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初中音乐说课稿19篇(完整文档)

2023年初中音乐说课稿19篇(完整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09 14:00:05 推荐访问: 初中 初中(3篇) 初中(5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的第五单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19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音乐说课稿19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的第五单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景象,我们借助歌曲以及讲述石头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让学生在自然中呼吸着美丽的气息,在自由中抒发着创造的理想,让艺术的生活伴随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本课的重难点是: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

二、教学方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学习过程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在教学中我还采用情景教学法,VCD图片,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石头的美、音乐的美。

4、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参与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1.律动进教室

听着《雨花石》优美的旋律进教室,学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乐的角色。

2.发现你的美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师生共同交流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到户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较喜欢的小石头,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小石头,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发现石头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头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小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安静的存在着,在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许多异想不到的惊喜。

师生在交流中升华认识:原来,有许多事物、许多美丽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此处加入背景音乐《雨花石》。

3.学唱歌曲

播放音乐《雨花石》并请学生生观看一些有关石头的图片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谱。在教唱歌谱中注意难点的解决,分别出示以小石头造型的节奏卡片,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还有新学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学生根据直观判断时植的长短,并口读,练习。

有感情的读歌词

听琴声轻声哼唱歌曲。其中请学生体会与比较:运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不用会怎样。唱一唱,比一比,说一说。

请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石头可贵的精神。石头虽小,却有很多的作用等我们去发现。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2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脸谱》。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效果、说我个人的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本节课教材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国粹京剧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着重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特别是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感知。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教法】我运用了讲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意境。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对于音乐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在本节课上我一直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主线,唤起每个学生的心灵共鸣,使他们尽情地畅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精彩的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共鸣。

设计意图: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 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引出京剧的行当。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

教学意图: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 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1、整体听赏歌曲《唱脸谱》,用学过的知识来感受歌曲。

2、欣赏美丽的脸谱图案,并引导出脸谱图案的含义。

3、完整演唱歌曲,难点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戏迷”环节,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戏歌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京剧让我们音乐更加绚烂;
音乐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多姿;
音乐为我们插上寻找梦想的翅膀,让我们在音乐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喜欢、热爱音乐,用音乐美化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目的。

【板书】我的板书展示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京剧的相关知识及教学流程。

【效果】我认为我的这节课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及独特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戏曲的美,是一种享受。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因为我个人的教学和艺术功底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3篇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
(2)学唱歌曲;
(3)感悟;
(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
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拥有生命,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激动人心、奋发向上、慷慨激昂的进行曲,也是中国的国歌,曲调线条流畅振奋人心,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为以后歌曲欣赏打下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感受欣赏并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连贯歌唱并从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学习三连音。

结合本课实际,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学习团结斗争的民族精神。

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红色音乐,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说教法

根据胶南市音乐“‘双主’活版块”唱歌课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重点采用:激趣诱导、引导感受和体验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等一系列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

三、说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音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讲求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渗透必要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更好的欣赏、感受、表现音乐作理论上的储备。

因此,在学法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胶南市音乐“‘双主’活版块”唱歌课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营造氛围。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做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开始上课时我请学生欣赏《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都会放什么歌曲吗?学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课题。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聆听歌曲,而是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一定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引入本课内容,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反复聆听,适度表现。新课标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吴斌老师也曾经多次指出:真正的音乐是不用教的,是听出来的。本堂课上,我会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聆听音乐。并且每次都会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听赏,避免学生因反复聆听带来的逆反心理。基于此,我将这个环节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环节: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个方面来感受歌曲的风格。

(2)深入聆听,体会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聆听伴奏来朗读歌词,并展开简短讨论,让学生体会情感来实现本课的教学重点。

(3)琴声引导学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电子琴让学生跟琴声分句唱词,运用听唱法来完成歌曲的学唱,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初唱全曲。

(4)学生质疑,在学生学唱歌曲的同时,找出自己不会唱的小节,例:歌曲中反复出现的三连音和休止符以及歌曲开始的弱起,都将在这一环节中加以解决。

通过第二环节的处理,让学生达到“唱会歌”的目的。

3、艺术加工,陶冶情操。“唱会歌”不一定要经过教学,但“唱好歌”必须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借助上一环节中对《国歌》歌词的讨论理解,引导学生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自觉自信的表达出来。这其中包括对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以及进行曲的风格特点等进行处理。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达到“唱好歌”的目的。

