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书 曹超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民族要振兴,乡村必须振兴,而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机遇
1.教育政策向农村倾斜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振兴农村教育。要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四个不摘”,保持脱贫攻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推进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全面消除大班额。云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乡村教育发展计划。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给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契机。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提升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2.农村教育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
多年来,云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强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設、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工程,加快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14年至2020年,全省全面改薄资金投入422.28亿元,进一步改善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随着义务教育均衡的推进,2019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为全国第22个全省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的省份。
3.教育脱贫成效显著
教育扶贫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有效弥补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实现了贫困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共享式发展;
农村人口文化教育与观念意识水平有所提高;
对农村孩子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资助体系;
教育脱贫攻坚带动了东部沿海城市的教师和干部以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经验带到了农村学校,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模式;
提升了中小学教师和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教育扶贫成果的继发性优势基本形成。
4.教育观念深入农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农村,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农村孩子考入重点大学,高考招录政策对农村学生倾斜,农村大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或是自主创业,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教育改变了农村基本没有大学生的窘境,打破了农村家庭几代人都是农民的现状,农村教育的改变激励着农村家长和学生不断投入到教育中。外出务工人员很容易受到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且大多接受过义务教育,自我改变意识也较为强烈,他们的返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回到农村后,在城市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观念对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挑战
1.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农村教育与城市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先进的软硬件设施配置少;
二是部分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存在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
三是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同步推进,存在明显滞后;
四是教师待遇水平有待提升,农村教学条件艰苦、环境差,很多优秀教师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
五是农村学生生源流失严重,长期在外务工或者在城市较为稳定的农村人口将孩子送进城市学校就读,由于人数不足,村小也逐渐向乡完小集中。
2.农村干部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
农村学校的干部和教师水平较城区存在梯度性差距,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一是农村学校有部分教师没有在师范院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养,缺少美术、音乐、英语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制约;
二是一些农村中小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与教师流向城市,进一步拉大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三是农村地区的干部和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新滞后;
四是农村学校干部的现代管理水平不高,存在脱离学校实际而复制照搬其他学校管理模式的现象,造成干部和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不高,教育质量提升缓慢。
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家庭夫妻双方常年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存在大批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或者亲属代为抚养。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存在着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归属感、家庭情感淡漠化问题,而且存在着接受的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是大部分监护人年龄较大且学历低,大多忙于农活,且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严重;
二是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不强,对孩子读书停留在简单识字的意识层面上,希望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就外出务工;
三是农村生源稳定性较差,由于父母进城务工流动频繁,农村学生在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之间流动,很难接受到稳定的教育。
4.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
农村基础条件薄弱,经济欠发达,自然村分布散,农村学校也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呈现点多面广的格局,很难实现集中办学。特别是学前教育覆盖面不足,全省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域不均衡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公办幼儿园占比低,面临高水平普及与高质量发展双重任务。20世纪末,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如撤点并校,使得大量的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被合并为规模较大的中心学校,农村中小学由乡村向县镇、城市集中,出现了所谓的“学校进城”。农村留下的学校规模小、学生少、教学点分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淡化、上学难、寄宿学生增加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群众就近入学的教育需求。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經费投入,设立农村教育专项资金,直接下达基层学校,避免出现挤占、截留现象。二是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人均标准,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多方参与融资,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办学,弥补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三是加大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改善教学方式、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按照学生人数、班级数量配齐教师、教学功能用房等,按照寄宿制学校、走读学校、校车学校等学校类型配套相应的服务保障功能。四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学生的资助体系,加大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建设,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建立灵活的保障措施,化解农村青年教师夫妻分居和照顾家庭的难题,培养真正能够认同农村文化、理解农村学生境遇、扎根农村学校的合格教师。五是推动农村地区图书馆建设。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进行图书馆建设,同时配备电子阅览室,努力将农村图书馆建成农村学生、教师、农民等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馆。
2.加强农村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政策性奖励支持教师执教,畅通农村教师的晋升通道,提高农村教师薪酬待遇,消解待遇低下以致生活负担沉重、晋升激励缺乏以致职业倦化、认同减弱以致功能窄化的农村教师现实困境。同时,增强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提升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使“悬浮”的农村教师真正嵌入农村社会。二是加大农村地区干部与教师专业培训,制定科学的教师培养计划,避免培养单一化、重复化。发挥名师、名校长的领航作用,继续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农村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三是持续加大对引进优秀干部与教师的政策支持,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学校之间和校内互相学习提升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四是抓好农村教师队伍思想建设,留住人才。出台适合农村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师岗位编制管理政策,减少把农村教育经历作为跳板的状况。提高教师地位,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使广大农村教师受尊重,有更多获得感和成就感。
3.依托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家庭教育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有利于外出人员回流,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应尽量保证儿童每周能有更多与亲人在一起生活互动的机会,有效避免出现家庭情感淡漠化。改变农村家庭教育观念,增强教育认知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控辍保学的强力推进,提高了父母、孩子的教育积极性,同时塑造了农村家长、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出现功利主义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和人性。
4.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探索适合的小规模学校布局
一是从教育发展全局,对农村教育发展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学校布局与结构调整应尽可能遵从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农村学校进行分类调整、分类布局。二是发展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情感和性格的培养,推动实施参与式的教学和个性化的教育。三是探索城区优秀学校与农村学校联合办学,调整农村学校单一化布局,形成城乡学校联动发展的格局。
猜你喜欢农村教师农村学校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7期)2014-02-27赞农村“五老”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