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莉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写作过程中涉及选题设计、材料收集、组织处理、遣词造句等复杂活动,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培育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写作也是小学语文的难点、重点,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引导其从“无言可写”的状态中走出来,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对象,提出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观点,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思维导图与小学写作教学概述
《标准》采取“分学段”的形式对写作教学提出详细要求,其中,第二学段(1~2年级)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包括:(1)引导学生产生写话兴趣。(2)能够将生活感知、阅读所得、想象事物等融入作文中。(3)学会用图文整理、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想法。概括来说,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写作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小学生“乐写、会写、花样写”,然而,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汉字、词汇有限,生活阅历与写作经验均较为匮乏,容易导致习作内容空洞浅显、言之无物,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流水账”般的机械写作训练方式,势必影响语文表达及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借助线条、符号、词汇、图画等元素构成,整体上具有绘画艺术观感,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尝试兴趣。同时,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原理是思维发散(或称之为“思维放射”),这非常符合低年龄段小学生所具有的形象思维特征,例如从具体的食物概念发散出面食,再基于面食概念发散出包子、馒头、面包等食品名称,如此一来,将“不可见的思维”以可视化手段呈现出来,将单一的写作素材扩展得更加丰富多元,有助于提升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图示形式”并不止思维导图一种,课堂板书、概念图等同样具有绘画属性,但这些并不适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写作教学运用。一方面,基于课堂板书与思维导图的对比可知,前者主要由教师执行,学生一般不能参与板书的生成过程,并且课堂板书的主要功能是概括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即所呈现的是“归纳思维”,这与思维导图的“发散思维”特征截然相反。另一方面,概念图在结构方面与思维导图相似,都是从一个“中心概念”或“关键词”开始向外拓展,但概念图形式简单、抽象性强,主要用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不允许思维随意发散,因此也不适合用于写作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教学工具,它在应用于小学写作教学时也具有一定价值,具体可以从学生、教师、习作教学课堂三个角度分析。
1.思维导图在学生维度的应用价值
首先,思维导图有利于传统写作教学要素的整合,并以“绘画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小学生对写作实践的兴趣。事实上,写作思维导图的设计、创作过程,本身也是写作实践的过程,但表达方面并非用文字语言,而是通过不同色彩的线条、符号、图画等实现,这样写作训练就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习作中所涉及的“关键词”,也从抽象的文字转变成了具体的图画。例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的写话训练,要求小学生描写自己的好朋友,写明“他是谁?长什么样子?经常一起干什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將“谁”“样子”“干什么”三个关键词用图画表示出来,显得妙趣横生。
其次,思维导图强调学生自己画,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描绘出来,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是思维发散、对外放射,在思维导图的层层扩展过程中,有利于强化他们的想象力,从根本上解决写作训练“无话可说、无言可表”的问题。
再次,思维导图的实现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多种技能,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例如,很多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写日记”“抄句子”的方式积累素材,但这种方法比较枯燥,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抵触、逆反的心理。如果将日记、文摘、读书笔记等改为思维导图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建立起不同素材的联系,从而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2.思维导图在教师维度的应用价值
对于教师而言,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写作教学中,同样具有重大价值。一方面,它有助于建立“系统化写作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小学写作教学从“碎片化、浅层化”向“组织化、深度化”状态转型,这也是实现习作教学“质的飞跃”的关键。所谓碎片化写作教学,是指传统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大量练笔,但习作之间缺乏密切关联,而浅层化教学现象主要是字词、标点、修辞等基础知识运用,忽略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教师可以建立小学语文“基于单元的习作教学”或“基于教材的单元教学”框架,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整个教材背景下,按照八个“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任务,设计出整个学期的写作教学任务、要求、教学方案、评价指标等。
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也有利于教师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即要求教师从专业能力发展角度进行“思维发散”,展开写作教学资源的拓展与整合,按照适合自己的途径构建写作教学的策略。例如,按照“文体类型”建构思维导图,整个学期完成“记叙文”“现代诗歌”“说明文”“书信”等写作教学;
又如按照“题材类型”建构思维导图,整个学期完成“写景”“写人”“写动物”等写作教学。
3.思维导图在课堂维度的应用价值
本质上说,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工具,课堂是它的主要应用环境。同时,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其中,人文性价值的体现需要借助一定的感性类、情感类方式呈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这一要求。思维导图从一个“关键词”发展成庞大的“思维地图”,主要依靠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课堂上构建思维导图的活动,本质上就是“我手画我心”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的比例减少,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机变得强烈,从而推动写作教学活动呈现出“翻转课堂”的局面,这有利于高效写作课堂的建立。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从一篇习作的完成过程分析,主要经历了“筛选素材→整理思路→语言表达→修改完善”四个环节,思维导图在这四个环节中均可应用,具体途径如下。
