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数学课改工作总结(七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1、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英语组全体老师积极阅读有关英语教育教学书籍,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组织教师进行了一次英语教学经验交流会,各位老师毫不保留的交流了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博采众长,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备课的规范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备课时明确每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鼓励教师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所有优质资源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3、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每一位教师的授课都向全组教师开放,教师可以任意随机听课。全体教师都参与评课并由一位教师主评。这些教研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英语组教师有的人担任很多学科教学工作,有的教师工作负担很重任劳任怨。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英语、组全组教师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我们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设立了交际英语的校本课程,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总之,一学期以来,英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 们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而奋斗。
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暑假太古三代导学案的培训仿佛还在眼前。这学期以来每一位教师都致力于太古三代导学案的使用上。大家有过迷茫,有过彷徨,这些也都发生在我的身上。那么现将本学期自己在课改方面的感受浅谈一下。
从暑假太古三代导学案的培训,开始理解了何为太古三代导学案,在培训中懵懂得知了如何使用三代导学案。但是,当走进课堂,似乎将理论变为行动却是那么的困难。学生布置如何去掌握新知识,而我站在自己的位置急的抓耳挠腮,不明白该怎样办?因为简单的知识,孩子们能够按照这样的模式实行,但是稍微复杂的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却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无从下手。而我却又不明白是该说还是不该说?
于是数学组就导学案的使用展开了业务学习讨论。大家将不会的问题抛出来,一齐想办法,经过几个业务会,大家仿佛理论知识掌握的充足透彻。于是如何来上好课又称为一个重点资料。海燕姐和高迎迎暑假时去参与了太古三代导学案的培训,于是俩人自告奋勇的为大家开始上示范课。大家都用心去听课,并实行了激烈的评课。所有课堂中的问题给他们一一实行交流,他们也凭着自己对课堂的理解,给我们耐心讲解,大家似乎拨开了一点云雾。
有了前面的工作,于是数学组展开了校内公开课。上课前我又一次咨询了高迎迎老师,并且选了一节课型资料都相对不那么难的课。一节课下来,虽然学生们用心水准没有之前那么高,我也能够理解,因为新型课型孩子们一下子也不可能很快理解。但是这节课至少在使用三代导学案上多了几分得心用手。
我们每个学生的状况不同,静下心来思考,为何太古学生能够使用自如无论是何课型,但是我们却不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孩子正在理解新事物,而他们已经在使用新事物,从理解到汲取再到使用,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也明白一点,不能课课都这样,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天才。于是我视状况而定,泰国复杂和艰难的课程,我以多引导为主,而简单的课程就以学生为主,这样三代导学案才能成为我们的帮手而不是负担。
这学期全区用心学习太古三代导学案,所谓课改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让孩子们更快掌握知识,并且是快乐的掌握。所以以上是我这学期以来自己的所思所做。当然课改的路还很长,在这条课改之路上不但仅需要行走,更要边思考边行走。
为了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要求所有教育战线工作人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也如雨后的春笋般开始进行课改。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校本学期以四年级为课改的排头兵,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课改运动。通过一学期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各学科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而英语结合“四位一体”教学,与新课改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如下: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能学,会学,坚持学。这一切都离不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能否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它影响着学生今后各个阶段英语学习。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每个班都进行了分组,形成了合作小组,每次布置任务时,我都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分工。比如,在学习星期的单词时,我就进行了不同的分工:一组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是我要求他们准备教具:日历,音乐课图片,单词卡片等:第二组,学习成绩好,就负责学习新单词,第三组,语言能力强就负责拟定谈论的话题等等,通过不同的任务分工,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节约了时间,同时也使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可学习效率。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好强,喜欢赢的特点,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或比赛看哪一组的任务完成的最好,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结意精神。这样,每节课上课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活动,学生热情特别高涨,每次任务都会认真积极的完成,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树立新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
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人格上独立的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营造出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一个人,不管是谁都是喜欢的就会特别关注,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会特别关注他(她)所教的那门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不批评、讽刺、讥讽不会的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上课时能够创设奖励激志,以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是一朵小红花鼓励学生;
课后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评价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依靠成绩评价学生的习惯。一个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外,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德、智、体、美、劳等,我们不能因为一方面的缺陷,而否决了所有的成绩。比如,我们班有个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但是,他积极乐观,团结同学,对老师有礼貌,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所以,教师在注重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结合。
