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五一特稿:培养好工人,成就工匠梦

五一特稿:培养好工人,成就工匠梦

【编者按】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新征程上,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激荡人心。为了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技术工人。他们是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

尊重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这不仅是对于技能人才的鼓舞和引导,更应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愿每一个人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编织属于自己的幸福。谨以此文,向坚守岗位、热爱劳动、克艰攻难、勇攀高峰,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他们致敬,更向坚信“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的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为期4天的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濮阳落下帷幕,河南技师学院代表队的参赛学生夺得了3金1银的好成绩。但是,面对这样的成绩,带队的学校校长占江却不甚满意,因为,他的期望值比这要高。

作为一名从事了30多年职业技术教育的占江,自从接掌河南技师学院后,他的心中又萌生了一个更远大的梦想——要将弘扬工匠精神在全校师生中发扬光大,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不负祖国,不负时代。

技术工人(以下简称技工)是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江占告诉记者,在广大工人群体中,高技能的技工,因其技术过硬、待遇优厚,曾经受到许多人仰慕。“六级木工,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这是多年前赵本山小品中的一句台词,虽然令人捧腹,道出的却是实情,那是一段远去的“八级工”制的历史。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推出了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厂矿企业推行“八级工”制,从一级到八级,将技能等级和工资水平一一对应。

改革开放后,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老“八级工”分级不再适应实际需求,从而逐渐被简化为初、中、高三级,后又增加了技师、高级技师两级。

20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在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延伸和发展为新的“八级工”制度。

技术等级的划分,给广大工人指明了奋斗方向。有人因此欢呼,技工的春天来了!

曾经的八级工有多牛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建设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工厂生产能力有限,为了更好提高工人对技术钻研的积极性,我们借鉴了苏联的工资模式,于是八级工资制登上了历史舞台。

八级工资制由“工资等级表”“工资标准”(工资率)“技术标准”三部分组成。按照工人的生产劳动复杂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将工资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八级。八级工成为当时顶级工匠的代名词。

八级工到底有多牛?第一代潜艇、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以及第一颗航天卫星的制造都离不开八级工们的辛勤付出。

有人曾说,当年人们最向往,但也最难拿的两个证书,一个是大学毕业证,另一个是八级工证书,因为这两样证书没有几十年努力是拿不下来的。

在当时的工厂小社会里,八级工不仅是年轻人心目中的明星,甚至拥有无上的权威地位。有些工厂引进最先进的机器,只有一些八级工有权操作,普通的学徒和工人摸一下都难,即使是厂长想碰都得先获得八级工们的批准。

另外,八级工的工资也很让人羡慕。

1959年,29岁的八级钳工郭裕泉被评为八级工。“当时一级工每月工资32元,八级工有108元。那时候的108元绝对算高工资了。”郭裕泉说,那个年代,八级工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身份,是工厂的标杆人物,代表着高技术和高收入,政治上和作风上也都是走在最前面,备受推崇与尊敬。

“当时,不要说成为八级工,就是评上五级工、六级工,在企业里或在社会上都有很高地位。”山西省一煤矿退休职工梁云娥说。

1960年前后,该煤矿有职工1300多人,但是能评上八级工的,不过寥寥几人。但就是这么几个人,却支撑起了整个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一片天。

每一个八级工基本毕生都在钻研一个行业的最高技术。杭州著名的八级鍛工梁毛毛说:“我的八级工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一有空我就琢磨技术,每一次敲击都会总结其中的诀窍,每一个产品都努力做到细节上的完美,就这样,整整敲了37年。”

1956年,全国企业开始推广八级工资制,该工资制一直施行到1985年,最终被结构工资制等取代,由此载誉几十年的八级工资制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大国工匠”的摇篮

数千年来,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中也涌现不少大国工匠,他们多起步于技术工人。可以这样说,这一特殊的技工群体,是造就大国工匠的摇篮。

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出一连串的名字。

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负责人崔蕴,痴迷火箭40年,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每一次火箭发射,他总是最后一位从发射塔架上下来的人,只有经过他最后检查确认无误之后,火箭才能够点火,凭借着严谨、忠诚,他培养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在金属上进行雕刻艺术的胡胜,本是一位车床加工工人,是全厂车工中对刀具最精通的人。为了国产预警机核心部件的生产,他使用数控机床必须将加工精度控制在4微米以内,这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永远追求极致的“深海匠人”周皓,是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钳工,负责所内深海科研装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维修工作。在两次马里亚纳科考航次中,他解决科研装备技术难题156项,针对海试需要对科考装备合理升级改造58项,使国产自主研发的科研装备取得多项国际、国内第一。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特种熔融焊接工,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

