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西柏坡导游词22篇(全文)

2023年西柏坡导游词22篇(全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10 18:32:01 推荐访问: 导游词 导游词(4篇) 导游词(九篇)

西柏坡导游词第1篇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欢迎你们参加由我们神游四海旅行社组织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之旅,我是今天和你们一起游览西柏坡的导游,我叫苗琳,你们可以叫我苗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希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柏坡导游词22篇,供大家参考。

西柏坡导游词22篇

西柏坡导游词 第1篇

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
欢迎你们参加由我们神游四海 旅行社组织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之旅,我是今天和你们一起游 览西柏坡的导游,我叫苗琳,你们可以叫我苗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 务希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

从此刻开始我们就是一群外出游玩的 好朋友,我会尽朋友义务让你们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舒展身心的。

这是我们的司机,姓王,他的车牌号是 1234567,你们大可把自己的 “放心”交给我们的王司机,他已经有 12 年的车龄了不过从未出现 过事故。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但它却似一颗璀 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 地。这一切都是缘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 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 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 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 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1988 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 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 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 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 我先给大家简单的 介绍一下。

1947 年 3 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 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 安,转战陕北。3 月 26 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 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 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

于同年 5 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 年 7 月 12 日至 9 月 13 日,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 年 11 月 12 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 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 年 3 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 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 月 26 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 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 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 1948 年 9 月 12 日开始,党中央 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 4 个月 19 天,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 154 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 10 天,即 1949 年 3 月 23 日党中央、毛主席 迁往北平建国。

一、 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 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

1947 年 5 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 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 胜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 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 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 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 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 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 1948 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 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

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 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 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 年,董 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 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 年 3 月 18 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 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来 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 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 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 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 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 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 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 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 过《中国土地法大纲》 ,并于同年 10 月 10 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

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 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 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 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室内 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 用过的文件箱, 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 一件。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 、 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 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 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 年 6 月,王光美 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 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 尚昆同志于 1984 年 7 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 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 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 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 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 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 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 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 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给打败了,国民党 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 1948 年 5 月 26 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 1949 年 3 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

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 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 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 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 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

北房东、 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

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 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 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 旁, 研究战局。

他们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震惊中外的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 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中的就有 20 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

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 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 腐化了,我貌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 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 年 3 月 23 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 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 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 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 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 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 1948 年 4 月 23 日来到西柏坡的, 他是五位书记中 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0 年 16 岁加入 从 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 1950 年 46 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 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 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 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 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 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 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 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 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 年 3 月 23 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 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

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 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 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 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 1948 年 4 月 23 日来西柏坡的。

他当时任中共中央 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 和毛主席、 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 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 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 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

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 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 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 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 年 7 月 30 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 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 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 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 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 年 3 月 23 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离开西 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 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 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 去住,朱总司令于 1948 年 1 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 1947 年 5 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 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 年 10 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 时间,视察了冀中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 等情况, 并分别对当地野战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 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 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 年 11 月 12 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 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 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 1947 年 5 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 役中缴获敌整编 74 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 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 北平。1976 年 6 月 26 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 20 天,亲自批准将 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 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 年 3 月 23 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 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 年 3 月 5 日 至 13 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 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 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 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 34 人,候补中央委员 19 人,列席人员 11 人,共 64 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 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 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 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 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 坡迁往北平。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 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 俗话说 “百年休的同船度, 千年修的共枕眠” 那么和大家 1 天的共处, 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今天你们对我这 个朋友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 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 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 支持和配合, 我对大家说声谢谢了! 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 财源的源, 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 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 不好!我相信我们有千年的缘分肯定会在见面的,希望下次再见的时 候我们每个人都比今天还要幸福开心,只要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 谢谢大家! !!

西柏坡导游词 第2篇

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00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夜色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游览了五台山青庙之首---显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砖,全铜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有人说五台山是“一部佛国寺,百座艺术宫”,我觉得很贴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西柏坡导游词 第3篇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她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占全村户数的33%。

指挥部

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当时实地参加了考察和选择,他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将来后委一些机关要来,能放得下(至于中央、毛主席来不来,谁也没说,我们更不知道,并且那应该是以后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的联系;三是安全问题。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周恩来总理评语道“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 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

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萧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11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在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河北石家庄西柏坡导游词相关