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以人为本“,遵循发展性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能够达到,又必须经历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状态。为此,我们应课前认真备课,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采取形式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善于充当“指挥“和“导演“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每堂课的主要角色,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其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内容。正确处理“点““面“关系,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其天赋答应的范围内有所发展和提高。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英语学习的氛围渐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虽能理解英语基础知识,但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营造英语氛围上和运用创新上,在师生互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上还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而且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02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02年-2005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资料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很多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教师印发了很多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教师们学习。采取团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教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
推荐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
参加市评选,奖0.8分;
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4)改变教研形式,今后,我们在学校教研的基础上,进取开展学区教研,这样能够使全镇的同年级同学科有时间团体教研、团体备课。镇教研组间周活动一次,为双周的周四,每次半天。
二、立足学区实际,以教研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镇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经过统计,小学教师60%的是老教师,剩下的4
0%的中青年教师也大都是初中教师淘汰下来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几年来,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教师资质认定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在镇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三年级教师全员参加市级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经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本事。进取参与联谊片的教研活动,进取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进取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区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区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本事。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区与各学校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谊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我镇的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终,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三、实现教师主角、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主角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
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
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此刻,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
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
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齐摘果实,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趣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团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齐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提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理解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理解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教师能够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能够考一考自我的教师,教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
0%的中青年教师也大都是初中教师淘汰下来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几年来,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教师资质认定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在镇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三年级教师全员参加市级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经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本事。进取参与联谊片的教研活动,进取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进取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区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区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本事。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区与各学校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谊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我镇的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终,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三、实现教师主角、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主角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
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
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此刻,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
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
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齐摘果实,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趣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团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齐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提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理解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理解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我区自xxxx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局的领导下,积极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统筹规划,系统安排,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大胆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严谨有序地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xxxx年7月,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刚刚涌动时,我区就以“不等不靠,抓紧抓早”的积极态度与新课程改革工作主动对接。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宣传等工作,多管齐下,做实做足课改前期准备工作。
