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要求: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礼貌教学设计11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矛盾、咳嗽、纠纷、安慰)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马上吼道;
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考: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回答: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连忙抬起脚。说;
“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
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语文课上就发生了一起纠纷:马啸天同学的胶带忘带了,没有征求畅磊同学的同意,就把他的胶带拿过来用,后来畅磊发现后,便抢了回来,在争夺中,将马啸天的本子给撕坏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就产生了。下面就请大家来给他们出出主意,这样一场纠纷怎样才能避免呢?(学生讨论回答)
(4)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③作者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讨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作者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1、以《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纠纷》为题,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和你的建议,以及你所感受到的礼貌待人的好处写下来。
2、搜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或谚语。
3、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唱一唱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一起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
一、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矛盾、咳嗽、纠纷、安慰)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马上吼道;
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考: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回答: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连忙抬起脚。说;
“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语文课上就发生了一起纠纷:马啸天同学的胶带忘带了,没有征求畅磊同学的同意,就把他的胶带拿过来用,后来畅磊发现后,便抢了回来,在争夺中,将马啸天的本子给撕坏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就产生了。下面就请大家来给他们出出主意,这样一场纠纷怎样才能避免呢?(学生讨论回答)
(4)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③作者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讨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作者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1、以《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纠纷》为题,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和你的.建议,以及你所感受到的礼貌待人的好处写下来。
2、搜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或谚语。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矛盾、咳嗽、纠纷、安慰)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马上吼道;
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考: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回答: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连忙抬起脚。说;
“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
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语文课上就发生了一起纠纷:马啸天同学的胶带忘带了,没有征求畅磊同学的同意,就把他的胶带拿过来用,后来畅磊发现后,便抢了回来,在争夺中,将马啸天的本子给撕坏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就产生了。下面就请大家来给他们出出主意,这样一场纠纷怎样才能避免呢?(学生讨论回答)
(4)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作者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讨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作者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1、以《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纠纷》为题,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和你的建议,以及你所感受到的礼貌待人的好处写下来。
2、搜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或谚语。
3、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唱一唱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一起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
教学内容: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明确,易于把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形成技能。本课设计,我侧重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彰显自我个性的平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内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2、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
教师“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学生自学合作,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景:老师喊上课,学生起立,问老师好,但老师仅仅做手势让学生坐下。)。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问候的有没有礼貌?大家满意吗?为什么?
2、那么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做请坐的手势。)
3、这次老师有礼貌吗?大家满意吗?
4、我们都知道有礼貌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谈礼貌》。(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复习旧知
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在表达方法上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
课件出示:
1、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然后举例论证:
司马光“警枕”自勉;
童第周勤能补拙。
3、最后归纳总结:
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温故而知新
1、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
(课件出示)
提出道理: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2、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解读古训,明白观点
1、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了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哪句?
2、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五、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了三个故事。(板书:问路道歉安慰)
(一)精读故事一
1、(过渡: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朗朗的读书声。)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个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读好。其他同学拿好书,注意倾听并思考:牛皋、岳飞同向一位老者问路,结果却完全不同。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改编成一个课本剧,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同学们的导演和扮演能力,小组配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注意神态、动作以及说话时的语气。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文章列举了正反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第三段(第五自然段),说明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的重大意义。
第五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操等。学习《谈礼貌》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先整体到部分的预习步骤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①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②为什么以“谈礼貌”为题。③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这些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④画出全文的中心句。课堂上,让学生把预习中的收获与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这样即整体感知了课文,又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后,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美好。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这一重难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感情,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四、说教法学法
《谈礼貌》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体会使用礼貌语言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教学中,我采用“设疑问难”、“圈画批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演示”等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将三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会本课生字词,划分段落,写出段意,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课外延伸,进行口语交际。
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
(一)前提测评
前提测评是为学生的新旧知识的学习牵线搭桥,是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的。所以,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通过前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你上节课读懂了什么?