西柏坡导游词 第4篇

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欢迎你们参加由我们_____旅行社组织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之旅,我是今天和你们一起游 览西柏坡的导游,我叫___,你们可以叫我_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从此刻开始我们就是一群外出游玩的好朋友,我会尽朋友义务让你们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舒展身心的。这是我们的司机,姓王,他的车牌号是1234567,你们大可把自己的“放心”交给我们的王司机,他已经有12 年的车龄了不过从未出现过事故。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_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_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 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

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 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_决定主动撤离延 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 次重要会议,史称 "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 5 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

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 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_在陕北吴堡县 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 月26日,_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 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 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 _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 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_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 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 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 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 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_著作。书架上陈列 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 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 1948 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 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

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 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

1978 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1949 年 3 月 18 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 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 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 的住处。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 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 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 过《中国土地法大纲》 ,并于同年 10 月 10 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 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 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室内 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 用过的文件箱, 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 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 、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

""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 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 年 6 月,王光美 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 "这九个字是杨 尚昆同志于1984 年 7 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 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 况,及时向党中央、_汇报,并根据党中央、_的指示下达 命令。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 毛线在墙上这用地图上标图。

1975 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 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_真是英明 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 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 _同志旧居 _是1948 年 5 月 26 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 1949 年 3 月,_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日夜操劳。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 圈,_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这里是_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 边一间,是_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 一间是_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 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_使用过的。_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 时,_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 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在这里,_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_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 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_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部队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 年 3月 23 日,_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 4 月 23 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0 年 16 岁加入从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 1950 年 46 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_征战南北。1948 年早春,他跟随_由 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 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 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1949 年 3 月 23 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 23 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_、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_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 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 年 7 月 30 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 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 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 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 年 3 月 23 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_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准备让_住。_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 年 1 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朱总司令是 1947 年 5 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47 年 10 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 时间,视察了冀中部队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情况, 并分别对当地野战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 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 11 月 12 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 时的原物。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 1947 年 5 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 役中缴获敌整编 74 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

1976 年 6月26 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1949年 3 月 23 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往北平。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 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 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 人,候补中央委员 19 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 人。_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 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_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 "的攻击。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

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1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今天你们对我这 个朋友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 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 支持和配合,我对大家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 不好!我相信我们有千年的缘分肯定会在见面的,希望下次再见的时 候我们每个人都比今天还要幸福开心,只要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谢谢大家,!!!

西柏坡导游词 第5篇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一定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好了,我们的车现在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面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面请跟我一起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现在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这里的工作环境。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而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后来一位曾跟随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写好这六个字,董老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篇,在写字时还注意节约纸张,每个纸条都会写两遍。最后写了几十张,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看着这张办公桌,我们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这里专心致志的工作,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_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想当年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今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随着西柏坡之行渐进尾声,我们的石家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各位的谅解,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最后,我代表凤凰旅行社,司机张师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体健康,归途愉快。

西柏坡导游词 第6篇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着作和毛主席着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__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的几百万给打败了,当败,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着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了冀中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情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情况进行展示。

前厅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间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着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柏坡导游词 第7篇

游客们大家好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

西柏坡导游词 第8篇

西柏坡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与井冈山、延安齐名,距石家庄80余公里。

一提起她,我就激动异常,因为她就在我的家乡平山,她一直是我的骄傲。

在连绵的太行山东麓,在逶迤的滹沱河受阻于岗南水库(又称柏坡湖)的地方,西柏坡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青松翠柏之中,她三面青山环抱,一面绿水萦绕,前有碧波万顷,后有松柏遍野。

春天,一夜东风过后,杏花粉,梨花白,桃花艳,村庄花团锦簇;夏天,一树树的石榴花又把村庄烧得红红火火,一朝泛舟湖上,深邃的湖水像一块墨绿的翠玉,掠过湖面的野鸭、大雁甚至天鹅,就会激起阵阵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使人豪情万丈,心旷神怡;秋天是枫叶红遍的时节,这时候田野瓜果飘香,枝头果实累累;冬天,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湖水封冻了,松鼠、野兔等小动物们都钻到洞里去了,那满坡的柏树依然披银挂彩,迎风挺立。

西柏坡的迷人不仅仅在于她的秀丽风光,更为重要的是她是新中国的摇篮,有人比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充分说明了她的重要历史地位。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走向北京,建立了新中国。

从此,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不再默默无闻,她的名字响彻了全世界,她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曾到这里参观瞻仰。

如今,西柏坡不仅保存着中共中央旧址,还先后建起了西柏坡展览馆、名人书法石刻园、西柏坡纪念碑、领袖风范雕塑园、湖上游乐区等,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这里,游人既可追寻革命踪迹,又可领略湖光山色。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西柏坡。