1、机构设置方面
新课程改革是牵涉面广、政策性和业务性强的全局性工作,既要不断强化行政、教研部门的导向、服务职能,更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主导促进作用,以实现多层互动,形成强大合力。xxxx年7月,我区成立了由分管小学教育的副局长为组长的区课改领导小组,由区进修学校分管小学工作的副校长任课改办公室主任,主持推进课改实验日常工作。从宣传普及、师资培训、学科教研指导等诸方面展开工作。小学教研部组织全体一线教师,大力开展新课程集中岗前培训,推动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员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大力开展学科培训和实践指导工作,使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切实体现新理念,正确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与新教材。小教研部还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进行课程规划、开发。宣传推广工作则通过《教研信息》、教研网络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研讨和经验推广。构成了一个高效的课程改革工作指挥管理系统。
同时,各基层校也建立了相应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干部、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全面推动、督察、实施等全方位的工作管理体系的构建,确保了行动的协调落实,确保了区、校两级课改实验工作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区校两级课改领导小组制定的课改实验方案和计划,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效能运作,为课改实验工作的有效启动和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2、学习普及方面
面对新课程的严峻挑战,教师的学习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把创建学习型校园、争做学习型教师作为整体推进课改的一项关键性举措。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把学习与培训、学习与实践、学习与反思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理解新课程、认同新课程、反思新课程。
xxxx年9月,我们倡议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宏观上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方法及策略。随后,我区掀起学习《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热潮。课改办还组织教研人员精心编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材料》发到全体教师手中,不断推介新课程优秀案例、课改理念、外地实验区成功经验,引导教师从微观上了解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组织开展了学科“优秀课例”、“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的评选,引导广大教师在学习中比较,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更新观念,在学习中理解新课程、认同新课程。
3、培训提升方面
作为一场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变革,新课改要求教育管理者、培训者首先要接受培训,率先走进新课程。因此,我区派出所有学科教研员代表和部分基层校领导赴外地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同时,通过启动区级培训,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在近一年的前期准备中,培训工作始终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对外宣传方面
我们通过进修学校自办刊物《教研信息》开展系列宣传,包括政策解读、课改前沿信息发布、新课程理论摘编、新课程案例集粹、教师反思等栏目,在全区形成了一定的宣传规模。此外,还依托家校联系开展宣传。通过校报校刊、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等途径和形式,宣传新课程,召开有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参加的课改动员会、信息发布会或情况反馈会;
结合各类校内外文体活动、共建活动、公益活动和“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宣传新课程。正是有了这些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区课改实验得以迅速步入正轨。
1、建立课改机制
(1)建立“青年教研员奉献岗”制度。教研室把各学科全部青年教研员分派到各小学开展“奉献岗服务”,并先后确定9所学校为基地校。青年教研员每月至少下校一次,总结交流一阶段来的工作情况,汇报通过下校听课、调研掌握到的典型经验或突出问题,部署、安排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一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逐步深化。这种安排既促进了上下沟通,促进了教研部门与基层校间的相互借鉴,也加强了专业引领者与一线教师、领导的联系,形成了浓烈的课改氛围。
(2)建立“拉网式”下校调研制度。课改以来,我们制定了每学年对全区所有小学所有学科(年级)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的计划,坚持每周一由小学教研部主任亲自带队,教研员全部参与,下校听课看现场,并从学校总体的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办学方式和教师的学习、培训、反思等方面,与学校领导、教师开展交流,将研究、指导、服务、宣传等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坚持长期下基层,进课堂,既能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加以解决,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又能够在相互比较中及时发现到学校、教师探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
(3)随后,我们提出“案例+分析+研究”的教研模式,把会场设在基层学校,设在课改现场,以调研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启发与会学校领导拓宽办学思路,改进办学方式,这是我们推进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因为真实的案例更能说明问题,更具有借鉴价值。几年来,我们先后召开了几十场各种类型、各种性质的现场会,主题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等。现场会的召开,既坚定了承办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信心,促进了承办学校的校本化发展,也使其他学校看到自身不足,并得到具体操作层面的借鉴。
2、强化师资队伍
(1)教师,是实施课程、创生课程的主力军。只有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程改革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后劲和推力,才能有效、持久、不断深入地进行。为此,我们在抓好通识培训的同时,不断强化和深化教师培养与教育工作,引导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一年一度的“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的评选活动,渐渐淡化了它的人才选拔功能,逐渐凸显出浓郁的学术气息。近两年我们先后围绕“高效教学”“优化教学策略”的主题,开展了有教师做课、个人反思、同伴评述、评委现场点评等环节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研究性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两年一度的教科研年会是我区集调研、展示、分析、交流于一体的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重要平台。课改后,我们每届年会都有明确的主题,既重实践,也重研讨,07年的教科研年会,小学教研部推出六个学科六节课,进行案例研讨,本年度又举办教育论坛,引领教师开展“高效教学”理论学习与研讨。根据教育实践、课改实验实际撷取其中热点、焦点问题为主题,按照调研选题、前期征稿、论稿评选、论坛交流和专家评析等环节将我们的思考,作过程化的呈现。由于每届论坛的选题都来自我们的下校调研,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体验,因而活动吸引了广大教师踊跃参与,每一届的活动都掀起一轮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总结反思经验教训的热潮。
(3)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是当前推进课改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xxxx年起,我们建立了区、片、校三级教研网,从而形成了由“提出问题(区级)——集中研讨对策(片级)——总结、修正(校级)”的基本运作模式。这样的模式把实践反思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天津市课改专题研究”的工作,在全市率先提出“一个教研员一专题”的要求,11位教研员根据自己学科实际,申报了11项课题,通过三级教研网,辐射至全区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一线教师,打响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攻坚战。课改专题中期检查时,我区5项专题被评为一等奖,1项被评为二等奖。
