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散文写作2

散文写作2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24 12:00:04 推荐访问: 写作 写作(一) 写作业

散文写作第1篇刀丛诗人:喝酒这点事山东是孔子的老家,这边喝酒的规矩也最讲究。就是变着法的让客人喝,各种各样的理由,防不胜防的套路,反正就是让你觉得不喝都不行。一般来说,酒桌上设置主陪、副陪,甚至三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写作2,供大家参考。

散文写作2

散文写作 第1篇

刀丛诗人:喝酒这点事

山东是孔子的老家,这边喝酒的规矩也最讲究。就是变着法的让客人喝,各种各样的理由,防不胜防的套路,反正就是让你觉得不喝都不行。

一般来说,酒桌上设置主陪、副陪,甚至三陪、四陪,对应的也就有主宾、副宾和三宾、四宾。“无酒不成席”,别看这个普通的座次礼仪,喝起酒来威力就显现出来了,主陪先提议三杯,一般主陪就是陪客一方年纪最大或者官最大的,酒席刚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驳了主人面子,那得喝!

接下来就轮到副陪敬酒,主陪敬酒你都喝了,难道你就不给老二面子了?那也得喝!老大敬酒喝了三杯,老二敬酒最次你也得喝两杯吧?别忘了后面还有三陪、四陪、五陪……

最后,主人都敬完了,怎么着?客人你也得主动敬大家几杯吧?山东的酒杯不像南方那么小,最低也得1两,通用的是3两的杯子,你算算要喝多少?

不过山东人喝酒耿直,客人喝多少,主人就喝多少,杀人三千、自损八百的情况常有,“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嘛!

前几天,吉林延边的几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都以为东北人能喝啊,就提前上了战术,轮流上!这几个东北哥们第一次来,感觉挺激动的,喝到最后反客为主,频繁主动敬酒。谁知一个客人突然一倒,喝休克了。最后不得不直接给抬回宾馆去了。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喝酒的规矩,所谓入乡就要随俗,但是你真随俗那就意味着你得让人抬回去。因为大部分喝酒的规矩都是为了劝酒设置的。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第一次去河南出差,他们喝酒有个规矩,那就是待客要上鱼。等鱼端上来,转盘一转,头三尾四。就是转盘停下来的时候,鱼头对着谁谁先喝三个,鱼尾巴对着谁谁喝四个。我在想,要是再狠一点应该加一句:“背五肚六”!

我们这边的青岛,是个啤酒王国,喝酒自然就和啤酒有关,大碗扣小婉,大碗装啤酒,小碗装白酒,一起喝。这很考验酒量,因为掺着喝最容易醉。

还有一次去内蒙古旅游,一内蒙的同学带着当地的朋友招待我们。他说内蒙喝酒有个规矩,先介绍一下今天桌上的几个朋友,然后大家先喝一圈。喝完之后两两配对,你能说出对方的名字对方就喝一个,你说不上来就说明你的情谊不够,就得自己喝一个。等他一介绍,我傻眼了。他们分别叫噶拉仓巴拉丹扎木苏日丹、乌勒吉德勒格列日图愣巴猜……

当然劝酒有很多种,有一些就是仗着官大钱多年龄长,故意灌别人酒。“会喝酒、好办事”。我们很多人也就不得不迁就领导,希望领导能念及“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古训给咱办事,就是喝出胃出血也得喝。“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哧溜一响、好讲好讲,筷子一提,可以可以”也就这么来的吧。

下级和上级喝酒,那就更没话说了,“酒品即人品、酒瓶即水平”,咱得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啊。就像老百姓传的:“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一喝就倒,官位难保;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我听说一个笑话,有个领导在酒桌上喜欢劝酒:上来就是“我提议干三杯酒。第一杯,谁要不喝,我就是谁爹!”大家一听,谁愿意当儿子,赶紧干杯。

“第二杯,谁要不喝,谁就是我爹!”谁敢当领导的爹啊,再干杯。

“第三杯,谁要不喝,就喊已经喝的人爹!”继续喝。

往往喝酒要的就是个气氛,酒过三寻,其实就没什么正事可聊了,段子上阵,变着法子劝酒。平时木讷寡言的,也开始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女人劝酒最狠,拒绝不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是嫌我丑”。你说喝不喝?女的要是再放得开,那就更无敌,和领导碰杯:“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就几下”。遇到这样的,我就只能说:“你大点口,我全进去”。

喝多了自然也就闹笑话。山东人喝酒出洋相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一次一个女领导喝多了,站在桌子上朗诵诗歌,中途还忘词了,急忙拿出手机查。一次是济南一位美女记者来我们这边采访,她不懂得拒绝,山东这边的习惯是客人不喊停,那么我们就不停地开酒。“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嘛。开始我们还以为她酒量很大,结果酒席没散,她就在地上打滚了,吐得满地都是,头发上也是,而且她还滚来滚去。

有一次,一哥们不知是心情太好还是太不好,从刚开场就开始猛灌,和谁都一口见底。结果菜还没上齐就不行了,闷声不响趴在桌子上,和死狗一样。大家也没管他,继续吃吃喝喝。一会儿上了一盘大龙虾,在九双眼睛的注视下,摆到了这哥们的面前。这时,他突然醒了,猛地一抬头,大家都笑:敢情你等着吃虾呢!

