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第1篇《雪孩子》一、预设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学课件12篇,供大家参考。
《雪孩子》
一、预设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课前准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
(2)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1)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1)填写课后的词语。
(2)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欢乐的泼水节》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培养学生读课文的思维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感悟用词的精当。
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西双版纳在哪里?课件出示。
2、这里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傣族。傣族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3、教学“泼”。先讲读音,再讲字义:猛力倒水,使散开。最后讲字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和傣族人民过节吧!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泼水节。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迎”。给“迎”组个词。师:“迎”在字典里是“迎接”的意思。在生活中,你迎接过什么节日?你迎接客人时,穿什么衣服?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的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呢?)
傣族人民迎接什么?(傣族人民穿衣服呢?又是什么心情?)
生:指名读。
师:引导学生评价:要把迎接的激动心情读出来。“迎”这里可以高一点儿,上扬一点儿。看教师的手势,跟老师读。再指名读。
3、理解“一年一度”。师:“一年一度”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一年一次)我们什么节日是一年一度的呢?(六一)马上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是什么心情呢?你打算怎么迎接呢?
师: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在用这种心情迎接他们最隆重的泼水节。来,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学生齐读。教师评价:“一”下去,“一”上来,泼水节要说得干脆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2、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他们的高兴。
3、看第一句。你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要这么早来?(因为他们迫不及待了,想早点来参加这个活动。)
4、还有更早的人呢!他们来准备好了……(引读)
5、开始泼水了!(教师激动地说。)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6、人们为什么要用瓢和盆来泼水呢?灌是倒进去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7、看图说话,教师指导。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说。
出示:()拿瓢往()衣领里灌。看图说一说。
你还想说谁呢?
是啊!参加泼水节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兴。
下面,我宣布: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笑开了花大家做的还不够好,看老师做个表情,这就是笑开了花。大家也来表演一下把!边笑边读这句话。(老人……笑开了花。)
8、老爷爷(小妹妹),为什么你身上湿透了,还不回家换呢?
9、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哪些活动?读第三自然段。
1、看视频,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想回去吗?你想去干嘛?
2、那么早就出来了,为什么半夜还不肯离去呢?(今天太高兴了。)睡觉了,躺在床上,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肯定会做梦的,会梦到什么呢?说梦话吗?说些什么呢?会笑出声儿来吧?
(五)、写字。
泼:用习字册分三步讲:
第一步,读帖。大家看第一个字,泼,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左边窄,右边宽。竖折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撇起笔在哪里,收笔在哪里?横撇写在哪里?看清楚,记在头脑中。闭起眼睛再想一想。想清楚了吗?
第二步,描第一红字。停笔,把你描的字与范字对照,你认为很像的,请举手。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像,怎么办呢?再描第二个。
第三步,仿影。对照。
四、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预习下节语文课。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分析教材]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进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分析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特色]
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教材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4、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流程]
一、 自读课文 ,贴图讲故事。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把课前画好的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顺序贴在一张白纸上。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
3、按照贴图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故事比自己刚才讲得好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和对字词的理解。
1)图文结合,指导朗读第一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丑小鸭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读第一段,画出具体描写丑小鸭怪模怪样的词句。
(3)用“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进行练习说话。
(4)说说怎样读才能突出丑小鸭“又大又丑”的样子。
(5)小组比赛读后互相评议。
2)“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读这一句,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感定激起求知的欲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
这一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告诉他们的好词好句及好的表达方式,而是经过自主探究才发现的。
教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通过"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语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觉不到温暖,才觉得“孤单”,要读出丑小鸭的不幸与悲伤的心情。
3)指导理解“惊奇”和“羡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 说说丑小鸭惊奇时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3)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呢?(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3)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1)各小组讨论:要读好这个自然段,要通过观察丑小鸭的表情来理解“惊奇”的意思,不生硬又到位。
先从概念上解释“羡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不失为妙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
特别注意哪几句话?
