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21篇(全文完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21篇(全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14 09:32:01 推荐访问: 一年级 一年级(10篇) 一年级(4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第1篇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21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21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会用自己的方式如声音、动作、图形符号等来表现不同的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并能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有规律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规律

1、引入情境

“六一”节快到了,羊村里的大肥羊学校准备开个联欢会,瞧,这懒羊羊和喜羊羊布臵的教室。(出示电脑图片)

2、引起争议

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臵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臵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3、引导交流

4、引出目标

同学们都认为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比较漂亮,为什么呢?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其实刚才已经有人说到点子上了:有位同学说喜羊羊布臵的小旗是按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至少3次以上的,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找一找、认一认一些简单图形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进行创造。(揭示课题)

(二)探究中认识规律

1、找一找,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大肥羊学校最后决定用喜羊羊布臵的教室来开联欢会,喜羊羊还邀请了一些小朋友们来参加呢!瞧,现在他们已经高兴得又唱又跳了。请仔细观察图,同桌一起找一找,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说得真好,谁能把这句话再说一遍。还能找到其他规律吗?

2、猜一猜,说一说

①大家真不简单,图上的规律都找着了,根据它们各自的规律,你能猜出后一个是什么吗?请把书翻到88页,自已完成例1,比比谁圈得又对又快。

②汇报交流:花有什么规律?灯笼呢?……指名回答。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规律,也就是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还能根据规律猜出接下去的应是什么。

(三)运用中理解规律

1、第一关:涂一涂,画一画

①孩子们想不想参加喜羊羊它们的联欢会呢?那就要闯过喜羊羊设臵的智力关哦,大家有信心吗?(出示挂图:例2例3)这就是喜羊羊它们设臵的联欢会的两种入场门票,也就是书上的例2、例3,只要你按门票上的要求画对了、涂对了,就能来参加联欢会了。同桌合作每人完成一道题,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你的同桌对了吗?对了就来参加,如果错了,你就帮忙教教他好吗?先看题目要求:例2要求大家接下去摆,你认为摆什么就画在横线上,例3是接下去该涂什么颜色。赶快动起来吧!

②交流评价:请一组同学来汇报。

a.门票1:接下去摆什么呢?为什么?你们同意吗?通过你的检查,你的同桌可以参加吗?

b. 例3:说说接下去涂什么?为什么?xx检票员,你认为他涂对了吗?

c.你们都涂对了吗?看来难不倒大家,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吧。

2、第二关:涂一涂,摆一摆

①大家已经来到联欢会上了,喜羊羊想让我们也表演个节目,可他不知该让谁来表演呢?于是喜羊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出了一道题,谁做错就要上台表演。(课件出题:a.例3的做一做:涂一涂,要求涂上合适的颜色,如果涂错了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吗?)

②交流评价:涂什么?为什么?是什么规律?涂错的同学请上台来。(都对啦,看来大家对新知识规律掌握的不错)

(四)创造中深化规律

1、 排一排

我提议我们来个小组唱吧!先排个好看的队形。(请5男5女上来,指名一个排队。)

你还能变一变,排出不同的规律吗?人数不够的你再请下面的同学上来。

2、你能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这一队伍的规律吗?

3、画一画

大家不但能用声音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规律了,真是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画一画有规律的图形。同桌先商量要按什么规律画,再动手合作画在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画的规律多。

①哪个小组最勇敢先来展示你们的作品。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组吗?(他们组真会创造啊)

②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啊,真美!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能根据自己摆的规律出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③请各小组长拿高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你们组完成了吗?请仔细看,这样有规律吗?为什么?

④小结:对啊,要一组事物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三次才叫规律。同学们真聪明只用彩笔就画出这么多有规律的美丽图案。课后我们就用这些图来装扮教室吧!