谁知这时天下最恶劣的呕吐事件发生了!只见他腮帮子一鼓,噗……

稀里哗啦吐了一堆,不但把虾毁了,还殃及周围好几个菜。这还不算,吐完后,他身子一软,吧唧一声,脑袋闷到刚才那堆处于半消化的食物上,继续酣睡……

还有个哥们儿,在饭店吃饭时中途去厕所,回来后很神秘地告诉我们:“这家酒店的生意太好了,连厕所里都摆着两桌!”大伙正奇怪的时候,一群人冲了过来,揪起那哥儿们就要打。

我们问:“他又没惹着你们,你们打他干什么?”

“我们吃饭吃得好好的,这家伙跑到我们包房里撒了泡尿就走。”

“人在世上走,哪能不喝酒?”能不能喝酒并不在于酒量的大小,关键是自己的胆量。有很多喝酒的场合,靠的是一种胆量、拼的是一种气势。“浊酒一杯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山东人要的就是这个劲!

实践证明,胆量与酒量是成正比的,往往每醉一次,酒量就前进一步。酒是粮食精,酒比油要贵,是个好东西。遗憾的是,我喝了十几年的酒,还没有体会出它好在什么地方。

男人喝酒,其实是一种追求被认可的行为。“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一个男人要是没有了饭局,那也就是快要被淘汰出局了。有很多新朋友都是在酒桌上认识的,一桌子人一坐下来,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好像在哪喝过酒?”这就是“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喝酒以后关系也近了,胆子也大了,一些以前不敢说的,现在有胆量去说了,可以敞开心扉、忘乎所以了。酒过三巡后,常听有人狮吼:“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喝酒,要的是一种境界。高手追求的是不醉为最高。其实,我感觉喝醉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人活着偶尔还是要醉一醉的。当然“舍命陪君子”,炎龙是不提倡的,常做出“感情深、一口闷”的壮举,身体肯定受不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三杯酒,你说苦不苦?”

只要身体还允许你喝,能喝就喝一点,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咱在这个世上,只是个小人物,醉了也不会耽误什么国家大事儿。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苦闷的时候喝点酒,解解愁;高兴的时候喝点酒,助助兴;朋友相聚喝点酒,谈谈心;一个人的时候喝点酒,品品味,各取其乐。

男人不敢喝酒,很多压力来自老婆,回去晚了吵闹不说,还得睡客厅。日本有个现象:如果男人晚上回来得越晚,说明他越有能耐,老婆就越是敬畏;如果下班后直接回家,说明这样的男人是没有出息的,多令中国男人羡慕啊。正所谓“革命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一状告到纪委会,书记听了手一挥——能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

其实也有不想喝的男人,但是上了酒桌一般就由不得自己了。如果你说,“我感冒了,不能喝酒”,人家会说,感冒更要喝点白酒消消炎;如果你说,“我实在是不会喝酒”,人家会说,那就喝点啤酒吧;如果你说,“我中午喝高了”,那更加会引起公愤:“就你有酒喝,我们大家都没酒喝。显摆啥个呢?”最后就是不管你想不想喝,只要坐上了酒桌,就不能考虑胃的感受了。大家都举起杯来,你不喝你就是煞风景,不喝就是不给人家面子。你的胃是胃,别人的胃也不是铁做的。何况这时有人正起哄:“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话说到这份上,哪怕是一杯剧毒的农药,你也得把它吞下去。所以,最后往往是“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不醉不醉又醉了”。

喝酒嘛,不就这点事!现在党员都在搞查问题促整改,我自己也查了下,发现存在的问题就是好喝酒,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酒好喝,经验体会就是喝酒好,整改措施还得是酒喝好,下一步努力方向就是喝好酒。

不说了,喝酒去!

散文写作 第2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写作指导:三种技巧帮你确立作文的中心

立意指确立文章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古人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说,中心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它为乌合之众。那么,如何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对这一方面,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腐败”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散文写作 第3篇

月到中秋分外明

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推销月饼,他是某知名月饼品牌代理商,他说,中秋节快到了,你要些吧,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走亲串友还是离不了它。我说,月饼前景不是很好,现在三高病人这么多,月饼能量这么大,还有谁吃它呢?他笑说,现在市场的确萎缩不少,但月饼时下花色丰富,品种繁多,有低糖的、无糖的,低脂的,几十个单品,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如果团购,价格还可以优惠。我给你推荐的这种月饼,你有时间品尝一下,绝对是一流的品质,老百姓的价格。

