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斫琴家看诸城古琴艺术发展与创新

从斫琴家看诸城古琴艺术发展与创新

摘要:通过对诸城派古琴斫琴技艺代表性县级非遗传承人口述回忆的整理,本文主要呈现的是在诸城古琴斫琴技术消失的近百年间,人与琴的命运是如何在21世纪重新交织,并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得以再生传统与创新发展。本文试图从诸城古琴斫琴家的视角出发,以其近十年来对古琴的回忆为线索,透视诸城古琴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期为诸城派古琴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诸城派古琴;艺术保护

1 诸城派古琴艺术

古琴是拨奏弦鸣乐器,亦称瑶琴、玉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堪称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诸城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低山丘陵与谷地盆地交错,这无疑为古琴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与灵感。19世纪中叶,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蕴的齐鲁大地上诞生了一支别具一格的古琴艺术流派——诸城古琴派。随着时代的发展,诸城古琴不仅继承了诸城文化中所特有的“宽缓阔达而足智”和“好儒备于礼”的文化特点,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山东地方民俗中热情豪放的风格影响,诸城派古琴在吸取山东特有的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加大与其他地区琴派的合作交流,对古琴的形式与内容多加创造与创新,最终形成了诸城派古琴融合儒家的修身理性、道家的追求自然、佛家的“顿悟”的特殊风格,在时代中绽放出耀眼光芒。在2010年时,诸城古琴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音乐文化遗产,其成功申遗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专业的古琴弹奏家还是普通的古琴爱好者,都期望诸城古琴能走近大众视野并走进日常生活。近年来,除政府对非遗文化的支持外,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琴社组织与古琴演奏家都为了诸城古琴的发展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斫琴家李加涛老师。

2 斫琴技术传承人简介

李加涛,男,生于1979年,诸城派古琴斫琴技艺代表性县级非遗传承人。出生在诸城琴派古琴南枝的祖庭之地,从小对传统文化充满深深的兴趣,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2010年—2013年期间,李加涛学习古琴弹奏及斫琴技艺,一直贯彻注重手工古法斫制,曾得到现代诸城古琴大师茅毅等老师们的指点与肯定。在2013年,独立斫琴,并成立“亨丰堂古琴工作室”,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用心开展古琴斫制、展演活动、多次组织古琴雅集,并为多次古琴活动提供用琴,同时积极宣传推广诸城古琴。从创立工作室以来,开展公益授课,约5000以上课时,授课的同时义务免费修理古琴,利用自己所学斫琴技艺,不计报酬,义务为广大琴友免费修理古琴。李加涛老师近年来的重要活动包括:在2015年,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超然舜韵”古琴陈列展中,应邀作为诸城斫琴师,同时也是斫琴唯一参展者。2017年在仰苏堂,举办“雏凤新鸣”个人手斫琴展暨雅集活动,这是诸城近百年来的首次个人琴展活动。同年参与张景导演的手艺专题片《寻找手艺》第3季拍摄。2018年,在密州宾馆举行的潍坊诗词协会成立两周年座谈会上,参与诗词与古琴交流,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9年,在超然台举办“盛世南薰”个人琴展暨雅集活动。其重要成就包括:斫制出诸城近百年来第一床琴,填补了诸城斫琴史,近百年来的空白并成功复圆了“虞舜式古琴”。