4、情感升华,陶冶情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借助前几环节的铺垫,学生基本能按照歌曲的要求来演唱歌曲,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奋力夺冠,站在领奖台上,奏响《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进而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正以无比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进。这样一来,在升华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最后,全体起立,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广场现场升旗仪式,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在学生更富感召力的演唱声中,结束本课。同时也达到了音乐课的终极目标——“会唱歌”!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在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两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
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
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

二、说学情

初中二年级学生处在一个想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好动、好奇心强,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课意在初步了解歌剧音乐的基础知识,曲式的基础知识,但是在把握音乐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卡门序曲》,让学生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聆听《卡门序曲》并引导学生对全曲进行分析,综合了解全曲。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分析《卡门序曲》,让学生对乐曲结构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力。

四、说教学目标

【重点】

分析《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了解每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难点】

《卡门序曲》曲式与传统的曲式结构不同,后面加入了与歌剧部分的连接段落。

五、说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和讲授法。将作品的内容,作者的信息及回旋曲的特点讲授给学生,并且还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为了是在保证专业知识完整讲授的同时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提高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为学生播放《卡门序曲》,在投影仪上播放斗牛士的图片,使得音乐与图像相互结合,目的是让学生在脑中塑造画面感。并且让学生在听得过程中思考作品整体的情绪。再提问学生,在学生回答完之后给出最后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尽快的进入课堂的状态。

2、告诉学生这段音乐描绘的斗牛场的场景,它选自歌剧《卡门》。《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幕前的短曲,它综合的叙述了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为了让学生对今天要讲的《卡门序曲》与《卡门》歌剧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知道序曲是歌剧的引子。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剧情介绍

为学生讲述歌剧《卡门》的大致剧情:唐霍赛钟情于卡门,并参与了卡门的烟草,但卡门却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所以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结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整首作品的背景有一个了解,这样在后面欣赏的过程中才更能好好的理解作品。

并且告诉学生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作者简介

对作者乔治·比才进行介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并告诉学生他是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三)作品欣赏

让学生再次聆听全曲,并询问学生:

(1)乐曲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

(2)乐曲一共分为几部分?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集思广益。并且让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四)分段聆听

1、为学生播放乐曲A段,并让学生思考:

(1)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向学生提问后对学生的答案做一个总结,并说出音乐表现了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了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讨论,开动脑筋,共同得出答案。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A段音乐节奏紧凑,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这种热烈欢快的场面)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介绍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

再为学生播放一段斗牛士视频,目的是从视觉角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场面,增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力。

2、为学生播放乐曲B段,播放完之后为学生分组,并让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主题B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提问其中几个小组代表,最终总结答案得出:表现的是妇女、儿童活泼欢快的场面。目的为了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积极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请其中音乐基础不错学生哼唱B段主题,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记住B段主题。

3、再为学生播放乐曲C段,并告诉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在屏幕上给出《斗牛士之歌》的谱子,并带着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斗牛士之歌》是一首世界名曲,带着学生学唱这首歌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更好的记住第三段旋律,并增加了学生的歌曲积累量。

4、打乱三个段落的顺序为学生播放,并找学生回答播放的是第几个段落。(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并点评学生正确与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刚才三个段落的旋律加深记忆,更好的了解乐曲。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学生讲解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这首乐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结构是ABACA,通过对回旋曲式概念介绍并结合乐曲让学生对回旋曲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学生播放乐曲《鲜给爱丽丝》,聆听过程中依次为学生讲解这首回旋曲的曲式结构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回旋曲式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回旋曲式的基本结构。

再告诉学生由于序曲是歌剧的引子部分,所以这首乐曲在回旋曲结束之后又插入了一个展开性乐段,目的是为了与歌剧主体部分相连,对这首曲子曲式部分最后一段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了这首曲子曲式与传统回旋曲式的不同之处。

七、说课堂总结

最后我会对课堂进行一个总结,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卡门序曲》,对歌剧《卡门》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了解了又一位作曲家—比才,并且对音乐中常出现的曲式—回旋曲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对歌剧的兴趣,增加了音乐的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6篇

一、课程价值

本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它的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想象能力。