如果说家乡是一幅美丽的画,西柏坡就是点睛的一笔;如果说家乡的历史是一首跌宕的诗,西柏坡就是那诗中最美的华章。

西柏坡导游词 第9篇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一定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好了,我们的车现在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面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面请跟我一起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现在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这里的工作环境。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而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后来一位曾跟随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写好这六个字,董老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篇,在写字时还注意节约纸张,每个纸条都会写两遍。最后写了几十张,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看着这张办公桌,我们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这里专心致志的工作,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今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随着西柏坡之行渐进尾声,我们的石家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各位的谅解,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最后,我代表凤凰旅行社,司机张师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体健康,归途愉快。

西柏坡导游词 第10篇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我代表星星旅行社和司机师傅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是大家本次游览的导游,我叫高梦帆,对,就是梦想的梦,一帆风顺的帆。大家能够叫我小高,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我会尽我的潜力让大家玩得开心,吃得放心。期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这是我们的司机,郑师傅,他的车牌号是12345,咱们的郑师傅已有多年的驾龄,大家大可把自我放心的交给郑师傅。最后,预祝我们有一个愉快完美的旅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那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以前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革命被迫搬迁。我们此刻所见到的西柏坡旧址是1970年进行的复原建筑,占地16440平方米。大家看前方,展此刻我们面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光。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董老的生活十分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来到西柏坡的。一向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之后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穿过任弼时同志的旧居,展此刻我们面前的是周总理的旧居。大家随我来,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本来准备让毛主席住。可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坚持让朱总司令去住。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那里是中央工委自我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好了,我们的西柏坡之旅立刻就要结束啦!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这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就应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一天的时光是短暂的也是开心的,期望我们大家能珍视这份友谊。如果大家对我的服务有什么不满在此说声对不起了,有什么意见和推荐也敬请指出,我很乐意倾听,并且会用心改善,期望下次再见时必须做到让大家满意。最后,祝大家今后的生活像这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多谢大家这天的支持和配合,多谢大家!!

西柏坡导游词 第11篇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她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占全村户数的33%。

指挥部

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当时实地参加了考察和选择,他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将来后委一些机关要来,能放得下(至于中央、毛主席来不来,谁也没说,我们更不知道,并且那应该是以后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的联系;三是安全问题。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周恩来总理评语道“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 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

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萧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11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在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西柏坡导游词 第12篇

河北省地处华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临渤海,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6782万,省会石家庄市。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样地之一。早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邑予涿鹿之阿”,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在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贡》里,河北属于九州中的冀州之地,因此简称为“冀”。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荣辱兴衰数百年,演绎了无数慷慨悲歌的故事,史有“燕赵”之称。千古一帝秦始皇生于邯郸,故于邢台,曾多次到沧州和秦皇岛沿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大半生在河北度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是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的主要战场。“刘、关、张”结义于涿州桃园,三分天下,成就霸业;曹操雄踞邺城,贤才备至,诗人兴会,以建安文学尽播邺下风流;北齐尚佛,高洋皇帝在邯郸响堂山凿窟建寺,成就规模宏大的石窟艺术。唐、宋两朝,河北禅学驰名天下,玄奘曾在柏林寺、谛音寺修行多年,后西天取经。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后,河北成为拱卫京师的畿辅之地。

“自古燕赵多名士”,同时也多慷慨悲歌之士。首创望、闻、问、切四大诊法的战国名医扁鹊;主张“人定胜天”的荀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国刺客荆轲;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对圆周率计算做出卓越贡献的南朝数学家祖冲之;闻鸡起舞,率军北伐收复中原的祖逖;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元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大戏曲家关汉卿;清朝不朽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现代史上从容赴死的革命先驱李大钊,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为国捐躯的英雄董存瑞……一代又一代的燕赵儿女、英雄才俊在广袤的河北沃野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颂歌,写就了一篇篇感动世界的史诗华章。

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河北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定窑、邢窑、瓷州窑和唐山陶瓷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陶瓷艺术的典型代表;蔚县剪纸、武强年画、廊坊景泰蓝、曲阳石雕、衡水内画鼻烟壶、易水古砚名扬中外;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唐山皮影、井陉拉花风韵独特;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永年太极、保定健康长寿之道魅力远播。所有这些,都成为河北不可或缺的重要旅游资源。

