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
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说教育的本质。其实简单说来,教育,就是对话。教育的构成需要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或者叫教育环境,教育就是三者要素的合作对话。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中获取知识,可时时学习、随处学习,教师已经是多余的了。但是,这种只有学生没有教师的学习,只能称为自学,不能称之为教育。因此,教育过程就是师生的对话。第三要素就是教育的内容了。教育的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和与课程教材有关的外部世界。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教材,这是学生与教材里头的内容对话。所谓对话,就是要开动脑筋,和教材中的人和事交流。读古人书就是和古人对话,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育过程就是师生和教育内容中的人物、事物对话。
首先要达到师生对话,特别是要和课本中的古人对话、和科学家对话、和外部世界对话,教学就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学生必须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读懂学会教材里的内容。如果还是老师滔滔地讲,学生不动脑筋,不会提出问题,就没有对话,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就不能真正理解教材的内容,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次要和同伴对话,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启发。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所以,学习要重视过程,要和老师、学生对话,和课本中的人和事对话。今天大家提倡个性化学习,但个性化学习,不是个人学习,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学习,而是要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讨论,互相提高。学习是不能讲竞争的,学习讲竞争不仅会影响到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会让学生的心理受到扭曲,产生一些嫉妒的心理。学习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一届大会发布了“教育的未来”的倡议,提出新的报告:《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呼吁教育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七条建议,要求到2050年从了解世界到采取行动,再到与周围世界融为一体,实现教育范式的根本改变。我的体会是,报告总的精神是说,人类是自然的一员,人类不仅仅具有社会性,而且是生态性的生物。通俗地说,我们和大象、老虎甚至蚂蚁同样是自然界的生物。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把人类和外部世界隔开,只讲人以后的世界,不讲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未来的教育不只把人类以外的事情作为学习的内容,而要把人类与周围世界融为一体。这和我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非常吻合的。这就是说,学习要和外部世界对话,要了解外部世界;
和大自然对话,了解大自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理解的学习。这样,我们人类和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就可以持续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