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和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其种类也在不断增加。金融资产具有高回报特征的同时也存在高风险,大量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管理存在低回报高风险问题。增强金融资产的组合管理意识、提升金融资产的组合管理能力、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优化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组合管理。
关键词:金融资产;组合管理;企业价值
一、引言
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是企业运用金融工具而形成的资产,包括应收款、现金、债券、基金、股票、衍生工具(远期、期货合同等)。同时,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也是与金融工具出售方的一种契约关系。按照财政部的口径,金融资产可以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三类。金融资产具有期限性、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等特征。
在我国经济持续的增长过程中,金融行业凭借着政策优势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回报率。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减缓和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大量企业为获取更高的回报,开始主动持有金融资产。但在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种类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着大量的企业其金融资产的低效使用、高风险隐患以及金融资产组合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的问题。为提高企业的金融资产组合管理水平,也为金融市场的安全与效率,笔者在具体调查研究企业金融资产组合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提出其对策,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企业。
二、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现状
(一)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不断增大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历程中,金融行业却凭借着政策优势保持着高额的回报率,并且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迅速扩张,在逐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流入金融领域。根据Wind数据显示,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平均份额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0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规模为2547亿元,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仅为0.94%。2016年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规模为15006亿元,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01%。2007年上市公司平均持有4.32亿的金融资产,2017年该数值上升到20亿元,增长了近4倍。2007-2017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相对公司总资产的占比总体上升,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平均占比达到9.23%。
(二)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种类不断增多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可供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种类在不断增多[]。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类别从早期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逐步增加为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债权投资、贷款、基金投资、股权投资及衍生类金融资产等。以伊利股份为例,其金融资产除了货币资金外,还包括期货合约,远期外汇交易,以及公司持有的如北京华泰新产业成长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等。虽然2010-2019年其货币资金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高于60%,但其占比整体上呈现一个下降的态势,其占比从2010年的94.3%下降到2019年的67.3%,非货币资金的占比从5.7%上升到32.7%。
(三)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管理水平较低
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是获取收益,收益的来源主要有利息和利得两种,利息和利得可能同时出现。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管理模式直接决定其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出售金融资产、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还是二者具备。企业对持有的金融资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风险中性型、风险规避型、风险偏好型三种。风险中性型管理模式,其目标为顺其自然的收益。企业持有金融资产随缘,伴随着企业的运营和对金融市场的接触而自然地持有金融资产,对所持金融资产没有偏好和选择。持有金融资产的收益来源于持有金融资产期限内的利息和到期时的可能利得。该种管理模式适合于风险中性的企业,但与资本的天性相违背,往往是金融愚昧性企业的自然行为。风险规避型管理模式,其目标为获取稳定的利息。企业获取的利息来源于金融工具存续期内合同规定的现金流入,而不是通过出售持有一定时间的金融资产一次性获得整体回报。该种模式持有金融资产的时间一般低于持有金融工具的期限,往往会在金融工具到期前将其出售。在信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较为稳定,可以为稳健性企业带来偏低但是较为稳定的回报。风险偏好型管理模式,其目标为获取风险收益-利得。企业获取的利得是金融资产购入与出售时的价格差。在金融资产持有期内,金融资产对应的金融工具受基本面和市场的影响而出现价格的变化,既有上升的可能,也有下降的可能,可能的收益伴隨着一定的风险。当然,金融资产的持有期内也可能有一定的利息收入,但利息不是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标。该种模式可以为进取型企业带来偏高但是风险较大的回报。
从资产管理的层级来看,这三种模式逐级提升,但现实中的企业金融资产的管理较少能归入最高层级的风险偏好型管理模式。
三、企业的金融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收益较低
在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的同时,相伴而生的有金融资产的低效使用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缺乏对金融资产的专业运行团队。大部分企业对金融资产的运行管理人员主要是财务人员,缺乏具备专业素养的金融人才,因而从源头上大部分企业的金融资产的运行管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二是在金融资产具备高回报的驱动下,盲目扩大其金融资产的规模。三是金融资产内部配置比例不合理,没有与企业经营管理项目进行有效的融合,导致金融投资管理无法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价值。例如大比例持有库存现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资产的流动性,但在企业经营资产流动性重组的情况下,则代表着金融资产配置与其经营模式不相符,同时也意味着企业丧失了金融资产的高额收益。