1、知识构建功能。本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有翔实的作曲家生平、贡献等资料,并附有清晰的图片,设计了很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的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在赏析中净化心灵,在活动与思考中提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能力培养功能。本教科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内容的安排上,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会逐渐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教育功能。本教科书的内容注重音乐的教育功能,教育学生继承中国乃至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无论是对中国音乐还是对世界音乐的探究、赏析,无不渗透着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及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程价值达成度

1、内容选取对课程价值的支撑度。本教科书中的大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各国伟大作曲家生平及贡献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浪漫主义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

2、内容组织及形式特征对课程价值的支撑度。

(1)本教科书内容的安排,按照中、外、古、今的顺序,本着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能使学生感受世界优秀音乐艺术的魅力,逐渐提高欣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实践活动内容,给学生广泛活动、探究的空间,如唱歌、思考,学生会在动手、动脑、动嘴的同时,增长音乐知识,提高欣赏能力,促进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

(2)教材收录了大量的曲谱、歌词、图片、文字材料,可供学生探究,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三、对教材的加工与改造

根据课改精神,音乐课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着眼,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创造能力。但是,学生的音乐底子较薄,高中音乐欣赏又十分抽象,所以在确立了高中欣赏课“赏、悟、论”总的教学模式下,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加工和改造。

1、遵循规律,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比起其它学科,音乐欣赏课更具抽象性,更需要教师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但是,如果课堂内容的安排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我遵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将本教材各单元的顺序作了大胆调整,把第四单元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声乐曲部分,提到了第二单元,而且作为本书的重点,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再去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柴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会在教师搭设的一个个认知平台上,顺利行走。让学生探究中国近现代音乐与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从而达到学音乐、看历史、想己任的目的。

2、大胆批判,保证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高中音乐欣赏课除了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歌唱)和鉴赏美的能力外,还具有教育功能,书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词汇,甚至教师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是重要的教育素材。我将本教材第二单元《汉族民间音乐》这一题目改为《中国民间音乐》,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比如哈尼族的《渔歌》,舞蹈家杨丽萍已将其带上世界大舞台,而且很受欢迎,这也正体现了优秀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书上仅收编了汉族民间音乐,显然与民族大团结背道而驰。

3、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音乐教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课堂上教师创造性地用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在内容的安排上,我根据需要,大胆增减。如当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增加了河北民歌《茉莉花》,两首作品对比欣赏,使学生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征,了解南方人细腻委婉、北方人粗广豪放的不同性格。课堂上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转化成促进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催化剂。教师还充分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7篇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我说课内容节选自::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雨花石》

2、本单元主要作品如课件所示——《雨花石》,羽调式,浓郁的民族风格,清新、柔美的旋律,抒写甘为铺路石,默默奉献的情怀;
《共和国之恋》A段旋律抒情流畅,深情款款,B段跌宕起伏,表达无怨无悔、坚定执着的爱国情怀;
《蝴蝶飞啊飞》《和平的花环》,童声的纯净甜美,对比出历史的惨痛,引发无限的哀思,更诉说对于和平的坚定信念;
《烈士日记》英勇—激愤—沉痛—悼念,音乐加上合唱再现了诗中的场面,更升华了诗的内涵;
《辛德勒的名单》小提琴独奏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旋律,抒发犹太民族饱含苦难的心声。

3、通过对教参的学习,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本单元的特色是——让学习者在学习、感悟、体验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音乐过程中回顾历史,感受历史题材作品中音乐语言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为和平幸福而奋斗的力量。

二、课时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选择演唱歌曲《共和国之恋》,欣赏乐曲《辛德勒的名单》作为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按照精细化教学设计的要求,我对教学过程中的欣赏教学环节——过程安排进行说课。

选择《辛德勒的名单》作为本单元的重点以及精细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原因在于:这是本单元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本单元唯一一部外国音乐作品,通过第一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追求和平、幸福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学习《辛德勒的名单》时,学生能够感受到,和平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祈盼,和平——是所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共同的心愿!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包含对教材的分析,同时更应该了解教学的对象。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每一单元前,我都会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于单元学习有整体的印象,再加上第一课时《雨花石》《蝴蝶飞呀飞》《和平的花环》的学习,学生对于单元教材的设计、情感基调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日常教学的训练,学生也具备了基本的分析音乐要素的能力,对于本曲的演奏乐器小提琴的音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欣赏过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但对于音乐演奏者、创作者、音乐成就、音乐语言本身了解并不是很多,情感体验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内容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电影本身展开。