西柏坡导游词 第13篇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一定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好了,我们的车现在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面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面请跟我一起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现在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这里的工作环境。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而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后来一位曾跟随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写好这六个字,董老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篇,在写字时还注意节约纸张,每个纸条都会写两遍。最后写了几十张,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看着这张办公桌,我们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这里专心致志的工作,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今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随着西柏坡之行渐进尾声,我们的石家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各位的谅解,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最后,我代表凤凰旅行社,司机张师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体健康,归途愉快。

西柏坡导游词 第14篇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河北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河北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这是一片环绕首都北京的广袤大地,他西倚太行之魏巍,东临渤海之涛涛,坐拥万顷之沃土,尽享物产之丰饶。他就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京畿重地——中国河北!今天我们将要到达的就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石家庄西柏坡。现在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一起下车。西柏坡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当我们踏上这一片热土时,就仿佛踏上了一架历史的钢琴,过去的所有事物共同谱写了一首恢宏的乐章,震撼着我们的耳朵和心灵,战争的硝烟虽已过去,但西柏坡的精神却留存了下来。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我们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亲爱的游客们,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董必武先生的故居,董必武随同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后,住进了这样一座别致的农家小院里,院内杏花飘香,海棠葱茏,翠竹吐绿,而这些呀,都是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这里,董老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两年时光,在此期间担任了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董老经常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这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六个字是什么字体吗?哎,这位大哥答对了,是隶书,现如今的人民币已经更换了几版,但这六个大字却从未变过。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期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织能手,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当时何莲芝同志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的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的摇起了当年的纺车。现如今不禁万千感慨,无论怎样,也不能忘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就是西柏坡的精神。

【毛泽东旧居 3分钟】

好,亲爱的游客们跟我这边请,注意脚下安全。参观完董必武先生的旧居,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得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旧居了。毛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毛泽东同志旧居包括前后两个小院。您看在前院甬道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与其他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研究战局,后来人们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百万雄兵。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西柏坡指挥战役的毛主席十分忙碌,夜以继日地工作,屋内如豆的灯光经常亮到东方露出鱼肚白。在工作剩余时间,他关心最多的还是西柏坡老乡的生活情况。有一天,毛主席到村外散步,看到田地里的花生、玉米等作物长势很好,只有稻田里的秧苗显得很细弱,向一位正在稻田里拔草的农民了解情况,当得知乡亲们种水稻是直接播种,亩产仅二三百斤时,毛主席说:“这么好的地打这么点儿稻子,产量太低了,我的家乡也种水稻,不是直接播种,都是先育苗后插秧,稻子长得又粗又壮,一亩地能打七八百斤嘞,不信,您明年试一试。”他担心老乡听不懂自己浓重的湖南口音,一边说还一边向老乡示范插秧的动作,当时后得知这位身穿打着补丁的粗布军装,教他种稻子的人就是毛主席的时候,老乡激动地把这件事讲给乡亲们听。毛主席在西柏坡艰苦奋斗、严以律己,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他们的精神和情怀,浸润着我们今天的事业,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过度 10秒】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说话之间我们又参观完了周恩来同志的旧居、朱德同志的旧居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学习了西柏坡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欢送词 1分钟】

我们本次西柏坡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小杨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却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希望大家带着小杨的祝福,回家睡个好觉,做个好梦,期待着我们再次相见。


西柏坡导游词 第15篇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着作和毛主席着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_x副_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的几百万给打败了,当败,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着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_副_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了冀中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情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情况进行展示。

前厅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间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着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柏坡导游词 第16篇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能够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必须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带给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那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这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那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那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好了,我们的车此刻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方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齐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方请跟我一齐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此刻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那里的工作环境。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而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之后一位曾跟随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写好这六个字,董老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一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篇,在写字时还注意节约纸张,每个纸条都会写两遍。最后写了几十张,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看着这张办公桌,我们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那里专心致志的工作,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这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就应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随着西柏坡之行渐进尾声,我们的石家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在那里我要个性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各位的谅解,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

最后,我代表凤凰旅行社,司机张师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体健康,归途愉快。

西柏坡导游词 第17篇

西柏坡本来是太行山中一个平凡的小山村,自1948年5月至次年3月间,这里成为其时中国革命的率领中心,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向了世界胜利。

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易守难攻的地理特性使1947年的中国共产党选择它作为中国革命的批示中心,率领世界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百姓党举办计谋大决斗。现在,西柏坡眷念馆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诲和革命传统教诲基地。

西柏坡眷念馆于1977年建成,馆标为邓小平1984年题写。展览环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主题,重点先容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巨大革命实践,博彩通,计划完美、建造精细,艺术咀嚼高,独具特色,被国度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陈列展览佳构”之一。

西柏坡导游词 第18篇

这里就是西柏坡纪念馆了。它是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情况进行展示。

前厅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间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展室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以及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日,党中央、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9日,到达清涧县枣林沟。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决定将党中央分为两部分: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并直接指挥西北我军作战。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地区转移,负责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4月11日,中央又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中央后方委员会。7月12日,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

西柏坡导游词 第19篇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_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_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_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_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_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_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_迁往北平建国。

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_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好啦,小伙伴们,今天的西柏坡导游词就到这里了,内容虽多,但需要自己挑选精髓喔!!


