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热门16篇(完整)

2023年度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热门16篇(完整)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1、教材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热门1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热门1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篇

说教材

1、教材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5、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说教法、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活动,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带来一些图形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请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类。(生可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圆没有角,其它三个图形都有角。

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及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以后探索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见过生活中的角,并用手指一指自己身边的角。

2、课件出示剪刀、钟、红领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角藏在哪儿,用手指一指,并用课件演示请出这些角。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同桌说说发现。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让生汇报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角有个尖尖的、刺手。让别的学生摸摸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揭示:我们把这个地方叫角的顶点。

生汇报: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揭示:我们把这样的线叫边。

再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1、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一位学生说出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3、教师再示范画一个角。

4、给角取名。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可以给它取名,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开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1,记作1,读作角1,(师板书),第二个角让学生取名,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找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度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

1、辨角(课件出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找角:书中67页指一指。

(设计意图: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能力,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玩一玩,有什么发现,生汇报交流(板书:张口大,角就大;
张口小,角就小。)

(二)比一比

1、请生将自己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桌的比一比,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并请两位学生上前比,教师指导比的方法。

2、师拿出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另一个边短但张口大)让生猜谁大谁小,再放在一起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1、角的应用。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角。

2、如果我是角: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角的用处,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总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了新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2篇

“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 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4.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3篇

【《倍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角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
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己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
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学生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办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自己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办法,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学生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生自学画角:学生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记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4篇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电脑出示校园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师:我们学校学生的人数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师:少了生2:1695师:少了

生3:1699师:对并板书:16991700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师:少了生2:78师:多了

生3:75师;还是多了生4:73师:对

并板书:7370

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提供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

生1:178师:多了生2:177师:真聪明

并板书:177180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师:多了生2:105师:少了

生3:106师:你真棒!并板书:106110

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准确数,近似数。约等号。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二、学习新课

师: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准备购置一些物品。

师:(出示电脑)每台电脑4980元,要购买6台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对,它只要大约数,不需要准确数。

生4:4980×6≈30000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30000

师:(出示购买影碟)每张8元,要买62张,带500元够吗?

生1:62×8=496够了

生2:60×8=4802×8=16480+16=496够了

生3:62×8≈480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480够了

生4:62×8≈620把8看成10,62×10=620所以62×8≈620不够

生5:62×8≈600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600不够

师:引导分析,准确的数是多少?哪个估计的数与准确的数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1:“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不远。”

生2:“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的太远的话,说明了估计的就不准确。”

生3:“估计的数字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多一点,也有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少一点。”

生4:“就是说估计的数字大约在准确数字的左右,不能多出来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计的数字不论比准确数字多还是少,我觉得要越接近越好。”

三、应用与拓展

师:学校为了绿化校园,准备买一些树,同学们来参谋参谋吧。

(出示:樟树每棵28元,广玉兰每棵68元,铁树每棵103元,桂花树每棵185元,松树每棵57元,并介绍了每种树的特点)

要求:买5棵树,选哪种好?大约要花多少钱?说说你的理由。

………………

师:(出示买一个足球82元,一个篮球99元,一个排球78元,各买4个,一共大约要多少钱?)在自学本上做做,请学生讲。

生1:82×4+99×4+78×4≈1040

生2:(82+99+78)×4≈1040

师:(出示10种书的价钱)

要求:不超过1000元,每种书购买在5——10本之间。

……………………

反思: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每一位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学校,本节课中教师就是利用了学生与学校的特殊的关系,从多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成长的关心,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来,做学校的小主人,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也是新教材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再次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不仅是形式的开放,还有理念的开放,层层递进,信息量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的获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小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比一比》。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教具准备有:教学课件、数字卡片等。

二、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做一下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电器商场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购买电器”、“中大奖”等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动1“购买电器”: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价格。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想挑选每种商品中最便宜的电器买回家,你们能帮助我吗?此问题旨在将生活中的大数应用到数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写在纸上。

