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岳麓山导游词6篇(2023年)

2023岳麓山导游词6篇(2023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11 11:16:02 推荐访问: 导游词 导游词(4篇) 导游词(九篇)

岳麓山导游词第1篇DearfriendsHelloeveryone!ImgladtoaccompanyyoutovisitYueluMountainscenicspotYueluMountain,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山导游词6篇,供大家参考。

岳麓山导游词6篇

岳麓山导游词 第1篇

Dear friends

Hello everyone! I"m glad to accompany you to visit Yuelu Mountain scenic spot

Yuelu Mountain, located on the West Bank of Xiangjiang River in Changsha City, is the end of the 72 peaks of Hengshan It has been a famous scenic spot since ancient Yuelu Mountain is a collection of famous courtyard, pavilion, temple, palace, spring and It has unique, precious, quiet and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unique, special, bright and beautiful cultural landscape, Qingfeng gorge, aiwan Pavilion, Lushan temple, baihequan, caie tomb, Huangxing tomb, Yuwang tomb Nearly 100 scenic spots, such as Yunlu palace and Yuelu Academy, are attractive

Now, I come to Qingfeng gorge, the core scenic spot of Yuelu Here lush forest, trees into Yin, streams around, three sides against the peak, beautiful scenery in the clip show, From Qingfeng gorge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 large number of primary secondary forests have been preserved, with a total of 977 species of plants, 555 of which are wild seed plants and exotic According to expert statistics, there are many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he mountain, and rare and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include ZAOJIA, ginkgo, On the whole Yuelu Mountain, the oldest tree is a luohansong tree located in gulushan temple, which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700 years; the second is the ancient ginkgo next to Yunlu palace, which is more than 1000 years old; the third is the camphor tree of Yuan Dynasty in Qianmen of gulushan temple, which is about 700 years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maple tre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ound aiwan The mos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ancient mulberry trees and the ancient locust trees in Yuelu Because ancient people called the place where they studied "the land of mulberry and locust trees", they planted these two kinds of trees in the Academy, forming a unique plan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ive percent of the oxygen supply in Changsha is from Yuelu Mountain, which is really a natural oxygen bar

"If the mountain is not high, there will be immortals; if the water is not deep, there will be " Although Yuelu is not high, it is indeed a famous mountain with rich cultural There are 15 places listed as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at or above the provincial The ancient Lushan temple, the deep Yuelu Academy, the clear Yunlu palace, and the strong tombs of Huangxing and caie are all Therefore, some people call Yuelu Mountain "a famous humanistic mountain".

At the entrance of Qingfeng gorg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avilions in China, AI Wan Pavilion, stands AI Wan pavilion was built in 1972, the 57th year of Qianlong reign of Qing Its founder was Luo Dian, the head of Yuelu Academy, a scholar and educator at that In the past, Fenglin was all over Qingfeng gorge, so Lu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named the pavilion "Hongye Pavilion", also known as "Aifeng Pavilion". Later, the governor of Huguang, Bi Yuan, felt that the scenery here was very close to Du Mu"s poem "a trip to the mountains" and changed its name to "Ai Wan Ting".

Far up the cold mountain, the stone path is inclined, and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depths of the white clouds;

Park and sit in maple forest at night, frost leaves are red in February

Indeed, in late autumn, the top of Yuelu Mountain is shrouded in clouds and mist, and the maple leaves around aiwan pavilion are as red as fire and gorgeous as blazing, which vividly express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Now, you can see the whole picture of aiwan It sits in the West and faces east,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craggy It is surrounded by streams on the left and right, with mountains, trees, streams and stones flowing in different

Aiwan Pavilion is a typical Chinese classical pavilion with a sharp It has two sets of roofs, which are called "double eaves", showing air cushion and vigor; its roof adopts four inclined ridges, which are called "four drapes", showing the beauty of steadiness and modesty; the sharp roof makes the pavilion have a kind of centripetal All of these are the embodiment of Confucianism in ancient architecture, such as emphasizing "reason", "standing on one"s own", emphasizing "golden mean" and "great unifica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t the same time, the eaves corner of the pavilion is inverted concave curve upward, which makes the original heavy sink have a lively and elegant Together with Danzhu Biwa, Baiyu guardrail and painted caisson, the ancient beauty of this century old Pavilion is fully

