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习惯第1篇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学习习惯,供大家参考。
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规范书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但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数学的准确率,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经常讲评。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变教为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涂珠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好习惯之一:细心聆听
低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兴趣很浓,刚学了几个句子就想“卖弄”,但是往往发音不准,闹出笑话,比如“good morning”说成“狗的猫脸”,“hows are you”说成“好啊油”,让人忍俊不禁。有些高年级学生朗读课文语感很差,不注意语气语调,“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让人听了味如嚼蜡。其实这些都与学生没有注意聆听有关。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经常有学生一听录音,就急于跟读,不仅自己发音不准,还影响他人。因此,教师在课堂范读时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语调、语速,在听录音时要指导学生模仿其地道的英语语音。
好习惯之二:大胆开口
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离不开勤讲多练。所以教师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倡多说多练。例如,碰到学生表达中有语法错误时,我总是微笑着先肯定他们:“”“Good!”然后再用正确的句子帮他们重复一遍,这样既纠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好习惯之三:朗读背诵
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必须在朗读和背诵上下工夫。大声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读”和“说”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大量地读,学生才能说出流利的英语来。在教学生读课文时教师示范很重要,只有教给学生地道的语音语调,他们才能进行正确的模仿。朗读、背诵课文对高年级学生的英文写作也很有帮助,小学阶段的英语作文一般是模仿型的写作,与我们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会更加容易。
好习惯之四:乐于交际
语言的习得只有在实际的交际中才能得到检验。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二语言,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创设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例如在低年级开展英语童谣比赛;中高年级出黑板报时留一块作“英语天地”;组织英语短剧、课本剧表演;开辟校园“英语角”;举办校园“英语节”等。让孩子们在各种有趣的交际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从而更加热爱英语。
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1,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2,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这些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回讲,总结定义,回答提问,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
从理论上讲,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能力”。
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佚名说:“ 良好的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如果孩子能够在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重点培养以下习惯: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数学课前预习要做到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
课前看一看。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
课前想一想。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动脑思考。
课前练一练。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
二、倾听的习惯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倾听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弯路,经过你有目标的艰苦奋斗,使你能顺利地到达理想目的地。”著名的社会学家兰金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礼仪,必须做好三到位,即:身体到位、眼神到位、情绪到位。“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获取所需知识;通过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来修正自己认识中的错误,弥补自己思维中的不足,使自己的思想更趋完善、知识更加完整。让学生会听、善听,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倾听的习惯的训练
培养学生专心去倾听。
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应做到“专心、细心、虚心”。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倾听要求,首先要提出听的要求如:“在别人发言时请你看着他”、“想发言有补充需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别人讲解题时,你应做到眼睛看着题,耳朵听着题,脑子想着题”、“如果同学的回答让你满意,请你用眼睛看着他,对他笑一笑以示赞同”……有了这样细化的要求,学生的倾听习惯就可以逐步养成。其次,引导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语气,思考这种语气要表现什么,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觉。
带着问题去倾听。
在把别人的发言听清楚、听懂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学会有选择的接受别人发言,并且能把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想想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将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你又有了什么更好的发现,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学生掌握了倾听的方法,明白了该怎样去听、听什么,倾听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倾听的习惯便会逐步形成。
三、交流的习惯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交流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在一节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首先,我们在课堂中,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
四、读题、审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读题、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五、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的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算理,反复说、说反复,个别说、集体说,一边做题一边说等等。让学生从实际经验中对知识进行提升,形成正确的计算理论,为学生的计算学习寻得依据,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有的并不是他们不会做,而往往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口算题每节课必抓。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检查验算,确保计算正确。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我们可以教会学生适当的检查方法:一查抄题,二查竖式,三查计算,四查得数。列出这样的方法,检查时就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有了方法可循,从而使得算后的检查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总之,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会学好数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