(五)生活中欣赏规律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还创造了一些简单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你能介绍给大家吗?(课件出示图片)

大家介绍的真好,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规律的事物。

(六)延伸中体现规律

1、反思: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认识了规律,还会创造规律,更是认识了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

2、延伸: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联欢会,眼看六一节就快到了,我们也来开个联欢会,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联欢会中都要有所表现,让规律为我们的联欢会服务,请同学们先做好以下准备:如先画出教室的布臵图稿,或是在才艺展示中画一幅有规律的图案,或是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是编一组有规律的声音,或是为小组唱、合唱设计队形等等。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2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7、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角

12角=()元()角

1元3角=()角

15角=()元()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3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页~第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1、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一次上数学课,请大家想一想,你认为数学课会学一些什么知识呢?

2、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数数的知识。

小朋友,你有几个手指头?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3、同桌互相数数。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郊外游玩。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郊游情境图:郊游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郊外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在郊外,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蓝蓝的天空中有飘荡着朵朵白云,在灿烂的阳光下,鸟儿展翅飞翔,风筝快乐的飞舞,绿树成荫,小兔子、小青蛙欢快的歌唱,鲜花怒放,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啊!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郊外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 提问:1个……学生接:1个太阳;
2朵……,学生接2朵白云……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棵大树……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太阳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白云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大树、风筝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小鸟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找朋友

课件出示:

要求:把同样多数目的用直线连接,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直线随机连接。

2、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件创设情境:练习

[创设学生熟悉的景物情境,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3、 数身边的事物。

教师: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4篇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此处,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通过画面“美丽的校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言语表达能力。]

a、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

生2:一座楼房。

生3:一位老师。

生4: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b、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

生2:有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3:有2个同学在看书。

生4:有2个同学正进校门。

师:(表扬)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
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
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c、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学方法同a、b。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果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师:(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要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数得好?

d、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通过数身边实物的个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a、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b、门、窗、灯、电视、空调、玻璃。

c、第一排同学的人数,第一行同学的人数。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好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一些实物的数量。大家数得都很认真,数得很准确。放学后,你们可再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教学设计说明

在努力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本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数数活动。

刚入学的儿童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我在出示挂图后,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2、面向全体同学。

我注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等情况,特别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熟练观察、逐一点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开始。

3、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师用全新的思想确立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准确把握教材,灵活恰当地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中,把教学精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进而发展为对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入其中。然后,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2的……最后,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由数画上的到数身边的实物,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申老师特别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基于这一点,申老师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教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申老师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数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评析: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评析:这里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评析: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师: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你桌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评析: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要在钟面上每天转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评析: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评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为学生再次积累感性认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吃饭;
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拨出的时间也很合理,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四、全课总结。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总评: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5.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师生角色分明,关系亲切融和。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6篇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56页,例1、例2、例3、例4,练习十二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认识人民币。

2、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理解l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人民币学具、硬币、课件

教学过程:

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认一认

(1)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2)看书53页的例1,认识更多的人民币。

(3)认真观察观察人民币的正反面都有什么?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三、自我探究

1、分一分

(1)用你的喜欢的方法给人民币分分类。

按质地分

按单位分

2、换一换

(1)换钱游戏:(有小组内换一换)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1元=______角 1角=______分

(2)一人拿一元钱,另一人拿等值的钱交换

(3)一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多种方法并优选出最简便的)。

提示: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另外 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四、课堂测评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9元=( )角

80角=( )元

1元=( )张2角

1元=( )个5角

5角=( )张1角和( )张2角

3、完成48页做一做2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针对性作业

课本第55页第2、3、4、5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角 分

一元=10角 一角=10分 10分= 1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7篇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若干、玩具、帽子,布置模拟文具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数学课,看看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人民币)

生:钱。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钱?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乘车……

师:看来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反思>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悬念情境。上课伊始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问话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主题当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认识目前流通的人民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准备了吗?好,从抽屉内把钱袋拿出来,同桌互相认一认,看谁认得最多?

同桌认人民币,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认得很不错,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到底认识哪些人民币?(出示1元纸币和硬币)

师: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认的吗?