Aiwan Pavilion is not only a place of historic interest, but also a holy land of In his youth, Comrade Mao Zedong, together with Cai Hesen, Luo xuezan, Zhang kundi and other close friends, often went to AI Wan pavilion to "point out the country an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sometimes even all At that time, Zhou Shizhao, a member of the Xinmin society, recalled that he once wrote a poem "walking on the sand · visiting the love Pavilion in autumn"

Bijian sound Qin, red forest for painting, a mountain autumn more natural and In order to find the past, I went to fangting to pick up yingfengyi

When you are in the mountains, you are worried about the You can count on the hurdles and spend the We should write the history from the

Because of this, when the pavilion was rebuilt in 1952, Li Da, the then head of Hunan University, asked Chairman Mao to inscribe the Chairman Mao happily wrote down the three characters "Ai Wan Ting", which is the plaque on the lintel of the

Now you can see that there is a couplet on the pavilion: "the mountain path is red and comfortable at night, and five hundred young peaches are new; the clouds in the gorge are deep and green, and a pair of tamed cranes are waiting for the " This is the title of Luo Dian, the builder of AI Wan It shows the style of AI Wan Pavilion at that

When Changsha and Kagoshima became friendly cities, aiwan Pavilion, as a symbo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Changsha, was imitated and built in Japan, thus becoming a messenger of Sino Japanese

岳麓山导游词 第2篇

亲爱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欢迎大家来到古城长沙的风景名胜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总面积36平方公里,它属五岳之一南岳衡山的一部分,南岳有七十二座山峰,以湖南衡阳市的回雁峰为首,相传北雁南来,从秋到春,不再向南飞过这座山峰,就在这个温暖如春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季,一直等到春天到来再往北返,因而故名回雁峰。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诗句。大家都知道衡阳市有雁城之称,雁城得名就是这样来的。岳麓山的麓字在古语里的解释就是山脚下的意思,岳麓山就是因为它是南岳七十二座山峰的最后一座山峰而得名。

岳麓山海拨不高,最高峰只有300来米,名气却是大得很,主要是在它的山脚之下有全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得名。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跟爱晚亭大有渊源:早在1913年到1921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期间就经常跟他的师友、尊长、革命同志在岳麓山下爱晚亭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谈革命理想。建国后,于1952年毛主席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的邀请手书爱晚亭三个字,现在,爱晚亭上的匾额就是毛主席的手迹。

好了,祝大家玩得愉快!

岳麓山导游词 第3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 小雅" 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

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 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

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 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 “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

“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带蒲团,席地而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显示了老师的威严,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不由得我们产生了敬意,这种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就使我们更加感到亲切了。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 ,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

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请看这块“岳麓书院学规碑”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规,为清乾隆年间所刻,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总书记1993年3月16日参观岳麓书院的时候,曾认真地阅读了碑文,认为部分条款对于今天的学生仍有借鉴作用,离开的时候,还特地托有关部门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 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 时务轩" 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穿过园林后,我们便来到了时务轩,时务轩是为了纪念清未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修建的经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为了配合维新运动,同时也为了推进湖南的新政,在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终于获得朝廷的批准,在长沙小东街设立了时务学堂,由梁启超在此主教,主要传播变法的理论,娈法运动失败后,时务学堂被迫停办,改为求实书院,后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湖南大学,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22年回到长沙后,到小东街寻访时务学堂旧址,那时,距时务学堂的创办已经有26年了,原址已改为旅馆,房屋虽在,但已面目全非,旧时的学生和老师们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伤心,于是提笔写下了“时务学堂旧址”以示纪念。经过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迹最终还是到了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纪念。

在时务轩的旁边就是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为要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这块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

因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历代想得到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来拓取,因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文庙" 祠堂)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就是大成殿,为什么要称“大成殿”呢?因为孔子是天下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文庙的建筑与刚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颜色不同,文庙所采用的颜色是金黄色,与故宫的颜色是一样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黄色是古代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得使用,而文庙却是个例外,其建筑级别也同宫殿,为最高级别的,享有皇家礼的待遇,这也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和国家。

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龙,抗日战争时,大成殿被日本的飞机炸毁,只有这蟠龙幸存。战后,1946年进行修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修复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来似乎缺少了皇家应有的气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庙堂,他可能已经觉得十分奢华了,他老人家应该不会见怪的了。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岳麓山导游词 第4篇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湖南省首批审列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的湘江两岸,总面积36平方公里,由麓山、天马山、桃花岭、石佳岭四个景区及新民学会旧址、南津城士城头二景点组成。