生汇报。
1“美丽极了!”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2 “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 “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呀!”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生赛读。
师生互评。全班再齐读一遍。
三、自主创新,改编、续编故事。
如果现在你再来讲这个故事,有没有信心比课文讲得更好?
1) 在学习小组内讲。
2) 每组派代表上讲台来讲。
3) 学生互评。评出“创意奖”
2、你还可以接着这个故事讲下去吗?
1) 学生自己续编故事。
2) 学生互评,评出“异想天开”奖。
四、自编自演,深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感情,不是老师让他们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
师生赛读,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互评,特别是学生评老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懂课文本身。由于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2、小组合作编排课本剧。
3、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合作表演课本剧。
4、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演员”奖。
经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丑小鸭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已经水到渠成。
课本剧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合作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魅力。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自我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以读为本,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灵活用“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三) 激发想象,鼓励创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加工,变成课本剧来表演。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拓展阅读:《丑小鸭》课文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猫吓唬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伤心地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秋风瑟瑟地吹着,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它孤零零地走着,走着,泪珠扑嗒扑嗒往下掉。
有一天,丑小鸭看见一个大湖,它跑过去,在湖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起来。虽然湖水很凉,但丑小鸭却游得十分高兴,忘记了烦恼。忽然,它看见一群雪白的天鹅掠过湖面,向南方飞去。它们的样子那么高贵,姿态那么优雅,丑小鸭又惊奇又羡慕。
冬天到了,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不能再游泳了,它又冷又饿,趴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昏睡过去,被一个农民救走了。
第二年春天,丑小鸭离开了农民的家,又来到了湖边。有几只天鹅落在它的周围,关切地看着它。“连你们也要嘲笑我吗?”丑小鸭心里想着,难为情地低下头。这一低头,让它大吃一惊。湖水中自己的影子,竟是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原来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周围的几只天鹅起飞了,丑小鸭也张开宽阔的翅膀,向远方发出“呜——呜——”的鸣叫,跟着自己的同伴,飞向高高的天空。
这时,鸭子、猫、公鸡、仰望着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啊,多美的天鹅!”“瞧,它们飞得多高!”大家不知道,在这群天鹅中,有一只,就是那曾被大家百般嘲笑过的丑小鸭。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二、指导看图。
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交流讨论:
⑴ 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⑵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解决。
三、作业设计。
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段读课文。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生回忆说。
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造句
------有的------有的------实践。
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台湾的蝴蝶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蝴蝶谷的美景。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练习背诵。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你当火车头……接着来……
1、(课件显示):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聚会、上下翻飞、翩翩起舞)
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有关?(动作)想象蝴蝶飞舞时的样子,一起读好这些词语。
2、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
(课件显示):色彩斑斓、金光灿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齐读)
二、细读课文。
(一)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背第一自然段):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朋友们,想到蝴蝶谷去走一走,看一看吗?捧起书,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人们把某些山谷叫做“蝴蝶谷”,知道为什么吗?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3、师:有三个词语朋友找不到家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课件显示):穿过越过飞过
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花丛,()树林,()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①指名完成,(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②指名读。
师:“飞过”、“穿过”、“越过”这三个词语都有“飞过去”的意思,全用“飞过”好吗?为什么?
(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指名读一读。(花丛紧贴地面,蝴蝶轻轻松松地就飞过去了;树林里,有些树木很高,蝴蝶只能穿过去;小溪里有水,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被淹死,蝴蝶必须越过去才行。再说全用“飞过”重复,显得啰嗦,读起来也不好听。)
③(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齐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④蝴蝶和小朋友一样,爱赶热闹,它们不远万里赶到蝴蝶谷里来聚会,(课件显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起来读一读。
⑤谁能把这句话背下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此时,蝴蝶谷里什么样儿?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了,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吗?