生:我是看的数字。

生:我看的是汉字。

师:这枚硬币你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元的硬币。

师:这两个1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制作材料不一样。

师: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左上角的图案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惜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写乱画。继续看:课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认50元时教师指盲点:这些小黑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给盲人摸的。

师:你的生活常识真丰富,这些小黑点是盲文符号,盲人是通过摸点数来判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人民币上印盲文符号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盲人的关怀。(课件出示以上人民币)

师:李老师真佩服你们,认得又快又准。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外还有没有用其他的方法来认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师:喔,你看的是人头像。还有用别的方法来认的吗?

生:看图案。

生:看颜色。

师: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它们的单位名称都是什么?(元)

师: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这些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

课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纸币和硬币

学生回答:1角、2角、5角。

师:这些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角)

师: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齐答或指名答)

师:它们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分)

板书: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分币吗?(没有)

师:是不是,它就没有用了呢?(生摇头、疑惑,不出声)

师:分币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用了,还有很多部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用到它。比如银行在计算利息时最小的单位就是以分来计算的。

师:所以我们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反思>认识人民币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教学只做检查,让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适当补充,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下一步的分类做准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我在这里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在介绍人民币上的一些图案时重点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师建议我应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一些防伪标志,我认为没有必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它们还做不到,大人都无法分辨人民币的真伪,何况小孩子。对于“分”的教学学生认为是古老的东西,生活中没有用到“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省掉这部分的教学,而应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介绍“分”的历史和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不仅会认人民币,那你们会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师:好,下面4位同学一个小组在一起合作,将桌子上的人民币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开始!

学生活动后交流展示分类方法。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合作上来分一分?(指名到投影仪上操作并说分类的方法)

1、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一类。

2、把元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分币分成另一类。

3、可能还有按数字分的;
按旧版和新版分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点子真多,想出了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有的按数字分,有的按单位名称来分,有的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分,这些都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师也将刚才的人民币进行了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其面值是7种。(按从小到大排列)。

师:数一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

生数后答:12种。

(2)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师: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数:6种。

(3)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师: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3种。

师:比一比以哪种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哪种最少?

生: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以分为单位的最少。

师:充分说明在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分类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归纳出我国人民币发行的种类面值和图案,知道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分类方法没有按单位名称分的,第二次试教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观察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后,才有学生按单位名称分类。所以说知识的铺垫很关键。

三、师生做换钱游戏。

1、换2角和5角的游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师拿出2角,再拿出5角:谁来找我换?(点两组同学上前换钱后出示课件)

师:一张2角可以换2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请同桌的同学动手换一换,看有几种换法?(课件)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2种换法,课件展示结果。

2、换1元的游戏

师:有两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做换钱的游戏,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你到哪里去’,‘我去买一把尺,但不知道钱够不够’。‘你带了多少钱’‘10个1角的硬币,尺要一元钱’

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华带的钱够不够?

生:够。

师:为什么

动画演示1元=10角配上声音‘10个1角就是1元’‘哦,这就好办了!’

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

[反思>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做准备。动画课件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之间十进关系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模拟购物

1、师生活动

师(出示一个玩具)我这里有一个玩具想卖给你们,这个玩具值1元钱,谁愿意来买?(一名学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币,老师将钱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确认是1元钱后,老师再将玩具卖给了那名同学)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币,你应该带上几张呢?(很多同学拿出了5张2角,也有同学拿一张2角的,经过老师的提问后马上更正了。)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你要带几张?(有拿2张5角纸币的,有拿2枚硬币的)

师:除了刚才的3种买法外还可以怎么买?请你把钱举起来,拿对的同学我卖给他!(学生上来买,把钱展示给同学们看)

[反思>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针对大部分一年级学生生活实际购物体验不多的情况,特别在课堂上安排了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为了买到玩具,能按老师教学思路动手动脑,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高兴之余产生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次试教时我限制了学生的付币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学生活动

师: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手中的钱去买东西?好,让我们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文具店情景图)我们先来了解这几种商品的价格!(橡皮、尺、铅笔、练习本、)

师(指讲台前的模拟文具店):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肯定有大家想要买的东西吧!我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售货员,我跟你准备了一顶帽子。(给售货员戴上帽子)师问“售货员”:你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把钱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学们听明白他的话了吗?