坦克集群,在辽阔的大地上风驰电掣,一往无前,现在中国的坦克制造能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了。装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这个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

除去全国扬名的在国工匠不说,河南技师学院也有自己的骄傲。

曾经是郑州国棉三厂技术工人的宋会君,1997年9月调入该校任棉织专业实习教师。由于长期在企业生产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宋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将各种生产工艺和操作要领讲解和示范得深入浅出、晓畅规范。他后来取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职称,并荣获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技师”称号。

教授级高级讲师、数控铣技师凌志浩,同时具有多年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凌老师曾在河南纺织机械厂和郑州纺织机械股份公司从事技术工作23年,先后担任工艺员、数控程序员、工艺室主任、剑杆织机分厂技术副厂长、质量部副部长。

占江介绍说,这两位教师之所以能够在专业教学方面颇有建树,是与他们长期在生产一线的积累与沉淀,与我国产业工人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的。

占江对未来的期待就是,能多培养出更多的宋老师、凌老师型的优秀人才,甚至是能踏上工匠之路的国之重宝。

技术工人的春天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较多地体现在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开发新产品、高质量的产品较少,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高,甚至有的不需要什么技术,因而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支持下,并没有感到缺乏技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断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全球的“制造中心”。小到打火机,大到家用电器,这就需要快速生产出大量的新产品及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从而需要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这与我国目前技工数量与质量现状有较大的差距,即是说较缺乏能够达到生产要求的各类技工。

旧的“八级工”制度,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创造了神话,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又出现新的课题。

旧的“八级工”制度废止后,我国技工的职业发展评价一直是五级,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建立‘新八级工制度有助于打破技能工人成长的‘天花板‘隐形门。”占江说,新“八级工”制度的出台,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

技能等级“链条”更长更完善,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技能人才的等级水平和职务岗位,为其职业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这也让技能人才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新“八级工”制度带来了一种重视技能人才的导向和风气。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但与我国經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工作实际要求相比,技能人才仍然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八级工”制度,和此前新修订《职业教育法》等举措的深层用意一样,都是完善和落实技工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技能人才,鼓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设备易得,技工难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此,占江深有体会。

权威部门给技术工人的定义,一是指从事技术密集型生产加工,使用精密、先进、稀有设备的工人,如精加工、钳工,以及维修、调整等技工,其操作技能复杂,属智能型工人。二是指关键岗位上的操作工和其他岗位上掌握较高操作技术能力的工人由于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媲熟的技巧是生产第一线上保证技术工艺落实的中坚力量。三是指那些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操作类、重复性劳动的非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在第三产业中从事简单劳动的一部分技术人员。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需要一流的技能人才。技工虽然有着良好的待遇,但是,在现阶段的务工实践中,却出现了“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局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

占江说,当代技工的现状堪忧,这并非杞人忧天。其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量多质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技工总量较多,但其整体素质较差,很多技工虚有其名,不能满足企业使用先进技术,生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要。

其次是私营企业技工状况较差。有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私营企业的技工技术等级最低,技术等级全部是中级工及以下水平,而从总体上看,中级工及以下水平的技工只占68.5%;
文化水平最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了83.3%,比总体水平高45.3个百分点。然而,私营企业对技工的需求却很迫切,平常所讲技工缺乏,高薪请不到技工的企业,多数讲的就是私营企业。

第三是人员流失严重。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发展较差,缺乏有效的留住技工的手段,以致其流失严重。调查显示,收入低、发展机会少、住房条件差是造成企业技工外流的三个主要因素。与技工流失形成对比的是企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并不大。

归根结底,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技工也较多,但缺乏适应技术更新、产品创新的技工,而且所流失的技工也往往是一些处于关键岗位、拥有较高级别的技术工人。因此,所谓缺乏技工的关键体现在缺乏真正懂技术、勇于创新的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

技工的培养尴尬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深化阶段,产品和技术更新日益加快,正在成长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的成长并非一夕之功,是需要下力气培养的,但是,目前培养技术工人的环境还难尽人意。

长期以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技工不是通过市场获得的,而是来自计划的配置,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其来源一是学校毕业的学生,二是社会公招,三是本单位职工的待业子女。他们往往没有(或者只有较小的)竞争岗位的压力,从而没有太多的追求技术能力的动力。而公有制单位使用技工缺乏较好的制度保障更使得技工难以成长。技工的快速成长,就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了。

