矩的认为这是个微不足道的事情,之后他努力的去实践探索,找出原因。最后他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成为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物质、文明和科技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人类也要不停地探索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因物质的丰富而阻碍我们对科技的探索。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意味着各国将以科技为生产力来竞争、强、富,如果我国再次落后,那么就会再次遭到外国的侵略,重演那令人悲愤欲绝的历史。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提到了“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以祖国以后的伟大繁荣富强为己任,肩负起成为祖国栋梁,建设祖国的担子,我们应该去热爱科学,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还有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且要敢于实践,也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半途而废。要相信自己,坚持默念“真理已经离我不远了”
亲爱的朋友们,在繁重的学习后,闲暇之时,请去体验一下实验,品味一下成功的激动和感叹,也许,你对人生会有全新的感悟。
那就让我们一起用仔细开启科学的路径,用实践创造科学的钥匙,用真理打开科学的大门!
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人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理由很简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她那我自认为辉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错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
这就是她那艰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
她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当今的社会景象与人民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啊。
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他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
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他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她作为一个女性给了那些保守势力重重一击。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但并没有倒下,真令人惊愕和叫绝!
但总有她倒下的时刻。直到她倒下时,她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这一刻之前,她已预兆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辉煌灿烂,她舍得抛弃这一切么?命运不给她疑迟的机会。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个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记科学事业,终结了。
她的一生很长很长,很是深奥,很是神秘,我无法一一叙述,但可以细细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许许多多疮痍的画面:祖国波兰被沙俄痛苦蹂躏时的无奈、失去姐姐与母亲时的悲恸、六年过着家庭女教师生活的艰难、巴黎大学夜以继求学的劳累、夫妇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简朴、母亲撑起女儿们教育事业的重任、对荣誉波澜的厌恶……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时代是在近两个世纪前的19世纪,而当今的21世纪与其大不相同,那时艰苦卓绝的名人事迹,载入了现在安逸生活中学生们的教材。我深有感触,居里夫人如何做到这一切?那真是一个神话!渐渐的想起现在的我,深感自惭形秽!早就没了居里夫人当年生活的艰苦,但为什么也没了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呢?那种精神哪去了?迷失了么?时代的发展啊,社会的进步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粮——短缺!
我不希望这社会这样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万千只是空乏议论与无病呻吟,但我还是作为一个中学生真诚的希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荆斩棘,临摹这个世界楷模的辉煌,将科学的远景继续崭新下去!
我自己当然想这样,不隐瞒地说,我与之相差甚远。设定学习计划的激情,换来的仍是虎头蛇尾——它退却的太快。我现在不敢求像伟大的居里夫人那样名声显赫,只求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当觉得自己的好行为与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几分相似时,就会有几分自豪感。但现在,我只求从点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力求完成创造与奉献。
《居里夫人传》一书,读后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伟人的一生,绝不白白浏览,她在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书籍,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书籍,犹如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书籍,是一位指引者,让我们不迷路;书籍,是一座阶梯,只要攀登而上,就能成功。这个暑假,我读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如今还深有感触。
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她那种热爱科学的精神令我终身难忘。她出生在富人家,但她不追求金钱,而是散发出一种不屈不难的挚爱科学的性格,她百折不挠,就算摔倒了,也不放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是啊,如今,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也许并没有受过生活中的挫折,也许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算跌倒后,也不能及时站好。他那百折不挠、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我终身受益。
接着,霍金的事例浮现在我脑海里,他遭遇了不幸,但他在那一场“暴风雨”中,并未低头,而是站了起来;海伦·凯勒,勇敢面对不幸,坚持不懈。“就算跌倒了100次,也要第100次站起来”,是的,人的一生,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犹如地上的坑洼,只要我们努力爬起,一跃而过,接下来的人生才意义非凡。
居里夫人对我影响很大,他那种百折不挠的性格,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令我受益无穷。
居里夫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既是科学家,白衣天使,还是慈善家。她1898年发现的两种元素——钋和镭(历时三年零七个月分离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居里夫人亲自驾驶着“放射线医疗车”,用镭射线(用于照相,原理和X光片差不多,类似于CT机)拯救了无数个战士的生命。
看到那里,我放下了书,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了居里夫人正满头大汗地在硝烟中左右视察着战士的伤势。我思考着:拥有巨额奖金的居里夫人为什么不带着儿女们逃得远远的在别墅中享福,而是选择在随时有可能丧生在炮弹下的战场上救治伤员呢?我思考了一会儿,获得了答案:这是人性的呼唤啊,居里夫人看不下去了,强烈的爱国心和善良的品性促使她走上了这条前途未卜的路。我的.心震撼着。哦,伟大、善良的居里夫人!