西柏坡导游词 第20篇

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

欢迎大家参加由我们神游四海旅行社组织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之旅,我是今天和朋友们一起游览西柏坡的导游,我叫苗琳,你们可以叫我苗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从此刻开始我们就是一群外出游玩的好朋友,我会尽朋友义务让你们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舒展身心的。这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我们乘坐的大巴车车牌号是冀__你们大可把自己的“放心”的交给我们的王司机,因为王师傅凭12年的车龄,以及娴熟的技术,让客人们都大为赞扬。接下来就由我和王师傅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1947年3月,蒋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政府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中共中央旧址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大院,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西柏坡纪念馆。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政府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政府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政府当败,蒋当败啊!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缘”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1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今天你们对我这个朋友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对大家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我相信我们有千年的缘分肯定会在见面的,希望下次再见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比今天还要幸福开心,只要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谢谢大家.

西柏坡导游词 第21篇

【欢迎词 1分钟】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河北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1分钟】

河北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这是一片环绕首都北京的广袤大地,他西倚太行之魏巍,东临渤海之涛涛,坐拥万顷之沃土,尽享物产之丰饶。他就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京畿重地——中国河北!今天我们将要到达的就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石家庄西柏坡。现在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一起下车。西柏坡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当我们踏上这一片热土时,就仿佛踏上了一架历史的钢琴,过去的所有事物共同谱写了一首恢宏的乐章,震撼着我们的耳朵和心灵,战争的硝烟虽已过去,但西柏坡的精神却留存了下来。重温_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我们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董必武旧居 3分钟】

亲爱的游客们,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董必武先生的故居,董必武随同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后,住进了这样一座别致的农家小院里,院内杏花飘香,海棠葱茏,翠竹吐绿,而这些呀,都是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这里,董老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两年时光,在此期间担任了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董老经常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_著作,这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六个字是什么字体吗?哎,这位大哥答对了,是隶书,现如今的人民币已经更换了几版,但这六个大字却从未变过。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期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织能手,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当时何莲芝同志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的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的摇起了当年的纺车。现如今不禁万千感慨,无论怎样,也不能忘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就是西柏坡的精神。

【_旧居 3分钟】

好,亲爱的游客们跟我这边请,注意脚下安全。参观完董必武先生的旧居,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得就是我们伟大领袖_的旧居了。_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23日,_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_同志旧居包括前后两个小院。您看在前院甬道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_与其他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研究战局,后来人们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百万雄兵。_的工作十分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西柏坡指挥战役的_十分忙碌,夜以继日地工作,屋内如豆的灯光经常亮到东方露出鱼肚白。在工作剩余时间,他关心最多的还是西柏坡老乡的生活情况。有一天,_到村外散步,看到田地里的花生、玉米等作物长势很好,只有稻田里的秧苗显得很细弱,向一位正在稻田里拔草的农民了解情况,当得知乡亲们种水稻是直接播种,亩产仅二三百斤时,_说:“这么好的地打这么点儿稻子,产量太低了,我的家乡也种水稻,不是直接播种,都是先育苗后插秧,稻子长得又粗又壮,一亩地能打七八百斤嘞,不信,您明年试一试。”他担心老乡听不懂自己浓重的湖南口音,一边说还一边向老乡示范插秧的动作,当时后得知这位身穿打着补丁的粗布军装,教他种稻子的人就是_的时候,老乡激动地把这件事讲给乡亲们听。_在西柏坡艰苦奋斗、严以律己,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他们的精神和情怀,浸润着我们今天的事业,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过度 10秒】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说话之间我们又参观完了周恩来同志的旧居、朱德同志的旧居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学习了西柏坡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欢送词 1分钟】

我们本次西柏坡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小杨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却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希望大家带着小杨的祝福,回家睡个好觉,做个好梦,期待着我们再次相见。

西柏坡导游词 第22篇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

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