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答案书12篇

答案书12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23 11:32:02 推荐访问: 答案 答案书(合集12篇) 答案书12篇

答案书第1篇给“书虫”当夫人“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案书12篇,供大家参考。

答案书12篇

答案书 第1篇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的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居距”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不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儿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行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别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地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笃定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意装修新居,书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的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的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地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种吝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地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下去了。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 “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 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 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书都一丝不苟。

2. 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3. 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4. 文章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觉。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B、D

2. “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幽默(风趣、诙谐);
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

3.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如何爱书。第二段主要写“书虫”怎样爱书。

第二问:从“书虫”爱书,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4.要点一:丈夫耐心倾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要点二: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答案书 第2篇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进,太祖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
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 力:致力

B.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 阈:门槛

C.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 度:衡量

D.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易:轻视

7.在第三段的方框内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3分)

A.为 乃 而 之

B.为 以 其 之

C.以 乃 其 为

D.以 为 之 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4分)

(2)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4分)

9.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6.(3分) D (易:替代,替换)

7.(3分) B

8.(1)(4分)(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贱罢然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4分)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让他离开。(虽不肖去各1分,语意通顺1分)

9.(4分)(1)石介确实是有才之人;
(2)杜中丞顺从上意,未能力争。(每点2分)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从前见到您荐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做主簿,最近又听说石介因为上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台中于是举荐其他官员代替石介。石介,不过是一个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中丞您的举措。

石介为人刚直果敢,颇有气节,勉力治学,喜欢明辨是非,实在是好义之士。当初您举荐石介,谈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在台中这个官署范围内,主簿并不是专职议事的官员,可是大凡官居台中的,必定要以正直刚强明察无畏才算是称职。现在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我估量石介的才干,不止可以做主簿,甚至可以担任御史的官职了。这说明您有知人之明,而石介也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

我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赵中令辅佐太祖皇帝的时候,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赵中令列出了两位大臣的姓名举荐,太祖不肯任用。过几天太祖又催问人选,赵中令又推荐他们,太祖还是不肯任用。过几天再次催问,还是推荐他们,太祖十分生气,撕烂他的奏章,扔到大殿的台阶上,中令脸色平静,把笏板插进腰带里,慢慢拾起那些碎纸片,放进袖中返回了官邸。过了一段时间太祖又催问,赵中令就修补好那奏章再次举荐,太祖幡然醒悟,最终任用了那两位大臣。赵中令敢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现在您举荐石介,如果也是因为深刻的了解他才举荐他的,那么就不应该就此停止。

并且杜中丞您是皇上直管的大臣,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让他离开;
即使皇上厌烦他,如果这个人很有才干,您也应该举荐并使他受到重用。并不是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者厌恶,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所以说主簿的官职虽然低微,石介虽然是个下层士人,真正值得可惜的是杜中丞您的举措。

况且现在罢黜石介另外举荐别人,也一定要选择贤能的人举荐。贤能的人本来就喜欢辩议,如果将他举荐进入台中,他又有进言,那还将罢黜他而另外举荐别人吗?这样一来,那么最终一定会选择一个愚笨暗弱怯懦缄默的人才会停止。我私下认为您如果想举荐愚笨的人,那我就不敢多说什么了;
如果您要举荐贤能的人,恳请您不要换掉石介而任用别人。所以我斗胆说了这些狂妄的话,私下进献给您,恭敬地请您明察。

答案书 第3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2分)

A.急湍甚箭 貌若甚戚者B.猛浪若奔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奇山异水 渔人甚异之 D.从流飘荡 无从致书以观

【小题2】下列加点的者字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中加点的者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一项是哪一项?(2分)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小题3】上文划线句子都写了猿猴的叫声,下面的句子也是写猿的,请分析它们在文中各自起什么作用?(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渔者歌谣)