(4)进入课改第二年,教师都普遍感受到困难和挑战逐步加大。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课改实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倡导学习化的教育生活,提出了设置教研公共邮箱的策略,为全体教师提供一个不受时空限制、没有对象顾虑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搭建起一个专业学习与互动沟通的桥梁。
(5)此外,我们尝试了“研训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更重视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尤其是新上岗教师,每年均要接受基本功考核,迅速提升了我区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我们觉得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有利于教师养成教后反思的专业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反思水平。因此,我们把“教学反思”摆到与“教学设计”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明确提出将“反思”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出版了《教学设计、反思集》《教学案例、反思集》。坚持写反思,教师的发现多了、感悟深了、体验丰富了、问题意识增强了、思辨能力提高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3、打造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生态,建立课堂教学新秩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一种阶段性策略,我们有意淡化对“教案”的要求,而是把着力点放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的“预设”、情境的“预设”、问题的“预设”上,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鼓励他们立足校情、教情、学情,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创新,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少学校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立足于本校的集体备课活动,特别设计了“教学反思”或“教后记”等栏目,以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教师个体的反思。
随着我区均衡教育资源、推行小班化授课的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提出落实“三维目标”的整合、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目标,突出课堂教学的发展性价值。强调积极创设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动口、动手、动脑,使教学逐步走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近年来,我们又从全区挑选了十几位优秀实验教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新课程新课堂优秀教师巡讲团活动”。通过近两年的实验,这些教师的课堂多方互动的教学状态,注重激励的评价方式,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展现了喜人的新课堂面貌,吸引了近千人次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我区每年一度的“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中,我们增加了课后互动的环节——作课教师现场反思和同伴点评,听课评委与作课教师也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对话,使评比活动增加了研究的氛围,推动了全区各学科教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的积极性。
4、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改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新一轮课改实验的一个攻坚点。我们认为:学生实情、社会需求、学校特点是设置校本课程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三个元素。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定义是:满足和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立足学校自身优势资源,结合本地实际的社会需求而构建的“三元一体”的课程。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课程资源,又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实施方式,都离不开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校本课程研发初期,我们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一定要具有“三化”的特征,即:课程开发科研化、课程选择特色化,课程设置常态化;
校本课程管理要关注“四落实”:课程目标有落实、课时专用有落实、课程总表有落实、定期验收有落实;
落实校本课程必须做到“五有”:有自编教材,有师资队伍,有交流研讨,有专业扶助,有理论提升。
为了更好地体现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课改以来,我区教研室举行了校本课程的系列研讨活动,我们提出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立足于教师特长,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校特色。目前我区现有小学25所(含启智学校)。这25所小学全部开设了校本课程,科目覆盖面较广,多年的学校特色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优势资源,特色课程较丰富。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研发对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扶轮、育婴里等学校发现,自开设各类课程后,本校获奖的师生人数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我区承担校本课程任务的教师中,108人获国家级奖,65人获市级奖,136人获区级奖。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全区学生中689人获国家级奖,1309人获市级奖,915人获区级奖。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夯实学校主体地位,推进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大力推动学校实施以校为本的“案例+分析+研究”的教研新模式,教研员深入基层参与“校本教研”,从具体的课堂、活动、教案、作业、试卷入手,针对实际问题和典型案例,与教师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和探讨,以案例促反思,以案例释理念,使教研从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单一指导,走向上下互动的格局。在大力推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各校开展校际联合教研,积极为其创造条件,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5、完善质量监控
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宣战是课改的直接导火索。考试评价改革、考试命题方式的改革是摆在教研员面前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坚持考试评价研究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减轻负担是主题,能力培养是重点,促进发展是根本,基层学校是主体、日常评价是关键、合作研讨是保证”的指导思想。加强日常评价,淡化统考统阅的模式,每学期安排各学科专项能力测查,教研室提供样卷,基层学校自主操作。每学期期末命题前,教研室组织相关教研员进行封闭研讨,具体做法是根据来自一线师生的调查问卷及专项能力测查结果,在教研员之间展开横向的合作交流,深度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六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工作方面,成立以主管领导牵头,教研员为核心,小学科行政人员、基层骨干教师参与的命题组,根据每年调研反馈的情况,按照“研讨对策、确定思路、形成方案,具体实施、反复矫正、协调完善”的流程,缜密操作,使命题工作更加科学、准确。我区近几年各年级各学科的期末命题工作,以“零上访”的结果,赢得了基层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我区的课改实验工作已走上正轨,整体工作的框架已经建立,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校本意识逐步增强。