我也莞尔一笑,说,你推销的这种月饼,我三十年前就尝过,那时它风靡我省,味道顶呱呱。问题是,我现在啥零食啥月饼都不吃,为了减肥,我平时只吃馍,吃馍能量少,上膘慢。

朋友露出一脸无奈,耸耸肩,说,现在吃月饼的就是不多,生意太难做了。我们这代人总算都知道“食谷者生”的道理,不劝你买了,你还是吃你的五谷杂粮吧。

其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零食少,每天饮食清汤寡水嘞,能有月饼吃,那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记得儿时,家里徒然四壁,连糖果、红糖都很难吃上,嘴里整天索然无味,我百无聊赖时,曾拿厨房盐罐子里豆子大的盐粒子放在口中悠然服用。那种粗盐粒子四四方方,晶莹剔透,一粒在掌,爱不释手,亵玩之后,意犹未尽,索性丢在嘴里在舌头上反复搅拌,细细品味。盐粒与牙齿不时相碰,发出清脆悦耳的撞击声,宛如服着甜丝丝的糖果一般。只是这东西吃多了嘴里齁咸,所幸家里新打了手压井可解决后顾之忧。

八十年代后期,经济条件好转,我喜食的原来可望不可及各种月饼:
五仁馅、豆沙馅、枣泥馅,大肉馅,统统被我一一征服攻陷。那时,每到八月十五前后,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爷三大叔,一轮轮亲戚朋友走下来,家里总会囤积下一大堆风味各异的月饼,那激情岁月青春年少过得逍遥自在,任意率性,也没有健康饮食意识,家人嫌油腻的月饼,基本上都叫我慢慢一个个耗尽,我如同寄生于粮仓里的硕鼠,小日子甜甜美美,结果,夯实了肥硕的身材。

那时,中秋节那天,爸爸会亲自下厨,做上满满一桌子丰盛的菜肴。

在厨房里忙碌了一大晌的爸爸,下厨之后,往往满脸是汗,这时节,月上柳梢头,温柔明亮的月光从深邃的夜空中肆无忌惮地倾泻下来,洒满热热闹闹的小院,爸爸在脸盆边弯腰呼呼啦啦大把捞水匆匆抹洗一下头脸,然后,端坐在院子中早已被我们摆好的桌子上首,爸爸一声喝令,我们五个姊妹筷子金鸡点头般凌空齐下。

月光无痕,绿窗朱门年年绕,那最后一道菜肴——装在盘子里,被爸爸祭月用的、切成八掰的月饼,如今再也不见了,现在,爸爸老到不能自理,而我和我的孩子们也都不再吃油腻的月饼。

散文写作 第4篇

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写作者是客观存在的人,但人是有各种感觉的,因而,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来多角度对景物进行描摹,往往会收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声音与色彩的有机组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在《雨前》中,何其芳虽然描写的都是一些平常景物,但在其笔下,却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如对鸭群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音色俱全。“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滑行的疲劳”,“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这些传神的描绘真正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散文写作 第5篇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
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
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
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
长句,舒而缓;
偶句,匀称凝重;
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
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散文写作 第6篇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再探索,再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
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
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
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
长句,舒而缓;
偶句,匀称凝重;
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
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散文写作 第7篇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写作 第8篇

人事风景悠然而过,分不清快乐与忧愁,寂静和烦喧,哪一个多一些,哪一个又少一些。又或者,世间万物无论善恶美丑,还是纷繁落寞,皆可入景人画,又皆有情有理。

和平的年代繁华叫嚣无处不有,许许找一块寂静合意的处倒也是件难事,或许,凡尘本无桃源净土,唯有守住内心的山山水水,方能不被浮华惊掠。也是秋分时,还是怀念那般幽深的树林,偶有鸟鸣时,偶有如神仙眷侣般的双影;秋里秋外,总少不了有着它应有的花在陪伴左右,是黄色还是白色的还是红色的?已无力去纠结于此。也甚爱于秋,南国的秋晨冷冷晚凉凉,琴色声香时当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时间缝里已不再想去理会谁在这时节最美谁最羡!我老了吗?

呵呵!随风随雨,有声有息的日子如倘洋在大海中,时而亦如涛浪时而亦如海滩。

人生有恨,云梦无边,满庭的海棠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骄傲如它,春意落满了一地,娇艳如它妩媚多情,却看尽阴晴冷暖。多少回,多少回才能冲淡了离合,才能让世人明了世间有情;多少回,多少回方能解去在这世间里附上的恨意?一切已不能回到最初时!

多少本该陌路的人,却偏偏狭路相逢,结了因果,多少人誓愿一生执手相依,却阴差阳错,成了过客。

那一首《那一天》不知了断了多少人的梦,又不知唤醒了多少梦中的人!“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是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已飞,飞成仙,不为来世,只为有你,喜乐平安;那一瞬,我已飞,不为来世,只为有你。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是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已飞,飞成仙,不为来世,只为有你,喜乐平安;那一瞬,我已飞,不为来世,只为有你。”

其实初听时泪已流过,手轻轻拭过!

其实有一些人不如一生遥遥相望,彼此于心中留藏那份美好,不聚不散,不离不舍,不爱不怨;有些人相依相守,许下盟约,却抵不过如流岁月,放不下现世纠缠,最后落得花谢月闭,风烟人散。

于尘世间,无非一个你,无非一个我,可隔了茫茫人海,终究是有缘才得以相见!