师:李老师先来当顾客,我想买一把尺和一个练习本多少钱?我还想买一支铅笔,需要加多少钱?这个售货员不错,找她买东西放心!(请一名顾客示范买东西)

师:下面的同学想不想到这里来买东西?(想)李老师有一个要求:只能买1元钱的东西,小组内的4名同学先在一起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商量好的小组小组长就可以带上钱上来买了,其他的同学当法官,看他们买对了没有?拿对了就说‘可以卖’,拿错了就说‘不能卖’。还要提醒你们,上来购物的“顾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队哟!想好的小组就可以上来买了!

(学生购物,教师指导)

师:每个小组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吧!高兴吗?去看看小明拿着钱在干什么?

生:存钱。

师:你们有存钱的习惯吗?

师:你们手中的钱除了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外还可以干什么?

生: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师:对,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明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还学会了买东西,你们真能干!这节课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愿意接受吗?下一节课我们将会继续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下课!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街购物的机会很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
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课堂上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上来购物,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少数学生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8个组,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为了不出错,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会积极思考心里计算哪几件商品的价格是1元钱,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建议时,它们就会考虑,谁的更合理些或者说谁设计的买法让大家最满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还懂得了互相谦让。8个小组的代表上去购物时,其他的学生当“法官”让她们监督售货员,他们也不会马虎,都在认真地计算。“小小文具店”活动,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
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8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
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16—9=7 13—9=4 14—9=5

11—9=2 18—9=9 17—9=8 12—9=3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9篇

一、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矗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孝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六、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请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滴答滴答”声音。

学生猜出是钟表的声音。

(出示钟表店)里的钟,它是人们用来干什么的?(看时间的)你会看吗?想学会看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板书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对钟有初步的认识这个特点,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去钟表店玩一玩。使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非常有感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钟就在自己的身边钟,钟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认识钟面

1.请小朋友拿出自己身边的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

2.交流汇报:

(1)生汇报:有2根针,一根长,一根短;钟面上还有数字(1、2、3.----12);钟面上还有小圆点或一点一点的。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2)仔细研究:

师边板书边说:小朋友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师生边写边说),这些数又是怎么排列的呢?(从1到12这样子排列的,12个数围成了一圈,这12个数还把钟面分成了好多格子。是多少格呢?数一数(师生)。

钟面上有两根针(师边画边说),一根长,一根短。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说师归纳板书:又长又细的那根叫分针,又粗又短短的那根叫时针。

哪你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钟面上的分针、时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3.现在小朋友对钟的秘密知道的多一些了吧!

4.现在你能很快认得出学具钟上的分针和时针了吗

请你指一指说一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围绕问题研究钟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帮助学生在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钟的:1~12个数、分针和时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认识整时

看一看

导入:看板书说我们已经认识了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那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

1.出示7时的钟面,有谁知道这是几时吗?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请2-3名学生说

师生齐说: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说一说

1.(出示三个钟面)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钟面,仔细观察,分别是几时?

第一个是几时?(8时)你是怎么看出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第二个呢?(3时)那你又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第三个呢?(6时)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2.刚才我们认的7时,8时,3时,6时,请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指着12时)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拨一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看几时了,接下来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既会动脑又会动手。老师想让你们拨出3时,9时,12时。

2.学生动手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展示)

想一想

师:有了时间我们就可以把一天的生活进行计划,那我们来看小明她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的。

课件出示6幅图(上午7时小明起床刷牙,上午8时小明上课,上午10小明在做操,中午12时小明在吃饭,晚上6时小明在看电视,晚上9时小明在睡觉)

学生看图交流。

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时间概念非常薄弱,借助配有钟面的学生的生活照片,让学生来认识整时,并按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想一想的顺序有序地组织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认识了钟表我们可要学做时间的小主人,古人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噢。