1.思维导图在筛选素材环节的应用途径
从学生角度出发,“写什么”是写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小学阶段的习作多以“命题作文”的形式提出,学生在看到题目后,思维层面很自然地会线性铺开,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就造成整篇作文毫无章法、逻辑感弱。特级语文教师管建刚认为,写作的过程是“不断选择与放弃素材的过程”,如果一股脑地将素材铺陈到纸上,就很难体现出中心思想与写作用意。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在筛选写作素材环节发挥很好的作用,它如同一棵大树,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枝丫、树叶,但很显然,一棵树过于茂密是不利于成长的,据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从中筛选一两个“关键枝丫”展开重点描写,让写作内容分出主次、彰显逻辑。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语文园地四”中,写作任务是描绘小蝴蝶、小蚂蚁、小虫子一天的经历。指导学生以“它们的一天”为关键词,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将“它们三个”一天的活动内容、活动场景、行为方式等作为思维导图的“枝丫”,再将每个场景中小蝴蝶、小蚂蚁、小虫子各自的表现作为“树叶”,尽可能详细地绘制思维导图,但在筛选素材时要求学生侧重一点,如早上玩跷跷板时,侧重描写小虫子的表现(体重比小蚂蚁大),中午玩热气球时,侧重描写小蝴蝶的表现(小蝴蝶会飞),下午躲避雨的时候,侧重描写小蚂蚁的表现(为小伙伴支撑蛋壳)。而到了最后的“天黑了”场景中,侧重环境方面的描写,如表达清楚月光、树叶被子、蛋壳摇篮等。
2.思维导图在整理思路环节的应用途径
叶圣陶先生指出:“习作就是练习说话、练习思想”,一篇习作的产生不应该是悄无声息、闭门创作,而是应该建立在相互讨论、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但是,传统小学写作教学很容易忽略“合作探讨”的环节,一般由教师布置题目、简单指导之后,学生便开始埋头书写。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完善小学写作教学流程,帮助小学生整理思路,有利于写作更加顺利、品质也更高。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语文园地六”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写出对大自然存在的疑惑,而“大自然”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概念,有着数之不尽的奇异现象。可以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引领小学生展开思路梳理,每当小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就在思维导图上标注一个“中心主题”或“节点”,例如“下雨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冬天为什么会刮西北风?”思维导图所表述出来的思路是“大自然的奇异现象→风雨雷电→雨→彩虹”“大自然的奇異现象→风雨雷电→风→西北风”;
基于思维导图展开探讨,发挥想象力给出答案,最后整理成一篇习作。
3.思维导图在语言表达环节的应用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一种书面语言艺术,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回归到小学写作教学中,在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困难就是“怎么写”,这也是写作教学的难点所在。从现实维度出发,二年级小学生所积累的词汇有限,会用的修辞方法较少,这会造成语言表达的困境,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春天”为题,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好词佳句”,但小学生的转化能力、实用能力不足,通过思维导图工具介入进行转化,帮助学生拓展对春天景象、意象、物候的认识,可以让写作更加出彩。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古诗二首”中,以《村居》《咏柳》的诗句为素材,在思维导图中转化成习作语言;
其中,可以从《村居》中提炼出“二月春风”“草长莺飞”“杨柳如烟”“东风沉醉”“春暖花开”等好词,而《咏柳》中可以提炼出“碧玉妆成”“柳丝如绦”“别出心裁”“二月春风”等好词,利用思维导图表明每一个词的用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品质。
4.思维导图在修改完善环节的应用途径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小学习作教学最容易忽视的一点,便是习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反复修改、持续完善,一般经过教师点评之后就“石沉大海”,这显然是不利于小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当然,对于教师而言,指导学生修改完善习作存在客观阻力,因为对于自己完成的写作内容,小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导图应用的价值就突显出来了,即在小学生完成习作之后,不要理解组织“讲评课”“解析课”,而是给出一个修改完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路线自行分析、自行完善。
例如,修改完善环节的思维导图划分四个领域,包括:(1)字词修改,如是否正确地运用了“的、地、得”,是否出现了主语运用错误等。(2)修辞完善,如“像……”“……似的”等修辞手法是否正确。(3)逻辑修改,文章在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方面是否存在逻辑冲突。(4)整体完善,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如将“写景习作”写成了“写人习作”。这种情况下的思维导图,可以看作是学生自我检查的模板。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写作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堂的组织均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很好地实现写作资源、思路的整合与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凸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的变型,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更为严谨的写作逻辑与思维,对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导图习作小学生烃思维导图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借思维导图算24点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0年10期)2020-11-10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第6章 一次函数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6年2期)2016-09-10我是小学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习作展示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4年4期)2014-07-05非常小学生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5期)2006-05-10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