散文写作 第9篇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

散文写作 第10篇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的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顷,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当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
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散文写作 第11篇

青春是一杯苦酒,好象永远不会有甜蜜的时候;青春是一曲哀歌,痛心的曲调中有难以言喻的情感;青春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本来一两集就可以拍完的故事,非要罗嗦到四五十集;青春是一档综艺节目,吵吵闹闹开始,吵吵闹闹结束。青春,它让我们哭,让我们笑,让我们享受世界的精彩,也看到自己的悲哀,它充满激情,但也伴随失败,它如海潮一般向我们袭来,带来震撼的同时,又摧毁了多少怀揣梦想的心……

那么,青春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在我们的心中又占有怎样的地位呢?

青春是一腔无人可诉说的心事,青春是一本不让人翻阅的本子,青春是一股无名的躁动,青春是不计功利的努力,青春是无法证实的自负,青春是莫名的开心与莫名的发愁,青春是新绿,青春是一种彻底的愿意,青春是留给后来的一坛老酒,青春是一种飘扬在空气中的并非液态/气态或固态的悬浮物,青春使人变得比婴儿更幼稚,比老人更忧伤。诗人食指说:“即使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炉台,即使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们依然要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所以,相信青春给我们的力量,就像电影《勇敢的心》的男主角一样,借着努力铸成的圣剑,去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自己的精彩。

“青春本无罪,何苦常嗟哀,世间本精彩,笑看百般态”,青春本就是无病呻吟的年代,我们的心中总有或多或少装着沉甸甸的琐碎,没有原由的笑,情不自禁的暗暗感伤,生活的意义来源与偶像剧里的爱恨缠绵,最大的梦想就是一边玩电脑,一边吃着棒棒糖,青春的我们,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肆无忌惮的奔跑在草原上,青春的我们,是一艘迷失在海洋的帆,不知道终点在何方,倍感迷茫。青春的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人能懂我”,可仔细想想,我们又懂谁呢,凭什么要让别人懂我们呢……

少年时代的忧郁,是对整个世界的傲慢。

青春,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而这段难忘的岁月,却注定让我们终生铭记。有人说:“读书,或者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而青春,正是这样一股动力,给黑暗一片光明,给梦想一双翅膀,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添一抹鲜艳的颜色,添一份动人的的风景,也正是因此,我们爱它爱得义无返顾,如痴如醉。当我们蓦然回首的时候,千万不要感叹时光易逝,年华不返,因为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领跑者,我们没有埋怨的资格。世界在动,是因为你在动;青春在动,是因为生命在动。

人生如旅行,青春是动力,梦想在前方,自己去创造。此时一随笔,内有千种情。惹得伊人憔悴,骗去数滴眼泪,“兴尽晚回舟,我要去登峰,生命要勇毅,更上一层楼”。

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舞台我主宰。

散文写作 第12篇

大话西游,说的是种无奈

最近,好像突然看懂了大话西游,多年前看的时候笑的前仰后合,前两年青春期的时候,故作哀伤,自以为是至尊宝,每天都在想着,我是当齐天大圣,还是当个普普通通的至尊宝,后来当你走在街上,默默无闻,才猛然醒悟,原来我只是站在城楼下的路人,看着别人的光彩熠熠,做着自己的梦。现在再回想,其实我想至尊宝应该是后悔的吧,拥有了世人艳羡的一切,却也失去了普通人拥有的一切,第一次读懂了齐天大圣转身离去的眼神,那种不甘,那种悔恨,当然,更多的是无能为力,毕竟人人都可以是至尊宝,可齐天大圣只有一个。这是一种人生高度,一种选择,选择平凡,便有普通人的快乐,选择了光芒万丈,必须忍受孤独和寂寞,受伤了只能自己缝上,包扎好继续上路,可是谁也没有回头的能力,当你迈出第一步,s跳出了原来的圈子,你以为大家都在,都没变,事实是,早已渐行渐远,当年喝酒打诨事,今朝只做笑谈资。最简单的鉴别方式,当你看到老友的朋友圈,打了一连串的评论,最后默默删掉的时候,再后来,连点赞都显多余,这时,我们都会感到一阵扎心的痛,不多,几秒钟。然后,我们各自生活,从此相忘于人海。

散文写作 第13篇

动态景物描写与静态景物描写互相运用,互相衬托。“静”显示画面的恬静,“动”显示画面的生气,或以“动”破“静”,或以“静”衬“动”,达到相宜相融的境地。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在这里,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描写的顺序是先写静态,从叶到花;后写动态,从花到叶再到流水。在这个静动结合的过程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荷塘荷花图。

散文写作 第14篇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散文写作 第15篇

千年的恨有多可怜

他记不清楚这次到底是多少次的同一个梦境,围绕着自己。让自己辗转反侧,夜夜失眠。他曾多少,流了多少泪,哀求了多少人,到头来,结果算什么?

这是千年的恨啊!

