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3-11-22 20:18:01 推荐访问: 振兴 振兴中华 职业教育

董芩 阿木古楞

[摘要]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赋能

[作者简介]董芩(1997- ),女,山西临汾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阿木古楞(1989- ),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高等教育70年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经验研究(1952-2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NDB24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9-0021-06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可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中,西部地区既是我国重要自然生态屏障和能源富集区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区域。

西部農村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之一,是我国在后扶贫时代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农村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肩负着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但受区位条件、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农村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西部乡村多处于偏远山区、农牧区等,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传统农业产值和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同时,职业教育教师数量短缺且稳定性不足、结构性失衡,阻碍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进程。因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如何高效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众多学者围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探索。例如,朱德全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基于系统耦合的立体性分析框架》一文中,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逻辑;
祁占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一文中,从实践上剖析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但多数研究过于关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价值和实践路径,忽视了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因此,本研究尝试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来阐述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向度,力图厘清西部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为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廓清行动路径。

二、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向度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社会性、经济性、教育性、区域性等多重属性,能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产业振兴: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物质保障。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需要更高阶、更尖端、更良性的产业作为支撑。囿于区位条件的限制,西部乡村具有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居多、企业生存难度大、生产方式落后的典型特征,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发展质量亟须提升。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直面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类型教育,因产业而生,随产业而兴,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知识经验、技术技能等基础支撑。

职业院校应通过多元参与、融合办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技术向度”的作用,将技术要素融入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治区级协同创新平台和广西农垦工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特别是乡村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服务。

可见,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大力发展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先行带动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助力;
还可以对涉农企业进行技术支持,联合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培育乡村产业项目,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产业支撑。

2.人才振兴: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民生保障。人力资本作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技术留才”与“专业育人”服务。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点在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技能训练”“培养乡村服务人才”等方面。当前,西部乡村仍然面临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原因在于西部乡村地处偏远,加之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性和城镇化的影响,乡村大量人口离土离乡,潜在的人力资本亦随之外溢。

为深入推进西部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第一,应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西部农村通过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面向乡村的“职业人”,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第二,应缓解农村就业矛盾。根据农村职业教育低门槛、全民性、职业性的特征,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主要办学方向,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安居乐业。第三,应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农村职业教育更是一种“平民教育”。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扶贫方式。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需要,对农业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等开展常态化培训,重点加强对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总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提升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效改善乡村结构性就业矛盾,还能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推动西部乡村形成“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乐业者兴业”的良好生态。

3.文化振兴: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基本、深刻而持久的振兴力量。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肩负着传承乡村文化的重任。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发挥其文化优势,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有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为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第一,应扩大乡村文化供给。农村职业院校应开展文化培训和文化下乡活动,有效盘活西部乡村文化资源,加强对农村的文化供给,提供实用性、接地气、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文化自信,满足农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第二,应创新文化传承路径。农村职业院校应积极引进乡村工匠、乡村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和身怀绝技的传统艺人,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大力弘扬乡风文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乡村文化魅力、厚植乡土情怀。第三,应扩大文化辐射范围。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将乡村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懂旅游、善经营”的专业人才,实现经济创收,夯实乡村文化传承基础,推动乡村文化蓬勃发展。

总体而言,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延续和振兴的基础。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能够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以此筑牢西部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根基。

4.生态振兴: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支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生态振兴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不破坏乡村生态环境为前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为推动西部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第一,应培育绿色技术人才。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传播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休闲农业、生态修复、乡村住宅设计、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发展,引导农民成为既有农业情怀又有绿色发展理念的“土专家”。第二,应确保绿色技术供给。农村职业院校通过开展农业绿色技术研发,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技术转化应用,着力突破一批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第三,应守护生态屏障。农村职业教育在立足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绿色技术为依托,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农民群众等多元主体联动形成合力,有效处理和应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西部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应秉持“以农为根”“以生为本”的价值追求,通过构建绿色育人理念、搭建绿色育人体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农村经济。

三、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西部农村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

1.价值紊乱: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为导向,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贡献率较低、服务针对性不强。

究其原因,第一,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受到空前推崇。当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局限于一种单纯培养受教育者技术技能的活动,旨在将人培养成适应經济社会发展的工具。同时,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呈现重技术技能培养、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的状况。部分农牧民因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阻碍了其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具理性的膨胀,逐渐遮蔽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本真状态,使其沦为知识本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无法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最终影响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才自身的发展。第二,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理性日益枯萎。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不仅在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更在于追问人生价值,追求以人为目的的价值,使学生通过职业技能提升获得自由、快乐、幸福。但实际上,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往往是单纯的谋生教育,片面注重当地经济建设和专业技术而非以人为本,同时专业课程教学围绕“岗位技能”设置。例如,学生的人文精神、职业情怀、品行人格、劳动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个体无法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类型模糊:职业属性与乡村属性的淡化。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还较为模糊,职业属性与乡村属性均存在淡化现象。