2、作者是怎样跟我们谈礼貌的?文中写了几个小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些小故事来跟我们谈礼貌?
(二)导学达标
1、读书指导法
我让学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概括故事的小标题。
2、精读故事一:问路
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师生评价。然后幻灯出示以下思考题:
(1)岳飞和牛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如果你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么想?
(3)怎样读这个故事?谁来试一试,并佩上动作来读读?
(4)两个人同样问路,为什么牛皋受到责骂?而岳飞却得到耐心的指点呢?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探讨问题的欲望,带着问题去读去想,突出了“一边读,一边想”这一重点。我再抓住重难点的地方进行点拔。如:描写人物,一般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学生很快就懂得这一段作者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我再一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明白故事道理。
这样,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受到训练,突破了这一故事的重难点,提高了阅读能力。
3、让学生小结学习方法:读故事——明道理——悟写法。
4、按照以上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3、4自然段。要求学生留下读书笔记,设计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
5、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划出中心句。
齐读——个别读——再齐读——然后背诵
学生在读中明白了道理,重视读书,熟读成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
6、看板书,总结全文
(三)作业(幻灯出示,让学生说说)
1、这篇课文讲了个小故事,证明了谈礼貌的好处,像这样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
2、说说句子的意思,再抄写。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口语交际。
小明到商店买钢笔,可是不认识去商店的路,于是,他去问路边的交警叔叔,他说。
这一作业的设计,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附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1、(起立,师生问好)师:刚才上课时,我们互相问好,这叫什么?(生答)
师:对!人与人之间讲礼貌可以使关系更加融洽,心情更加愉快,还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2、板书课题:谈礼貌(生齐读)
这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
二、学习新课
过渡:在课文的第一节,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默读第一节,找一找这一就话。(生默读第一节)
1、指名回答那一句话。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告诉写字态度)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言不逊”的“逊”。“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反义词是什么?
3、齐背这一句话。(指名背,说说意思)
过渡: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许多讲礼貌的果实,它们告诉了我们讲礼貌的重要性。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说岳全传》里看看。
1、自由朗读第二节。思考:是哪里的故事?
2、这个故事中是讲谁向老者问路?(指名读第二节)强调说完整。
3、在岳飞和牛皋之间,你喜欢谁?为什么?说理由,板书。
4、指名读岳飞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懂礼貌?(体会)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岳飞说的话。
5、指名读写牛皋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不懂礼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牛皋说的话。
6、把岳飞和牛皋作对比!板书: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实际,说说那一句话的意思。(谁来形容谁?)
小结过渡:从这一段的学习,老师发现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岳飞,老师也知道大家喜欢他的理由。那你想当岳飞呢,还是牛皋?在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与礼貌有关,想看平常故事的同学读第三节;
想领略伟人风度的同学读第四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节。师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有礼貌的地方。
2、指明读一读有礼貌的句子。(小朋友和女青年、周总理)有感情朗读周总理说的话,体会、感悟周总理的宽容、风度、有礼貌。
3、指名读“不但……而且……”。体会有礼貌的重要性。
4、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你要和同学如何相处?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总结: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大家都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它可以使你与人关系和谐、融洽,使你有风度,人人都喜欢和你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班级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三、迁移运用
过渡:在生活之中,有许多小事要与礼貌有联系,想想你平常学习之中,有哪些小事给你印象最深。(出示小黑板)
说演:说说与礼貌有关的小事情,四人一组演一个与礼貌有关的生活小片段。
板书设计:谈礼貌
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
岳飞礼到人心暖
牛皋无礼讨人嫌
第一课时
一、“谈”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议论礼貌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概括事例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交流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道歉,避免了一场纠纷。
(3)周总理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怪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作者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三、学习古训,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注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不逊)
(4)“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就是: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非君子,是粗人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1、默读课文2-4小节,三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哪些人物你认为是君子,哪些又不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讨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牛皋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啊!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会给他指路吗?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行证明
