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物理中学知识点11篇【精选推荐】

物理中学知识点11篇【精选推荐】

物理中学知识点第1篇学习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想三画图,根据模式去解题,具体来说,就是要:首先看题,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中学知识点11篇,供大家参考。

物理中学知识点11篇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1篇

学习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想三画图,根据模式去解题,具体来说,就是要:

首先看题,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

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

三画图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后建立解题模式。

1、下列字眼含义深刻,应该理解熟记,达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②光滑水平面:不计摩擦,摩擦力为零。

③水平面上: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④照明电路(电压等于220伏);正常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电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⑤导线电阻不计,电压表内耗电流不计,电流表内耗电压不计。

⑥没有特殊要求,物体都是实心的。

⑦漂浮悬浮浸没

2、常见解题关键和模式

①光学问题抓“法线”,力学题目要从受力的分析,两力平衡入手;解电学问题要分析电路的性质(是串联还是并联),弄清各个电表测量的是什么量入手(是总压还是分压,是总流还是分流),各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控制什么用电器(滑动变阻器有效部位是什么?抓住这些信息分析,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

审题→文字翻译→记忆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隐念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立解题关键→建立思维网络→列方程解题。

翻译和留痕就是在审题时首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标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运用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技巧——学习物理的杠杆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综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维方式,有时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下面粗略介绍几种供同学们选择。

1、因素分析法,运用有关物理公式,列出与问题有关的和类关系式,了解不变因素,分析问题涉及的变量,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2、图示法,认真审题,把题设景象通过画图表示出来,便如力学中受力分析示意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

3、极端法,有意扩大变量差异,扩大变化可使问题更加明显,易辩加深对问题的讨论。例如测量中的误差。

4、整体法,把研究的几个相关联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化简为易。

5、反证法,对一些命题举出反例给予否定。对于“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别有效。

发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又有用的规律,使问题简化,这是学习物理的标准之一!

例如:

A、规则固体水平放,ρgh算压强

B、液体流动容器装,压力大小看形状上重下压形象化,上下相等叫规则

C、物体漂浮液面上,所受浮力等重力V排除以物体积,等于ρ物除ρ液

D、物体全部浸液体,V排等于物体积重力浮力比值等,物液密度的比值

E、纯冰漂在液面上,化后液面看液密大于水密要上升,小于等于均不变

F、冰含杂质船抛物,关键看物的密度小等液密液不变,大于肯定要下降

G、规则容器放物体,增压浮力除以底。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2篇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3篇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进率。

3、根据公式想变形公式,多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扩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公式记影响物理量的因素,例如从f=Fμ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过P=F/S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其实质是乘积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通过公式想实验

公式是实验的原理所在,从公式中想所要测的物理量,从所测物理量想所需的实验器材,再进一步想实验过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4篇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倒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5篇

1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物理,有兴趣更好,没兴趣也要培养。物理有趣也有用,培养兴趣并不难。

喜欢一件事,你就会专心的去做,会为之而付出努力,这也是学好的前提。

2读书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物理课本讲述的是本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里面珍藏着"科学巨人们"的智慧之果。

阅读课本时,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师的指导,非常认真地一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除了精读课本外,大师建议同学们还可以广泛阅读更多的物理课外书刊。

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大懂的内容,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

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开阔眼界,扩充知识回,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更广阔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3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学习物理时,要认真采用观察的方法,要从单纯的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

首先,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

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多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

4手脑并用做好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

在实验中应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各种问题。

5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6正确使用数学工具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物理时,大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工具。应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

(2)在进行物理计算、推理时,要把物理计算和简洁的文字说理结合起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简明严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

(3)要养成用作图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习惯,如画物体受力图,简单机械的力图,晶体的熔解曲线,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光路图等。

7做好练习

在课文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些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分为四类:

问答题。在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要求我们应用刚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答。

讨论题。根据题目所提出的物理现象和条件,应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回答题中提出来的"是什么"、"如何变化"、"情况又如何"等问题。

计算题。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数值计算未知结果。

实验题。应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或联接线路,或进行实验验证物理定律,或测定某些数值,并作出分析、判断和讨论。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6篇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同学们一开始学的几乎都是自然现象,三态的互化。很多问题一下有些饶人,但理清知识点后就容易进入状态了。到了光学章节, 如:对于“凸透镜”一节的概念的理解,“透镜”就是可以让光“透”过的光学元件,所以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

关于“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则从透镜的形状和“凹、凸”两个字的形状上找相似点,而关于“焦点”则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可以把地面上的纸“烧焦”这个角度去考虑,可以和望远镜、远视镜及近视眼镜结合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必要的死记硬背原理等还是有必要的,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章节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二、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 ,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 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三、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

四、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7篇

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计算公式:F浮=G-F=ρ液gV排=F上-F下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m排=ρ液V排

ρ液:液体的密度 ρ液=m排/V排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m排/ρ液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S-P向下•S

=ρ液•g•H•S-ρ液•g•h•S

=ρ液•g•(H-h)•S

=ρ液•g•△h•S

=ρ液•g•V排

=m排液•g

=G排液

说明:

(1)“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为浮力产生原因,在同步学习(平时的考试)中,考一道填空或选择。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考一道题。还要注意在最后一道浮力计算题中——不会做时,别忘了想想它。

(2)“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与“F浮=ρ液gV排=G排液”的联系,明白就够了,不会考。(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m排•g =ρ液gV排

(4)给出浮沉条件(实心物体)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悬浮 ,G物=F浮 (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 ,G物=F浮 (静止后漂浮)

(5)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 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证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使用范围:气体和液体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8篇

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9篇

水的密度:ρ水×103kg/m3=1g/cm3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10篇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物理中学知识点 第11篇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