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00后人物素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脱贫攻坚的00后人物素材2篇
“脱贫攻坚”学案
【背景材料】
日前,革命老区井冈山率先宣布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说:“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时期,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一些简单的扶贫方式很难奏效。”他认为,要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最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造血”。此外,脱贫攻坚不能操之过急,要防止形式主义。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各地应根据实际进行创新,精准、高效地完成脱贫任务。对此,代表委员会发表许多真知灼见。
【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实现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4、国家财政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通过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有利于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落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7、商业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扶贫开发事业,可以为人民享有真实民主提供物质保障。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3、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体现了政府应履行的职能。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7、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文化生活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扶贫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国家要重视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4、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发挥勤劳勇敢精神,可以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要发挥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因此,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有利于脱贫致富。
★生活与哲学
1、唯物论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脱贫攻坚依然严峻的客观形势,提出了我国“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贫、脱贫,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打好扶贫攻坚战。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精准扶贫工作,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2、认识论角度:
(1)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制定好目标与规划。
3、辩证法角度:
(1)联系的观点。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客观性。精准扶贫要发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辩证统一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5)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
(4)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随堂练习】
1.确保到2020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材料一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必须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
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
材料二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世界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为消除贫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四点倡议:第一,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第二,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第三,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第四,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
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1)结合材料一,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措施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①中央财政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和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有利于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④通过输出劳务、加强培,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带动创业,增加居民收入。
(2)结合材料二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评价中国为世界减贫所发挥的作用。
①中国积极履行主权国家义务,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为世界减贫做出积极贡献。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为全球减贫多次提供援助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无条件免除债务,有利于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建立国际新秩序。④在世界减贫过程的行动与主张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彰显了负责的大国形象,在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每点3分)
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 图 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情况
表 2010—2014年我国扶贫情况
注:随着2011年我国扶贫标准的调整,当年农村贫困人口从2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按2014年贫困标准,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材料二 自1993年起,W县立足当地山区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20多年来,县政府通过引导下山群众退耕还林、退宅还林,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文章,带动下山后农民增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挖掘山区生态、地理地貌和民族风俗等资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换血式扶贫致富模式,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县域样本”。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逐年增加,(2分)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1分)2010—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逐年增加,(1分)贫困标准不断提高,(1分)更多的农村居民得以从政府的扶贫补贴中受益,(1分)说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1分)但庞大的农村贫困人口说明扶贫工作仍很艰巨。(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阐述该县实施精准扶贫的道理。
该县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2分)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1分)带领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做到了以人为本;
(1分)通过退耕还林、退宅还林,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分)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1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3)结合材料,说明该县扶贫致富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分)该县立足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换血式扶贫。(2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该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全国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2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分)该县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挖掘资源优势,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历经20多年探索出扶贫致富新模式。(2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重点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必须运用科学有效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要特别重视发展乡村教育,转变农民观念,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二:“精准扶贫”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做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工作要经得起老百姓挑毛病。同时,精准扶贫工作要加强法治思维、注重法治方式,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保障。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经济学依据。
只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夯实扶贫的物质基础。
“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发展教育可逐步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转变劳动者观念,掌握脱贫致富技能。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实现脱贫任务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都是为了“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该如何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履行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为“精准扶贫”发挥作用。
坚持依法行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让法治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精准定位贫困人口,扶真贫。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扶贫,不搞形式主义。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在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管等方面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会议要求,统筹城乡,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利用时政、税收等政策不断增加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到2020年要全面脱贫任重道远。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时刻把人工的利益放在首位;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特别是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大局意识。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现区域性整体扶贫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3分)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3分)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3分)④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整体扶贫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原因。
①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发挥优秀文化促进我国整体扶贫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②发扬他们可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为我国整体扶贫提供大的精神动力。(3分)③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奠定了我国整体扶贫的立业根基,为贫困地区人民不断开拓进取提供精神力量。(3分)④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3)如何引导公民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体性扶贫,请你就此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
①扶贫济困你我他,践行善心靠大家;
②扶贫路上你我同行,温暖人间爱心相伴;
③人人都是扶贫使者,个个都是济困力量;
④扶贫大家帮,共同奔小康。(考生一定要从公民角度拟定,要有“主动、积极”参与扶贫之意。)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 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 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 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 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 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
建立大扶贫数据信息库,实行返贫 “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
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十二五以来, 该省已累计助力脱贫近1000万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4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解决文化贫困,能够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
(2)结合材料二,分析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②H省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坚持根据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做到措施精准。(3分)③H省实行动态扶贫管理机制,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3分)④H省根据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了以往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主次颠倒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3分)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请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书写两条公益广告语。(4分)
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
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扶贫济困,践行友善等。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材料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中“六个精准”之一是资金使用精准,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让各监管部门形成监督合力,使国家给予的财政资金以及项目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
政府要尽职履责,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能,对违规违纪现象进行查处。(3分)
人大要在财政预算、使用和决算时科学决定,认真监督。(3分)
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群众路线,科学决策,对扶贫资金使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3分)
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材料二: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坚持精准扶贫,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理由。
精准扶贫,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4分)
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分) 是我国国情的现实要求和扶贫工作创新的重要要求;
(3分) 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27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
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
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专家分析认为,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时刻牵挂着贫困地区农民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1)概括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但当前贫困现状不容乐观,因病致贫等多种原因影响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说明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4分)
如何: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解决因病因灾致贫的问题;
③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投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④完善农村信贷政策,加大对贫困农民脱贫的资金支持力度。⑤提高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技术培训。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提出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的理由。
①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分)②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也体现了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是政府责任的体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