2、指名读,(课件显示):第一句。
3、教师:这是第三自然段的总起句,二、三两句具体介绍了两个蝴蝶谷里的迷人景象。指名二生分别读二、三两句,一起读第一句。
4、师:你喜欢哪一个山谷?把描写这个山谷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等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5、师:你喜欢哪个蝴蝶谷?(巡视时注意了解学情)
(1)指名读,(课件显示):第三句。
(2)师:仔细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颜色的蝴蝶?(注意引导把表示颜色的词语说美)
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课件显示):碧绿、粉红、雪白、红通通、紫莹莹、绿油油
(3)(课件显示)蝴蝶的图片
看到这么多颜色鲜艳,姿态优美的蝴蝶,你想到哪些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4)(课件显示):第三句,教师引读:这么多美丽的蝴蝶,它们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课件显示):第三句,突出“花瓣”。这里的“花瓣”说的是——五颜六色的蝴蝶。(课件显示):第三句,突出“花瓣”和“蝴蝶”。
①为什么把蝴蝶比作花瓣呢?它们有那些相似的地方?(从颜色、轻盈等方面引导学生回答)(课件显示):第三句,突出下列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一把把——几种;上下翻飞——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②引读:多美的蝴蝶谷啊!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它们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轻轻柔柔,多美呀!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女生齐读。
5、谁喜欢另一个山谷?
(1)(课件显示):第二句,指导朗读。
①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颜色的蝴蝶?(课件显示):第二句,突出“黄”
②整个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就像——(课件显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就像________________。(谁在空中撒了一把黄灿灿的金子,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谁能模仿第三句话,把它说具体?
③师:多壮观啊!(课件显示):第二句,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男生齐读。
(2)师:台湾的蝴蝶谷远远不止课文中介绍的这两个,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紫颜色的蝴蝶,它们特别喜欢光亮。一到晚上,人们举着火把,来到蝴蝶谷,立刻会有一群群紫颜色蝴蝶飞过来。在火光的照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谁来说一说?
(课件显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____颜色的蝴蝶,在火光的照耀下,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一条紫色的长龙在腾飞。)
(3)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白色的蝴蝶,有的山谷里有两种或者三种颜色的蝴蝶,谁愿意来说一说?
(课件显示):有的山谷里。
(4)蝴蝶谷里的景象真的很迷人,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课件显示):第一句
(5)小结:平时的写话中可以采用这种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6、蝴蝶谷里的景象真的很迷人。想把它告诉别人吗?试着把第三自然段背下来。
自由背;指名背,相机评价;一起背。(相机配乐)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自然段: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它们是在。
2、游客们来到这么美丽的蝴蝶谷,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教师根据情况指导并范说,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把句子说美。例:一位外国游客来到蝴蝶谷,竖着大拇指说:“整个山谷里只有一种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真不知是谁在空中撒了大把大把的金子,实在是太美了!明年春天我还要再来。”)
3、师:美好的事物随处可见,只要我们以一颗美好的心灵细细去找,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的东西。祖国的宝岛台湾不仅有美丽的蝴蝶谷,还有很多美丽可爱的地方,课后阅读介绍台湾风景名胜的文章,收集相关的图片,准备开展一次“我爱台湾”图片展。
板书设计:
19台湾的蝴蝶谷
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彩蝴蝶:五彩缤纷、上下飞舞
《看雪》
【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爱祖国”专题之第四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做的雪,没有亲眼见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兴趣。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
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主线,训练学生“以读为本,由本逐末”,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将天涯化为咫尺,师生互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国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省、店、景、讲、毯、银、堆、仗”等10个生字,会写“讲”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国雪景的美丽,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识字,读中释疑,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拓展文本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识字方法的积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雪趣及音乐片段、生字词、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赏雪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面:
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生猜出谜底(雪)
2、师:大家想跟着老师去看雪吗?(想!)课件展示:北国雪景风光。
学生欣赏雪景,畅谈自己冬天玩雪的快乐感受。
3、出示句子: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引导学生读正确,尽量读得有感情。
师:在冬天,赏雪、玩雪是一件多美的事情啊!可是,在我国台湾省却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特别想看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雪》这篇课文。
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同学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起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美丽的北国雪景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听说台湾的孩子们只能看到“橱窗里的雪”而不能像大家一样身临其境地体验看雪的快乐时,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文,自学生字。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自渎情况: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师:你们瞧!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
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1)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
(3)你们还有哪些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借助偏旁认记:“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形近字:讲——进、铺——辅等;
[设计意图: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识字,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再读文,感受真情。
1、展示朗读,体验真挚情。
指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2、品读雪景,体验文字美:
(1)出示描写老师看到的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引导学生朗读。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得很美。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试着再读一读。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粉妆玉砌”;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
(3)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还会在雪地上干什么?(自由发言:滑雪、吃雪、玩雪球、拍雪景、坐雪橇?)