3、呈现学生反馈材料,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出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以上活动旨在让学生探究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地加以肯定,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对于错误的说法,要及时教育学生不能取笑他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比较较大数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2“中大奖”:

在商场里有许多竞猜活动,谁能把以下六种商品价格在最短的时间内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谁将获得一个奖品。同学们赶快参与吧。(课件出示:MP3 387元、燃气灶 809元、热水器 1725元、数码相机 4300元、浴霸 345元、台灯 99元)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比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通过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然后汇报交流,体现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呢?举例说明,并比较。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6篇

《猜一猜》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继排列、组合之后的又一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新增课程,是学生接触逻辑推理的第一堂课。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儿童在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的知识经验,自己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只能是初步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对于课的目标和重难点的理解,在这节课中我设计各个环节,接下去我就来说说自己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

第一层次:激趣引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动画人物柯南是推理的高手,也是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以他引入课题,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为接下去的学习打好了感情基础。

第二层次:在游戏中猜测,在猜测中习得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教学以其内在的趣味性诱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启动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因此在这一层次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设计了三次猜的游戏,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第一次猜我设计猜书的情境,让学生从瞎猜——给出一个条件的猜——给出两个条件的猜,从而让学生明白猜也不是乱猜的,要有依据的猜,才能一次性猜对。

第二次猜是在第一次猜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猜左右手的游戏明了猜测时一定要有明确和完整的提示语,并且通过学生出题让老师猜,同学出题让同学猜这两个环节来巩固猜两样东西的技巧。

第三次猜是在第二次猜的基础上增加一样东西让学生猜,先是不出示第三个提示让学生猜,学生猜不出来后再出示第三个提示,又一次让学生明白提示语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讲情思路之后,我又出示一张表格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原来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一张表格清楚的表示出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思考的好方法。在这一层次中最后还对猜两样和三样进行了比较,学生从比较中知道这两种猜的联系,从而在做题时能够将三样转化为两样来做。

这三次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第三层次:巩固拓展

通过帮助柯南破案,猜节目这些学生比较喜欢的题目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同时在巩固中加以拓展和提升。

总而言之,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够学得一种思考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对学生得语言训练却做的不是很好,如何指导训练学生能够完整说出推理过程还是我今后要注意得地方。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7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
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8篇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电脑出示校园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师:我们学校学生的人数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师:少了生2:1695师:少了

生3:1699师:对并板书:16991700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师:少了生2:78师:多了

生3:75师;还是多了生4:73师:对

并板书:7370

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提供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

生1:178师:多了生2:177师:真聪明

并板书:177180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师:多了生2:105师:少了

生3:106师:你真棒!并板书:106110

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准确数,近似数。约等号。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二、学习新课

师: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准备购置一些物品。

师:(出示电脑)每台电脑4980元,要购买6台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对,它只要大约数,不需要准确数。

生4:4980×6≈30000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30000

师:(出示购买影碟)每张8元,要买62张,带500元够吗?

生1:62×8=496够了

生2:60×8=4802×8=16480+16=496够了

生3:62×8≈480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480够了

生4:62×8≈620把8看成10,62×10=620所以62×8≈620不够

生5:62×8≈600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600不够

师:引导分析,准确的数是多少?哪个估计的数与准确的数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1:“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不远。”

生2:“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的太远的话,说明了估计的就不准确。”

生3:“估计的数字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多一点,也有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少一点。”

生4:“就是说估计的数字大约在准确数字的左右,不能多出来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计的数字不论比准确数字多还是少,我觉得要越接近越好。”

三、应用与拓展

师:学校为了绿化校园,准备买一些树,同学们来参谋参谋吧。

(出示:樟树每棵28元,广玉兰每棵68元,铁树每棵103元,桂花树每棵185元,松树每棵57元,并介绍了每种树的特点)