你让他怎去想,让他作何解释和算作苦衷,始终不肯放手的一段路程。

你不是早就对他说过,他会懂的,他会明白这些吗?你不是早就把事端挑明,自己背负全部的罪责吗?你也不是早就在圣上面前劝言,说什么我能帮圣上分担忧愁吗?你不是……

是啊,这些你早就在那年的政论斗争中所说,也有一些全部被你说中,因此,你才老不容易得来现在的官品和风度,几经挥洒,化作自己步入仕途的绝对珍言留在书中,让后人无尽遐思,自己可以扬眉吐气,自己可以光荣耀祖,自己可以不受百姓之苦,赋税加重,想想这些,多么的得意和快慰。

你放肆地用自己的权利胡乱什搞,你也从不想当初自己的出身,你变了,你全变了,没有人能够想明白,你竟丧尽天良地将自己同雨风路的结发妻子杀害,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她知道了你太多的秘密?是不是因为她现在此刻地存在妨碍了你办事的通道?还是因为她有了二腿,你怀恨在心?

我想,这都不是,也许是你得意忘形,失手杀了她,对吗?老母亲下葬那天,你又为何哭得像个泪人,还口口声声地说对不起自己的 妻子,让母亲生气,但,一切都晚了。房外的那棵树,早已经不成样子,一片片地残叶任意地落下来,轻轻地,可,早已看不清这些,泪水早已经模糊了视线。

从头到今,自己为官三十五年,沉浮一生,得到的是什么?从开始到现在的迷茫,还是话不成声地痛苦,往日人人劝你,让你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千万不要把事情都做绝了,可你就是不听,不停也就算了,还竟敢如此大张旗鼓与其辩论,把对方说的狼狈不堪,谁不知你读了点书,会写几首诗来,把他说的无地自容,数落不忍,伤心啊,而你可好,得意地嘲笑和讽刺,潇洒走掉,留下的是,真心的忏悔和他对你的恼。

从你走后,他气坏败急的召开有关与你的会议,密谋陷害你的计划。终于,你官丢了,连夜出逃,才捡回来自己的一条性命。从今,你过上了四处逃亡的日子,你苦了自己,累了自己,也不说,还说这种生活自己很是喜欢,有助于自己的诗文创作,唉,你真是……

还好,幸亏你的学生在圣上面前据力之争,才免了你的罪行,让你自生自灭,看你年老无力,才放你一马,还不叩头谢恩,愣说自己没有错,是圣上不识人,亲小人,远忠臣,圣上啊,圣上啊,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愿理他,又有多少人恨他,他把朝中的多少人得罪完了,又会有多少人咱在他这一边。他难受,他心疼,他欲哭无泪,他心焦啊!

可,这一切,又能怪谁,要怪就怪你太有才了,太傲慢了。你记不记得,你当初是怎样的?以前谦虚做人,不管遇到了谁,都奉承作揖,怀才不遇,又苦苦恳求他人一次次,就这样混乱度日,你满肚学问,你才华横溢,你自负真心,这一切都把你置入对立的另一边。

你还记不记得,还有一次,你被人陷害,蹲入大牢,尝尽苦头,幸亏你夫人四处求人,委曲求全,求的来你的今天,而你可好,反过来说你妻子对你不忠等,将其杀害 ,你啊!可怜了你的妻子,此后,你也懊悔不已,你母亲也一病不起,撒手人间,你父亲去世的早,管不了你这些,此刻,家破人亡,只剩下自己和刚不到五岁的孩子,欲哭无泪,欲哭无痕啊。

又下雨了,他带着孩子一步一步在这样的夜景下走着,四周静寂了,静的让人害怕和心惊,突然,也不知从那跑出来的恶狗,追赶过来,此刻,他跑的飞快,也不知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他原本不利索的双腿今天跑的很快,把狗远远地甩到了后边,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孩子口中声声念叨“我饿,饿”,是啊,孩子已经快二天都没吃东西了,这样的生活何时到头啊?

抬头看着天空不知所言。

散文写作 第16篇

虚实结合,一般常用的模式是:先写实,后写虚,即托物言志的方法。由实寻虚,并非虚实游离,结合过程中,往往实处渗虚、虚处透实。景物散文基于此选材,可以增强感染力。比如,我们熟悉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作者就把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与对自然景物的感受相结合,由实如虚,虚实结合,将自然景物融入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中,给读者留下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无尽的回味。充分体现了文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散文写作 第17篇

写散文一定要有生活有情感,写随笔一定要有思考有思想。

没有生活,没有真情实感写不出散文,更不要说写出好散文了。

没有思考,没有思想同样也写不出随笔,更不要说写出好的随笔了。

文学自来生活,散文来自生活,没有亲身生活经历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散文。

随笔来自对生活深刻的思考,没有深刻的思考就不会产生深刻的思想,就发现不了生活中的哲理,思想就不能升华。这样的随笔是没有境界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不要小看散文随笔,散文随笔虽然都是小东西,篇幅并不长,但散文随笔写好了也能出大作家;
写小说的有大作家,写诗的有大诗人,写散文随笔的也有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林语堂、周作人、朱自清等都是大散文家,他们的文学成就主要就是在散文随笔的创作上。