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时间概念的第一次接触。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因此,从导入到实践应用每个环节都与学

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学生认识整时时,我安排了4个环节。首先在学生认识整时前我先让学生借助自己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自己去认识钟面。观察自己身边的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从而知道钟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然后通过一个问题: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进入第一个环节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而探究总结出整时数特点、,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不但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而且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时间。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知道 “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同样离不开时间,认识了钟表我们可要学做时间的小主人,古人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噢。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
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都认识了钟面,那怎样看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你观察一下,乐乐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师:我们既认识了钟面,又学会了看时间,那怎样写时间呢?(板书:写时间)刚才老师听到小红和小明在争论,他们看着这个钟,都写了一个时间,他们都说对方写错了,现在,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看谁写得对?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习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五、总结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钱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元=( )角10角=( )元

2、请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一、 例3

1、引导学生思考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5元、一张10元可以换()2元和( )张1元

2、学生之间进行换钱游戏

三、例4

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面值是多少?教师这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1角=10分 10分=1角

二、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P49 做一做

师:
10元能买什么?(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三、思维训练

1、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如果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哪种可能性大?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10角=1元

1角=10分10分=1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工具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我们来看看更大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3,例4。

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人民币,这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进行换算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讲的对。

大家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完成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课后小结

人民币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后习题

一、填空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2、1张2元可以换成()张1元。

3、1张5元可以换成()张1元。

4、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

7、1张5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8、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9、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

10、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

65角=()元()角9角=()分5角4分=()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4篇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再过1小时是几时并能准确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起床、上课、做操、吃午饭、放学、睡觉都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每天的生活中就已经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因为他们认识钟表、认读时间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所以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地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能辨认出大约是几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难点: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认识大约几时,能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学具准备:两针钟面模型学具,课堂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唱儿歌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首歌,然后猜猜歌里唱的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谁猜到了?(钟表)对,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钟表。

(二)欣赏钟表

师:大家都见过钟表吗?(见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钟表。看!(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猜谜语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面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师:同桌两人共用一块小钟表模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引导学生)

2、学生汇报。(有数、有分针、有时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教师适时板书)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认识钟表的两针钟表模型,放手让学生观察、跟同桌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认识整时

1、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

师:我们看钟表可以知道时间。(媒体播放学生上课情景)这是学生们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上课)你知道你们是什么时间开始上课的吗?(8点)同学们8点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我们把8点说成8时。(板书:贴钟面,写8时)同学们学习了一上午,不知不觉地到了中午,这时我们该干什么了?(媒体播放学生吃午饭情景)(吃午饭)那这又是几时啊?(12时)(板书:贴钟面,写12时)午饭过后,我们接着进行下午的学习,就这样充实的一天校园生活结束了,这时我们背起书包放学回家了。(媒体播放学生背书包放学回家情景)这是几时啊?(3时)(板书:贴钟面,写3时)

设计意图:从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让数学走近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认识整时并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8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12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3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你们发现什么了?(三块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分针指向12的时候钟面显示的时间就是一个整时。(板书:整时)比方说9时是一个整时,谁还能再说出一个整时的时间?同学们再看,为什么分针都指向12但是三个钟面表示的时间却不一样呢?(因为时针指的数不一样,时针指8是8时,时针指12是12时,时针指3是3时)。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谁能像他这样说?谁还能说?谁还愿意说?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12时?那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3时?你发现了什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同学们你们真棒,都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那在这三个时刻里,最特殊的是几时?(12时),对,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重合在一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说整时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几时吗?(7时)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是几时?这是几时?这又是几时?

4、拨整时

(1)教师示范拨一个整时:老师想要钟面上显示的时间为2时,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将分针拨向几,时针拨向几?

(2)小组合作,同桌互拨整时。

师:下面右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左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然后左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右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开始!