技工缺乏的原因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这看似是一道简易题,但是,操作起来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点表现在技工的培养上,尤其明显。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专门的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学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职与高职。其实,这类职业学校,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是培养“技术”的,这类学校的终极目的,同普通高校一样,学习的是“文化知识”而非“操作技能”,也是“文凭”制造者。而真正教“技术”学“手艺”的,是一类被称为“技师学院”的学校,简明来说,技师学院从事的是技工教育。河南技师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技工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职业性,最好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校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瞄准区域产业布局和企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着力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

“十三五”时期,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技工教育发展。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技工院校2423所(其中技师学院496所),在校生395.5万人,每年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超过400万人次。

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达到26.59万人,较2015年增长41.5%。全省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五年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5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6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6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6家;
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773.61万人次,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900万人,占全省4884万就业人员的18.43%。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共有职业院校520所、在校生268.38万人,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工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广泛需求,为技工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但是,社会上对技师学院的了解度与认可还偏低,一个重要原因,仍与“文凭教育”有关。

一般的中职与高職院校,主管单位为教育部门,毕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中专文凭的。而技师学院的主管机关为各地的人社部门,所以,大部分地区技师学院的毕业证书不为教育部门认可,这就给家长们设置了一道心理障碍。正因为如此,技师学院才给人一种“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陌生。

路在脚下

技师学院如何进一步获得提升与社会认同,是每个技工教育者所要面对思考的命题。占江与他的同事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来完善这一答案。

1992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占江就进入河南工业技师学院工作,历任院团委副书记、书记、院办兼党办主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10年12月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河南技师学院成立后,成为第一任当家人。

河南技师学院是在河南工业技师学院、河南地质高级技工学校和河南省劳动干部学校基础上设立,成立于2019年12月,是一所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主要通过学制教育承担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河南技师学院目前设置有智能制造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贸与服务学院6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理论研究基地。在籍学生规模近1.6万人,年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

追根溯源,河南技师学院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汇聚了一大批省市级技能大师,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技艺传承、技术研修、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发力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一体、校企双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华为、中国中车、上汽集团、施耐德(中国)、海尔电器、BYD集团、腾讯、华北石油局、宇通客车、郑煤机集团等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共育”“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开展深度合作,广开就业渠道,拓宽发展平台,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近年来,河南技师学院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技工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该校毕业生武继旭现为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电焊工,荣获郑州市技能大师、河南省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称号。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王俊涛,现在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工作,任自动化技术员,曾获河南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被评为“郑州市青年技能工匠”“高新区金牌工人”。

机电一体专业毕业生于洋,现为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任洁净检验员,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李朋帅,现在郑州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任卧式加工中心技术工程师。

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刘蔚峰,现在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任技术工程师。

…………

像他们这样的优秀毕业生还有很多,技工院校的系统化教育,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他们自立自强、技能成才的奋斗轨迹,也是新时代技术工人群体的一个缩影。

当前的技工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诸如技工类的学校数量少、规模小,资金难以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参次不齐,社会认可度低……凡此种种,制约了技工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技工教育所面临的这些短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占江表示,技工教育的破局提升之路,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产业布局,瞄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促进就业需求,从已有条件和自身特点出发,科学规划,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俗话说,路在脚下。为了破解难题,提升人才培养档次,河南技师学院在常规教学实践的同时,积极尝试技工教育的新突破——拓宽开门办学之路。

值得借鉴的至少有三点。其一是开展分段教学。各地分校负责当地学生的基础教学训练,学制为两年,培养目标为中级工。校本部接收各分校输送的优秀学生继续教育,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高级工及预备技师。其二是提高生源质量。面向社会招收高中生与中职生,开办学制5年技师班,为厂矿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工人。其三是为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为用人单位提供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与继续教育服务。比如,他们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联办的产业学院,就得到了合作方的一致称赞。

采访结束时,占江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河南技师学院富士康工程师学院的兴建已纳入省政府的近期规划,建设用地已经拿下,破土动工指日可待。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支柱,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技工教育提质提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有力支撑了人才强国战略。实践证明,技工教育对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极其重要。新“八级工”政策的出臺,也必将让技工教育再次沐浴改革发展的春风。

猜你喜欢八级技工技师“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 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工会博览(2022年16期)2022-07-16“新八级工”时代来了工会博览(2022年17期)2022-07-15从技工到英雄阅读与作文(英语高中版)(2021年3期)2021-04-19《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汽车维修与保养(2021年12期)2021-03-08《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汽车维修与保养(2020年10期)2021-01-22《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汽车维修与保养(2020年4期)2020-07-18空中杂技师红领巾·探索(2020年2期)2020-05-19等级意林原创版(2018年12期)2018-01-05想起当年的“老八级”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