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茂吉,牟代勇,王娇,明春艳,赵佳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早期可以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1]。在指定治疗方案前,一般使用常规细菌培养,但是常规细菌培养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检测阳性率比较低,很容易延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2]。分子诊断技术检测的速度较快,并且敏感性比较强。本文中选取我院治疗的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50例,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的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50例,其中,患者有女性22例,男性28例,平均年龄为46.9岁。
1.2 方法 对选取的患者的创面进行清洗后,使用4毫米的环钻将伤口深部的组织取出3块,之后加入生理盐水30毫升,经过研磨后分为3份,第一份进行细菌涂片检测,第二份进行常规培养,第三份进行分子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革兰氏染色结果 经过检验阳性率为16.00%,其中有4份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份为革兰氏阴性杆菌,2份为阴性杆菌合并阳性球菌,有1份为阴性杆菌合并阳性杆菌。
2.2 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常规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的情况 常规培养检测的阳性率达到76.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00%,大肠埃希菌占6.00%,表皮葡萄球菌占8.00%,粪肠球菌占6.00%,铜绿假单胞菌占8.00%,阴沟肠杆菌占6.00%,肺炎克雷伯菌占8.00%,白假丝酵母菌占6.00%,变形杆菌属占6.00%;
分子检测的阳性率为60.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00%,大肠埃希菌占10.00%,表皮葡萄球菌占4.00%,粪肠球菌占8.00%,铜绿假单胞菌占4.00%,阴沟肠杆菌占2.00%,肺炎克雷伯菌占2.00%。分子检测以及常规培养在单一细菌的检测阳性率优势不大。分子检测在混合细菌感染检测中检测阳性率更高。常规培养中检测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占2.00%,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0.00%,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占0.00%,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占0.00%;
分子检测中检测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占2.00%,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0%,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占2.00%,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占2.00%。
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并诊断出由于那种致病菌导致感染,使用对症的敏感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防止出现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3]。在诊断中一般使用常规培养,但是需要时间比较长,并且阳性率比较低[4]。使用分子检测可以通过核酸结构确定病原性微生物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效果。
经过检验阳性率为16.00%,其中有4份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份为革兰氏阴性杆菌,2份为阴性杆菌合并阳性球菌,有1份为阴性杆菌合并阳性杆菌。常规培养检测的阳性率达到76.00%,分子检测的阳性率为60.00%,分子检测在混合细菌感染检测中检测阳性率更高。谢昆等[5]研究分子检测与常规培养在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比较结果与本文相似。
综上,在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中使用分子检测,在混合细菌感染检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埃希菌中重度球菌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4期)2022-09-29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年3期)2022-06-20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0期)2022-05-29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22年1期)2022-01-27县级医院2016年至2018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4-25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情况分析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20年80期)2021-01-20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心电与循环(2020年1期)2020-02-27临床检验科普之你不知道的肠球菌特别健康·下半月(2019年7期)2019-07-29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