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脱贫攻坚)(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环节,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要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必须创新扶贫协作方式,增强扶贫“造血功能”,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对口帮扶提供有益经验。xx县作为xx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近年来xx市在对口帮扶精准脱贫方面的主要做法,特别是“两产两带、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对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具有启示意义。
一、xx县深度贫困的现状及典型特色
xx县位于xx省xx州北部,县域国土面积xxxx.x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xxx个村(居)委会,总人口xx.x万人,其中以xx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xx.xx%,是“老、少、边、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也是xx省xx个深度贫困县之一。xx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广、贫困程度深,本级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投入有限,当前全县脱贫还面临不小压力。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县域基础条件薄弱,各种突发性因素返贫也时有发生,部分脱贫人口自我“造血”功能仍很脆弱,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此外,少数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不清楚,仍把脱贫希望寄托于政府给政策、给扶持、给资金。在这种情况下,xx县要在xxxx年实现全部摘帽、xxxx年全面建成小康,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奔小康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一确保、两完善”的目标任务,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摘穷帽、拔穷根的关键举措,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协作,发挥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以及东部发达省份和省内结对帮扶市、区(县)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对口帮扶为引导的市场化、专业化扶贫协作新模式。据统计,xxxx—xxxx年全县累计xx个贫困村退出,共减少贫困人口x.xx万人。贫困发生率由xx.x%下降到xx.x%,下降xx.x个百分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xxxx元增加到xxxx元,平均每年提高xx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尚未退出的贫困村xxx个,其中深度贫困村xx个,未脱贫的贫困人口xxxxx户、xxxxx人。
二、依托产业对口帮扶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xx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特色优势不突出,仅仅依靠发展当地产业脱贫致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加之特色产业缺乏有效市场对接,且主要集中在油茶、猕猴桃、烟叶、柑橘、中药材、茶叶等传统农业方面,水果、油茶等中长期产业短期内难以见效,对贫困人口生产脱贫的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重点从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着手,逐渐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产业扶贫模式。一方面,从供给侧入手提高优质农产品,同时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从需求侧入手拓展产品市场,要在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目前,全县已建成猕猴桃、油茶、柑橘、优质稻、茶叶、烤烟、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xx万亩,基本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此外,还将油茶产业作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壮大生猪(xx.x万头)、肉牛(x.x万头)、山羊(x.x万头)、家禽(xxx万羽)、稻田养鱼(x.x万亩)等特色养殖产业,已建成万亩园x个、千亩园xx个、百亩园xxx个。
由于地域、观念、人口素质的制约影响,贫困地区产业一直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xx的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扶贫开发等项目大多以农户为单元实施直接帮扶,而真正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融合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亟需通过引入外部市场资源,加大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探索新时代扶贫协作的特色。因此,必须把握不同时期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难点,紧紧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四个工作重点,更加注重产业带动、更加注重劳务对接、更加注重人才支持。
xx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坚持用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广泛引导两新组织、乡贤能人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针对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选准增收产业、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更殷实更稳定的脱贫。相比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和东部沿海省市,xxxx通过xx多年持续开展对口帮扶,为新时代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具有历史渊源、地缘相邻、市场承接等方面优势。目前,xx市按照“两产两带、共建共享”的帮扶思路,把xx优势产业带进去,把xx优质产品带出来,在资金扶持、产业扶贫、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一)引进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扶贫内生动力
培育特色产业不仅需要发挥自身优势,还要充分借助外部资源,逐步转变由传统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路径,积极探索从二三产业深入挖掘产业扶贫的潜力。在对口帮扶过程中,xx市结合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光伏、风电和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和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目前,已正在组织推进“百村光伏扶贫”项目,按照“四统一保”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红、确保收益,首期在xx个贫困村建成并网总容量x.xMW的xx州最大规模光伏扶贫电站,预计每年可创收约xxx万元,将为每个村提供x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并持续“造血”xx年。与此同时,针对xx风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引进xx电集团投资开发风电,并签订xx万KW总资约xx亿元的风电开发协议。此外,为进一步挖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将xx优势红色旅游产业带到xx,依托党校主体班培训和党性锻炼教育活动,积极对接两地红色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旅游专题推介、旅游优惠政策等建成xx省内第一条对口帮扶红色旅游专线。xxxx年,xx已接待xx游客突破xxxx人次,直接为当地创税近xxx万元。
(二)搭建产业孵化平台:提供外包专业化服务
为解决市场投资和产品开发的盲目性,逐步补齐xx产业发展短板,xx市充分借助市场资源、依托专业力量,采取“政府+专业机构”的合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以xx正润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机构,共建xx省内第一个xx对口帮扶产业孵化园。其中,xx市政府负责提供建设运营资金,xx兴润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专业运营管理。一方面,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项目推介,通过“以商招商”“以商育商”等多种方式,重点围绕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招商引资。孵化园成立不到一年,已吸引xx国际站等xx家企业负责人实地考察对接项目,为入园的xx企业打开了新市场。另一方面,依托多元业务板块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商务办公、专业培训、创业辅导、技术成果转化、投融资支持等专业化服务。比如,帮助合作社开展“一村一品”项目建设,通过塑造品牌、申请专利、接收订单等服务,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已有签订入园协议企业近xx家,主要涉及特色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等。
(三)拓宽市场直销渠道:扩大农产品市场销量