在课改实验的有力推动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渐成制度,校本课程在很多学校开始创生,教师有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校长更加关注学校办学的个性和特色,校本化建设正在成为激发学校办学自主性和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载体。一些学校除了编辑出版各种学校性课改文集外,还出资为教师出版个人专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习、研究、反思、写作的热情,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气息正在萌动。
2、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开始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背景、生活经验和即时的体验,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性语言替代了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激励性评价替代了机械重复的表扬、奖励,“分项测试”、“分层评价”等评价方式和“评价栏”、“成长记录袋”等评价工具被普遍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因学定教”、“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新概念;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成为课堂新气象;
敢说敢问、求新求异、合作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倾向;
关注生活、走向实践、研究探索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新方式,师生关系呈现出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态势。一种新的课堂文化、师生交往文化正在形成。
3、师资队伍日趋成熟。
课改实验所活跃起来的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反思之风、写作之风,已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购买课改书籍、订阅专业报刊,成为众多教师的新选择;
上网学习交流、建立个人网页成为青年教师的新时尚。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学、赶、帮、超蔚成风气,呈现出人才辈出的新气象。近年来,我区教师在全国、市、区级的教研、科研等活动中多次获得佳绩。据不完全统计,自正式进入课改实验以来,我区教师有200多篇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经验总结发表,其中还有的获得全国性大赛一等奖、有的被许多网站转载,其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几年来的课改实验显示:课改实验锻炼了整支队伍,成就了一批人才,涌现了一批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我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也为下一步的实验工作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市教育主管部门多次肯定了我区的工作思路和做法,多家媒体也先后专题报道或专文介绍了我区的课改经验和实验成效。很多区县同仁先后前来我区考察、指导课改工作,对我们的经验与做法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回顾几年的课改实验工作,我们以为以下几方面对于推进课改实验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我们行动中的思考,也是今后应该坚持的工作原则。
1、“下大决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气”是课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和动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着力点。
3、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推进课改的关键。
4、打造全新的教研平台是推进课改的有力手段。
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挑战无处不在,困惑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在;
没有挑战是逃避的遁词,没有困惑是盲从的粉饰,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几年来的实验,让我们在享受着喜悦的同时,也深感我区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有:
1、整体工作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2、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与课改相配套的其它改革滞后。
针对我区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把课改引向深入。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1、我们要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结合起来,加强学习,积极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大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与课改实验一同发展。
3、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课改创新水平。
4、将课改实验向纵深推进,实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破除困惑的过程,是不断反思、探索、创新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课程改革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为提升我区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开创我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学期,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各成员学校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本学期,重点开展了“教材解读”和“新教育晨诵”的培训,第一小组邀请滑县数学名师刘文晖老师和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邵传红老师对成员校的全体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到460人。通过培训,全体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业务水平。
我组各成员校积极参加教研室牵头组织的新教育晨诵课的培训,观摩了党玲芬和李艳老师的晨诵课,聆听了党老师的报告。通过培训,语文老师对晨诵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各校晨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加强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授课水平,以赛代培,以赛促研,在广泛征求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报请教研室同意,我小组于11月9日举行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比赛。
各成员校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经过激烈竞争,推选出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等老师参加县级比赛。比赛同时又是一次区域教研,广大老师通过参与和观摩比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在教研室的正确引领和各乡镇的积极组织下,我小组组织优秀教师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分别到小铺、枣村、四间房、八里营学校送课送培,不断扩大核心校的引领带动和影响力。通过区域内的交流,由一个学校引领一个乡镇,一个小组带动一个区域,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光阴似箭,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阵阵热潮,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回顾我校课改工作在本学期所走过的足迹,不难看出,我们的步伐迈得踏实、稳健、有力、坎坷,辛苦工作的同时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也有应引以为戒的不足。下面从六个方面对本学期工作做个总结,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⑴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定时间、定地点举行。
⑵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
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材;
新授课、复习课的观摩及说课、研课三位一体的研讨课。
⑶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进行探讨交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十一月份开展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十二月份开展了《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主题教研活动。