具体来说,第一,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职业属性淡化。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教育观,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使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常常参照普通教育体系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估,忽视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逐渐演变为“低配版”的普通教育模式。第二,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乡村属性淡化。西部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了解西部乡村风土人情、用好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但长期以来,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走与城市职业教育趋同的道路,在办学定位上效仿东部城市职业院校,实际教学脱离乡土文化语境,导致所培养的人才无法精准对接西部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因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既难以深入扎根本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无法在保障自身“本土性”的基础上实现内源性发展。

3.人才匮乏:技术理论与实践联结的松散。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西部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理应为乡村培养“量身定制”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深度激活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人才引擎”。但实际上,西部农村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看,第一,在培养定位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脱节。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观念,未能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难以契合岗位需求,无法为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部分农村职业院校盲目开展专业课程,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备,在实训教学中仍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发展。第三,在专业建设方面,学科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发展适配度不高。西部农村职业院校为迎合市场就业需求,一味地减少涉农专业,忽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专业实践,导致乡村发展的后备力量不足,乡村人才严重短缺。

四、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

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1.价值重塑。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应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重视职业教育内在本体价值,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功能定位。第一,搭建职业技能培训网络。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要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契机,立足西部乡村自然资源、地缘优势、产业结构,构建“市(盟)—县(旗)—乡(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扩大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覆盖面。第二,创新数字化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西部农村职业院校要引进数字化技术,建立灵活高效的“互联网+社会培训”模式,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立足当地产业结构布局及特点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创办者、返乡创业能人,以此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第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重职教、学技术、创事业的良好氛围。西部农村职业院校要帮助农牧民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改变西部乡村民众落后的就业观念,鼓励更多的“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帮助更多的农牧民接受就业技能培训,引导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2.区域协调。职业教育自诞生以来,就带有强烈的区域性和地方性。因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与资源禀赋,构建东西部协作新格局,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

应借鉴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增强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第一,校校联合。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乘着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的东风,寻求与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校校联合”,加大合作力度,为增强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寻找新突破口。第二,共享资源。依托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及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数字化共建共享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之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第三,科教融汇。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西部农村职业院校联合东部优质企业打造“省域—市域—农村”校企联合体,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技术驱动助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例如,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阵地,通过校企合作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和科研团队、校企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既可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科研咨询与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3.人才建设。针对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足的困境,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要抓好人才培育,筑牢人才基石,重点强调育人过程的“理实结合”与“知行合一”,不断增强农村职业教育与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适应性,为乡村振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生力军”。

具体来说,第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西部农村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养地方紧缺人才,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鼓励新建农村职业院校优先考虑设在乡村产业园区,实现“学校招生即招工、企业招工即招生”,畅通学生“职校毕业—进厂就业—进修—返厂”的“工学交替”渠道,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第二,动态调整专业目录,加强涉农专业群建设。西部农村职业院校对于现有的涉农专业,要注重专业升级改造优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乡村复合型人才。同时,西部农村职业院校应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围绕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开设一批涉农专业群,以此支撑西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例如,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紧密对接枸杞、葡萄酒、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已形成适应需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发展格局。

4.文化提振。“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第一,以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和创新赋能西部乡村文化振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为西部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向。因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要构建“文化+旅游+康养+多种商业”跨界融合发展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孵化器,加强短期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挖掘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加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第二,秉承文化育人理念,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聘请高水平技能大师。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扎根本土文化,建立优质师资向农村的引流机制,聘请民族技艺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作为兼职教师,并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民族工艺品企业、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等建立紧密关系,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二是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新媒体等数字化形式,设计校本课程模块,促进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增强学生对乡村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从源头解决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郝彧.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基于渝东南X县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7):35-43.

[2]朱德全,熊晴.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基于系统耦合的立体性分析框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3-22.

[3]祁占勇,王志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107-117.

[4]林克松,曹渡帆.“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振兴发展的基本思路[J].民族教育研究,2021(1):82-88.

[5]陈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理论学刊,2021(1):141-149.

[6]沈辉.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难题与破解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21(9):196-200.

[7]韦幼青,孙振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特色说”及其理论完善[J].贵州社会科学,2020(10):101-107.

[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49.

[9]管培俊.民族地区同步小康与职业教育的使命[J].教育研究,2018(2):4-9.

[10]陶自祥.论民族地区文化振兴的价值认知——基于云南的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54-62.

猜你喜欢农村职业教育赋能西部地区“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中国广播(2017年10期)2017-10-30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音乐周报(2017年1期)2017-07-10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4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职教论坛(2016年22期)2016-11-19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市场(2016年25期)2016-07-05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期)2016-01-25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