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音乐基础较好、舞台表演机会很多,对创作、表演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过程设计中体现为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和机会的思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涵盖学法指导)

1、知识与技能: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记忆必要的音乐常识,如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成就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哼唱、旋律分析、对比评价、配音表演丰富情感体验的形式,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品中抒发的犹太民族的苦难心声,从而体会和平的珍贵。

教学重点——主题记忆、旋律分析

教学难点——旋律分析、配音表演

教学准备——视频剪辑、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及相近题材的影视音乐搜集、课件的制作

五、教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以欣赏体验为重点,以实践为手段,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体教法如下:

1、利用多媒体演示,影音结合让学生多角度欣赏音乐,感知音乐形象;

2、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音乐素养;

3、鼓励创造,设置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创造的快乐,从而加深音乐印象。

六、教学过程

本课我采用认知——感受——实践模式进行教学。

1、语言导入。他是谁?在我看来,音乐是美的,音乐课堂的语言美同样很重要,因此我通过语言提示简要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了解音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和故事,用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2、名家介绍。以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品本身的成就、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有进一步的了解,用名片——名曲——名家带给学生震撼。

3、音乐赏析。初听主题——了解乐器、感知音乐的情绪;
再听音乐,影音结合——分析音乐要素,提问:是怎样的旋律带给人如泣如诉、悲婉动人音乐印象?说出见解;
哼唱旋律——记忆主题(音诗画结合);
表演实践,我来当导演——对比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作为导演选择喜爱的音乐,指导演员参与配音表演;
综合评价——以乐评人的身份阐述对音乐的认识,评价同学表演的亮点和不足。

4、课后拓展。结合单元“创造活动”为学生提供“乐评指导”。影视留声机《东京审判音乐欣赏》。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设计欣赏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欣赏的一般步骤,在对比中加深对乐器音色的感知,没有标准答案的对比环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元和音乐语言的独特,让学生在表演中感知音乐对环境、对人物性格、对情境的烘托作用,用音诗画结合、我来当导演等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七、本课教学优势及反思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对学生能力成长的扶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潜能的舞台。

2、重视课堂中问题的生成和预设,采用灵活机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层层递进。

3、有效地把音乐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为教材制作有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的配套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4、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同时注意借鉴和运用其他艺术形式(例如电影、诗歌),使得音乐不至于孤单呈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与其他艺术互为影响、互为补充。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8篇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音乐欣赏曲目,第三课时。初中音乐第七册属于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一般音乐能力,着重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春之声》,则重点是了解、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春天美好时光。民族音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气息,是劳动人民的指挥结晶。学生通过学习,将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曲作者是马耀先、李中汉。乐曲采用维吾尔族音乐素材,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欢欣鼓舞的生活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二、说学情:

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课音乐欣赏要降低困难系数,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根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规律表明: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这一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而音乐欣赏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音乐,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②聆听、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并体验小提琴齐奏的艺术特征。

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

④能创造性地为歌曲、乐曲配伴奏

根据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定为: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难点:为乐曲编配伴奏。

①感受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体验小提琴演奏的艺术特征。

②能用身边乐器(手势、自制乐器)为乐曲配伴奏,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四、说教法:

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音乐基础知识,欣赏不必要精讲细唱。只需从整体上把握,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知力,开阔音乐视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鉴于这点认识,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愉快教学法;
②复习引入教学法;
③提问教学法;
④试唱教学法;
⑤点拨教学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学发法;
②复习教学法;
③试唱教学法;
④点拨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说学法:

1、自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本课中,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

2、复习导入:列举常见的新疆民族-复习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畅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动感的节奏,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采。师生随着乐曲边唱边做运动,自发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体感知:

1)感性欣赏《新疆之春》:让学生看着画面,聆听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

⑵设置疑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C、是采用哪种演奏形式?根据设置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整理归纳:这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伴奏乐器是钢琴。

(3)作品简介:教师简介乐曲有关的背景知识:《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曲家马耀先、李中汉,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素材,195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曲调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4)视唱练习(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击拍、视唱练习。(要求:旋律顺畅、节奏准确)精讲多练,以唱代讲,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乐曲主题。