(3)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说整时、拨整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5、认识电子表表示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带有时针、分针的钟表,我们写整时的时候是用文字表示的(板书:文字表示法)李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表。它们也都显示的是整时,你知道这个是几时吗?这个是几时呢?这个是几时?那电子表是怎么表示整时的?(电子表表示整时的时候中间两个竖着的点,后面两个0,前面的数是几就是几时)(板书)那8时的电子表形式谁会写了?(板书:电子表表示法)谁想到前面来试着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写并说是怎样想的)你们还想写吗?完成你们题卡的第1题:分别写出12时、3时的电子表形式。(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最后核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出整时的两种写法:文字表示法和电子表表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整时,探究再过1小时是几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是几时?(10时)看!我们的分针和时针都动起来了,现在10时过1小时了是几时?(11时)11时过1小时是几时?(11时过1小时是12时)12时再过2小时是几时?(12时再过2小时是2时。)

(四)探究“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师:同学们现在是几时?(2时)那现在这个时刻你知道吗?(媒体演示2时过一点儿)(学生汇报)这还是2时吗,这过2时了,我们就说成2时过一点儿。这个怎么说?(3时过一点儿)同学们再看,(媒体演示快4时了)那这又是什么时刻?(学生汇报)这还是3时过一点儿吗,这是离4时更近了,我们就把它说成快4时了。那这个怎么说?(快5时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过1小时是几时以及明白大约几时了,在突破本课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观察能力。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快乐的周末(连线)。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周末吗?上周六小明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天,你知道他什么时间干什么了吗?完成题卡的第2题。

2、区分两个8时。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那天睡觉的时间是几时?(8时)。诶,怎么同样都是8时,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小明上午8时起床,晚上8时睡觉)

3、读儿歌,猜时刻,画时针:上午不上午,下午不下午。两针合一处,太阳猛似虎。这是几时?(学生汇报:12时)我们画12时的时针应该又粗又短,它指向12。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这是几时快说清。这是几时?(学生汇报:6时)你会画出6时的时针吗,画在题卡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天有两个8时,为高年级学习24时打好基础。通过猜时刻画时针让学生认特殊的整时并根据时针的特点画出整时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1、知识拓展

介绍古代的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以及简介它们的工作原理。

2、畅谈收获,教师寄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李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丰富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文化历史内涵;
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寄语从情感上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5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小面值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三、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

2、认识人民币

(1)将桌面上的人民币学具拿出来,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同桌内交流,看谁认得多。

(2)全班内汇报,能认出你们信封里的人民币吗?那老师抽几张人民币给你们认认怎么样?先把你们桌上的卡片收拾一下(课件出示1元纸币)

生1:一元

师:咦,你是怎么认出来是1元呢?

生1:人民币的中间有数字“1”。

生2:数字“1”的下面还有写“壹圆”

师:这个是大写的汉字“壹”,当然还有“贰伍拾”。人民币上的“圆”字,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师:这个又是多少钱呢?(课件再分别出示硬币1元)

师:看仔细了,这里还有一枚1元硬币(课件出示1角的硬币)

生反驳(比较1元和1角的硬币)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从颜色和图案来认识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随后出示5角硬币纸币

1分2分5分最后这三个硬币,现在已经很少人用。以前,用这3个硬币可以买糖吃,现在连最便宜的1颗糖都买不到了。

[教学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

3、整理分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能把你们桌上的人民币学具分分类吗?可以跟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你的分类方法。(生讨论)

生1: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出示课件)

师:太厉害了,谁听清楚他的分类方法了?(让学生重复说,并板书)

师:其实啊,元、角、分就是我们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单位)

几元的单位是…几角的单位是…几分的单位是…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生2: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出示课件)

师:真棒,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生3:把有数字1的分一类,把有数字2的分一类,把有数字5的分一类。(课件出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师:人民币中有数字3吗?有数字4吗?有数字6吗?生:没有

4、发现国徽,爱护人民币

师:看来这个是人民币的一个特点呢。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发现每张人民币上都有1个共同的标记?(课件用红线圈出)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吗?