【小题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了在看小石潭幽美景色之后的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请思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与朱元思书》写猿声是以声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山谷的幽静,为抒发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情怀做铺垫。《三峡》中写高猿长啸是为了突出三峡之秋凄清的特点,渲染悲凉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小题4】吴均借此表达热爱山川美景,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怀,渲染山水的魅力;
而柳宗元则借此表达自己被贬官后寄情山水,排遣心中郁闷忧伤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或直接判断正确的,或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的甚一为超过一为特别,C项中的奇一为奇特一为感受惊奇,D项中的从一为随着一无义,B项中的若都是同一样的意思,故B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例句中者为代词的人的意思,B句中的者表示判断,与例句不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两文的内容,把握两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从衬托这个角度分析两文写猿声各自的作用(写猿声衬托了什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两文中关键句子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和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两位作者不同的心境,一是有归隐之心,一是怀才不遇。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书 第4篇

与朱元思书(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皆若空游无所依C.蝉则千转不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遂许先帝以驱驰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读书,不求甚解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佛印绝类弥勒

【小题3】对以上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小舟随江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B.第②段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和湍急,显尽了富春江江水之“奇异”。C.第③段划线句从侧面落笔,既强化了山水诱人之魅力,又表明作者对恬静闲适的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D.全文重点写“奇山异水”之清幽秀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强烈谴责之情。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D

解析【小题1】B中二者都是“都”。

【小题1】都是“通假字,通“返”。

【小题1】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轻视。

答案书 第5篇

峻字孝标,本名法武。宋泰始初,魏克青州,峻时年八岁,为人所略,为奴,至中心。中山富人刘宝愍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戚属,更徙之代都。居贫不自立,与母并出家为尼僧,既而还俗。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南史》)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人所略 略:忽略

B.咸见申擢 擢:提拔

C.晚更厉精 厉:磨练

D.于是博极群书 极:极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束帛赎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咸见申擢渐见愁煎迫

C.更徙之代都仰观宇宙之 大

D.苦所见不博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

参考答案:

8.A略,在文中意为“抢掠”

9.B介词,被;
A用/因为。以:而。C到/的D……的东西/用来

答案书 第6篇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 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 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疑惑不解 )

B. 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得心应手 )

C. 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豁然开朗 )

2. 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啊!。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3)煮书的好处是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而且要读透,领会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不断地积累好词佳句,不断地增长知识,只有这样写文章说话才得心应手。

答案书 第7篇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答案书 第8篇

《煮书》阅读原文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特 奇怪 奇妙):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zhuǎn zhun)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情感,还可牢记妙词佳句好处(ch chǔ )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恍然大悟,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将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音节和词语用/划掉。(3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煮书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按要求填空。(5分)

(1)疑惑不解的反义词是______(在文中找)。

(2)应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应该; b、回答、回应; c、满足要求;d、顺应、适应。得心应手一词中的应字应选第__种解释;热烈响应一词中的应字应选第__种解释。

(3)煮书的好处很多,既可以______,还能够_______。

4、选择本文的中心,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内打号。(2分)

(1)书是精神食粮,是可以煮的。

( )

(2)课文都是范文,要放声朗读,仔细品味。( )

(3)读好书时一定要做到反复诵读品味,这样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

5、读了短文后,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分)

1、 煮书

2、 划掉:奇特 奇妙 zhun chǔ

3、 ①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②读的书多了,写起诗来才能得心应手。

4、①恍然大悟 ②a b ③体会文章的情感,牢记妙词佳句。

5、③

答案书 第9篇

风烟俱净,天上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2分)

小题4: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
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左右,不定数。(2)跟随。(3)树枝。(4)如同

小题1:10.(1)(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东,时而西。(2)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小题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小题1:春江山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清 急 富春江两岸群山。

答案书 第10篇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然后做题:(20xx年福建省宁德市)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4)窥谷忘反。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03年黄岗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横柯上蔽(2)窥谷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已的语言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20xx年福州市中考题)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

描绘了水之清、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7.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态度。(4分)

(03年南通市)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竟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经纶务者,窥谷忘反

(05年苏州)

1.“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其中的一句。

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
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6.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

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答案:

一.

1.略2.略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二.

