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2022年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角色与担当

2022年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角色与担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角色与担当,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角色与担当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担当6篇

【篇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担当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本文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问题以及寻求改革、发展途径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校 市场需求 实践技能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目睹了本校及周边其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兴衰,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大多存在如下问题: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

1.由于重文凭轻技能思想的影响和高校扩招的冲击,使得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倾向普通高中,造成了普高热、五年制高职热,中等职业学校则大受冷落。

2.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比较注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忽视了办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等问题,影响了自身形象,使人们不太看好职中,导致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二、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与市场需求有所错位

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所以职校所设置的专业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然而有些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虽然是热门专业,但并不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甚至是市场需求已达到饱和的专业。相反,有些专业市场前景很好,甚至这些专业人才是市场需求量大的紧缺型人才,但是由于报学这些专业的人数不多,学校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这些专业要么学校根本不开设,要么虽然开设了也不太重视,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出现了就业率虽高,但学生返回要求重新择业情况也较多的状况。

三、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理论与实践有所脱离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但一方面,由于受重文凭轻技能思想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证书上,过分强调文化课、理论课的重要,而实践技能培训却很少提及。使得学生感慨“学这些有什么用?让我们考研吗?”另一方面,由于财力不足,使好些中职学校购买的实践设备大多数都有些跟不上时代,实用性不太大,甚至于连这种设备也因损坏后无钱重置而不太舍得让学生使用。

【篇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担当

院系:洛阳理工学院经管系

班级:07级工商管理2班

姓名:王亚飞

学号:B07070216

日期:2009年8月12日

关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作为承载“三农”发展的农业基础建设、农民个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脱贫致富,无不与农村教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使其服从服务于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洛阳理工学院2009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和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乡和红杏楼电脑技术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在母校生铁冢二中师生的配合帮助下,我们深入到初中生尤其是中三毕业生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对部分技术学校毕业生和农村家长进行了走访。通过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网上收集的原始资料,我对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有了清晰地认识,先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字:农村 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 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09年7月6日----7月22日,我们在河南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乡和红杏楼电脑技术学校针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鹿邑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亳州临界,瞎22个乡镇,总人口110万左右,每年初中毕业生大约有2万人,其中调查走访的生铁冢乡二中有12个班级,750人左右,初一5个班,初三毕业班3个,两年下来每届流失了近一半学生,辍学或者转学现象十分普遍。红杏楼电脑技术学校开设了长期班、中期班和短期班三种,常年稳定学员有一百人左右,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假期期间。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初中毕业班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再教育及毕业后的现状问切入口,从而考察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办学规模小,生源匮乏而且学员素质普遍不高。

调查中的学生大部分表示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么升入普通高中,要么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少部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考虑愿意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导致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8年全国约有20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825万升入普通高中,560多万人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二者比例接近6︰4;
此外尚有700万左右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进入社会,升入职高的很少,“普高热”的持续升温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下去,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迫于无奈,招收学员达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学生愿意报名就能录取学习,从而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普遍低下,进而声誉下降,造成了恶性循环。而目前,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办学规模与庞大的现实人才需求严重不协调,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场地规模小,专业教师队伍紧缺,基础设施及教育设备、实施器材陈旧落后匮乏,校园环境差,整体上处于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以红杏楼电脑只有技术学校为例,该校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租赁的一栋三层教学楼也只有三间用于教学,两百台左右电脑普遍陈旧落后,甚至许多不能使用;
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其余老师都是从毕业班中临时招聘而来的,整天素质不高;
办公、教学、住宿及饮食娱乐等普遍存在着问题,与普通高中明显差一个档次;
另外,毕业生的技术素质低下,待遇大多不高,年薪水平在1~2万元左右,晋升机会相对较少。

-----社会上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误解,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

在传统上,农村地区一直沿袭着“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升学教育之路,把其视为子女成龙成风的“正统”之路,希望子女读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则成了“旁门左道”,受到社会上的普遍歧视,在农村尤为严重,他们觉得不经过培训,在工厂中同样能学到技术。在调查中,郭玉峰老师对学生的选择表示理解:“中等技术职业学校的生源以农村为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城市的学生则较少,农村的家长更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改变世代为农的地境。辛苦供养了好几年,毕业回去后还要那么辛苦,他们觉得不值得,而高考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当前,职业学校五花八门,错综复杂,而且少部分存在着弄虚作假,家长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毕竟事关子女一生的命运。即使做出选择,也是靠主观臆断,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而社会上恰恰缺乏这样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