散文的篇幅一般都不长,三两千字而已,有的甚至一千多字,正是这不很长的篇幅,就更要求语言的精炼,所以散文语言是有文学质量的语言,写小说的应该具备散文语言的功底,这对小说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小说作家利用长篇小说的间歇写一些散文随笔还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可以锤炼自己的笔力,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家是不会疏远散文的,他们往往很喜欢写些散文随笔,这也是陶冶自己的情操,因为散文随笔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更能够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只有散文随笔才能做到这一点。散文随笔这类的文字随时都可以写,不像写小说,需要长时间的构思,也不像写诗,必须在你有灵感的时候才能写。作为文学写作,散文随笔的写作欲望陪伴我们的时间更多,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写散文写随笔。

写散文与写随笔是不一样的,感觉上不一样,写散文需要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写随笔需要思考,写出哲理的东西,要有思想的闪光。

散文写作注重形象,注重情感的因素;
随笔的写作注重思辨,注重哲理的因素。它们是散文这个大园地里奔跑的两架马车,一架是感性的马车,一架是理性的马车。

随笔是对生活的抽象思考,不是形象的思考,是对人生理性的思考,不是对人生感性的思考。注重形象的思考,理性的思考,那是散文写作的事情。

写东西不要贪大求全,写散文更是这样,要能够从一点水里能够见到大海,这是功夫。写一件小事就能够写出大道理,让读者感受到大道理,这样的散文就不是小散文,而是大散文,就是有很大价值的散文。

写散文就是要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一两千字不亚于甚至超过一部几十万字长篇小说的分量和价值,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朱自清的背影,杨塑的荔枝蜜,比起现在那些又长又臭的小说不更有价值吗?更有持久的生命力吗?

写散文要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写随笔要以理服人,道理要讲得清楚,讲得透彻,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给人予启发和深思的东西。

写作就是这样,不要写的比想的多,要写的比想的少,思考比写作的时间更多。没有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写作的时间,只有多思考,才能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有时候一天能够写很多东西,写好几篇文章,但这不是一天思考的结果,是生活积累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和人生感受和思考的积累,没有这些丰富的感受和积累,一天是写不出这么多文章的。

人不是机器,写作也不是不停地写作,一天若要写作五个小时,那么思考的时间应该是写作的十倍甚至更多。

我思考的时间总是比写作的时间更长,用于思考的时间更多。勤奋地思考是勤奋地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写作的保证。

不论是诗歌作者还是小说作者,都应该写些散文随笔,忽视散文随笔和从来只有写诗或只有写小说而不写散文随笔的写作者,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家或者诗人。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小说家也同样是写散文随笔的高手。

过去我只是闷着头写诗,基本没有写过什么散文,随笔更谈不上了。写了不少的散文随笔以后,同时又写了一些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过去我只觉得自己像个诗人,不敢称自己是诗人。

没有写过散文的诗歌作者是不会有自信的,甚至不敢肯定自己是诗人;
连散文都不会写,写不好,怎么会有诗人的自信呢?肯定是不会有的。

写小说的并不见得就能够写好散文,会写诗的也未必就能够写好散文,要不也就没有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成立了,也就没有散文家的存在了。

散文如水诗如酒,酒不错,但是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不是酒精而是水,没有水也就没有酒。喝酒上头,容易上火,喝水清爽,润喉润肺。人在口干舌燥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酒,而是清水一杯。

散文写作 第18篇

散文的技巧,我认为有这样几点: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上面那些是在百度复制的,其实高考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写散文,风险很大。运气好的话,遇到好的老师就给高分,运气不好的话。。。。

 散文不仅仅要求句子有美感而且要形散意不散。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有点困难。

散文写作 第19篇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先来想想他的成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推动了科学界的飞速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被称为与英国牛顿和德国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临驾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我们在惊叹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不免会感叹他命运的不幸和他意志的无比坚韧。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无比的光彩,更散发出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记得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鸦雀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衰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然而,霍金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是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

朋友们,你们是否已为霍金这种“日破云涛万里红”的自信力和“泰山崩前而不动”的坚强所折服?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镶嵌。也许,在人生道路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刘禹锡“直手天上争春回”的豁达,拍拍我们身上的灰尘,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去追求我们的理想吧!

