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捷 张炜
摘 要:智慧图书馆是在网络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具有便利性、互联性、高效性等特点,是新技术与图书馆发展的密切融合。文章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发展方向及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功能与特征,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智慧化”设计方案,即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图书资源智能化以及人才建设标准化,旨在提高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水平,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智慧服务。
关键词:物联网;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构建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104-03
1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及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作为它们的组成部分,一些更多的“智慧单元”被提出并加以应用,如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商业、智慧工业等。智慧图书馆,既作为一个主体的一部分(如大部分的图书馆位于城市,学校图书馆隶属于校园的一部分等)存在,又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和个体,在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提出后,被广大图书馆学者提出并逐渐丰富和完善。关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国内学者目前还沒有统一的定义,他们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严栋是较早给智慧图书馆下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学者给出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基础,但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智能技术、智慧服务以及智能建筑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核心,通过高素质馆员的支撑与用户的协同感知,借助高科技手段和智慧化建筑,推动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的信息、知识服务的发展,它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更高级阶段,是集资源、技术、人才、服务、建筑为一体的智慧化集合体。
2 智慧图书馆“智慧化”设计方案
2.1 服务智慧化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达到便民、利民、为民的根本目标。智慧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先后经历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阶段后,又上一个新的台阶所提供的服务,是知识服务的升华和深化。图书馆只有具备智慧性、公共性、管理集群化和资源丰富性等基本特征,才能实现智慧化服务。
2.1.1 门禁管理。图书馆门禁管理主要依靠一卡通实现。随着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图书馆一般在一楼大厅入口处设置门禁卡,读者刷一卡通才能进入,后台依靠门禁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读者身份数据的调用。共同的身份认证机制推动了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使一卡通系统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重复投入,加快建设进度,为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2.1.2 自习室及阅览室占座服务。由于资源有限,图书馆常会发生占座行为。图书馆选座系统可以解决学习空间不足和秩序混乱的问题。自习室座位管理系统主要为读者提供自习室座位情况信息,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开放的自习室和各自习室的人数。管理员可定时更新各个自习室的剩余座位数信息。
2.2 管理智慧化
智慧图书馆管理分为为馆员提供智慧管理、为管理者(或领导)提供智慧决策两个部分。无论图书馆发展到哪个阶段,都需要馆员提供服务,因此,协助馆员进行智慧管理是保证图书馆智能运转的必要手段。智慧管理的对象包括全馆的纸质书刊、信息资源、建筑环境、硬件设施、阅览室、书库等。一个完善的智慧图书馆应该实现对全馆所有对象的管理,所有这些管理工作将被接入智慧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然后通过各种专用的传感节点采集各类有针对性的监测信息,再经过智慧图书馆后台的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后,实现对图书馆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2.3 图书资源智能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伟大的发明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数字文献以储存形式灵活、方便携带、内容丰富多彩、传播快、检索方便等优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阅读选择。目前,图书馆主要的数字资源是各类检索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或是图书馆自建,或是由供应商提供。虽然信息时代给图书管理和阅读服务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元数据标准不同、数字图书的格式不相同、管理和服务系统不统一等,这些都给读者阅读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数字资源越来越多对管理终端的服务器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系统管理员要监控各种服务器的状态,同时定期增加数据并进行数据备份。这些数据库其实大多数是以“信息孤岛”的方式存在的,它们之间并没有关联,检索也是各自独立的,因此,图书馆不得不提出“统一检索平台”的概念,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不同数据库之间的集中检索问题。
2.4 人才建设标准化
在制度不断发生变革的情况下,各个馆编制都相对饱和。图书馆招聘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图书馆应制订长期规划。图书馆每一个时期的变革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力是其必不可少的资源储备。如同发展目标一样,图书馆在馆员配置上也应该制订长期规划。图书馆应根据发展规划配置合适的专业人才,良好的人才储备如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基石。全面感知的智慧系统、个性化的推送服务系统都依赖于信息技术处理馆员、服务内容规划执行馆员的业务处理。在合理的时间有规划、有目的地引进合适的馆员应该也是图书馆规划包含的内容。第二,在配置新馆员的过程中,图书馆同样应该考虑现有馆员配置。对现有馆员的年龄结构、技术结构、学科结构甚至外语结构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图书馆馆员年龄层次分布合理,才不会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同质性过高是对人力资本的浪费,因此技术结构与学科结构都是考量因素。第三,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的一大利器。图书馆也应该清楚认知自身的发展前景,合理定位招聘要求,招揽最合适的人才。