由于当地交通运输不便,物流通道相对单一,传统农产品销售面临渠道不畅、市场不旺、平台不高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了当地优质产品的市场销量。除了把外部优势产业和服务带进来,还需要将xx特色产品带出去,真正实现内外部市场互为联通、资源相互对接、人员有序流动。在对口帮扶过程中,xx市从如何搭建具有影响力的便捷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直销渠道入手,引入总投资额xxxx万元、经营面积达xxxx多平米的步步高超市,充分依托全国xxx多家门店的平台渠道优势,通过不断整合市场资源、扩大销售渠道,把xx农产品带出去,还直接创造就业岗位xxx多个,带动相关岗位近xxxx个,为当地年创税xxx万元以上。为打造当地农产品“一站式”直销渠道,在xx县xx镇建立步步高产业扶贫采购基地(第xxx号),有效确保直购农产品的出产质量。启动“百千万工程”,逐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与农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此外,积极对接xx、xx等互联网企业,不断打造网上直营店和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点。
(四)开展劳务协作输出: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
要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必须确保劳动者充分就业,为贫困户提供相对较为稳定的就业岗位,关键还在于通过不断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为此,xx市先后组织企业、职业院校、创业指导师赴xx县开展“三送三基”专项活动,建立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根据贫困户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劳务培训,把当地就业意愿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员带到长株潭地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市场力量,引入xx华顺公司创建xx省内第一个劳务协作手机网络平台。企业自己垫资在当地xxx个贫困村招募人力资源经纪人,将劳务协作延伸到村级基层,帮助xx在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有序化、信息化上培养专业人力资源队伍。据不完全统计,xxxx年xx已组织当地企业赴xx县举办x场招聘会,共有xx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xxxx多个,现场达成劳务协作输出意向xxx人。过省劳务协作脱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岗位信息xxxx个,其中扶贫专岗xxxx个。
三、几点启示与建议
xx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同时也是xx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试点县,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支撑带动作用较弱,加之交通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xx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新城开发、产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创新扶贫协作模式,用好对口帮扶这一重要抓手,积极与xx等对口帮扶单位协作推进脱贫攻坚,依托已有特色产业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大帮扶格局,逐步探索出一条外引产业、内强产品的对口帮扶市场化新路,对于提升其他深度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具有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久久为功推进脱贫攻坚。要确保到xxxx年实现全部摘帽,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考核严等各种压力,必须统筹考虑各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久久为功、分步实施,关键是着眼于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共同协商对口帮扶良策,而不是简单地招几个大项目、拉几笔大资金、象征性选派几个干部、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等,要聚焦如何增强扶贫“造血”功能这一核心目标找准定位、精心谋划、分步实施,确保扶贫协作不掉队、不越位、不盲从。xx市在帮扶xx的已有基础上,紧扣“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四个工作重点,围绕“xx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的深入开展调研走访,首次以两办名义出台《xx市对口帮扶xx县工作方案(xxxx~xxxx年)》,具体细化为xx项具体措施任务,确保扶贫协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更为重要的是,两地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双方主要领导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直接参与对接帮扶工作。与此同时,选派思路开阔、敢打、善打、会打硬仗的优秀年轻干部挂职,紧扣脱贫攻坚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为贫困地区发展探新路、支新招,有力保障了具体措施任务的有序推进。
二是依托“两产两带”夯实产业扶贫根基。客观而言,贫困地区并非“一贫如洗”,虽然自然生产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不畅,但留有宝贵的绿水青山。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是在扶贫协作中充分发挥两地的区位、市场和资源优势,将贫困地区的传统产业提质、特色产业做大,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做强。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以对口帮扶形式将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带进来,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依靠市场手段以双向互动方式将贫困地区优质产品带出去,帮助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销售渠道。xx市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充分结合两地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将xx的光伏风电、商贸物流、创业服务等产业与xx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借助步步高超市、产业孵化园、物流仓储基地等平台,将xx的优质产品和劳动力带到长株潭地区,进一步夯实了xx县产业扶贫的根基、增强了自我造血的功能。可以说,“两产两带”的帮扶思路改变了以往帮扶地区向被帮扶地区投人、投钱、投物的传统模式,逐步形成优势资源互补、百姓互惠互利、多方协作共赢的双向路径。
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无论是派驻挂职干部、驻村工作队,还是财政资金帮扶,其发挥的直接作用都是有限的,关键在于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要在挖掘市场潜力和对接市场资源上下功夫,通过市场化方式调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扶贫的积极性,逐步建立长期相对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只有将双方需求有机对接,形成良好的组织运作方式,才能实现对口帮扶机制的长效化,而不是仅仅是完成阶段性的政治任务。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必须找准利益各方的角色定位,瞄准贫困地区的潜在资源,努力将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尽快转化为收益,真正实现产业精准扶贫。比如,xx市通过牵线搭桥与吉利集团联合,面向xx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打造订单式劳务输出,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安排就业,既解决了当前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带动了贫困家庭的脱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帮助xx建立xx对口帮扶产业孵化园,旨在借助专业化服务帮助当地产品打品牌、找市场,帮助合作社接订单、找资金,挂职干部协助做好与当地政府对接、项目落地等服务工作,园区企业派驻的x名专业人员成为xx派驻xx“永不撤退”的专业化扶贫队员。
四是整合扶贫资源协作提升对口帮扶质量。对口帮扶的关键在于整合各种要素资源,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及时与对口帮扶地区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进行对接,统筹各方力量精准施策,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从xx实践看,当前开展对口帮扶的部门地区众多,除了具有历史传承形成的xx对口帮扶外,还有来自国家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的挂职帮扶,以及东部发达省份的市区政府的挂职帮扶,这些力量在扶贫协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精准脱贫总体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当地政府对于如何整合各方资源考虑较少,由于不同渠道的帮扶力量往往接受委派单位领导,不同帮扶单位之间尚未真正建立一种深度融合、协同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对口帮扶质量,还必须处理好当地政府与帮扶单位,以及帮扶单位之间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帮扶力量的单位性质、资源优势、区位特点等搭建扶贫协作平台,切实发挥对口援建、挂职帮扶、政策支持的积极作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