3 新世纪诸城斫琴人

李加涛对于诸城古琴的关注,是源于一位父亲对孩子最质朴的爱,从此便与诸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李老师原从事木材行业,之前未对诸城古琴有任何涉猎,2010年,李老师在一次偶然的串门中,碰巧听到邻居家的孩子在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令他感到“沁人心脾”,想到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好动的天性,就萌发了让儿子学习古琴来培养定性的念头,自此结下了与诸城古琴的不解之缘。李老师不但想让儿子学古琴,更想让儿子领悟古琴中“淡薄”、“中正”、“平和”的精神,考虑到当时儿子所使用的古琴质量较为一般,音色也不够唯美,因此就萌生了为儿子亲手制作一架古琴的念头,除去自己有木工基础外,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明白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琴带有“监督”的作用,就像父亲在旁陪伴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用心去练,最终达到“人养琴,琴养人”的境界。约在2014年,李老师通过自己的摸索,完成了琴身的制作,在请教别的老师给古琴安装琴弦时,偶然得知自当年诸城古琴的大师北上南下后,诸城的斫琴家几乎就消失了,在1920年到2014年的近百年间,李加涛是第一个将诸城古琴再次带回大众视野中的人。听到这位老师这样述说,李老师在震惊之外,也不由多了一份责任感,在斫琴、弹琴、教琴和推广琴文化的过程中,他与琴之间也逐渐产生了共鸣和感情,自此立志将诸城古琴作为人生的事业来对待。同年,李老师向诸城所有古琴爱好者发出号召,他可以免费为大家修补古琴、每年提供一定课时的公益课程,并欢迎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古琴爱好者或斫琴家来沟通与交流古琴文化、切磋古琴技艺,积极推动诸城古琴艺术文化的发展并扩大其影响力。

4 诸城古琴斫琴工序

诸城古琴的制作工序繁复,斫琴师必须采用纯手工制作并不断地对古琴进行精雕细琢,才有可能制作出一把好的古琴。经李老师介绍,他认为制作一把优质的诸城古琴的首要步骤就是挑选好木材,以百年老木为最佳,所做的底板与面板要匹配,这是达到阴阳相合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其次,需要锯出古琴的外形轮廓并斫去其多余的部分,在得到古琴的基本形状后要就要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古琴的平整度并在此基础上反复多次精修古琴的外形。再次,每把古琴都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和准确地绘图,要采用专用的工具手工槽腹,堂内题款,之后镶嵌天柱和地柱,并进行合板,用犬漆粘合,缠紧绷绳,之后进行深度的修整,对其进行精细的打磨,经过多次的试音、调音,最终可以达到古琴的音色优美、空灵动听。琴身大致制作完成后,就是要在琴体上刷木漆并粘裹一层麻布,李加涛老师是用自己纯手工制作的鹿角粉和天然大漆来调制灰胎,在这之后就是刮灰胎,将刮好灰胎的古琴挂在墙上阴干几个月后再对琴身进行反复的上灰打磨,打磨好后在琴上镶嵌十三颗琴徽,用绸布棉球进行揉粉找平后进行雕刻琴尾、多次在琴面上刷天然大漆、多次擦漆、用手掌将珍珠粉和橄榄油在古琴表面上推光,将古琴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弦做好后,古琴制作就算完成了。经过这些工序,李老师还要通过演奏琴曲对古琴进行进一步用心调试,使古琴更加的完美,最终达到一件优美的艺术精品。李加涛老师认为在斫琴的过程中,就是与古琴心灵磨合的过程,

5 诸城派古琴艺术发展问题

美妙的琴音的背后是每一位诸城古琴爱好者的默默付出,如何将诸城古琴的悠悠琴声永远的传承下去,如何让斫琴技艺不再消失在下一个百年之中,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让诸城派古琴艺术得以保存、发展和创新,是每一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李加涛老师的口述进行文字整理,本文得到以下关键信息:

(1)诸城派古琴艺术生存环境较20世纪时有了一定改善,但总体发展缓慢,缺乏动力。首先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诸城古琴进行了相关宣传,以数字报纸等形式对古琴及琴人进行相关报道,并拟有建设古琴文化体验区的意图;其次是山东境内各大古琴琴社之间积极举办古琴技艺与文化交流活动;再者诸城各古琴演奏家与斫琴家积极发展自身古琴事业,进行公益性古琴教授,积极传播古琴文化,诸城派古琴艺术总体呈缓慢向前发展态势,但其发展方式较为单一,仍主要在琴社与古琴爱好者之间发展,未广泛进入大众视野,政府相关部分未给予大力支持与制度保障,使得古琴发展动力仅停留个人兴趣爱好驱动上,未上升到公共视野层面,内部缺乏活力与动力。