要求:买5棵树,选哪种好?大约要花多少钱?说说你的理由。

………………

师:(出示买一个足球82元,一个篮球99元,一个排球78元,各买4个,一共大约要多少钱?)在自学本上做做,请学生讲。

生1:82×4+99×4+78×4≈1040

生2:(82+99+78)×4≈1040

师:(出示10种书的价钱)

要求:不超过1000元,每种书购买在5——10本之间。

……………………

反思: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每一位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学校,本节课中教师就是利用了学生与学校的特殊的关系,从多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成长的关心,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来,做学校的小主人,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也是新教材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再次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不仅是形式的开放,还有理念的开放,层层递进,信息量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的获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9篇

一、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习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习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为学生学习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习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

(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认识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引导操作,学习新知

在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色绿色橙色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通过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2、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知识,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与检测,使学习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电脑演示)。最后,我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聪明才智能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质颖解惑,把旧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准备。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0篇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比大小。

2、教材简析:教材以情景的形式呈现出郑强和李明参加演讲比赛,郑强得9.87分,李明得9.90分,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得分高,然后给出张华得9.96,让学生排出名次,最后是道理解题,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相同,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在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节,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方法,本节课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方面:

⑴通过活动,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⑵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

⑶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比较大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内容也比较枯燥,但其内容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课程注重小数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经历一些现实情景,使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意义。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⑴创设生动具体的教育情景,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投入,使他们自主的投入学习。我在本节中首先通过展示少年演讲这一情景,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角色,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应给学生消化吸收的空间,不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识。

【教学程序】

设计这一课时,我以学生亲自参与的“自主探索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情景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

引导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素材,也隐含着数学知识的生长点。

2、立足探索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在引入的基础上,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活动贯穿始终,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是在“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想法,恰当给予肯定,然后通过引导,概括出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整合。

3、巩固练习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

让学生在及时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技能,让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在这节课上,我们也许看不到步调一致的和谐,但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

4、总结

让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最后老师鼓励总结。

总之本节课的整个过程,力求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中心,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在为学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1篇

今天,我所讲授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分能干什么》。

《一分能干什么》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感受一分以及一秒的长短。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始终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学习的广阔天地。

我把本节课分为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体验一分钟的长短以及估计一分或几分的长短。

第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依次层层递进,活动一、听音乐初步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活动二、进一步体验一分钟的长度,以及初步感受一分钟能做那些什么事情。活动三、估计一分钟的长短,通过前两个活动学生已经对一分钟有一定的了解,此活动设计让学生对一分钟的体会有所升华。活动四、估计比一分钟更长的时间,学生已经会估计一分钟的长短,此活动是对前三个活动的延伸。

第二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等方式认识秒,并总结出1分=60秒。

第三个环节: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中我注重一下几点。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在本节课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放手让学生大量开展多种形式有趣的实践活动,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首先,通过听一听、做一做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体验“1分”的长短,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通过学生“自创”的各种估测的方法和手段,较为准确地估测“自己喜欢做的事”“歌曲的长短”等所用的时间,使他们在活动中

去经历、去感悟、去体验、去验证、去认知。这样学习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教学情境。

通过课件的演示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实现了寓教于乐、趣中求学的教学目的。

3、注重交流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上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采用同伴互助、小组讨论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机会。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当然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和专家给予指正。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小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比一比》。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教具准备有:教学课件、数字卡片等。

二、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做一下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电器商场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购买电器”、“中大奖”等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动1“购买电器”: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价格。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想挑选每种商品中最便宜的电器买回家,你们能帮助我吗?此问题旨在将生活中的大数应用到数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写在纸上。

3、呈现学生反馈材料,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出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以上活动旨在让学生探究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地加以肯定,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对于错误的说法,要及时教育学生不能取笑他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比较较大数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2“中大奖”:

在商场里有许多竞猜活动,谁能把以下六种商品价格在最短的时间内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谁将获得一个奖品。同学们赶快参与吧。(课件出示:MP3 387元、燃气灶 809元、热水器 1725元、数码相机 4300元、浴霸 345元、台灯 99元)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比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通过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然后汇报交流,体现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呢?举例说明,并比较。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培智教育数学课《出生日期》。

一、说教学内容

《出生日期》这节课是根据智障学生智力的特点,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编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融入社会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出生日期的含义,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以及生活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遇到困难勇往直前、依靠智慧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

4、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常识技能来补偿缺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四、说教学难点:

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

五、说教法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2.遵循个别化教育理念

个别化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针对智障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时教师需要向每个学生逐个进行指导。

3.体现数学课堂生活化。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内容,再将其语言化、知识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将学习生活化,将生活学习化。这也是我从事七年培智教育一直实验的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动一动等自主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等能力,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地安排各项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唱数、认数、认识日历等知识,已为本节课学习内容起到了过渡、铺垫的作用。所以用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根据智障学生对知识形成缓慢、模糊,学得慢、遗忘快等的特点,在复习时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抢答,以小礼品为奖励,从而唤起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以教师为例,卡片出示出生日期,引导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三种颜色,启发学生得出:出生日期是由年、月、日三部分内容组成,使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

2、进行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①让学生看卡片反复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日期。

②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指导学困生读,加深学生记忆。

③同桌两个互相说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让学生分别到讲台上说一说,不仅突出重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④采用合上卡片,闭上眼睛,心里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记忆出生日期。

(三)巩固练习

第一个练习:

利用“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在黑板上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

这个活动分两组进行:

第一组:学生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后,我采用逐个点评的方法,检查学生找的卡片是否正确。

第二组:学生找到卡片后,教师采用第一组同学帮助第二组同学检查所找卡片是否正确地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第二个练习:

利用去动物园看马戏表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是哪一天,就能得到马戏表演的门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门票,而且还让学生又一次记忆、加深巩固了自己的出生日期。这个活动突出重点,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熟练自己的出生日期,突破了难点,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培智教育数学课《出生日期》。

一、说教学内容

《出生日期》这节课是根据智障学生智力的特点,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编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融入社会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出生日期的含义,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以及生活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遇到困难勇往直前、依靠智慧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

4、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常识技能来补偿缺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四、说教学难点:

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

五、说教法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2.遵循个别化教育理念

个别化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针对智障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时教师需要向每个学生逐个进行指导。

3.体现数学课堂生活化。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内容,再将其语言化、知识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将学习生活化,将生活学习化。这也是我从事七年培智教育一直实验的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动一动等自主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等能力,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地安排各项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唱数、认数、认识日历等知识,已为本节课学习内容起到了过渡、铺垫的作用。所以用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根据智障学生对知识形成缓慢、模糊,学得慢、遗忘快等的特点,在复习时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抢答,以小礼品为奖励,从而唤起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以教师为例,卡片出示出生日期,引导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三种颜色,启发学生得出:出生日期是由年、月、日三部分内容组成,使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

2、进行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①让学生看卡片反复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日期。

②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指导学困生读,加深学生记忆。

③同桌两个互相说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让学生分别到讲台上说一说,不仅突出重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④采用合上卡片,闭上眼睛,心里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记忆出生日期。

(三)巩固练习

第一个练习:

利用“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在黑板上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

这个活动分两组进行:

第一组:学生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后,我采用逐个点评的方法,检查学生找的卡片是否正确。

第二组:学生找到卡片后,教师采用第一组同学帮助第二组同学检查所找卡片是否正确地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第二个练习:

利用去动物园看马戏表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是哪一天,就能得到马戏表演的门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门票,而且还让学生又一次记忆、加深巩固了自己的出生日期。这个活动突出重点,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熟练自己的出生日期,突破了难点,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5篇

“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 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4.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16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x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
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数学网搜集整理]、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己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
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学生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办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自己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办法,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x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学生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生自学画角:学生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x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记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