----专业设置“跟风热”现象严重,办学方向存在错位,与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相背离。调查中我们发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普遍存在着“热门专业”,例如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设备等专业,这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但是各职业技术学校的普遍跟风使这些专业的市场需求量达到了饱和状态,甚至是“超荷”,造成了大量的“庸碌之辈”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而现实的人才需求却不能满足。作为承载新农村发展动力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之一,发挥农学专业的应有作用,培养一批懂科技的致富领路人,形成示范效应,使职业教育与新农村的发展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但是,从整体上看,当前的职业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国家在投入力度、制度完善、资金供给、相应配置等方面功能发挥不足,职业教育缺乏相应的软环境支持。虽然国家在专项资金投入、资助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来说,投入力度仍然严重不足,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职业教育除受教育者本身外,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和社会,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政府和企业应承担职业教育的大部分费用,单靠办学者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虽然国家颁布了多部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制度建设仍然滞后而且执法力度不足,存在着“就业陷阱”、“虚假订单”等失范现象,造成大量外出务工的学生在上当受骗后无处伸冤,给学生及家长带来消极影响,使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失去信心,甚至达到了望而却步的地境。制度的缺失不仅降低了劳动者的素质,也给社会带来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童工现象、产品质量差等,这也是职业教育生源锐减的原因之一;
而对办学者来说,这些来自政府和制度的不公平也使他们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整天步伐!

三、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1)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大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人们尤其是农村地区视普通教育为“正统教育”,“上高中,读大学,改命运”似乎成了唯一的教育途径,并且这种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而职业教育则是二流的,甚至不入流的非正规化教育。这种片面化的认识是十分普遍的,要想消除这种错误的思想,我们必须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尝试在社会上建立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正确引导并加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为学生和家长及时提供一个扭转弱势的机会和平台,尤其是在招生和就业方面,扩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清形势,做出合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2)在资金使用上,加大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并规范管理资金的使用。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是严重制约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等各种问题,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想跳出这种“怪圈”,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是仅仅靠办学者和国家教育拨款是远远不够的,纳入社会力量才更显强壮,着就需要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探索出一条国家、学校和社会(尤其是企业)共同合作的特色道路,比如校企或校校联办、订单培训、阶梯式培训等,是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方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3)职业教育学校本身要更新教育办学观念和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强化实践课程。在体制上,强调阶梯式培训,有初等、中等到高等教育,层层推进;
扩大生源,增加成人教育和农村短期培训。另外,还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定期或适时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对“师徒式”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其次,要强化生源素质,加强对其的思想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一专多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意志。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大区别就是实践性强,注重能力的培养,产教研紧密结合,因此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本身上就与“三农”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践空间就显示了其广泛性,在实践环节可以大做文章,把学校的实验场所建立在农民的试验田上,把学习已有的农业试验基地与农民的示范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使学校的教学实验场所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练兵场,为农民提供一个学习进修的良好场所,同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检验,从而实现共赢。

(4)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行市场化运作。

当今正处于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和职业的更换层出不穷。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应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不同区域的差异和现实的人才需求状况,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及时补充新职业,紧跟市场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同时,要借鉴和推广东南沿海和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比如德国,德国的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可谓“独领风骚”,他们的职业教育组织严密、责任明确,十分注重技能的培训和人才质量,紧跟市场变化,设立了众多的咨询服务机构,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号称“要为每一个人提供培训的机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国内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

(5)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法规,切实落实相关的政策,实现有效监督。

除了已经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外,国家应该在职教评职、学生证书、责任建设、社会保障监督和打击坑蒙拐骗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切实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营造一种良好的政策氛围,增强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信心。

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着表明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政府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已提升到与普通教育相提并论的阶段。今年来,国家不断对职业教育加大资助力度,有力的为其长远发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政策氛围,尤其是最近大学时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扭转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据统计,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到达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00多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得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从事一线的工作者迫切需要职业技术培训,着给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能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三】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担当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涉农专业论文: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应加强涉农专业建设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涉农专业;
现 状分析;
突破发展

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节水农业改善生态政策的逐步推进和城镇集约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也逐年压缩。以我市为例,现在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不容乐观。一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尽管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中,现有近20所规模不等的各类公办和民办职业学校,但是,分布在农村的职业学校所占比例很小;
二是面向农村的培养对象所占比例偏小,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定位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全日制工科学生的培养上,涉农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还很低,对农村成人的职业教育基本缺失;
三是职业教育满足农业的需求十分欠缺,几乎都是满足于非农领域的就业需求,对涉农专业建设及务农需求十分欠缺;
四是专门从事涉农专业教育的职业学校更是微乎其微。

二、以“一二三模式”引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所谓“一二三模式”,是指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结合当地的实际要做强一组涉农专业,面向农村的两类教育对象及其三种深造就业的需求。涉农专业是指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
两类教育对象,一是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未继续升学的16~20岁全日制学生,二是20岁以上的 “农村劳动力”;