(2)个体古琴爱好者对于发展诸城古琴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以李加涛老师为例,他作为诸城屈指可数的斫琴家,想推动古琴的快速发展也绝非易事,一是古琴制作原料昂贵且制作过程耗时耗力,李老师所用的木板都要经过精心挑选,一些较好的木料都是百年老木,价格昂贵,且所用的漆料也不同于普通油漆,而是专门的“大漆”,即植物性漆。在制作古琴的过程中对身体还会造成一些损害,如所制的漆料虽然是植物性漆,但也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如若长期在斫琴室中制作古琴,这种气体会对人体的眼睛及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时可能还会产生肺部问题;二是最终制作出的古琴存在难以售卖的问题,由于古琴的受众尚且还小,纯手工制作无法批量生产就提高了古琴的单价,使得古琴缺少销售渠道,加之李加涛老师对于目前新兴的线上销售也较为陌生,如何在保障自身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大力推动诸城古琴事业的发展是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三是家乡支持的力度较小,单靠古琴家自我兴趣爱好作为驱动力难以将诸城古琴大规模推广。

(3)斫琴不忘斫初心。据李老师口述,目前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多数依旧保持着琴人淡泊名利的高尚气节,在琴人与琴相交融的过程中探寻古琴艺术中正和平、修身养性的精神,这种不追名逐利的“琴人风骨”在愈发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下就显得尤为可贵,同时李老师也反复提及只有保持初心,才能斫出一把承载着琴人精神的传世好琴,可见“保持初心”是诸城古琴家普遍的价值认同。

(4)“互联网”时代下,诸城古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新兴年轻人对诸城古琴感兴趣的较少,一般也作为普通兴趣爱好而不致力在年轻一代中推广古琴文化,而年级较大的斫琴家与古琴家,对于互联网模式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如何利用“互联网”模式推广诸城古琴,顺利乘上大数据时代的顺风车是所有想要推广诸城古琴的人的共同挑战。

6 保护措施

(1)搭建网络平台,将古琴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山东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但目前无人对古琴艺术进行旅游开发。可拟在不同旅游文化区进行古琴艺术的活态展示,如古琴现场演奏、古琴工艺品售卖等,同时打造集国学、茶道、书法、古琴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休闲区,同时利用微博、微信、视频直播软件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2)诸城古琴艺术与教育深度结合。针对不同年龄阶层和不同需求的人群,将诸城古琴艺术与教育相结合,以线上线下双重教育形式,采用数字化方式采集诸城古琴艺术曲目,将所得资源广泛用于胎儿音乐早教、幼儿音乐启蒙、中小学生艺术教育、高中生传统音乐文化素质鉴赏、大学生公益性社团以及老年人特殊音乐教育等教育领域,形成古琴艺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新形势,同时促进全民音乐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

(3)建立诸城古琴艺术数据库。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拟于山东省各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民俗文化藝术馆等开展合作,共同挖掘地方文化,最终通过自建数据库的方式服务高校、服务地方,传承与保护诸城古琴艺术文化。

(4)利用互联网推广“琴人风骨”。“斫琴不忘斫初心”是诸城古琴家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探寻古琴艺术中正平和、修身养性的精神,对于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推广“琴人风骨”、宣扬琴人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晓超.诸城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6.

[2]郑敏.网络环境中古琴音乐的传播与继承[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146-153.

[3]杜晶.诸城派古琴的传承与生存现状之调查研究[D].青岛大学,2010.

基金项目: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从无奈绝响”到“重拾音韵”—“互联网+”背景下的诸城派古琴艺术保护、发展与创新研究],编号:2019120114

作者简介:李璐瑶(1999.3-)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诸城古琴李老师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教师博览·中旬刊(2022年5期)2022-05-29该得奖的李老师作文大王·低年级(2021年8期)2021-09-14寻访千年古琴儿童故事画报(2018年10期)2018-10-24宠物难伺候故事会(2009年8期)2018-09-03诸城恐龙死亡原因的N种学说大观(2017年10期)2017-12-19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农业与技术(2017年11期)2017-07-05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民主(2017年5期)2017-06-05古琴艺术的发展人间(2016年7期)2016-05-14诸城发现纤角龙类新属种化石 获名“诸城坐角龙”齐鲁周刊(2016年1期)2016-01-12平常短小说(2004年10期)2004-09-28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