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2-26 16:16:01 推荐访问: 人与 人与海洋作文(3篇) 人与海洋作文(三篇)

■文 / 俞海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面擘画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设专章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为中国“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战略方向,确定了核心目标,明晰了行动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的关键时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趋势。绿色低碳发展一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向与总体趋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实现长期、包容、清洁转型的重要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利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机会,携手采取变革性举措,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2021年2月召开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呼吁要支持绿色复苏,通过“自然为本”的方式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19年12月,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发出了强烈的绿色低碳转型信号。美国在拜登就任新一届总统后,迅速重返《巴黎协定》,聚焦气候政策与清洁能源转型,提出一揽子绿色复苏计划。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纷纷响应,明确表示要走绿色复苏之路。当前,总计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长期愿景,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达到全球65%和70%以上。这些都表明,“绿色复苏”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与潮流,国际社会正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程。

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先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根本之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清晰描绘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困难更多,更加迫切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根源上破解生态环境保护难题。要顺利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就要求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需要准确理解其蕴含的本质要求,对于指导实践与推动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目的在于发展转型。中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起点、目标和要求都发生了质的跃升,那就必然要求发展理念、方式、模式等相应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是在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核心在于绿色转型。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是绿色发展,其要义在于绿色不仅是发展的基础和约束,也是发展的目标和归宿,同时也是发展的要素投入和动能条件。因此,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三是范围在于全面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是对于局部问题和某个领域的修修补补,是对经济社会系统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的绿色化改造,就是要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在经济领域将绿色化全面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在社会领域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价值观,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消费现代化和绿色化的“五化同步”,推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是方式在于系统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不仅要做好减污降碳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也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推动经济社会全局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使之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五是动力在于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一方面,其应有之义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统筹,加快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技等创新应用,开展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重大科技攻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卡脖子”的关键瓶颈和制约,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强大动力源泉。

六是策略在于保持定力。“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时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一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成果落地应用,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与工业园区的规划与项目环评。

二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转化的支持力度。

三是广泛开展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切实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四是大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

五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因地制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外来物种管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

七是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全社会生态文化价值观,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行动,实施“‘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八是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生态环保工作“大格局”,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工作制度机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改革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健全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预防化解管控机制。

九是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巴黎协定》,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国际环境公约履约,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做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为全球提供更多生态环境公共产品。

猜你喜欢经济社会文明转型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请文明演绎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漫说文明农村百事通(2020年11期)2020-06-27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代贵州(2018年21期)2018-08-29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当代贵州(2018年4期)2018-01-26对不文明说“不”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2期)2017-06-06“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