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明确理论体系主体定位,弘扬中国美术写意精神

明确理论体系主体定位,弘扬中国美术写意精神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3-03 16:32:01 推荐访问: 主体 主体作用 主体性

孔繁明

[摘要] 近年来,经常被言说的“写意”已经不仅仅指代某种美术形式,即便是对美术中写意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写意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在当代具有澄清认识、匡正时弊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有关写意认识的误区,以期对推动中国画坛以美术创作为研究主体,立足当代、兼收并蓄,积极构建中国美术现代写意理论体系有所助力。毕竟,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体系为引领,才能在美术创作中进一步弘扬写意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具活力与魅力。

[关键词] 写意 美术创作 艺术精神 新时代 理论体系

无论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创作风格,还是作为精神内涵、审美意蕴的体现,在现代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中,褒贬不一的“写意”其实一直都在被人们所关注。对写意手法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写意精神的阐释与倡导也从未停止。尽管如此,人们对写意的认识还是较为片面且不够深入,存在着一些学理上的不足和混乱。也由于这种认识与理解的不足,导致有关写意的价值判断的可信度不高,这也影响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写意精神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充分弘扬。基于此,我们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美术现代写意理论体系。任何理论体系的构建都需要澄清基本认识,明确理论主体,再进一步联系实际,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展开进一步研究。具体到美术创作中,写意理论体系需要以创作实际为研究主体和依托,彰显真正的写意精神,由此才能充分发挥其引领美术创作、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与繁荣的作用。

一、写意与写意性

对写意的认识以及它与美术创作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因为概念含义的分歧而削弱了它的有效性。不仅写意概念的含义有分歧,它的价值也有分歧。写意不总是一个有价值的概念,不是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1]其实,即便是绘画创作中的写意也不能仅仅被认为是“逸笔草草”的笔墨趣味,所以不能把程式化的技法当成写意精神的体现。

“写意”一词很早便出现于《战国策?赵策?王立周绍为傅》:“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可以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对自己忠诚的人,其中的“意”指意图、意愿、想法,与美术创作中的写意相去甚远。美术创作中的写意是一种表现手法,一般指中国画中区别于工笔画的写意画。写意画还可以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它一般不需要具体详尽、客观真实地表现作画对象的细节特征,只需要以相对简约主观的笔墨色彩画出大概形貌,重点在于体现笔墨意趣和表达人文观念。此外,它还常常与诗词、书法、篆刻等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体系。一些学者认为写意用在绘画的表述中是始于元代的夏文彦,他在《图绘宝鉴》卷三中有言:“(僧仲仁)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這里提到的仲仁所写之“意”包含梅花的大概形态特征和个人情趣两层含义,“写”也并不等同于书法用笔,只是表现、表达的意思,而“以墨晕作梅”则是指一种表现方法。这里所说的“写意”与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国画技法分类中的写意已经颇为相似。

写意性可以作为艺术作品风格、特征的一种表达,其实就是借用了中国画中的写意概念。写意性艺术在造型方法和表现手法上不强调具体物象的写实性,而注重作品的神韵与特征,为的是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写实的审美趣味与精神意蕴。写意性中的“意”同时具有多种内涵,包含主题、意识、意境、意趣、意象等,如果要探求这些内涵,那便不能仅限于讨论具体的表现方法了。这种写意性在戏剧、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中都可以体现出来,甚至可以作为一种风格化的描述扩展到艺术之外的其他事物当中。

尽管现在有人提出写意油画、写意雕塑等概念,但在西方美术中并没有这种说法,也并无“意象”一说,只有具象和抽象之分。西方美术对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的划分通常是依托各种画派、主义。这些画派、主义大多有相关的理论依据与时代背景作为支撑。与西方对各种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进行细分所不同的是,中国的一些学者和艺术家一般将写实性美术作品以外的表现手法笼统地称为写意。然而,若要将中国的写意画与西方名目繁多的绘画风格进行比较,会发现写意显然不同于抽象。因为中国的写意绘画中从来都包含有写实性元素,表现对象和表现主题都具体可辨,没有走向完全的抽象。西方的抽象艺术则表现的只是一种主观形式感,并不反应具体的客观物象。在西方的具象绘画中,反倒有一些风格化的作品体现了写意中国画的一些特征。传统写意中国画在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与西方油画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中国画是笔墨在宣纸上所呈现的,与油画相比就有其独特之处,还有像“计白当黑”这样的表现手法在西方绘画理念中也鲜有人认同。随着西方写实艺术的衰微,取而代之的各种美术风格、流派在精神内涵、价值指向和表现手法上,其实与中国的写意性表现也少有相同之处。

