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年的来由,晋代周处所作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清朝中后期,宫中皇室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就开始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小年,总之,小年是为了迎接春节到来的预演,是人们“忙年”的开始。而对于我来说,进入小年,就走进了母亲的怀抱,闻到了母亲的味道。母亲与小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缘,让我越发对小年有种特殊的思念。就如同中坪那一轮弯弯的月亮,流泻着思念的清辉,绵绵不绝。又如同粉清河那金丝带般的河流,年复一年地深情流淌,生生不息。
七十六年前的小年那天,母亲呱呱落地,外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从此,我与母亲结下了今生难舍的情缘,直到我的体内流着母亲的血液,喝着母亲的乳汁长大。小年是母亲的生日,在我的印记中,母亲从没真正为自己过个生日,年年都是在忙忙碌碌的小年中度过的。以至于到母亲六十岁生日时,我们姊妹把舅舅、叔叔們接来一起给母亲过了一个生日。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在小年当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份了。为了这事母亲可是没少费心事,从吃到穿,考虑得都非常周全。我依稀记得有句顺口溜是:“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写对字;二十五,买鞭炮;二十六,煮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发白面;二十九,蒸馍馍。”
小年的前一天,母亲就会拿出黄豆,放在木盆里用温水浸泡一夜。第二天,等黄豆泡涨后捞起来沥干水,母亲会架起那副青石小磨,套上磨拐子,用勺子搲出黄豆倒入磨眼,一个人就开始推磨磨豆子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母亲教我推石磨。别看那两块上下合着不大的石磨,若掌握不好推磨的技巧,是很难将石磨推转起来的。在我学推磨的时候,我可是没少吃亏、少流汗。双手推出磨拐子时若用力与石磨不平衡,要么磨拐子掉出来了,要么石磨是纹丝不动。在我刚刚长到略比磨拐子高一点时,母亲就教我学着推磨。她站在我后边,让我双手握着磨把手,告诉我,推磨有力气是关键,但重点是掌握推出磨把手的力道要均匀、平和,始终要与磨栓子保持平衡,才能把石磨推转起来。后来,我学过物理后才知道,就是力与着力点的关系。母亲一边教着我推磨,一边唱着千年流传下来的歌谣:“推石磨,推石磨,一升黄豆推两锅,爹一锅、妈一锅,奶奶没得堂屋里座……”母亲推着石磨一圈又一圈飞快地转动着,堆成小山的黄豆在吱吱呀呀的响声中消失了,乳白色的黄豆汁随着石磨转动,一层一层地洇在石磨周围,最后毫无规则地流进木盆里,一同流下来的还有母亲额头上汗水,均匀地掉落在母亲来回走动的脚窝里。
母亲把磨碎的黄豆连同豆汁一起装进水桶里,然后,取来豆腐架子,放在大木盆上,把磨好的黄豆汁用瓢舀进白布袋子里,一只手挽着口袋口,一只手使劲地揉着袋子,把豆汁挤出来,让豆汁和豆渣分离开来。一会儿功夫,豆汁就装满了木盆。母亲开始制作豆腐,她把木盆里的豆汁倒入大锅中,在灶里烧火,这个时候要注意把握火候,火不能太大,这是制作豆腐的关键,等豆汁滚烫快要沸腾时,立刻把灶里的柴全部抽出来,迅速把化开石膏粉即卤水,倒入豆汁中,用力地搅着,让石膏和豆汁充分融合。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片刻功夫,液态的豆汁就慢慢地变成固态了,母亲拿来四方形竹子豆腐筐,在里面放入纱布,一瓢一瓢的把豆腐卤搲到筐子里,扎紧纱布,上面压着一块洗干净的大石头,把浆水挤出来,过上半个小时,打开纱布,一个方方正正豆腐就做成了。看着水嫩嫩的豆腐,母亲告诉我说:“做人就要像豆腐一样,一世清清白白才行。一个人宁可是豆腐嘴巴,不可有刀子心”。母亲一生只读过小学一年级,认识的字少得可怜,但她教诲我们的却是字字值千斤。
在小年的一整天里,母亲可是连轴转,白天还要打扫家里的卫生,扫掉过去一年积攒的灰尘,也扫走过去一年的“穷运”、“霉运”,讨一个来年的吉祥。清代的《清嘉录》中就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尘”与“陈”谐音,小年扫尘有“除陈布新”的用意。家里的房子空间高,扫帚够不着房梁柱上的蜘蛛网。母亲就砍来一根竹子,留着青竹枝,扫房梁,抹墙壁,除屋檐……那种清扫的味道,弥漫着整个屋子,有竹叶香,也有灰尘味。扫过尘除,满屋干净。这在一年中是很难体味到的特别之味。在这一天,我们也会将全身洗得干干净净,俗称“洗邋遢”。
忙碌完毕,紧接着就开始过小年的重头戏:祭灶王爷。祭灶是小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宋代祭灶最为热闹,范成大有诗《祭灶诗》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人们就会在这一天往灶王像前供放糖果、馍馍等,以期冀灶王爷能够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等吃罢晚饭,母亲会把锅灶洗刷得干干净净,脸手洗漱净毕,拿出早已买好黄表、祭品、灶糖等,填好祭灶文疏,请上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新画像。把祭品放在灶台上,点一对红烛,三根香,烧点冥纸,虔诚的祈祷,愿灶王爷爷灶王奶奶:在天言好事,下界降平安。多叫人间乐,少叫世人伤。保佑全家老幼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晚上,灶台上糖果等祭品常常欠得让我们无法入睡,不停地翻身看看窗外亮了没有,心里都想着灶头那份祭品,只盼望着天快亮,让馋了一晚上的嘴巴尽快大口吃到香甜可口的祭品。
小年是母亲,母亲是小年。小年是母亲手中纳千层鞋底的线,无论你走到哪里,脚下的那根线,永远牵挂在心底深处,永远连着回家的路、扯着回家的情。小年是母亲冬天炉膛里永不熄灭的炭火,燃烧着激情,点燃着希望,慰藉着心灵。小年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是和谐美满的味道。小年的形式可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亲人之间的爱和情没有变,文化传承没有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永远不会变。这份无休无止的念想,终究是想不开,忘不了,放不下,淡不了的永远!
李敬相,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散文、小小说、社会纪实等作品在《蓝盾》《法治日报》《青年月报》《中国散文家》《湖北日报》《西部散文选刊》《文学教育》《襄阳日报》《襄阳晚报》等中央、省、市级报刊及媒体平台上发表。
猜你喜欢木盆祭灶豆汁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2年2期)2022-03-22一个好办法作文·小学低年级(2021年3期)2021-11-02豆汁儿少男少女·校园(2021年3期)2021-07-28齐进虎的木盆恋爱婚姻家庭(2021年5期)2021-05-12豆汁 老北京的标志炎黄地理(2020年8期)2020-11-06澡盆、浴缸及其他现代家庭(2018年7期)2018-07-13关东糖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7年2期)2017-07-29豆汁儿新校园·阅读(2017年3期)2017-07-05乡村祭灶年味浓文史博览·文史(2015年2期)2015-04-30聊聊豆汁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5年8期)2015-04-02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