三种就业需求,一是对口升学继续学习,二是“非农领域”就业,三是“务农”。

纵观当前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专业设置、教育对象上,还是在教育需求上都存在着缺失,因为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只涉及对全日制这一个群体对“非农领域”这一个就业需求的培养教育上,且满足率还较低,其余群体和其他需求基本上是处于缺失状态。所以,要真正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应当立足这“一二三模式”来寻找差距,谋求突破再续发展。

三、做大做强涉农专业,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有效突破

1.明确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要为导向。以我县为例,园艺、园林、养殖和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是办学的主方向。首先,这些专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生物技术应用、节水滴灌工程、草坪生产和养护、食用菌等。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结合社会需求对专业方向作出灵活调整;
其次,依据专业需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涉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要尽量与相邻的国营农场、农业企业和种植农户合作,租用其农业设施作为实习和实训场所。

2.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涉农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实际操作水平,使其能掌握更多的实用农业技术,并有效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其成为农民致富的技术带头人;
其次,加强教学改革,将中职教育资源送到乡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验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变学生进城上学为学校“送教下乡”,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担当

财经素养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建设研究
作者:易思佳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

        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针对15岁左右的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自2012年起,OECD组织的PISA项目就从原来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中新加入了财经素养。财经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处理经济信息,合理地进行财富管理使用,未来预算规划,保护以及增加个人及社会经济利益,更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2015年的PISA财经素养测试成绩显示中国学生的财经素养排名第一。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教育大环境下的一个特殊团体,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多、更早进入社会,毕业后直接就业者将近40%,这部分学生将直接接触人生第一笔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财富。如何打理这一部分资产,因此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尽早地开始财经素养教育。

        一、财经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金融风险的增加,导致金融犯罪率攀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财务问题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趋于复杂化,越来越多的金融犯罪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处于15岁至18岁,毫无风险意识,经不起五彩缤纷的社会诱惑,外加消费欲望的增加和支付方式的简捷,无形增加了消费量和风险性。最近有许多案例关于学生校园高利贷,购买力强大但是缺乏情商和财商的大学生们轻易地掉进银行“信用卡”或者不法分子设好的陷进里,最终导致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和利息而进行犯罪,甚至危害自己的生命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二)金融环境的复杂化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环境的复杂程度更胜以往,外加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在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渠道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理解、使用以及识别的难度。大多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相比起非职校学生更早踏入社会,他们基本完成3年中职教育之后直接就业,因此也会更早面临个人资金分配问题。刚入社会的中职学生处于青年期,较有事业冲劲,是为未来储备资金的好时机,但是大部分学生拿到工资后,缺乏财经素养理念,因此在校期间需要提前向中职学生传输财经素养显得如此重要。

【篇五】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担当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日益严峻的办学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由于政策、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学校的办学定位、就业率、升学率已经成为困扰县域中职学校办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如何为服务县域地方经济建设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县域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十八大报告中大篇幅讲到了教育现状,并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且是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技能型人才,因为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

  一、桂平市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

  近三年来,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拓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升学就业并重”的办学思路,坚持“以管理树形象、以质量求生存、以就业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桂平市职校为例: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联合办学工程成效显著。近三年共有2000多名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就业率达98%。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三年来职校为全桂平市共培训农民工6000多人,安置外出务工人员4300多人。三是对口升学成效显著。近三年中职对口高考上线人数达800多人,其中本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线69人。

  二、目前桂平市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规模受限

  由于受桂平市(县)域经济条件的限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造成办学条件较差,实验实训基地少(只有桂平市一职汽修、数控实训基地),实验实习设备缺乏,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讲,校舍严重不足,学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文秘等13个专业,共36个教学班,有些专业有些年级只能合班上课;
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体育活动室及仪器设备小而少,操场面积过小,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实训基地少,学生无法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建设不配套,缺少能实践实训的教师

  全日制本科合格学历的专任教师紧缺。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师在数量上不平衡,专业课教师大都是理论型的,实践实训能力不强,有时根据专业的调整而临时调整部分文化课或专业课教师进行其他文化课或专业课的教学。由于临时调整频率高,因此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不能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部分职业学校主要以对口升学为主,其次是转移劳动力的培养,缺乏中等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专业技术劳动者的现实针对性。

  (四)教育系统内部存在认识偏颇,重文化课轻专业课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职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为抓住这根生命线,学校人为地使“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缺乏对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

  (五)专业设置忽视本地需求、盲目创新、多而不精、缺乏统筹

  一是忽视本地社会需求,使传统的“农”字头专业缺失,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二是盲目追求向外、向新求突破。一味地发展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类),导致热门专业学生就业困难。为迎合学生和家长盲目的教育价值追求,瞄准发达地区的经济类型开设新专业,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等,许多学生因业务不过关导致就业困难。三是陷入“多而不精”的误区。认为专业类型越多越能证明办学规模大、办学能力强,在市场竞争中就能站得住脚,将“多而全”当做自己的办学特色,不管条件如何,设置的专业大多在10个以上,实际上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难以形成真正的办学特色,更难产生良好的办学效益。

