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瑶瑶 黄院玲 丁仁船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230022)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4.9岁。虽然人均预期寿命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慢性病死亡率占比也在增加,针对疾病谱的死因检测分析可反应居民的生活状况及当地的经济水平[1]。10年间我国慢性病死亡率由2010年的85.31%[2]增长到2020年的89.10%[3]。我国东部地区人均预期寿命高于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预期寿命。本文对2020年西部疾病监测系统地区所覆盖的全部居民死因数据进行分析,为提高西部地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心,本文收集了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死亡、人口资料等基本信息,研究对象为西部死因监测地区覆盖的全部居民,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化对象[4]。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进行疾病的分类、编码、统计。主要的重大疾病编码为心血管疾病(I00-I99)、恶性肿瘤(C00-C97)、呼吸系统疾病(J30-J98)、伤害(V01-Y89)。
1)死亡率:死亡人数与平均总人数之比率;
2)死因顺位:将各类死因按死因构成比大小排列顺位,反映主要死因及各类死因顺位的变化;
3)期望寿命:表示处于某一年龄段的人们预期还能存活的年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利用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软件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计算出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年龄段主要疾病死亡率及主要疾病的变化情况等,计算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及主要疾病去死因预期寿命。
2020年西部死因监测地区覆盖总人口73829912人,总计死亡人数为497776人,粗死亡率674.22/10万,标化死亡率541.43/10万;
男性人口为37672543人,死亡人数为293453人,粗死亡率778.96/10万,标化死亡率681.11/10万;
女性人口为36157369人,死亡人数为204323人,粗死亡率565.09/10万,标化死亡率409.20/10万。男性与女性粗死亡率性别比为1.38∶1。
不同性别分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趋势呈“√”型分布。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0岁~组死亡率较高,为254.26/10万,1岁~组迅速下降至35.83/10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死亡率在0岁~组达到较高水平后迅速下降,而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缓慢增长趋势,60岁~组后死亡率急剧上升,且于85岁~组死亡达到最大值16902.12/10万。男性死亡率在各年龄段总体大于女性死亡率。见图1。
图1 2020年西部不同年龄段分性别人口死亡率
西部地区2020年全部居民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比85.15%。男性居民前5位死因占比85.42%,首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死因顺位是第二,心脏病死因顺位排列第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死因顺位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前面,其他死因顺位与全部居民死因顺位一致。女性居民前5位死因占比84.74%,前5位中只有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与全部居民死因顺位不一致。在前5名的死因顺位中,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的死因顺位对于男性和女性是相同的,心脏病的死因排序女性高于男性,恶性肿瘤的死因排序男性高于女性。见表1。
表1 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死因顺位
西部地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主要疾病死亡率显差异化分布。0岁年龄段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差异较明显,1~44岁年龄段各主要疾病死亡率均较低,45岁后各主要疾病死亡率开始明显增加,65岁后各主要疾病死亡率快速增加并在死因构成中占比较大。
在0~14岁的婴儿、儿童、青少年期间,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占比较高;
在15~44岁青壮年期间,伤害导致的死亡率占比最高,在0~44岁年龄段间由伤害导致的死亡率变动基本稳定,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占比在0~14岁年龄段不断下降,在65岁之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占比明显高于伤害的死亡率占比。在西部居民死因顺位前三位中,0~44岁年龄段的死亡率占比并不高,45~64岁年龄段间恶性肿瘤死亡率(158.21/10万)占比最大。且65岁后主要疾病死亡率快速增加,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由其它死因导致的西部居民分年龄段死因顺位变化并不明显。见图2。
图2 西部地区分年龄段主要疾病死亡率
2020年西部地区全体居民期望寿命为77.04岁,且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总体高5.66岁。西部地区居民去死因预期寿命增长幅度最多的死因分类为心脏病,去死因预期寿命增长为5.46岁,增长率7.09%。在主要疾病去死因预期寿命增长幅度中,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幅度较为明显,伤害的增长幅度并不明显。男性5种主要疾病去死因寿命增长量均高于女性。见表2。
表2 西部地区居民主要疾病去死因预期寿命及寿命增长幅度
2020年西部地区慢性病死亡率略高于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的603.48/10万,平均预期寿命低于全国平均预期寿命的77.93岁[5],说明西部地区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2020年西部慢性病死亡率数据分析可知,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为更全面了解慢性病死因,降低慢性病死亡率,需针对性分析影响慢性病死亡率的原因,而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产生息息相关。2018年全国男性与女性吸烟率占比仍然很高[6];
2004-2019年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这也与吸烟密切相关[7];
此外2012年男性与女性饮酒率分别为53.8%和12.2%[8]。
由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地理环境特征、生活习惯、卫生保健等因素的参差,全国不同地区人均预期寿命也有差异,东部地区人均预期寿命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9]。
由数据可知,四川、广西和云南3省的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7.56岁[10]、77.52岁[11]以及75.1岁[12]。与全国整体相比,西部地区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处于劣势,且西部地区总体预期寿命与西部各省的居民预期寿命也有差异。四川及广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更重视对自身生命健康的宣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相之较少,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慢性病的防控意识,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预期寿命的增加,因此较优越的生活背景促使四川和广西人均预期寿命高于西部总体人均预期寿命。相比之下,云南处于东南亚接壤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医疗卫生完善程度与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也较低,生活环境质量也缺乏更高的要求,导致居民预期寿命水平相对四川和广西人均预期寿命较低。
综上所述,为实现2025健康中国目标,需加大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严格防控和干预,尤其针对男性居民。需要制定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体育锻炼,提高全民高质量健康占比;
对肥胖、抽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宣传和防控力度,减小男女慢性病死亡率和城乡慢性病死亡率的差异。由于西部地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影响较大的前三名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可通过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来促进全民的高质量生活追求,加大慢性病预防控制的宣传,减小慢性病死因占比。此外保障基础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可增加居民预期寿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顺位死因年龄段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分类及死因分析探讨法医学杂志(2022年2期)2022-11-22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05-23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国际商业技术(2022年4期)2022-04-21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7期)2020-08-24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法制博览(2019年29期)2019-12-13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9年9期)2019-10-18死因读者(2016年14期)2016-06-29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