总结观点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写下来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设计理念与思路: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谈礼貌》一课就是寓中华传统文化于阅读教材的经典文章,而且有很大的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空间。这与我市《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子课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教材。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渗透礼貌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思想受到启迪,从而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中华民族礼仪文化资源,从而认识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
2、让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拓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资源,使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礼貌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故事;
教师设计“百宝箱”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
1、设疑导入。上课了,教师有意省略“师生问好”程序,教师却“平淡”地表示:同学们,我们以往每天上课前都要“师生问好”,如此周而复始,太繁琐了,从今以后就省略了吧。(引发学生的疑问)
2、激发讨论。教师:礼貌乃生活琐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学生: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以“礼仪之邦”为荣。
3、揭题、板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谈礼貌
二、解读课文认识礼貌
1、解读课题,理解课题。
师:“礼貌”二字有什么意义呢?(“礼貌”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又是高尚文明的表现。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2、质疑导学: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语言动作是否谦虚恭敬)
3、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礼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说说课文讲了哪些故事?故事中哪些人讲礼貌?哪些人不讲礼貌?
4、师生集体汇报读书情况。
精读故事一,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岳飞呢?
牛皋与岳飞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道理?(用文中的俗语回答)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理解句子意思
扮演角色朗读句子。
4、总结学法:
(读一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从中说明的道理)
5、小组合作学习故事二、故事三,师巡视指导学习。
6、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师设问:“在第一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一句古训?它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道理?(生齐读)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师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
3、理解礼貌待人有何作用呢?(生回答师板书:和谐美好)
四、跨越古今,交流“礼貌”。
师引导:从古到今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交流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古训、俗语,以及经典故事。
2、点幻灯显示名言、古训和故事指名领读,讲述经典故事。
3、说一说,你身边发生的文明礼貌的事?课后,用典型故事说理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五、总结提高歌唱礼貌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师归纳补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最后让我们一起歌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凭借语言材料,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礼貌”。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谈礼貌》这篇文章,现在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效果怎样。
出示:彬彬有礼纠纷宽容
出言不逊师傅和谐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指名读,齐读。
2、说说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3、师: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管是态度上还是言语上都应该礼貌待人。因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引说: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板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4、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谈礼貌”。板书课题:谈礼貌
二、精读课文品“礼貌”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为了讲清礼貌待人的好处,课文举了三个事例,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学要求学习文章第2~4自然段,感受三个礼貌小故事。
出示:自学要求: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括号标出每个自然段中直接写故事内容的句子。每个故事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生自学,师巡视。
2、文章写了哪三个事例,谁来告诉我?
(二)精读三个事例。
1、你们想先来谈谈哪个事例?(生示意谈“周总理理发”的事)
(1)指名读“理发”这一故事的内容。
(2)提问:周总理理发时怎么了?周总理怎么做的?
(3)周总理怎么安慰朱师傅的?(指导朗读,读出周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语气)
(4)周总理为什么要安慰朱师傅?理解“深感不安”。
(5)在这件事中,周总理表现出了他的(引说:文雅、和气、宽容)。
齐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2、面对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用他的文雅和气宽容,展现了他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也为我们做好了表率。还有谁想谈谈哪个事例?(生示意“乘车”事例)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事例?指名读。
(2)读了这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看出了小男孩的礼貌?哪看出了女青年的宽容?
指导朗读。
(3)作者想通过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读该自然段最后一句。
(4)圈划句中“理解”一词,结合这一例子,谈谈对“理解”一词的理解。在这件事中,谁理解了谁?一方为什么能得到另一方的理解?
生自由发言。
(5)联系实际,当我们遇到像小男孩一样不小心冒犯了别人时,或像女青年那样受到了别人的无心冒犯时,我们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齐读最后一句。
3、刚才的这件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让我们把时间快速倒流,来到南宋时代,看看那里发生了件什么小事?