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
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散文写作 第20篇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

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

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

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

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

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

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写作 第21篇

做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

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母亲又毫无主见。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

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早摧残,细料茅中草,漏夜茅舍搭,私从心底涌,花儿不如茅中草。

况且,与人相处就应和蔼,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这可是凤姐企划,贾母点头安排的。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

我若是一名男子,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兴家业了。可叹,你知道的,在我们那个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不然,我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

你不要嘲笑我,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后来吃了冷香丸,压下了这“热毒”,回归正道了。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到底是个仙姝,超凡脱俗。

我们那个社会,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那就要找一个好婆家,后半生才能有保障。

你想,有多少人夫家清贫,只好一生清苦,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
若夫家不贤,犯了错很可能会牵连到妻儿的。你想那妻儿何错之有?我原想那宝玉至少还是一个通灵人,幸许:在我的牵引下,能走上正途,给我一个依靠。没想到后来却还是疯疯癫癫。你也许没见我吵闹过吧。

后来,宝玉出了家,我也只有认了,好在有一个遗腹子,我能守着他,望他像李纳那样,能苦尽甘来。

唉,我至少也比许多女人幸福了,像那些望门寡,还没过门丈夫就死了,只能守寡一辈子(有些也跟着自杀了,自杀倒好,一了百了),只为了家族那块贞节牌坊。

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罢了,罢了。

散文写作 第22篇

同学

同学,一个熟悉而亲切的称谓,每每与人介绍:他是同学,清澈而纯真的气息便熏染了你我。只因这一声同学,俗世的客套恭维,污浊的利益倾轧已被隔离。同学,让已然疲惫的心锁得以释然,久违的激情又一次洋溢。仿佛间,我们又回到那梦幻的金色年华。浮生若梦,逝水流年。曾经的我们是那么纯真,那么朝气蓬勃。每天,迎着漫洒的朝阳,我们携手步入知识殿堂,共沐一缕夕阳下的校园霞光,尽情徜徉在花季里。一起静看百花峥嵘,细品枝叶缱绻,偷窥花蝶缠绵。每个人的心中,憧憬过多少的美好?激扬了多少的青春旋律?又有多少的诗情画意被我们谱写?即便岁月流逝,时过境迁,这份芳芳的记忆,依然被小心翼翼地珍藏着、珍惜着,为的只是不被遗忘,不被觊觎。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已然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是啊!记忆终会随时光的流转而不断消散,那些在岁月里走散的人,那些熟悉的身影,那些魂牵梦绕的美丽诗篇,终将被红尘所淹没。有太多的同学慢慢成了记忆中的过客。

时光荏苒,流光如梭,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削去了多少人的美好向往?从懵懂少年到鬓白如霜,我们在浊世间一路风尘仆仆。为了这与那,得与失,曾经的激情挥洒在了硝烟四起的逐鹿沙场,亦或,蝇营狗苟在商海利益的沉浮里不能自拔。人生都有太多的不能把控自己,眼下的“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也许是揫敛硕果,可这是我们当年的初衷吗?每当抚摸被一次次折断的菱角,审视被一次次打磨的灵光,那曾经的锋芒,青春的朝气,今在何方?当人生戏幕的帷幅被轻轻扯动,才渐渐学会了淡看一切,学会了颓废接受,学会了承受愿意与否。都说人生如戏,只要穿上了世俗的华衣,戏里戏外都是真实的自己。在该开幕的时候开幕,该散场的时候散场,你我或许很投入,或许很淡然。但终究只是人间萍客,成不了归人。回眸过往的折腾,过往的磨难,过眼的人与事,无论是美好的、污浊的、欣喜的、悲伤的、刺激的、乏味的,已是波澜不惊。人啊!不过是一枚微不足道的尘埃,荡起的涟漪又能有多大?那韶华不再的悲凉,谁人可以挽回?蓦然间,却有一种情感打破了心中的宁静,袭扰了心扉,深藏多年的芬芳又一次弥漫,沉寂的心愫又一次旖旎,那便是越来越思念当年的同学。我也常问自己,同学的情分,此刻何以弥足珍贵?何以拨动尘封多年的心弦?也许,我们依然憧憬着美好,依然无忘初心,依然未曾老去矣!

那一年,当有幸步入了课堂,同学便伴随了我们一生。在时光荏苒中,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补习班的、培训班的,短期学习班的……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同学与日俱增,只是,我们也在一次次挥挥衣袖间相忘于江湖。如今,还能停留在脑海里的同学,已是不多了,能走到一块的更是寥寥无几。一生中,或许有幸遇上那个可以走入彼此心田的人,我想,必定是老天的馈赠吧!我的挚友,他在壮年时撒手人寰,可是,即便我俩阴阳两隔,依然会感恩上苍的这份恩赐。其实,人与人之间铸就的一段缘分,只是心系彼此的背影,贪恋彼此的眼神罢了。每个人来到世上只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遗忘;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佛家说:修五百年才有一次擦肩。在锦瑟年华相遇的同学,无论缘深缘浅,必然是前世多么精深的修行硕果,故而,用“珍惜”二字道之,未免过于单薄了。而同学间的缘分深浅,任谁都无从把握。我们在聚散无由间,只能以平常心相待,用纯真的情感相处。