她为自我国家波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并且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可是她却把辛辛苦苦花了几年的心血得来的一克镭全奉献给了研究院,以至于自我不得不依靠麦隆内夫人来筹集购买一克镭的钱。
我再次为她的无私而肃然起敬!四年啊,四年只重复着一个搅拌的动作,吸着令人窒息的尘土和有害气体,光是这,居里夫人就已经体现了超过常人的锲而不舍!但她却把这一切奉献给了科学事业!这种精神太值得我学习了。
你看居里夫人这等得无私、善良,锲而不舍,还不足以让人五体投地?
居里夫人的人生真能够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其中有欢有喜,有悲有忧。10岁那年,母亲去世;
12岁不到,一手将其带大的大姐去世;
在20岁时,她在卡西密尔家任教,受到鄙视……在这些逆境里,居里夫人却没有退缩,以惊人的毅力挺了过来。多么坚强的女性,哪怕是丈夫的离去,她也是强忍痛苦,第二天还是带着红眼圈为学生讲课!
这一切,都是她的职责心驱使她认清了当前的形势,把工作放到第一位,为下一代科学才子奋斗着。我想着:我们这一代莘莘学子不就需要这种学习的劲吗?大科学家能做到,我们更能做到:在逆境中不卑不亢,勇于应对,做好自我份内的事。
要问我在科学界中,谁是为科学献身中较伟大的,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矛头指向居里夫人,她的谦虚令我佩服,他的质朴令我惊讶,她的坚持令我震撼……
居里夫人晚年一身都扑在了事业上,甚至临走前还神志不清地低语有关工作方面的东西。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死于她的“孩子”——镭,致命的镭放射而导致的白血病。享年67岁。居里夫人一生中从20几岁开始就一向有关镭的研究,直至寿终正寝。
当我读到这一段,我的心不由咯噔了一下:她在科学海洋里遨游终身,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就这么走了。她一生财富无几,却不要命地投入了追求科学的怀抱,总是迎难而上,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遇到难题我总是不去尝试钻研,而是随手一甩,交给爸妈处理;
遇到困难,总是眼巴巴地期望父母来帮忙我……我暗下决心今后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困境、哪怕是获奖感言,都要学习居里夫人的品质,不再做一个爹娘摇篮中的小孩子!
这就是居里夫人,伟大却是那么质朴,颇负盛名又是那么谦虚。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以她这面镜子看到了自我的不足。让我们来学习她,记住这位为科学献身的人吧!
暑假时,我怀着高兴而又激动的心情来读这本书——《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玛丽居里在波兰读书时,去研究东西,而且封面上写着:世界科学的一朵铿锵玫瑰,不屈不挠,坚忍睿智,散发着沁人香气,用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了无数人!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埃列娜·多丽。
读后,为什么不让玛丽读书?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我在想为什么不让玛丽读书呢?玛丽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为什么不让玛丽读书。玛丽很喜欢读书,这是因为玛丽的爸妈不想让玛丽智力过早发育,也不希望玛丽在学习上有太多的负担。
想想自己,有时妈妈也不让我看,没日没夜地看书,这可能是妈妈像书中玛丽的妈妈一样,也是担心我智力过早发育,可能是这样吧!另外我还有第二印象深的事,就是玛丽冷的时候为什么会穷到只能把椅子放在床上取暖,这样取得了暖吗?可能居里夫人是病了,果然我看到后面居里夫人就在公共场合病倒了,幸好是在公共场合。如果是在家里,病倒的话,可能居里夫人就有生命危险,那样的话就糟糕了。哦,对了!居里夫人还有一个爱人是皮埃尔居里。而且在1895年7月26日这天,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先生结婚了,皆大欢喜!
《居里夫人的故事》这本书我读完后觉得居里夫人太伟大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生存下来,而且还取得辉煌的成就。我要向她致敬!
看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传》,轻轻翻开,一股淡淡的书香便迎面扑来,我闻着淡淡的书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少年时期曾因家庭条件的原因,耽搁了想去巴黎上大学的梦想。之后,居里夫人靠自我做家庭教师赚钱,圆了自我的求学梦。她在巴黎邂逅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皮埃尔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给了他。婚后,他们一向留在法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成就斐然。之后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但他们生性不喜功名利禄,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大多数人们看到了他们头上光鲜璀璨的光环和数不清的荣誉、奖金,而我看到的却是光环背后,他们对名利的淡泊。经过45个月的努力后,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他们本能够将自我发现的提炼镭的方法申请专利,成为百万富翁。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我的发现无私奉献给人类。他们将满腔热情献给了科学研究。
看到这,我想到了中国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对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不为所动,将它们用在科研事业中,而自我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活在田间地头,用尽毕生所学,只为提高每亩水稻的产量。他成功了,从每亩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XX斤。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多少挨饿的人们填饱了肚子,有了生的期望。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位位科学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