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百年回溯与湘人本色

百年回溯与湘人本色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3-03 16:48:02 推荐访问: 人本 回溯

陈元幸子

一、展览概况:市民共享的书画大展

2021年是湖南衡阳籍著名书家、教育家、画家曾熙诞辰160周年,为纪念他在近现代传统中国书画史上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由湖南美术馆自主策划的“独留苍翠照山川—纪念曾熙诞辰160周年书画特展”于2021年10月23日在湖南美术馆开展。该展是“湖南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走进湖湘近现代名家系列活动”之一,是湖南美术馆构建近现代湖南美术史的有力举措。本次展览选取曾熙自题诗“独留苍翠照山川”为题,通过“古心独有顽石知”“画从古籀见传灯”两个部分,分别呈现曾熙在书法、绘画上的探索与成就;通过名为“萧然一叶与天随”的文献部分,旨在借助实物、照片、年表等勾勒出曾熙的人生历程,丰满观众对曾熙的认识。展览展出曾熙书画作品及相关史料文献近两百件,展厅面积共计1700平方米,展线近450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曾熙书画艺术展,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曾熙的艺术风貌,以及他作为社会巨变之际湘籍知识分子的时代选择与担当。

为社会提供有艺术高度和思想格调的精神产品,是美术馆的使命,让观众舒适地接受与吸收这些精神产品,亦是美术馆的责任。为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湖南美术馆多措并举,以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活动与市民共享曾熙艺术生命里的能量。借助观展留言簿的设置,吸引了更多人参与互动并加深了展览印象,让观众把展览“留下来”;举办“馆长带你看展览”“扇面绘制及信札书写体验课”等活动,让观众在专业讲解和实践中体会艺术的魅力;运用曾熙作品中的元素制作文创产品、根据展览内容制作展览手册,梳理作品和文献资料出版展览图录,让观众把展览“带回家”;与各大专业媒体平台合作,推出线上360度全景展示,方便观众随时随地沉浸在曾熙的艺术世界中。自开展以来,展览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及肯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展览特色:兼顾厚重感与鲜活性

好的展览既要体现历史的厚重,又要具备生命的鲜活,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回顾和纪念艺術先贤的展览,会相对自然地流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因为随着时间的沉淀,不论是艺术作品,还是手稿、照片、遗物等文献和实物都带着过去的时代气息。除了历史情境的还原,厚重感还归功于基础材料的扎实呈现。案头功夫下得深,材料吃得透,展览的学术含量才会高,学术价值才会大,才能让展览有嚼头,可回味。然而,展览始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起着沟通人与艺术的作用,如果一味加重历史性,则会令展览生涩乏味,也偏离了展览本身的意义。因此,具有人情味和生命力的展览就显得尤为可贵。艺术不是铁板一块,展览也不是,策展团队应该要通过对细节的把控向观众传递一个观念:好的艺术和艺术形式都承载着人类的精神,饱含人的生命与情感。湖南美术馆希望通过充分研究和精心设计,让观众发现曾熙艺术生命里的情与思。

在展览结构方面,强调绘画与书法并重。长此以往,学界最为关注与看重的是曾熙的书法成就,因此曾熙也多以书家身份出现于学者们的研究中。策展人研究后发现,曾熙作画起步晚,因深厚的书法功底,在绘事上讲求以书入画,起点高,格调雅,亦有极高的成就,然而却鲜被人挖掘。因此,展览特遴选曾熙绘画作品40套,共75件,构成单独板块,形式以卷轴、册页为主,涉及山水、花鸟、人物三种类别,较为系统呈现了他在传统绘画上的艺术观念与创作。与此同时,绘画板块恰好能与书法板块呈现不同的审美意趣。在书法上,曾熙五体兼擅,融会方圆,尽显磅礴之气;在绘画里,曾熙品类多样,性情畅快,独具温和之质,观众可在展览节奏的变化间感受曾熙艺术的丰富与灵活。此次所展出的绘画作品,亦是策展人用心挑选而出。其中《赠姚云江山水册》是曾熙山水画的精品。此套册页每帧均以寥寥数笔勾勒成景,山石平缓如丘,树木温润成林,多以淡墨写就,呈现出松脱散淡的气质。从册页的款题可以推测,这套册页并非一蹴而就,或师古人墨法,或仿古人画意,或游历某地写生而成,皆流露出一种平淡天真之美,体现了曾熙作为文人画家的格调与品位。姚云江是曾熙弟子,习中医。在曾门弟子中,姚云江收藏其师书画最多,此套作品亦是师徒二人友好交往的见证。展览还展出了1924年曾参加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的《松树图》原作,作品采用对角线构图,留白空间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疏朗灵活。用笔则中锋侧锋兼施,浓笔写干,枯墨出枝,配以潇洒的款题,更显古朴的文人气派。策展团队特意将1924年此作品参加展览的实物文献一并展出,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这棵穿越百年的古松在此刻焕发出的生机。