⑷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掌握最新的课改前沿信息,学习最新的课改理念。
通过以上教研平台,教师可以展示自我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推广和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
⑴大力开展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学初不久(9月13日)全办举行了数学课教学大赛,并派出吴斌老师代表我办参加县数学课堂教学大赛。通过大赛,促进了我办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高,推动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12月下旬,我办举行了国学优质课大赛,并推选出苏小的黄蕾老师代表我办参加县级国学课堂教学大赛,取得了县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⑵10月份大力开展了全办性的“小助手教学实验”的课改示范课。10月29日举行全办四年级课改班级语数英教师观摩课改示范课活动。分别由四年级语文陈飞娟老师,四年级数学郑桃英老师,四年级英语郑文璨老师进行执教,课后对观摩课进行了研讨。中心小学
(3)积极派出教师外形出学习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a.9月2123日我校徐纲水副校长、教研处廖旭红赴南昌参加全国中小学常规管理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活动。b.9月2224日我校陈飞娟老师赴南昌参加名班主任交流活动.c.10月28日语文教研组长赴吉安市参加十年课改成果及课标培训d.12月7日廖旭红、周海燕、陈飞娟三位老师赴县一小参加小学国学教师培训。;
e.12月4日上午,我校数学组部分教师在傅发水校长,主管教学的徐纲水副校长的带领下,一行11人赴枫岭头中心小学观摩了两节数学课。f.12月6日上午,我校语文组7位教师在傅发水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茶亭小学运用“eepo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g.12月6日上午,我校语文组7位教师在傅发水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茶亭小学运用“eepo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摩
活动;
h.12月7日廖旭红、周海燕、陈飞娟三位老师赴县一小参加小学国学教师培训。i.12月23日傅发水校长,徐纲水副校长、教研处廖旭红、国学教研组长周海燕、姚凯莉、黄蕾、章瑜等7人赴县七中参加国学培训。j.20xx年元月6号傅发水校长,徐纲水副校长、廖旭红、李上德、陈飞娟、吴斌、郑文璨、余慧等8人赴县礼堂听取孟兆彬教授的有效教育讲座。k.20xx年元月7号傅发水校长,陈飞娟、吴斌、郑文璨、余慧等5人赴县一小多功能厅听取孟兆彬教授的有效教育讲课。l.元月16日我校派出陈小冬、章瑜老师赴一小去听国学优质课。
⑴积极探索“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框架下的我校“五步生成教学法”课堂教学研讨。
为探索我校“五步生成教学法”的教法,本学期,以教研处和语数英教研组为组织,学校组织了陈艳、郑桃英、陈飞娟、廖贞、吴黎昱、朱爱敏等一批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并请教研室的各学科的专家对我校的研讨课进行会诊、把脉。而后教研处又组织以上教师多次磨课,经过上课、说课、评课三位一体的研讨,。确定好课堂模式后,教研处对课型再次进行定位,初步形成“五步生成教学法”而后,主攻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课型。为再次研讨两种课型,第二阶段,学校又进行了第二批教师上课改模式的课,在12月份中旬,教研处大力开展第二批教师按“五步生成教学法”教研活动,通过对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课型的磨练,这些中间力量的教师也能比较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授课。为推广“五步生成教学法”在全办教师中铺展开来,人人会上新的教法课,在元月26日举行了教师校本培训,着重对我校的“五步生成教学法”的内容,操作方法进行了解读。通过理论学习辐射到全办教师,使全办教师都能运用新模式授课,掌握新教法的特点。
⑵本学期,我校陈艳的课题《以藤窜瓜,整体施教》和郑桃英《小助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尝试教学》两位教师获得市级课题立项,巢云教师的英语《情境教学法尝试的运用》获得县级立项课题。
⑶教师撰写教学论文踊跃,蔚蓝成风。其中其中廖旭红老师的《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提高课堂效益》获国家级一等奖;
郑丽春老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兴趣》获国家级一等奖,郑丽春老师的《激活学生思维钥匙—课堂提问的探索》获省级二等奖;
陈艳老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越的思考》获国家级一等奖;
陈艳老师的《主题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获省级一等奖;
巢云老师的《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国家级二等奖。以及本学期我校举行的办级课改论文多位教师获奖。
⑷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及时撰写教学案例,总结教学反思,本学期教研处举行了全办教师课改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的评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体育局继续深化课改的精神,为提高教研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夯实教师的课改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9.14日教研处对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课改培训。9.15日教研处组织了全办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9.18日教研处各年级班级组长、学习委员、
班长进行了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的评价使用培训。9月27日进行了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12月4日下午,教研组长施金枝对数学组成员进行孟照彬有效教育理论培训,及交流探讨。12月6日下午,教研组长周海燕对全体语文组教师孟照彬有效教育理论培训,及交流探讨。
通过以上各种培训,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使我校在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得到了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课改的深化。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上饶县第六小学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机制》,对我校各班级教学五级评价四级展示,形成了各班的学习合作小组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习的关注度不够。虽然我们的教师都在参与学习,但少部分教师的学习还只是放在表面的学习上,并未对学习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应用,未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在今后的学习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从认识上提高,让教师真正把学习落到实处。
2、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还不够,课堂上,我们教师往往忽视那些弱势群体,尽管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但老师照顾得并不周到,忽视了后进生的课堂表现。课堂上学生朗读的面不够大,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都是些优等生的事,导致有些课堂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有的老师不能让学生充分的说,经常是教师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教师代以回答,甚至是教师直接说出答案,不给学生说的机会,这样大大打消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今后要加强对新课程的培训、指导、检查,切实转变师生教学观念。
3、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走表面,未落到实处。在课堂上,合作学习重形式、轻效益,匆匆展开、草草收场的现象较多,合作完成的任务量和度的把握不够科学,对后进生的参与学习关注不够、照顾不周,分工不够明确、不够具体。
4、要严格按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学研究,求真务实。要进一步实施好教研结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落实检查和考核。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还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细致、更完美。
总之,我们六小全体师生有信心和决心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不负众望,把握机遇,营造明天,使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