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莹莹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人民发展的愿望和要求,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发挥着其优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在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增加供给、满足需要、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搞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论上,还需要突破社会主义与私有制不相容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我们党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说明了当时的国情:我国10亿多人口,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还存在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不少文盲半文盲。与基本国情相联系,进一步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需要进行改革开放,就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里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重要论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其次,它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三,它为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它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积极因素;
第五,它为我国消除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在于“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特色”首先是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国情的具体特征虽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各个具体方面描述,孙蚌珠认为,最基本的国情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1]。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言,符合中国国情既要有利于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又要遵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评价经济制度,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制度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过去我们曾经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变革经济制度,比如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于是就盲目追求公有制的程度和规模。事实上,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如果超越了初级阶段的实际,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把手对市场起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上多数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对市场资源进行配置。但是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是,我国政府这只手也在市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集中起来办大事。中国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得到迅速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应该体现在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国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取得了卫生、教育、科学和总体生活水平方面的进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16%,仅次于美国,年均实际增速高达9.3%。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说法,“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铁路、公路等,有利于满足人民的客观愿望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不断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的政策,广泛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信息、技术和资金。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上多数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改革原有的经济政策,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的技术革命的必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在进一步巩固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问题上,妥善把握和正确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
二是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巩固、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更加规范;
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舆论正确引导、宣传和支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
首先,充分调动了一切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资源和力量,为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
其次,充分发挥了不同所有制在各自专长领域的比较优势。国有经济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基础雄厚,在垄断性领域和公益性领域具备优势;
非公有制经济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经营分散灵活,应用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竞争性领域作用更为明显”[3]。
首先,完善了初次分配制度,不仅关注效率也注重公平。按劳分配坚持的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强调的是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可以凭借要素所有权参与分配,由市场评价各生产要素的贡献、按贡献决定其报酬。这种分配制度,激发一切要素所有者的要素投入,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迸发。
其次,健全了再分配调节机制,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主要由政府发挥调节机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二次分配的过程。通过再分配过程合理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确保公平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要体现在是否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兼顾财富分享的广泛性上。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不可能解决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条件改善。中国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减贫计划,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自1978年末至2018年末,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从7.7亿人口下降至1660万,累计减贫7.5亿。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的许多人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国,视之为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典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具有了制度的属性,对经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比传统单一计划经济模式配置资源更有效,也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具制度优越性。
中国政治体制更加完备、更可持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制度是否优越,要看能否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扶贫政策“组合拳”形成的完整政策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之后的全国扶贫开发行动,再到如今的精准扶贫,这一系列政策的延续非常成功。中国取得的成绩让外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疑虑逐渐消除,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中国应继续坚持适合自身发展并且带来成效的道路和制度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国经济竞争的最大优势。在现代国家,一个政党是否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与强大力量,直接影响和决定该制度优越与否。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之源,是形成其他优势的优势。
猜你喜欢初级阶段公有制生产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级阶段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市场论坛(2020年12期)2020-03-17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6期)2017-08-07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6年15期)2016-08-23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3期)2016-04-19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15期)2015-12-03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3期)2014-03-01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党史文苑(2013年2期)2013-12-20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