(二)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风险较高
在现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因为存在很多预期之外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市场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和政治等因素),进而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接连带动其金融资产价值产生变化,故而造成实际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管理不到位就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市场因素影响下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对手违约下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金融资产流转影响下的风险,操作风险是金融资产买入、持有和出售的全过程中企业的操作系统和行为影响下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具有客观性,但这些风险是金融资产的风险,而金融资产可以选择。通过资产的组合管理,在组合管理的原则和相应操作的影响下,就能實现风险与收益的某种理想程度的匹配。
(三)企业的金融资产组合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
大多数企业对金融资产的管理主要采用的仍然是分类别管理的方法,对金融资产进行组合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缺乏理财意识。部分企业被动持有金融资产,又不对金融资产进行主动的管理。还停留在主业举赢的老思想中,还没有意识到主动持有并积极管理金融资产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二,缺少对金融资产进行组合管理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大部分的企业是将管理工作交给财务部门或者专业化水平较低的投资部门。第三,金融资产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将“金融工程”作为金融资产组合管理的重要方法,没有将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工作中,出现了低层级的投资问题。
四、优化企业金融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金融资产组合管理意识
思路影响出路,企业只有意识到金融资产组合管理重要性,才可能做好金融资产的组合管理。在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金融化程度的背景下,企业要有金融意识;在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有组合管理的意识;在对金融资产进行组合管理的过程中要有三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意识和风险与收益最优匹配的意识。对金融资产组合进行合理配置,首先要确定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结构,二者的结构关系的优化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环节;其次要有战略投资眼光,应更多基于长期投资的目的,应该持有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相关的金融资产比例;最后要关注金融资产的相关性,只有资产之间相互独立或者负相关时才能有效分散风险。
(二)提升金融资产组合管理能力
能力源于专注,提升金融资产组合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企业要配备专业的人才。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方式引入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为企业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已有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对于岗位必备技能进行上岗培训和定期考核;对于工作中高风险事项和频繁发生的问题,要加强风险提示和讲解培训;对于新理论和新工具,要鼓励员工进修发展,提升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是企业要专业人员将金融理论和金融工具广泛应用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当中,特别是要着眼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强化金融工程对金融资产组合管理的支撑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存在的不良金融资产,增强管理能力。另外,对于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引入企业要采取激励机制,争取高质量人才可以在企业“落地生根”;对于进修人才,要给予进修机会和提升途径;对于工作中专业能力凸出者,除了给予绩效激励外,还可以通过升职方式鼓励其工作成果。
(三)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风险管理的流程为基础,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科学配置风险管控的资源,是既有条件下企业风险管理的最有体制与机制的设计。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首先要识别资产的所有风险,不能出现遗漏;其次要科学地衡量资产的所有风险,单一资产的某种风险的衡量相对简单,关键是资产组合的某种风险和集成风险的衡量;再次要确定风险管控的方法,要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确定所能承担风险的规模,不能承担超出经济资本规模的风险;最后是要不断地检视风险管控体系,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有效完善的风险内控制度有助于实现投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各项投资活动和法律法规及其内部的制度、政策和计划相吻合,进而减少经济或声誉受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胡奕明,王雪婷,张瑾.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蓄水池”或“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经济研究,2017,52(01):181-94.
[2]吴洪秀.刍议企业金融资产管理 [J].现代商业,2009(12):270+69.
[3]刘涛.金融化对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8(04):36-9.
[4]江春,李巍.中国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决定因素和含义:一个实证调查[J].经济管理, 2013,35(07):13-23.
作者简介:
肖 敏(2001-),女,湖南隆回人,学生。
猜你喜欢企业价值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51期)2019-09-10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几点思考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金融工具准则公开征求意见商业会计(2016年17期)2016-11-09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选择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衡量作用分析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中国经贸(2009年14期)2009-09-2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