4、理性欣赏,突出重点: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引导、启发: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音乐一起飞翔。

5、艺术创作,突破难点: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乐队,利用身边乐器(身势、唱歌、跳舞)或自制乐器,为乐曲《新疆之春》编配伴奏,教师指导,适时点拨。

7、教师总结:《新疆之春》带领我们领略了天山风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乐风格,体验了祖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说板书设计:

谱例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容易掌握并准确熟唱乐曲主题。

七、说教学效果:

说好的教学效果,关注到:课堂情绪、兴趣培养、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创造、合作、表现等)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9篇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
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计进行演唱。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用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在分析处理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平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根据歌曲特点我设计了一条三拍子的发声练习和一条二声部练习,目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演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做铺垫。

(二)导入环节

首先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会用大屏幕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有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随后我会让同学们说说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我会顺势总结出: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首先聆听一遍整首歌曲,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由我整体钢琴演奏一遍,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我会重点提示学生如果歌曲的结尾的气息不够,可以进行换气演唱。在学成歌曲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本歌曲,同时在歌曲的曲调中再次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四)练习歌曲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艺术处理:

1、欣赏合唱版《大海啊故乡》,并思考:

(1)歌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这种情绪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为下一环节的艺术处理做好铺垫。

2、小组讨论并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为歌曲加二声部等,对歌曲进行处理。这一环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五)拓展欣赏

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0篇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牧歌》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歌曲,《牧歌》全曲为D大调4/4拍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二、说学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直变声期,在教授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牧歌》的学习,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过聆听、教唱的方式,提升学生演唱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以及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并完整的演唱歌曲;
难点是学会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运用情景导入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所描绘的蒙古族的自然风光,顺势引入本课,同样描写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请学生初步聆听音乐。边聆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仔细聆听,互相讨论后得出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我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

接着,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蒙古族长调,(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
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会进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所描绘的景象是怎样的?它的节奏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为我们描绘了蒙古草原的蓝天、白云以及羊群。通过这样的景象带给我们听者愉快的心情。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接下来,学唱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们进行发声练习(1 2 | 3 2 | 1 —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1篇

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们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们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们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们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们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们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们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

一说到猜谜,学生们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们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们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们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们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们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们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们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们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

学生们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们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们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们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们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

学生们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们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们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2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脸谱》。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效果、说我个人的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本节课教材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国粹京剧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着重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特别是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感知。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教法】

我运用了讲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意境。

【学法】

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对于音乐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在本节课上我一直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主线,唤起每个学生的心灵共鸣,使他们尽情地畅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精彩的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共鸣。

设计意图: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 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引出京剧的行当。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

教学意图: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 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1、整体听赏歌曲《唱脸谱》,用学过的知识来感受歌曲。

2、欣赏美丽的脸谱图案,并引导出脸谱图案的含义。

3、完整演唱歌曲,难点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戏迷”环节,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戏歌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京剧让我们音乐更加绚烂;音乐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多姿;音乐为我们插上寻找梦想的翅膀,让我们在音乐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喜欢、热爱音乐,用音乐美化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目的。

【板书】

我的板书展示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京剧的相关知识及教学流程。

【效果】

我认为我的这节课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及独特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戏曲的美,是一种享受。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因为我个人的教学和艺术功底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

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4篇

并练习两组)以此来保护嗓子。而后我会通过先带领学生唱谱后唱词的方式来进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会进行提问“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类中的哪一个呢?”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说属于以前学过的短调,有的可能会说不知道。借此我会顺势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板书(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并带有独特的装饰音的音乐特点。这里也会简要复习短调的音乐特点,节奏整齐,结构规整,多为叙事性歌曲。并提醒学生长调短调的区分)。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解决。这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掌握长调的音乐特点,并学会区分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歌曲。

最后通过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与学唱学生们已经可以对歌曲进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来,我会请学生们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时候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歌曲《牧歌》描绘了几个意境或形象呢?”这时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只有一个音乐形象。就此我会顺势说出本节课就是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板书(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这时通过刚才的聆听与学唱学生已经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并已经学会了歌曲。我会请学生带着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顺势引导学生歌曲的情感是让学生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并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这样设计不仅可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更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新课标的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就显露无疑了。