(03年黄岗市)

1.(1)树枝(2)同“返”,返回

2.(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清澈),急(湍急)山高,树多,景美

4.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
峭;
陡)(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7.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每空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

(03年南通市)

1.C

2.D

3.B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05年苏州)

1.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2.(群山)竟争着高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4.作者所写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阔大胸襟和“先……乐”的思想境界。

5.D

6.D

7.A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篇阅读答案,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答案书 第11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皆若空游无所依C.蝉则千转不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遂许先帝以驱驰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读书,不求甚解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佛印绝类弥勒

【小题3】对以上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小舟随江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B.第②段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和湍急,显尽了富春江江水之“奇异”。

C.第③段划线句从侧面落笔,既强化了山水诱人之魅力,又表明作者对恬静闲适的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D.全文重点写“奇山异水”之清幽秀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强烈谴责之情。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D

解析

【小题1】B中二者都是“都”。

【小题1】都是“通假字,通“返”。

【小题1】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轻视。

答案书 第12篇

①70年代初,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时,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籍也没有。平时除了与小伙伴们追逐打闹外,很难享受到骑在牛背上读书的乐趣。

②记得1974年,我小学快毕业了,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地质勘探队员。他们带着铁床,还有农村少有的雪白蚊帐,也带了些好看的书。住在我家的地质队工程师老吴带了15本书,是带书最多的人。他40多岁,待人态度和蔼,村子里的许多孩子都愿意找他借书看。他也特别喜欢把书借给小朋友看,只要有孩子借书,哪怕他正在看那本书,也笑眯眯地做个记号,把书借给你。

③遇到星期天,我们成群结队地把牛赶到山坡上去,各自掏出从地质队员那里借来的书读起来。这些书把我们带进了课本以外的神奇世界。记得我放牛时看老吴的《海岛女民兵》,一下子被迷住了,把牛忘了。一个小时以后,大黑犍偷着跑去吃了生产队的红薯秧,被队长扣除了老爹的3分工分。爹没打我,只说我看死书。以后我再不敢看死书了,借到太好的书,把牛赶到坡上后,悄悄地把它拴到树上。

④借老吴的书随便,可还老吴的书你得讲究。还书时,整洁干净,还用一张纸包了皮的,他会立即再借你一本;
撕坏了,又粘好的,他会微笑着问:怎么,搞坏了?待你说明原因,他会再借你一本。刘二妈家的程亮,夜半偷着燃松油捧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书烤出了一个大洞,只好用纸裱上,老吴虽然责备了几句,但几天后又借给他一本书。

⑤在地质队不足10个月的勘探期间,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借过老吴的书。你借来我借去,难免把书弄坏。大家都知道老吴爱惜书,还书时你粘来我粘去,特别是书皮,越粘越厚,一块搭一块,五言六色地补了许多补丁,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⑥老吴和他的队友们最后离村时,把24本书交给村里的五保户彭大爷,托他做保管员,借给孩子们看。这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

⑦20年过去了,再没有见到老吴他们。我们几个考上大学的童年好友回想起来,都从心里感谢他们,特别是和霭可亲的老吴。

⑧现在,书不再奇缺,借书也不再难了,可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日子。

1、在第②段中

(1)加点的15本书40多岁能否说成10多本书40岁?为什么?

答:

(2)老吴笑眯眯地做了个记号,做记号的作用是什么?

答:

2、第④段中借老吴的书随便中的随便涵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老吴方面来理解是说:

(2)从借书人方面来理解是说:

3、第⑤段中说大家都知道老吴爱惜书。根据上下文,归纳出老吴爱惜书的两方面的特点。(每条不超过8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归纳这篇短文的中心意思。

第④段中提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主人公的名字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不能。用15本书突出了书的数量,表明了在缺书的日子对书的特殊感情和对书的关注。40多岁是表示估计,符合实际情况,小孩子不宜打听大人的准确年龄。(言之成理即可)②标志自己看到这里,书还回来后再接着看。

2、①慷慨大方,乐于把书借人

②容易借到书

3、①乐于借书给孩子读

②不能随便弄坏书

4、通过对缺书日子的回忆,启示人们要珍惜借书不再难的日子,好好读书(意对即可)

5、保尔柯察金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