  (六)认识偏差,“出口”不畅,致使生源不足

  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还没真正把职业教育摆到应有的地位,社会和用人单位鄙薄职教的观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七)宣传工作不到位,信誉受疑

  如桂平市以“三对接”(学校、企业、工厂)的方式,采取“订单”教育的积极手段,使一部分具有一定技能的人走上了工作岗位,但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使人们对职校“出口”――就业持怀疑态度;
对就读职校的学生的惠民政策宣传不到位,使学生和家长疑虑重重。

  三、解决桂平市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经国务院同意,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令人关注的还有高职招考的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将发挥“试水”作用。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广“技能+知识”考试方式。据新闻报导,2013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单独对口实行“抱团”招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国家、区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将在2013的4、5月份,通过单独招生或对口招生联合测试方式,计划招生1.5万人。开展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试行“3+2”“2+3”学制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同时开展中职学校学生直升本科改革试点。这是职业教育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加大政策扶持、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1.制定职教经费筹措投入政策

  用足用活职教经费政策,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按政策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积极筹措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职业培训,设立贫困生救助资金,减免职校建设的各项费用。认真落实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责任,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建立职教专项发展基金,确保职教发展的需要。

  2.制定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发展政策

  明确规范各职能部门应承担支持职教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如规定教育部门主管全市(县)职业教育;
财政部门负责职教经费的筹措投入;
人事部门负责教师编制管理和人才招聘引进等;
鼓励支持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力量,开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3.加大人事调配改革力度

  选派既懂教育又有一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得力干部到职校任领导工作。对职校教师编制进行重点倾斜,通过招聘、培养、调配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师资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的内在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全面改善职校的办学条件

  扩大学校占地面积,建足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整合优势资源。

  (二)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办特色学校

  职业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三个方面。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综合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专业技术劳动者”的原则,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侧重如下考虑。

  1. 立足地方,面向农村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性发展的内涵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应当立足地方,面向广大农村产业结构、产业类型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合理地运行。一要把专业设置当做中等职业教育与农业经济相结合的“交融点”,优化“农”字头专业模块;
二要着力于对传统的“农”字头专业的改造;
三要适时开设“农”字头新专业。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检疫、园林规划与设计、花卉技术与经营管理、作物无公害栽培与经营管理、农业机械应用与维修(农用汽车方向)、农村经济管理(农村会计方向)、宠物养护、乡村综合管理等。

  2.与时俱进,超前发展

  专业设置必须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致,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系统。特别是骨干专业的选定和培育,要与本地主要产业相结合,紧密围绕地方社会经济的特色行业设立相关专业,建立有效的联合办学机制,充分发挥职教的经济生成功能。

  3.继承传统,大胆革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是依靠一批传统专业的有力支撑,因此农村职教应当正确对待传统专业。因为传统专业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信誉,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所以既要与时俱进,适时开设一些新专业,又要着力于传统专业的现代化提升。

  4.加强统筹,协调发展

  改变学校对专业设置一手“包揽”的局面,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总揽全局、把好关口、正确引导、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地方职教资源形成合力,形成“大职教”的办学格局;
对专业设置、专业招生宣传、师资配备、设备添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渠道的拓展等方面给予宏观统筹指导。

  桂平市工业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目前有长安工业园(以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为主体)、龙门工业园(建陶产业)、木乐工业园(以休闲服装业为主体)。学校设置的专业应与地方工业产业化相一致,为本地企业培养相应的人才,为桂平市经济建设服务。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兼顾文化课教学,就业和升学两条出路都要畅通

  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充分利用外地优质职教资源及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先进与落后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办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真正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仲岩.对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4):51―52.

  [2]邓宏宝.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J].成人教育,2007(4):40―41.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篇六】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担当

中等职业教育;
专业
于昊

【期刊名称】《教学创新》【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通过对就业市场对中职专业设置的导向作用分析和市场经济对中职专业的影响分析,阐述“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中职专业”的合理性,为适应改革中的就业环境,提出设置中职专业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专业进行规划、设置的建议.【总页数】3页(11-13
【关键词】设置;需求驱动模式;就业导向;市场经济设置;需求驱动模式;就业导向;市场经济【作者】于昊
【作者单位】吉林经济贸易学校【正文语种】英文【中图分类】G718.3【相关文献】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J],晓阳
2.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专家顾问委员会和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J],兆文
3.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督导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解读[J],何秀超
4.基于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方法的探讨[J],王希平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