最后我会让学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齐唱歌曲,并表达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法,这样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对节拍进行改编,从而改变歌曲的强弱。(歌曲原是4/4拍,在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会对学生的改编进行评价。而在评价的时候,我会打破以往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编创的能力,并符合新课标评价的多元化。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增加学生的记忆。并进行情感升华,(请学生在课后自行分组共同为本节所学歌曲《牧歌》编个舞蹈,下节课互相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使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建立起友谊。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5篇

《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乐课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㈠导入新课过程:

课前首先用课件播放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由此一步步展开新课,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青春舞曲》。

㈡学唱歌曲过程:

通过集体发声练习、有感情的朗颂歌词、老师范唱讲解、学生轻声跟唱、集体齐唱等步骤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新歌。

㈢表现协作过程:

让熟悉新疆歌舞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全班同学可以进行集体律动,并且可以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互动创作。

㈣拓展引导阶段:

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概况,欣赏新疆乐器图片,并通过歌曲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道理,告诫大家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㈤小结深入阶段:

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西部地区的感情,鼓励他们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将来投身到祖国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去。

㈥下课礼仪:

学生在《青春舞曲》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技巧,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作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

教材:人教版音乐第四册

课时:一课时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㈠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㈡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㈢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教学重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欣赏《青春舞曲》]

㈡学唱歌曲:

①发声练习:[课件]

②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③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版中的不同。[民歌的演变和二度创作]

④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⑤再次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㈢训练与表现

节奏练习:[课件]

节奏与演唱的结合,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表演。[运用不同的伴奏并改变速度、力度等来表现歌曲]

㈣拓展阶段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新疆乐器图片。[课件]

③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㈤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㈥下课礼仪:

学生在《青春舞曲》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6篇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有什么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影像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学生欣赏过许多影视作品,并对部分影视剧音乐非常熟悉,但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学生会有意识的去分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出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无疑是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将引导他们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则是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取知识。

3、亲身实践,验证结论。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恰切的教学方法,我的教法是:

1、视觉图象法:在欣赏乐曲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剧片断,让学生体验音像结合的影音效果,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在相同剧情下,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影视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教材,明确目标,制定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上课后,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显示《红楼梦》的影视片段,播放的却是《好汉歌》的歌曲音乐,观察学生的反应。同学们一定会窃窃私语,偷笑,说是不是老师放错了,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协调。为什么不协调?就此激发兴趣,引出探究:《好汉歌》塑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而《红楼梦》的音乐又该是什么样的风格呢?这种设制悬念、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引导学生怀着探究的兴趣在体验中主动学习,交流互动,促使他们理解影视音乐的第一个功能: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板书)

二、体验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让学生做对比分析。先弹着琴教唱《雪绒花》,引导学生满怀深情的反复演唱,并让学生用手势随旋律起伏作渐强渐弱的变化,使音乐更具感染力,为下面的欣赏活动作好铺垫。

首先欣赏雪绒花

画面一:上校和他的孩子们以及家庭教师在家庭派对上演唱《雪绒花》的情景。请大家欣赏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学生总结:非常优美,很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然后欣赏《雪绒花》

画面二:电影结尾时,上校一家面对敌人枪口,在晚会上又唱起《雪绒花》的场景。在欣赏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合唱的情绪。这段音乐,慷慨激昂,歌曲使人的心都沸腾了,全场一起高唱令人无比震撼。歌曲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唤起了奥地利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通过对同一首歌曲在不同场合,由于速度、力度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不同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总结出影视音乐的第二个功能:揭示主题思想,抒发情怀。(板书)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三、创作环节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的原则出发,分两步完成这一环节。

第一步:音乐与画面

听一段“日本鬼子进村”音乐,请同学们想像场景。生:大战在即,魔兽争霸等等。提问: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学生总结: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既然音乐在影视剧中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就让我们也来为影视剧配配音吧。

第二步:画面与音乐

先让同学们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像,对它进行音乐风格、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创编。这段画面是:开始猫在睡觉,老鼠悄悄地从猫身边走过,却不小心踩到了猫,最后猫开始追逐老鼠。之后教师给出三段音乐让学生进行选择:一是原配音乐;
二是《野蜂飞舞》片段;
三是《致爱丽丝》片段,让同学们听听哪段更合适,说说为什么?最后欣赏原作,进一步感受影视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间的紧密联系。本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视音乐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板书)