生:国徽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热爱祖国就要爱护好人民币,谁能说说我们要怎样爱护好它呢?

生:不能随意损坏它,不乱涂乱画或折叠

蓝猫有个小建议给大家:我们可以把家长给我们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起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存银行等。我们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意图:有效的组织学生间的互动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才智,宣扬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意识。此环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

5、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蓝猫给同学们提了个好建议,但是最近文具店遇到一个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他想把这些钱换成1角的硬币。

2角钱纸币换成1角钱硬币,可以换几枚?谁愿意跟它换?

他还想用5角钱换1角钱硬币?1元钱呢(请3个同学换)

谢谢热心的同学们。刚才1元钱可以换几个1角钱,所以,1元=()角,反过来,10角也等于()元

知道了元和角的关系,如果你想买蓝猫文具店里的1支1元钱的铅笔,你准备怎么付?

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8张1角和1张2角。

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钱,付的总数合起来是10角,也就是1元。

(2)1元=10角,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角=()分,反过来,10分也等于()角

[教学意图:通过“换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也是10,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运用,拓展问题

做一做1

做一做2

做一做1:可以先区分不同的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钱数来,然后合起来。

(四)回顾整理,升华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6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课始我安排了“做律动”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感知了规律的存在。】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找规律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要想完整的表达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完整、说清楚,既加深“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印象,又体现了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考方法习惯的培养。】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环节设计了“想一想”的场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活动中,探究发现规律、体验规律,使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加深规律的概念】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几组图形的规律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当课件演示掌声想起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会忍不住也鼓起掌来,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并且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 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次答案多种多样,这一次都认为是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和两个蓝色的圆形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测图形的活动中,更加明确规律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培养了推理能力。】

三、实践运用,体会规律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发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原来我们的学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在本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摆学具的活动中创造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7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2.使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个,大米25粒。

2.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练习簿100本,秒表1只,天平1架。

3.教师准备卷尺1把,实物投影仪1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100 000 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齐答后,教师在该数上方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已经会读、会写一亿这个数了。但你们知道“一亿”到底有多大吗?这节课就来开展几项活动,让大家了解这“一亿”究竟有多大。(在“一亿”后面继续板书“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1.数一数。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100本练习簿的活动。(如果每组准备100本练习簿有困难,也可只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0)小组内有1人使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簿和计时。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3)提问: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多少秒?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106页上的表格,让学生共同推算,并将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如果刚才求得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秒数的平均数接近90,则用书上表格中的原数;
如果出入较大,如“80”或“100”,则要将表格中前两栏的秒数改过来,并依此推算填人表内。)

(4)探究。

提问:数一亿本练习簿的秒数大约相当于多少年?你们能用计算器算一算吗?怎样算?

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再转换成多少时,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最后转换成多少年。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90秒,则转换成多少天、多少年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四舍五人”的方法将得数保留整数。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80秒或100秒,则转换成多少分、多少时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也要将得数保留整数,书上的等号就要改成约等号。

然后由各组交流计算的最后结果,并交流看了这一结果后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3年的事实,在时间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2.“排一排”。

(1)教师请出10个学生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手拉手地站成一行(也可在教室内手拉手地分站两三行)。再请几个学生和教师一道量出这一行(要从左端学生的左手尖到右端学生的右手尖)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米(取整米数)。

(2)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少米长?(要求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采推算,并把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在屏幕上。)

(3)探究。

告诉学生:地球赤道全长是40 000 000米。要求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在这项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如果刚才量得10个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不是14米,则要将第106页图上的数据和第107页表格“米数”栏中前两个数据修改为实际数据,并让学生按实际数据进行推算。

②如果学生所带的计算器的显示器上只能显示8个数位,则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把被除数、除数的米数都转化成千米数。例如,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000000米,即是140000千米;
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即是40000千米。140000÷40000=3.5(圈)。由于学生对一位小数已有认识,可以将教科书上的约等号改成等号,商用一位小数表示,不必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一结果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的事实,在长度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3.称一称。