一个缘字,道尽了人间百态。我们曾因为入得一个课堂,成就了同学之缘,而这份缘来自何方?俗话说:先有缘后有份。不是冥冥的牵引,我们又怎么走到一起。然而,缘分又是人平等精神的体现,能够做得有缘人,必定是撇开地位、等级、学历、财富等世俗观念,超然于物外地,进而共同创造了美好的精神境界。然而,深处浑噩的社会里,每一个人裹携着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身不由己,要做到超然实属不易。因此,我们已经很难觅得一份真诚的缘分。回眸过往,我们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素白,那么的清澈。那些秉性,性格,趣向相近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缘分。而今,我们不断寻找的,不就是失落的真情吗?树影再长,根还在土里。这份同学的情怀,深深地根植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树影的延伸,还可以投射到同出一个校门的学子。我们即便年级不同、班级不同,甚至从未谋面,可是,偶有机会相遇,道明出处,自也亲切无比。我在想,难道仅仅因为同出一所校门? 当然不是,那是母校给予我们的无形力量!而力量的源泉,来自于教育。“教育”一词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是 “引出”。在我们一起汲取知识的时光里,母校又引导了什么?对教育的定义,各国有着不同的诠释。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中国的李壮认为:“教育是强迫或引导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识、规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我们同出一个校门,做好了同样的准备,接受了相同的理念,学会了相同的生存技能,即使程度有所不同,理解有所差异,但是,学校赋予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记得,高中毕业时,我的愚钝酿就了一次次高考落榜,而同学间的情谊又驱使我一次次挥手与及第的同学道别。只是,自酿的一壶五味劣酒,是苦涩、浓烈、呛人心脾,已是不能记清。只是,心中萦绕的是敬贺、酸楚、惋恋,只有醉了才知道。所幸的是,我曾与之一起熏染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的精神。它无数次鞭策着我,在梦醒时分,记得捡拾散落的信心,认清现实的自己,捧得一份勤奋,终究跻身高府学堂。大学的时光里,又有了多少同学之缘得以延续。依稀间:毕业时一起奔赴工作岗位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北上的同学一百多号人聚拢在厦门火车站,我们忘情地相拥泪别,一声声哭嚎着:“别把我忘了!”,我也信誓旦旦地回答:“ 一定!” 可是,校门外的沧桑变幻,又怎是一个莘莘学子可以估量的?那时的承诺,又何以兑现?蓦然回首,每一位走出集美的校友,之所以敢于裹挟羽翼未丰的翅膀,去搏击汹涌澎湃的大海,心中怀揣的不正是母校烙印在我们身上的精神——真诚和毅力。在这洪流乱烟的社会里,行走在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们能够永远卯足勇气和力量,不因困难而气馁,凭借的不正是集美的精神吗?那么,何谓精神?精神即“精气”与“元神”,是一种暗物质能量,这力量的源泉,是耗费精力和聚拢心神、神志的结果。从走出校门起,我们不敢敷衍自己,搪塞社会,一切的工作都会兢兢业业,亲力亲为。因为,母校给予的教育,涵养的精神一直敦促着我们不断向前。我们已将年华抛掷给了岁月,而今,我们依然可以自由飞翔、放逐心灵,只因为每个人都身怀法宝:诚毅。它滋养了我们一生,引导了我们具备一种信念:诚毅。

时光深沉如海,过去的无法打捞,纵算打捞到的,也只是一些残缺的记忆,无法弥补那么多渴望的心灵。人生已经步入了晚秋,本应收拾好风霜的羽翼,归隐于庭院深处,修心养性,品茗话乾坤。可是,世相迷离,我们已经丢失在了如烟世海中,孤独地行走在红尘陌上,肩上的背囊被人世间的故事不断填满,而内心却是空落落地。当我们想停下脚步歇息时,却被缭绕的烟火呛得不敢自由呼吸。此时,我们多么需要依靠一些回忆来喂养寂寥,典当一些日子来滋润情怀。然而, ‘教育’ 所赋予的精神,我们应该用走过的路,困惑后的感悟,去涵养这份情怀。或许, 我们不断寻找失散多年的同学相聚,一遍遍梳理记忆中的痕迹,翻阅那早已泛黄的毕业纪念册,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在一句句激扬的祝语里甜美傻笑,不过是梦回那段珍藏的过往,那段飘香四溢的芬芳,那段触动心灵的诗情画意。忽然间,我的心间盈满了美好,心绪缭绕着感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也许,同学是相伴走过人生关键节点的有缘人,更是有着共同精神的同路人。如今牵挂同学,不仅是怕错过了今生的缘分,更为了找到人生的一面镜子,照亮真实的自己,回归本真的自己,再续那个朝气蓬勃的自己!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渡口或急或缓地走下去,深味生命过程所带来的甜蜜与痛苦。或许,我的前世只是一株平凡的小草,今生幻化成人,只是为了等待一份约定,完成一个夙愿——遇上有缘的你。

散文写作 第23篇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①抒发情感,②照应开头

散文写作 第24篇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思昏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在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回想它们昔日阴影的浓重;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刻,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出于假意或真心地爱慕你的美貌;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爱你逐渐老去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躬身在火光闪耀的炉火旁,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凄然地低语那爱的消逝,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在头顶的山上,爱缓缓踱着步子,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将脸隐没在群星之中。

散文写作 第25篇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选取XX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下是几篇优秀作文的入题技巧:

一、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四、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五、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
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
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七、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
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八、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九、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实际上,一篇作文要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