四、提升环节

虽然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因年龄关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够成熟,老师的提升是升华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叫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其次师生依照板书共同回顾影视音乐的三大作用。

以上四个环节完毕后水到渠成地进行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有哪些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通过分析、对比,让自己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更好的享受艺术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听、多记,多体会、多运用,你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你们的情感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深沉、瑰丽多姿。

接下来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观看一些其他的影视作品,并对片中的"音乐进行分析,之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精彩。

关于板书设计方面,非常的简洁明快,也就是音乐在影视中的三大作用。

本节课通过创意激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对比分析,自主得出结论,实践验证结论。整个过程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7篇

使用教材:《梁祝》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8篇

【教学内容】

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能够对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

2、欣赏、感受、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得以体验和认识。

4、了解、熟悉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演、塑造和体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2、难点: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和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的作用。

学生课前准备:

(1)练唱影视歌曲,了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准备《西游记》《三国演义》中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的面具、道具(金箍棒、大刀、扇子等)、乐器(古筝)。教师准备:多功能电化教学设备、钢琴、录音机、影碟、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电脑播放歌曲《枉凝眉》《三国演义》《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片断(每首约3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2、大屏幕显示问题:你们看过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吗?哪些人物形象给你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知道它们的音乐吗?

二、欣赏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2、大屏幕显示以下问题与文字:

(1)这部作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

(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歌曲具有明显的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节奏平缓,感情十分浓郁,表现了忧伤、惆怅、枉自悲叹的情绪。音乐具有某种虚幻与超脱的色彩,好似今人追忆时的慨叹。

3、请一位学生用古筝演奏这首歌。

4、请一位或几位女同学来演唱这首歌,古筝伴奏。

三、欣赏: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1、老师范唱这首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请你说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速度、力度?

3、学生为三国人物设计音乐、肖像并表演展现人物性格。

出示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请五位男生戴上面具、服饰、道具。

表演展现出《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五位英雄豪杰的不同个性形象。每位先上台前选择一件打击乐打出节奏代表所扮演的人物性格,再用动作展现英雄形象。

4、学生讲评。

5、教师归纳。

四、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

2、学生讨论:(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1)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这首歌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坚强品格和顽强意志,对人物进行了赞美和颂扬。

(2)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很富有动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好似表现唐僧师徒四人赶路的行进姿态。

(3)它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

3、请四位男生在音乐声中表演师徒四人路经艰险的情影和形象。(学生准备好服装、面具、道具)

4、学生讲评。

5、大屏幕显示问题和节奏型。

哪位同学从音乐和他们行进的姿态中体会到了什么典型节奏?并能在歌曲中找到?

切分节奏型:

6、学生用“达”按歌曲音调练习打切分节奏。

7、老师结合“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深刻哲理启发教育学生。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看我们怎样走好自己的路。

五、欣赏并演唱

1、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这首歌塑造的是什么形象?突出了什么特征?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歌曲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旋律奔放、豪爽,音程起伏跌宕,节奏感很强,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3、学生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好汉歌》。

4、请一位男生领唱全体男生合唱。

5、再请一位男生领唱全班合唱。(唱出梁山好汉的气势)

六、学生讨论

1、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听完这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影视音乐有哪些类型和作用?

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作用:深化主题、突出剧情、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易于理解和传播。

2、老师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多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和音乐。

七、请同学们唱一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男女生独唱、小合唱、全体唱等演唱形式)。

【教学反思】

一节好课首先要选择好内容,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中有很多中外影视音乐作品,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作品,他们对作品有很深的印象,能激起学生想听想唱的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演活动的热情,使课程步步推进,每个环节都有亮点,最主要的闪光点在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自己制作面具、道具和服饰,把《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表现的风趣逼真,使课堂气氛一浪一浪推向高潮。尤其是扮演唐僧的学生,服装很有创意,他很简单、巧妙地把校服变了一种穿法,很形象地表现出唐僧的个性。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演奏、演唱、表演的能力,使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了影视音乐的作用,了解了影视音乐的类型。

初中音乐说课稿 第19篇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
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们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们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们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们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们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们联想,丰富学生们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们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们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们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们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们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们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们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们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