(1)指名读“问路”这一故事。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读出描写牛皋、岳飞的语句。指导有感情读。
(2)同样是将军,同样是问路,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生自由发言。
(3)这正是那句俗语:(引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谁能结合这个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俗语的?
(三)指导习作。
1、为了告诉大家礼貌待人的好处,作者举了三个事例,(板书:举例)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三个事例能不能删掉一个?为什么?
生回答。(三个事例各具代表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现在再请大家看看这三个事例,作者在写这三个事例时,都是先写(故事)再写(道理),那么,以后,我们在写到说理性的文章时,我们也可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三、回归中心悟“礼貌”。
1、从这三个事例中,我们知道,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说:礼貌待人,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说礼貌待人的重要意义。板书: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四、联系生活写“礼貌”
谈了这么长时间的礼貌,对于礼貌的"好处和意义,我想同学们一定都深有感触。现在请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同桌交流交流再写下来,写的时候,学着使用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礼貌的名言,以及这篇文章使用的先举例后讲道理的表达方式。
生交流写话。(课后练笔)
板书设计:
19、谈礼貌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举例
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谈礼貌》这是篇说理性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重点应该是让他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另外就是让他们初识议论文,初步掌握这类文章的表达方式。围绕这两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特别是三个事例最后揭示的三句道理,再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第一个事例中,我重点围绕“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让学生在反复读了这个故事后,结合这个事例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了思想教育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围绕重点句子来整体感悟段落,乃至整体感悟文章的能力。同样,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又重点抓住“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中的“理解”这个词,结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让学生说说对“理解”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在这件事中,女青年理解了小男孩的什么以及小男孩为什么能得到女青年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孩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
但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只想到了整体感悟对学生今后读书的重要,却忽视了细节处理,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研究。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也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它们各有侧重,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对待礼貌的态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仅仅是这样,这三个事例的选取还分别侧重了这三方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该采取什么态度、当我们有了错时我们该怎样做、面对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而我,尽管教学中也结合事例交待了这三方面,但仍缺少一个整合,缺少一个归纳,缺少一个让学生立体、纵观看课文的机会。议论文“事例的典型化”在学生心里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在这节课中,围绕着三个事例,我和学生们对礼貌谈了不少,让学生说说有礼貌者怎么有礼貌,没有礼貌者又是如何没有礼貌的,以及从他们的故事我们又该怎么做。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性认识“有礼貌”“没礼貌”,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们也要通过朗读,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把书本的言语落实到言语交际中去,让学生在体悟文本的思想的同时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失误的是,我让学生读了、感悟了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却没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之关键词,让学生在这些关键词的朗读中、对比中去品读,去感悟。
名言俗语积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特点,它的好处自不必言说。但这节课,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却因自己没把握好时间而没能与学生交流成。小练笔是对文本的一个拓展,是学生思维的延续。光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还不够,我们还得学着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一写生活中的礼貌事件,这不论从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着眼于礼貌教育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样因为自己没把握好时间,对整节课缺少整体规划,课前没备足课而没能在课堂上落实。
经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新课程需要的是能有着丰富的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教育实践的高素质教师,作为一名在新课改下的青年教师,我想我们惟有学习,惟有钻研!