3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构建路径
智慧图书馆是复合图书馆的一种高级形态,其在空间环境、硬件设施、资源建设方面,需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設备,实现人(馆员、读者)、文献、设备、建筑之间的互联,并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再通过开展自助、智能、全开放式的读者服务,使馆藏文献资源和馆舍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3.1 物理空间中的智能化
图书馆是一个用于学习、写作、科研和创造的物理空间,由于物理空间有限,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用成为图书馆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实体图书馆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读者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提供便利,为其营造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3.2 虚拟空间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移动服务成为现实。智慧图书馆广联互通的特点,使其能够实现IPTV(互联网协议电视技术)和手持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缝对接。虚拟空间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范围: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图书馆网站都可以检索及阅读数字资源。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各类型图书馆纷纷尝试一站式浏览与跨库检索、资源整合与集成、知识元链接等,大部分图书馆都开通了远程访问服务。
3.2.1 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馆内外均可使用,用户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访问移动数字图书馆。二是移动图书馆与用户的借阅卡号绑定,即可实现个性图书馆的构建。绑定后,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终生书房”,可长期保留历史阅读记录。三是移动图书馆资源丰富,涉及图书、期刊、报纸、新闻资讯、视频等,其中大多数移动图书馆提供文本格式的阅读资源,如上海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达21万种。同时,使用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图书馆均可使用3万册EPUB文本格式电子图书、400种报纸、100,000集有声读物、20,000部视频。四是移动图书馆App实现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用户通过移动图书馆App即可在馆内外进行书目查询、图书续借、到期提醒、文献查询与下载、视频观看等操作。五是通过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可以与图书馆员实时交互,发送咨询问题并得到相应回答。
3.2.2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微信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开发相应的服务模块。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并将数字资源及相关服务等嵌入其中。首先,微信公众平台整合了图书馆馆目查询和数字资源检索渠道,让用户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同时可进行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续借和到期查询。其次,微信公众平台可发布资源推介公告信息和讲座信息。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新书推介、数据库资源试用等信息,还可对近期将要举办的活动进行宣传,或对已开展的活动及时发布现场视频、图像、文字总结等。再次,有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了座位预约功能,用户可提前预约自习座位,这一功能使图书馆空间得到极大利用,避免了占座现象。最后,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用户互动,如:收集用户意见,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回复等;
对常见问题可发布常见问题集或在平台上进行相关主题发布。
4 结语
物联网背景下,用户借助相关设备,可随时随地享受图书查询、预约、续借,建立虚拟学习空间等服务。这种创新性服务提升了图书馆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增强了用户黏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和虚拟空间服务水平会不断提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满足用户的科研、娱乐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248.
[2] 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J].情报资料工作,2012(5):83-88.
[3] 梁光德.智慧服务: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88-92.
[4] 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4):85-90,95.
[5] 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3(6):75-79.
[6] 张洁,李瑾.智能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6):12-13,31.
[7]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8] 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9]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10] 王子舟,吴汉华.读者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活态资源[J].图书馆杂志,2009(9):10-15,32.
[11] 刘兹恒.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扮演的角色[N].新华书目报,2019-07-19(02).
[12] 伊安·约翰逊,陈旭炎.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1):4-7.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智慧图书馆物联网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11期)2017-01-13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年9期)2016-11-09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1期)2016-10-18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中国新通信(2016年16期)2016-10-18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环球时报(2016-08-01)2016-08-01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商(2016年4期)2016-03-24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