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做好“土特产”文章

做好“土特产”文章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06 15:48:01 推荐访问: 做好 做好2020年 做好“三农”服务

王立彬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提供根本遵循。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作为社会发展的地理空间和物质载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既是对我国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表述,也是对我国多样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概括。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到江汉平原,从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从黑土地、黄土地到红土地,从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源形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是特色农业的自然之根。把这个“根”留住、扎牢,就要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乡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农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最懂农业,土生土长的劳动者最了解自己这一方水土。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立足“大国小农”国情、农情,在引导资本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同时,使农户更好地参与收益共享,从生产种植到加工物流。要因地制宜,促进广大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特别是要保护、发掘、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使乡土人才、乡土物产真正“富”乡土。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文化。凝聚了生产者心血和消费者情感的土特产,既满足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乡土乡愁的精神需求。土特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产史,也是一部乡土文化史。从故乡的一袋米面到一瓶白酒黄酒、一盒红茶绿茶,从一方丝绸、刺绣到一块蜡染,从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到包装设计,无不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

从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亿万种土特产的涓涓细流,汇聚起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洪流。

(选自“新华网”2023年1月15日,有删改)

◆解读

“土”是孕育生命的根基,也是催生我国如繁星般璀璨文化历史的摇篮。不论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是各具特色的人文历史,都是乡村振兴可以挖掘的重要宝藏,只有在挖掘地方特殊性的基础之上,才能让乡村的产品真正走出去。

这篇时评采用并列式结构,从“根在水土”“根在农民”“根在文化”三方面進行论证,既有横向铺开,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技术,形成产业链;又有纵向深入,寻找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内蕴,如此,才能使“土特产”凸显乡景、充满乡愁、富含乡思,成为启动乡村振兴“绿色引擎”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土特产水土特色产业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公民与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12-05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月球快递”已签收,“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科学大众(2021年6期)2021-07-20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民族学刊(2017年2期)2017-04-07中原“水土”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期)2015-02-28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