二、写意精神与审美意蕴

关于写意精神的概念界定,首先,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哲学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哲学观念都可以运用于基于中国写意精神的艺术创作中。“在中国的传统里边, 写意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表现的精神内容基本不是情绪性的东西, 更不是一种惊悸、一种焦虑、一种忧愤、一种呐喊。它要提升这种情绪, 使之成为审美感情, 升华这种情绪性的感受, 达到一种精神境界。”[2]写意体现在美术创作上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西方审美系统的认识与表现理念。其次,写意精神反映了具体作品的审美意蕴。最后,它是艺术家审美情趣、人格修养、价值观念等精神品格的体现,代表着艺术家个性化的价值追求。20C8FD30-044B-4757-B1E4-5A8051963229

写意精神作为一种审美意蕴,在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作品中也有突出体现。因此,诗性追求也成了中国美术写意精神的一个重要指向。苏轼评价王维的绘画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苏轼所赞赏的“画中有诗”就是指一种诗化的写意精神。

那么,写意精神在具体的美术创作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它的审美意义何在?在笔者看来,写意精神不应只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更不应只是为了肯定所谓的“不求形似”而存在。它不是美术创作中可以自由添加的“调料”,也不是可以随意标榜以掩盖作者创作水平低下这一事实的“遮羞布”。写意精神指向的是一种体现艺术本质的审美意蕴,它可以是对天地自然的诗意表现,也可以是对社会事理的人文关怀。因此,所谓的写意精神并非局限于某种画法或某个美术种类。

美术作品中的写意精神不能脱离其美学意蕴,也不能故弄玄虚,它需要结合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内涵进行阐释。真正的中国美术写意精神代表着自由独立和融合变通的主体精神,而不是僵化保守、停滞固化的教条束缚。关于写意精神体现于美术创作中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创新与突破丰富了艺术表现语言,使艺术审美更为多元。其次是在具体的美术作品中,写意精神的意蕴由主题、手法、艺术形象等生发而出。最后,写意性美术创作向人们呈现的是一种有别于写实与抽象的视觉图像,“写”得是一种更具美学意蕴的艺术之境,这也进一步丰富、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三、价值错位与主体定位

构建中国美术现代写意理论体系,需要给以写意画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写意性美术创作一个较为合理的价值定位,而不是标榜其在美术史上的至高地位,夸大其艺术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在评价写意性作品的艺术价值时,应该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客观判断。

“当前写意精神的严重失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专家们认为表现在全国美展中,工笔形式的太多了,写意形式的作品太少了。这是非常表面的。我认为,表现在整个中国画坛上,写意形式的作品太多了,而这太多写意形式的作品中,具有写意精神的作品太少了。”[3]写意中国画的数量在当代一些重大美术展览中所占比例较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是这些展览的评委有意轻视写意中国画,而是因为现在的一些画家作画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缺失真正的写意精神,加之写意中国画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不够,所以降低了它在一些重要展览中的影响力。如果不重视题材的选取和笔墨形式的创新,仅仅靠增加写意中国画的参展数量,并不利于在新时代的美术创作中弘扬写意精神。

有人坚持认为写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正宗,代表了中国画的最高成就。且不说这里所指的写意画是否包含了除工笔画以外的所有绘画样式,还是特指写意性的传统文人画。其实并不是所有写意性的美术创作都值得称道,如果画家技艺不够精湛,表现手法程式化,表现题材单一化,再加上达不到一定的精神高度,那样的写意性创作又有多少艺术价值呢?特别是对许多现当代写意中国画而言,“笔墨趣味取代了原有的庄禅精神,而有了更多的守成与效仿,成为无病呻吟的笔墨演练,评价标准越来越玄、越来越窄,已经和当初出现时强调自由精神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我们在谈论写意传统时必须直面和反思的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写意传统面临着现代转型与换血”[4]。同理,其他种类的强调写意性或写意精神的美术创作都不能企图离开作品主体,通过空泛的过度阐释而高估其艺术价值。