麓山景区为全区精萃所在,面积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00。8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200—1400毫升。岳麓山濒临湘江,依江面市,交通便利,湘流环境,桔洲横前,古城相望,山、江、洲、城浑然一体,实为天作之胜。兹山荟萃湘楚文化精华,素以名胜古迹众多,植物资源丰富,革命烈士墓葬群集,风景优美,且集儒释道为一体,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群峰朝拱如骏奔”即是赞其天然雄浑之势。岳麓山群峦叠翠,古木参天。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亦座落在山中;
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亦座落在山中;
道家的二十涧真虚福地云麓道宫,亦建在此山顶;
建于清乾隆57年地处青枫峡的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更是风景绝佳之地,也是毛泽东同志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诸如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

岳麓山导游词 第5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岳麓山。我是同行旅行社的导游周天其,今天我将带着大家游玩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面。我们来到岳麓山脚下,走过拱形的大门,走着脚下的鹅卵石,就来到了美丽的爱晚亭。

爱晚亭顶上是由绿色的琉璃瓦筑成的,红色的柱子,绿色的栏杆。柱子上还有毛主席写的对联呢!一阵风吹过,爱晚亭两旁翠绿的柳树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爱晚亭前的大胡也泛起了层层波纹,这个湖十分美丽,翠绿的湖面像一块碧绿的玉一样,清澈见底。爱晚亭中央还有许多座位和棋盘,供游客们休息和下棋。

走过爱晚亭,往一条小山路走去就来到了清风泉。

清风泉中有一个小井似的洞,接泉水的人们可以把水罐放在小洞里接水,泉水冰冰的,像从冰箱里拿出来似的,水十分清澈,听说喝下清风泉的水可以越活越年轻。

沿着清风泉旁的小山路上去,就可以到鸟语林里去游玩。鸟语林里有成百上千只稀有小鸟,比如猫头鹰,金钢鹰鹉,大嘴鸟等等,全是我们平常很难见到的鸟。

经过鸟语林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岳麓山的最顶峰了,站在岳麓山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大河西,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游客们这次岳麓山之游就结束了,岳麓山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点,没有去过得朋友们有时间一定要去欣赏哦。

岳麓山导游词 第6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 小雅" 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

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 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

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 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 “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

“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带蒲团,席地而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显示了老师的威严,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不由得我们产生了敬意,这种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就使我们更加感到亲切了。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 ,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

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请看这块“岳麓书院学规碑”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规,为清乾隆年间所刻,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总书记1993年3月16日参观岳麓书院的时候,曾认真地阅读了碑文,认为部分条款对于今天的学生仍有借鉴作用,离开的时候,还特地托有关部门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 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 时务轩" 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穿过园林后,我们便来到了时务轩,时务轩是为了纪念清未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修建的经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为了配合维新运动,同时也为了推进湖南的新政,在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终于获得朝廷的批准,在长沙小东街设立了时务学堂,由梁启超在此主教,主要传播变法的理论,娈法运动失败后,时务学堂被迫停办,改为求实书院,后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湖南大学,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22年回到长沙后,到小东街寻访时务学堂旧址,那时,距时务学堂的创办已经有26年了,原址已改为旅馆,房屋虽在,但已面目全非,旧时的学生和老师们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伤心,于是提笔写下了“时务学堂旧址”以示纪念。经过抗日战争以及的浩劫,梁公的手迹最终还是到了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纪念。

在时务轩的旁边就是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为要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这块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

因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历代想得到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来拓取,因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文庙" 祠堂)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就是大成殿,为什么要称“大成殿”呢?因为孔子是天下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文庙的建筑与刚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颜色不同,文庙所采用的颜色是金黄色,与故宫的颜色是一样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黄色是古代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得使用,而文庙却是个例外,其建筑级别也同宫殿,为最高级别的,享有皇家礼的待遇,这也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和国家。

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龙,抗日战争时,大成殿被日本的飞机炸毁,只有这蟠龙幸存。战后,1946年进行修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修复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来似乎缺少了皇家应有的气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庙堂,他可能已经觉得十分奢华了,他老人家应该不会见怪的了。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湖南岳麓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相关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