(4)一边欣赏雪景图片,一边齐读第9段。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好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3、出示地图,了解看雪难。
师:这么美的雪景,这么快乐的感受,可是,台湾的小朋友却无法体验到,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分别找到北京和台湾在地图上的位置,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台湾小朋友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师: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们只能看看商店橱窗里的雪,那美丽的雪景并不是真的,而是“用洁白的棉花”做的。难怪那里的小朋友们会这么渴望看到雪景,所以,他们问了自己的老师。课件出示----------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试探语气)
“你是在哪儿见过的?”(惊喜、羡慕)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盼望)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急迫)
4、角色体验,感受思乡情。
师:咱们分角色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台湾的那位老师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齐声朗读)
“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设计意图: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
五、诵读儿歌,表达感情。
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就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时候小朋友们就能和来自台湾的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了。课件出示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集体诵读。
一只船,扬
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 指导朗读
5.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 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确 观 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骑“白马”的苍耳》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传达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增强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植物传达种子方法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看一看:教师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请同学欣赏。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教师导语: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饰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达种子的呢?它们又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五彩缤纷的色彩铺满大地的呢?为了解这个问题,动物王国的刺猬先生正在做这个调查,它会有些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骑“白马”的苍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勾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扫出生字障碍。
2、轻声读课文,给同学介绍课文中说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
1、分小组读课文。可以一组一起读;可以每个同学读一局部;还可以两个同学一起读。
2、全班汇报读。
3、大声读喜欢的段落,告诉我们你知道了些什么?
4、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组,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你假如是其中的一种植物,你一定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传达种子的?无妨试一试。
2、你会对风等说什么呢?
3、优秀《植物妈妈有方法》,想想自身又知道民哪些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
4、向他人介绍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
《台湾的蝴蝶谷》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全文共四个自然段。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还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针对本课内容,依据上述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如何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是教学的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是学习的重点。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老师不作繁琐的分析,而是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渗透两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中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探究,自悟自得。
在学法指导上我打算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感悟台湾蝴蝶谷的奇特迷人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蝴蝶头饰、导游帽、教学课件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出示挂图,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见过成千上万只蝴蝶聚会的场面吗?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蝴蝶飞舞的课件)在台湾的一些山谷里,就有这种可以称得上奇观的景象。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的蝴蝶谷,去领略那奇特迷人的景象吧!板书课题齐读。
[通过情境创设和悬念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鼓励学生多读几遍,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蝴蝶生长的有利条件是: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读懂的东西,远比老师灌输的要记得牢。然后再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对表演的兴趣非常浓厚,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主体参与的激情,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认真读书,不用老师教,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这么多,真了不起。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非常优美,请同学们仔细读读,待会老师要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把这一小结描绘的情形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要读的认真。”接着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后检查学生对这一段的理解(教师请一个学生带上蝴蝶头饰)老师问:只请一只蝴蝶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会回答不行,因为这里蝴蝶很多,是一群群,如果是一只蝴蝶,就不能聚会了。