在展览内容方面,捕捉历史细节里的情感流露。如今,在近现代艺术名家作品展上,艺术家照片、手稿、所用物件等相关文献与实物已然成为展览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便观众进一步了解艺术家。本次展览利用湖南美术馆特1厅独立的长形空间作为专门的文献展厅,位于展厅中央的展柜里陈列着曾熙生前用具、名刺及相关书籍资料等。在墙体部分,重点设计了曾熙年表、所题或所书的民国出版物以及他与友人的手札书信。观众置身于三面不同类型、排版错落有致的文献厅内,沉浸于曾熙人生历程中,更能促进他们与艺术家的共鸣,加深对作品和展览的理解。为了增加文献的柔软度,策展团队精心挑选十余封手札书信,文字皆以行草写之,将人情往来娓娓道出,如从《题〈雪景图〉小稿》中能读到他自述生平的肺腑之言,从《行书菜谱》中可品味他日常生活的活泼之态,从随笔手稿里亦能体会他不忍离别的伤感之情等等,内容真切平实、生动感人。从与谭延闿、马宗霍、姚云江、李瑞奇、吴昌硕、哈少甫等至亲好友的通信中不难看出曾熙人性的真挚。与友相聚的欢喜、借款还债的困顿、因病难行的无奈和知友安好的欣慰等在字里行间流露无疑。我们希望观众能结合释文,读出曾熙人生里的辛酸甘苦,理解他立体而丰满的个体形象,感受百年匆匆,生命不易。

在展陈设计方面,追求朴素又灵动的展览风格。此次展览陈列于湖南美术馆三层的7、8、特2展厅。7、8展厅分别展出书法、绘画两个部分,相互应和。为突出各部分,营造观展氛围,策展团队在曾熙作品的常用色中提取蓝和橙二色,取蓝得其沉郁,取橙得其明亮。在书法板块选用橙色铺底,而绘画板块则涂抹蓝色衬托,中和彼此。由于底色的设计,使得展览结构明确,视觉分割清晰明朗。书法部分的展线按篆隶楷行四体依次呈现,卷轴、条屏、长卷形式多样,在空间上注重作品数量及大小变化,避免审美疲劳。绘画部分则分“有古人无我”“有我无古人”两个部分,展线简捷流畅,便于观众了解曾熙习画的不同阶段及演变过程。在绘画部分结束处,策展团队有意留出空间,将曾熙题画诗“独留苍翠照山川,洞壑泠泠响远天。最是松风无执着,吹将幽意落空禅”印制于墙,希望观众能在感受完曾熙整体艺术面貌后,再次体悟这首诗中的境界与意味。

三、展览目的:在美术史构建中彰显湘人本色

曾熙作为近现代湖南美术史上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对他的艺术人生进行梳理与研究,从他的个体生命中寻找和探究湖湘基因是湖南美术馆的职责所在。曾熙出身寒门,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思想,前半生积极入仕。甲午战争时,他弃文从戎,后投身维新变法运动,立志报国。1903年,他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在湖南,他大兴教育事业,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历任湖南南路师范学堂(现衡阳师范学院)监督、湖南高等学堂(现湖南大学)监督,成立衡阳书画学社等。1915年,曾熙应李瑞清邀,移居上海,以鬻书画诗文及设帐授徒为业。在他70年的岁月里,经历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作为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代表,曾熙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之中。在世纪交替、家国变故之际,他跌宕人生中所体现的勇猛与善良、朴厚与温钝、一生正气与有情有义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优秀品质,亦是这个时代不应遗忘的湖湘根性。

美术史构建作为美术馆知识生产的发动机,为美术馆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养料以及精准的学术方向。构建近现代湖南美术史,是湖南美术馆自建馆以来秉持和践行的学术目标。我们希望通过对近现代湖南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以及相关学术课题的挖掘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尘封于历史中的文献史料,清晰历史轮廓。湖南美术馆开馆后推出的“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系列展览、与本次展览同时展出的“纵横有象—晚清以降颜氏书风在湖南特展”都来自这一学术构想。从某个角度看,美术馆是过往与现下的桥梁,走进美术馆就是走进了过去。只有把来时的路摸清,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说到底,我们的工作,就是以艺术作为切口,触摸历史,建立相对真实与客观的艺术史脉络,讨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土地、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及从中生发出来的文化问题。

猜你喜欢策展美术馆湖南仁·社区美术馆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第二课堂(小学版)(2022年1期)2022-04-23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画刊(2021年9期)2021-10-09《策展哲学》海外星云 (2021年24期)2021-01-21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画刊(2020年7期)2020-08-04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东方教育(2018年8期)2018-05-31美术馆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6期)2018-02-10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数学大王·低年级(2016年5期)2016-05-14加州美术馆焦点(2014年6期)2014-08-19湖南童谣红领巾·萌芽(2009年10期)2009-12-03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