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来源:脱贫攻坚 时间:2023-11-29 14:36:02 推荐访问: 攻坚 攻坚克难典型发言 攻坚克难的战斗力

王之一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并精辟地概括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1]高校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努力通过多种路径和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好、弘扬好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是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孕育出来的伟大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2]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品质,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上下一心、尽锐出战的团结精神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上下一心、尽锐出战是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能够团结起来,上下一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当中去。形成跨地区、跨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各行各业也都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数百万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投身奋战在扶贫一线,这些精锐力量不怕苦不怕累和困难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尽锐出战的脱贫攻坚精神。事实证明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奋战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伟大的团结精神,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气概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是指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到扶贫一线,坚持带领人民群众苦干、实干,了解各村各户的具体情况,实行因人扶贫、因村扶贫、对症下药的精准务实扶贫策略。同时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注重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引导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实现 “输血式” 扶贫向 “造血式” 帮扶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和对扶贫方式的精准创新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气概。

(三)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担当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怕苦、不怕难,努力帮助解决各族群众的贫困问题,不辜负各族人民的希望。各级党组织和无数党员同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奔赴脱贫攻坚前线,他们和困难群众住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了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他们敢于与贫困作斗争,不断攻克了扶贫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许多同志甚至将生命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中,这些都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重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支撑中华民族接续发展的内在强大动力。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因此,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团结精神” 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这种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帮助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自觉做到 “两个维护” 。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干精神,敢于创造创新

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无数共产党员同志的倾力奉献。他们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带领困难群众挥洒艰辛汗水,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进,就要继续坚持埋头苦干的精神,要做到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因此,新时代要坚持继承发扬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 。将这种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蚀。有助于大学生发扬实干精神,不怕苦,不怕难,敢于创造创新。

(三)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为民情怀,践行担当精神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许多同志将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将宝贵的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事业中。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和个人。比如献身教育扶贫事业、点燃无数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忘我奉献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党员黄文秀,为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的黄大发等。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涵养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情怀。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为国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践行使命担当。

脱贫攻坚精神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要想把脱贫攻坚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就要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积极推进脱贫攻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脱贫攻坚精神的实质并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一)将脱贫攻坚精神内核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脱贫攻坚精神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责任。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传承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1.侧重内容,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设置的课程有六门,教师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就要善于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有所侧重选择恰当的突破口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在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中可以将脱贫攻坚精神与坚定崇高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这部分教学内容相融合,着重讲述脱贫攻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铸牢信念之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中可以将脱贫攻坚精神与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教学内容相融合,着重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可以着重讲述脱贫攻坚精神所体现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可以着重讲述脱贫攻坚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形势与政策” 课程要着重讲述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价值,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课程可以设置专题教学,阐释脱贫攻坚精神在治国理政当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拓宽方式,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了更好地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拓宽融入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教师自身要深刻探究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背景和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首先,教师可以用真实数据图向学生阐述脱贫攻坚战役取得的成功,组织学生观看脱贫攻坚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精神的强大力量。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理论讲授和真实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挖掘脱贫攻坚中的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生动地给学生讲述好中国故事,讲述广大党员干部是怎样的无私奉献、不惧艰难、带领困难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通过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对脱贫攻坚精神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榜样学习,激发学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品质。最后,教师可以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探讨,让学生谈谈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让脱贫攻坚精神更好入脑入心,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二)将脱贫攻坚过程中典型人物和事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也涌现出很多脱贫攻坚楷模人物。将脱贫攻坚征程中的楷模人物和感人事迹融入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

1.将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融入校园环境,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脱贫攻坚过程中有许多楷模人物,他们为脱贫攻坚事业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比如新时代优秀青年黄文秀同志,无私奉献扎根基层,回到家乡挑起全村脱贫重任,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但是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再比如三十五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太行山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的李保国教授。三十五年里他创新推广的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58.5亿,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高校可以为楷模人物做宣传牌,放置在校园宣传栏当中供学生了解和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担当精神。

2.将脱贫攻坚中典型事迹融入校园活动激励学生敢于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脱贫攻坚取得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倾情付出。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任劳任怨,勇于克服扶贫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一心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真正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他们深入各村走访群众,实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帮助群众谋思路出点子,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他们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帮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带领困难群众一起摆脱贫困奔小康。因此,高校可以将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种典型事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通过开展校园活动的形式,比如举办宣传教育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述脱贫攻坚典型事迹,让学生了解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详细过程,以此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要敢于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

(三)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脱贫攻坚精神生成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实践性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内在属性。”[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大学生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更为深刻,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当中更好体会脱贫攻坚精神的价值魅力。

1.组织志愿服务让大学生深刻感悟脱贫攻坚精神的强大力量。在教育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和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为了更好地让脱贫攻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高校要注重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号召学生走近乡村、走近基层、走近群众、为他人送温暖。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给留守儿童们进行学业上的辅导,给他们讲授好的学习方法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还可以陪伴孤寡老人进行日常聊天和谈心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让大学生深刻感悟脱贫攻坚精神的强大力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

2.开展实地调研让大学生直观感受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脱贫攻坚精神的领会和理解,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可以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巩固脱贫攻坚调研实践活动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具体的某一个脱贫村里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考察脱贫群众的生活实际和精神面貌,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还可以查看直观的数据变化和脱贫群众的实际增收变化,直观体会脱贫攻坚取得的实际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切身感受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爱国情怀。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承担着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积极推进脱贫攻坚精神与 “主渠道” “主阵地” 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正确理解脱贫攻坚精神内涵、感受脱贫攻坚精神强大力量的同时,积极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猜你喜欢攻坚精神大学生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互助:“联动”方能攻坚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