教师又随机请几位学生分别带上不同颜色的蝴蝶头饰,你们看,这些蝴蝶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蓝色的。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学生会根据以往积累的词语回答: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色俱全
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板书:色彩斑斓[解释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第二段中的第二句话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部分,我让学生带上蝴蝶的头饰通过表演飞过、穿过、越过来体会蝴蝶赶到山谷里来聚会的生动情景
[通过师生共演及评委的点评,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读懂课文,真切的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另外学生整体的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表演不再留于形式。]
然后再指导朗读第二段。现在我们都是要去聚会的蝴蝶,谁愿意向大家表露一下你的快乐心情?(指一名学生朗读,突出“飞过、穿过、越过”三个词语)(如果读的感情不够)老师可以这样说,红蝴蝶读得很认真,但感情不够,想象一下,要跟朋友见面了,多开心啊,再来试试看。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师生共演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角色体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体悟语言魅力,从而以演促读,达到感情朗读的目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确定品读感悟的句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我是这样设计的:
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找出你认为写得迷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迷人在哪里?(学生自由读,找句子。)
如果有的学生选“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这时出示相应的句子
然后让学生细细读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蝴蝶谷很迷人?这时板书:金光灿灿
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东西是金光灿灿的?
比如金子,珠宝……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时多媒体播放黄蝴蝶飞舞的录像,师配乐叙述:你看,这些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金光灿灿,多么壮观啊!(学生练习朗读,读出黄蝴蝶的迷人。)
如果有的学生选的是这句话“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出示相应的句子)
让学生再读读,说说迷人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五彩缤纷像……花瓣
接着多媒体放映一段蝴蝶飞舞的录相。刺激学生的感官,不断加深学生们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也变得水到渠成了。然后练习朗读,读出这句话的迷人。
4、小组合作,争当小导游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上“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蝴蝶谷。”这个句式介绍第二、三段,要求:语句通顺,声音响亮。
(学生自由练说,师巡视辅导。然后,教师给学生带上导游帽介绍。)
[设置的这一环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争当“小导游”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
5、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蝴蝶谷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说明在世界上很有名。我是这样设计的:
蝴蝶谷的景象这样壮观,这样迷人,会怎么样呢?(会吸引许多中外游客)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游客们为什么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蝴蝶多)
(四)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把课文再读一读。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
自己试读一一读给你的朋友听(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评议——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来到了遥远的北方,真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六、学生字
(一) 记生字“呼、地、吹、雪、变”
1、 齐读——指读
2、 2、猜字游戏。
(二)写生字“冬、是”
1、讨论这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小组讨论)
2、观察范字“冬”,记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学生练习写一遍:评议。
3、观察范字“是”,说说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上台写,学生评议,修改:学生练习写一遍。
七、小结。
教学反思与分析:
一、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对于从小生活在厦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也不大了解北方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采集有关北方冬天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具体感知北方冬天的雪景、人们的活动及动物怎样过冬的情况。如在教学前播放一段“冬天的景色”录像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中进入冬天的情境,加上老师富有表情的解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方冬天的神奇和美丽。当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美丽的冬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们告诉老师他们真想躺在“雪白的被子”上睡大觉,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想到北方去感受冬天。又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蛇和熊是怎样过冬的,从而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一回事。
二、抓住“趣”字展开教学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趣”字,围绕“魔术师变魔术”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如看完录像后让学生直接从课题中的“魔术师”导入,让学生展开质疑。也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冬天是个魔术师:还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是怎么变魔术的.。看来孩子们的心已经被“神奇的魔术师”揪住,此时,他们一定很想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去发现。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注意尊重学生,并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阅读课文。如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生字,学生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学生,互帮互学,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又如在学写“冬”和“是”这两个字时,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教师来教全班同学写字的做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由学生来评价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