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矛盾、咳嗽、纠纷、安慰)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马上吼道;
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考: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回答: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连忙抬起脚。说;
“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
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语文课上就发生了一起纠纷:马啸天同学的胶带忘带了,没有征求畅磊同学的同意,就把他的胶带拿过来用,后来畅磊发现后,便抢了回来,在争夺中,将马啸天的本子给撕坏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就产生了。下面就请大家来给他们出出主意,这样一场纠纷怎样才能避免呢?(学生讨论回答)
(4)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作者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讨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作者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1、以《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纠纷》为题,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和你的建议,以及你所感受到的礼貌待人的好处写下来。
2、搜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或谚语。
3、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唱一唱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一起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
一、导入揭题,了解体裁
1、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谈礼貌》。
2、看着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起四年级学过一篇是跟它相似的说明文题目?(《说勤奋》)
3、它们都是说明性文章。那么,《谈礼貌》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同体裁课文,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以求“温故而知新”。同时,也突出本文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给予学生鲜明的学习指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4、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个词来讲的?(礼貌待人)
三、理解古训,感知方法
1、作者一开头就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结合此句,思考并理解古训中“失色”“失口”“不失色”“不失口”的意思。
2、同学们,古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正确道理。作者引用古训就更能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
3、齐读第1自然段,记住这句古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引用古训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做到“得意而不忘言”。
四、品读故事,体会写法
1、课文列举了哪三个故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请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尝试用最简洁的语句或小标题来概括故事内容。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概括小标题并板书:问路(历史故事)、踩裙(身边小事)、理发(伟人故事)。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比较牛皋和岳飞问路时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你听出牛皋和岳飞问路时有哪些不同?(牛皋粗暴无礼、出言不逊、目中无人;
岳飞谦逊有礼、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4、你从哪些词语中得出牛皋问路很没有礼貌,而岳飞彬彬有礼?(牛皋问路:坐在马上、吼、呔,称自己“爷”,称老人“老头儿”;
岳飞:先离镫下马、上前施礼、称老丈……)
5、师生合作表演,体会老人在牛皋、岳飞问路时的不同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当牛皋和岳飞向你问路时,你心里分别是什么感受呢?(生气、火冒;
开心、温暖)
6、同样是问路,为什么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
7、小结:礼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谦逊。
8、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作者运用了正反举例的方法,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9、指名读第二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
10、师生访谈,体会人物心理: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小朋友和女青年,我是电视台的记者,刚才我看到了你们下车时的那一幕。我想采访一下你们。”
“请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连忙’抬起脚,对女青年说‘对不起’?”(体会小朋友的内心愧疚、懂礼貌)
“请问女青年,你那么漂亮的裙子都被人家踩脏了,为什么你还能“微笑”着说“没关系”呀?”(体会好青年的善解人意、宽容大度)
“观众朋友们,假如小朋友没有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女青年也不接受小朋友的道歉,那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可能会吵起来)
11、小结:是呀,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一个微笑,一个尊称,就能化解一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礼貌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
12、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伟人身上的故事更让人感动。自由读第三个故事,说说最感动你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周总理?
13、学生读文,品味细节,了解人物特点:
他称朱师傅是“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的周总理。
他一连用了三个“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尊重他人、热爱百姓的周总理。
从“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体贴人心、和气宽容的周总理。
从“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的周总理。
14、指导朗读周总理的话,体会感人心的字字句句!(和气、诚恳、温暖人心)一句体贴入微的安慰,折射出的是伟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小结:礼貌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
15、你发现作者选择和叙述这三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吗?(选材具有典型性:一则是历史故事,一则是生活小事,一则是伟人故事,古代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普通人的,伟人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更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叙述时都采用了先叙述再议论的方法。)
【设计意图】三个故事的解读各有其法,分别通过朗读比较、角色访谈和品味细节,揣摩语言深处潜在的人物心理特点,深入体会礼貌待人的意义。同时,启发学生通过比较三则故事,体验作者选材的独运匠心。
五、升华主题,迁移写作
1、总结交流:礼貌待人到底有什么好处?(社会和谐,生活美好)
2、升华主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懂得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懂得了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谦虚,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都能做到“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让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3、拓展交流,迁移写作:生活中还有好多礼貌待人的故事,请你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学着用先叙事再加评论的方法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发表议论时也可以用上一些有关礼貌的经典语句。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围绕中心话题,拓展生活事例,加强语言实践,初步学习说明文的言语策略,提高言语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