“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这句话的意思是,评价一幅画如果仅仅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那么这种鉴赏水平就和儿童差不多了。反之,如果一个人认为画得不像就比画得像好,也同样不足为训。至于定位写意精神在创作中的价值,不能离开对具体作品的研究分析和鉴赏考量,更不能一味强调技艺层面的写意性而忽略画面中写意精神的体现。

在强调美术创作写意性的同时,也不可否定写实性的价值意義。写实性表现因其具体生动,所以能够更直观明了地表达创作主题,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其实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局限性,写意性美术创作亦然。如果一味地强调写意的独立性,反而会限制其创新与发展。写意性表现手法如果能与其他表现手法取长补短,互为融合,将更能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反,表现手法的创新与突破也丰富了写意性作画的图式。正是有了写意性与写实性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传统中国画在新时代的美术创作,特别是人物画方面的表现力才得到了有效增强。

四、体系构建与理论引领

写意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都被作为一种主流文化而受到推崇,特别是颇具话语权的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更使写意的影响力大增。而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引进使写意变得饱受争议。如今,在这个资讯发达、观念多元的时代,人们对写意的认识、理解与价值判断更为多元,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积极改造者有之,固执坚守者有之,只不过大多是各执一词,缺少对写意的整体分析与研究。中国美术现代写意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写意,纠正有关写意的错位理解,发挥理论引导实践的积极作用。

“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的写意画要了解这个时代需要的人文关怀,要思考时代的命题,注入时代的气息,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这涉及文化的视野、开阔的胸襟、深层的思考。”[5]构建中国美术现代写意理论体系既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精华,又要兼收并蓄,从现实生活和世界文明中汲取营养,避免固守传统、食古不化、妄自尊大,这样才会让此理论体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升级、充满活力。写意理论体系的建立就是要帮助写意性美术创作寻找突破的路径,谋求发展的空间,助力写意性美术题材、手法的创新。只有这样,写意精神的内涵才会更加丰盈,写意性创作才能在新时代取得进一步发展。

中国美术现代写意理论体系的构建一定要以美术创作为依托,回归作品本身。美术是视觉艺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解读不能忽视审美主体的感受。如果离开具体作品的客观形态奢谈写意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这种以创作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建构既要有个案研究,又要有整体分析。对美术创作而言,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若要讲一件美术作品的写意性或写意精神,就必须结合具体的图像元素进行分析与阐释,比如探讨其写意性是如何表现的、写意精神体现在哪里、写意精神的价值指向是什么……这些其实都会涉及具体图像。至于对具体作品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到位,不能把是否具备写意精神变成一种可以随意运用的褒奖之词。

写意精神深深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沃土之中,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价值体系和审美体系之中独具审美意蕴,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如果说“写意词汇的运用,会进一步促进提高注重写意精神的文化自觉性,引导大众进一步深入审视中国写意艺术传统”[6],那么中国美术现代写意理论体系的成功构建一定会为中国写意美术与世界美术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也有助于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注释

[1]彭锋.什么是写意[J].美术研究,2017(2):21.

[2]薛永年.谈写意[J].国画家,2006(2):12.

[3]徐建融.写意精神和写意形式[J].国画家,2011(6):06.

[4]袁文彬.中国油画的写意情结与当代发展[J].中国艺术,2015(3):55.

[5]同注[2]。

[6]阎安.写意的活性与可拓展性[J].美术观察,2012(3):17.20C8FD30-044B-4757-B1E4-5A8051963229

猜你喜欢理论体系表现手法意蕴干将莫邪传说演变路径及文化意蕴天中学刊(2022年5期)2022-11-08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2021年34期)2021-01-03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厚重感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21期)2019-07-02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