(1)以小组为单位,数出100粒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大约重多少克。由于100粒大米的实际重量大于2克,小于3克,可能有的学生在操作时发生困难。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在小组里对操作方法作出具体指导,让学生用移动天平上游标的方法,称出100粒大米大约重2.5克。然后像上面活动那样,推算出一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克,填在表格里。

(2)探究。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前,先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

对于第(1)个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求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时,为什么要用2500000克去乘130因为全国大约有13亿人,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13亿人就节省13亿粒米;
而1亿粒米重2500000克,13亿粒米重多少克就是1亿粒米重多少克的13倍,所以用2500000×13就可以了。

对于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共有两问:先求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再求大约合多少年。对于第二问,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取近似值,保留整数或保留一位小数。

通过计算,不仅要让学生用1亿粒大米重2500000克(即2500千克或者是2.5吨)的事实,在重量上感受“一亿有多大”,还要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而能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说一说。通过以上实践活动,最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谈一谈“一亿有多大”,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切体验。

三、全课总结(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8篇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1元=10角。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系统掌握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操作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出示口答题。

1元=( )角 10角=( )元

2.操作: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出示实物投影)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 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换几换?

学生把换的摆在桌上,老师指名让3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2元是2个1元,一张2元可以换(2)张1元的。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的。

一张10元可以换5张( )元的。

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一张10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注意后2道题的答案不惟一,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解法,并能有规律地把这些答案排列开来。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2)张50元。(4)继续想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1张50元,1张10元和2张20元的。

┉┉┉

师: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多少?以分为单位的分币有什么?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老师提问:1角=( )分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角=10分10分=1角 10分=( )角

三、拓展

1本练习本1元,1个转笔刀2元,1个铅笔盒9元,1支钢笔4元,小灵通有10元能买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9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 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 认识人民币

1、 元、角、分

(1)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2) 人民币单位:元

(3) 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 单位:角

(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 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20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收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各种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核心问题

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储蓄罐)

储蓄罐有什么作用?(存钱)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买很多东西)

钱的作用真大,我们要爱护钱,不浪费钱。在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人民币。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看,这是商店出售的一种糖,这么多需要1元人民币,请你找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中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

生:(硬币)写着1,单位是元

生:(纸币)这也是1元,上面写着“1”,还写着“壹圆”、“壹圆”就是“一元”的大写

2、如果只买其中1颗糖,用1元买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大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比元小的单位“角”。看一看你手中邮那些是用角作单位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x角的?它有什么特点?

3、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生1: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

生2:1角+1角+1角+1角+1角+5角=10角

生3:5角+5角=10角

观察这些方法,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

生:1元=10角

4、买这支笔要2元,你也可以用多少角买?(20角)

买这个本子用了30角,也可以怎么买?(3元)

三、认识分

1、比元小的单位是角,还有比角更小的单位:分

找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这几种人民币好像啊,你们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1个1分是1分

2个1分是2分

3个1分是3分

……

10个1分是10分

10分就是?

生:1角

对1角=10分

四、应用新知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都能分得清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练习:P53做一做1、做一做2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21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表演、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间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规律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教学过程:

1、师生2人玩,明确输赢规则。

2、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游戏一:猜拳

3、指定一小组依次与电脑玩。

4、全班与电脑玩,获取胜利。

问:每次都赢,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游戏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个会是什么糖?

问:为什么每次都错?怎样才算有规律?

2、板书:规律

游戏三:找规律

1、师:我们明白了有规律、无规律,现在老师邀请大家欣赏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彩旗、灯笼、花,孩子们都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启发说出:××和××为一组,一组组重复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游戏四:运用规律

出示密码箱:1号箱密码:123123123()23,你能猜出空缺的这个数字吗?为什么是1?

2号箱密码:192837()(),这两个空缺的数字是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游戏五:设计规律

1、按一定的规律给小牛涂上颜色。

2、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设计一列有规律的数字。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游戏六:通过移动和取走等办法,使无规律的图形变得有规律。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