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6篇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6篇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26 17:00:03 推荐访问: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__年“五四”,精神永恒。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爱国情愫,始终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始终是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6篇,供大家参考。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6篇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1

__年“五四”,精神永恒。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爱国情愫,始终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鼠年伊始的疫情防控全民战中,青年一代勇敢出列、心手相牵,“青”尽全力,在磨难中奋起,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他们用行动赓续“五四精神 ”,让青春的荣光在战“疫”一线熠熠生辉。

你无惧生死的冲锋姿态,是“五四”荣光在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愈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愈会涌现出无数勇于担当 的“中国脊梁”。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 硬核力量。疫情发生后,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使命感让孩子们惊人蜕变、拔节成长,站成了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最硬防护墙。“我是单身,没有成家,没有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绵阳护师黄世豪第一时间在请战书上摁下鲜红的红手印;“面对疫情,我们年轻人不上,谁上?”激荡全国上下和武汉上空的青年们的那一声声响亮呐喊、一句句铮铮誓言,奔涌着爱国情怀,彰显着责任担当 ,在病魔与 患者之间垒起了“隔离带”、筑牢了“防火墙”、撑起了“保护伞”。

你倾情绽放的家国情怀,是“五四”荣光在闪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4亿中国人心手相牵,这一刻,家便是国、国便成了家。无论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16所方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还是万里铁道线上,到处都有青年战疫的身影,他们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检验并实现自身的价值。有的几经周折从国外只身背回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有的主动报名向所在社区报到,参与 社区联防联控;有的叮嘱、监督亲友戴口罩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充当了“宣传员”的角色……这些满腔热忱的自发行动,有效填补了战疫需求空白。青年们科学防范、理性应对、依法防控的扎实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青春力量,凝聚起了强大合力,在收获了关怀、责任、担当 、勇敢的同时,青春得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你知重负重的担当 脊梁,是“五四”荣光在闪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白衣战士敢与 时间赛跑、敢与 病魔较量,直面挑战、勇毅逆行,向着病毒冲锋,青春在抗疫一线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一名“95后”女孩说:“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不幸被病毒感染的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把病床让给患者,自己却被病毒夺去了年仅29岁的生命;推迟婚期,“要打一场硬仗”的、也是29岁的彭银华医生倒在了抗疫一线上……与 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 死的考验真真切切。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交出了属于“90后”医生的奋斗答卷,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 精神风貌。艰难孕育惊艳,勇敢成就新锐。广大青年要细照抗疫战士这面镜子,立足脚下、干在实处,在勇挑重担中砥砺意志品质,在火热的实践大熔炉中经受炙烤锻造,如此方能磨硬担当 臂膀,增长才干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高擎五四精神 火炬,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永久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力书写无怨无悔的青春华章。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2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对中国青年的 肯定,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 期许。青年干部作为青年一辈的翘楚,当如鸣镝先锋,发扬五四精神 ,担负时代使命,弘扬家国情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犹如离弦之箭,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激发潜力、勇挑重担,绽放绚丽之花,不负青春韶华。

“准确站位”,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射箭之前,要调整站姿、稳住下盘,虽然看似简单,却是最重要的开始。青年干部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政治敏锐,提高政治素养。“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始终怀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切实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幸福。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战中,无数“80后”“90后”不问前路、冲锋陷阵,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只为心中那份信念、肩上那份责任,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张弓满弦”,练就过硬本领,蓄势精准发力。准确站位后,搭箭勾弦、满弓瞄准、集中注意力,达到身弓合一的境界。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干部要珍惜时间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融会贯通运用,包括政府工作报告、系列讲话精神、地方政策亮点、专业领域知识等,不仅阅读原文,还要把握内涵,领会精神实质,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练得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意识、大局观念、长远目光跟得上社会发展,为干事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离弦而飞”,舞动青春之姿,不断奋斗前进。瞄准目标靶心,离弦疾驰而去,保持拼搏状态,做到一箭中的。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干部应该不畏艰难、不怕挫折、不懈进取,有干劲、有韧劲、有闯劲,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敢于担当 、攻克难关,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磨砺后淬炼才能,完成一段又一段旅程后升华境界,勇攀一座又一座高峰后实现价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年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胸怀远大志向,涵养真才实学,适应时代潮流,舞动青春旋律,好似“离弦之箭”,为决胜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而接续奋斗。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3

在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个时代都有青年人勇立潮头、创造历史。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年代如此,新时代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培养新时代青年事关党和国家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__年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创建之初,因其担负起抗日救国重任而成为进步青年向往的抗战堡垒。1939年之后,抗大一分校、二分校、抗大总校在敌后战场办学,陆续成立了9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1所附设中学,以“革命熔炉”闻名于世。

抗大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将一批批热血青年锻造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对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号召青年胸怀天下

抗大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下进行的,与抗日救国形势紧密相连。毛泽东同志在抗大讲课时,强调全国、全中华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国。党中央鼓励学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勇往直前、奋斗到底。

抗大学员们在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坚持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一边学习,这不只是为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也不只是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更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抗大师生把革命理想与现实奋斗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准备“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从基本军事训练、军事知识到战略战术,他们都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毕业后在艰苦的实践中逐渐成长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军政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抗大学员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放下枪杆子,奔赴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站在建设新中国的最前线。

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国家才能有前途。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征程中,青年一代应担负起建设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并为之奋斗。

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的校风校训,也是抗大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

抗大针对不同时期的政治教育均进行了阐述、整理并编辑成册。在《关于培养知识青年的政治工作》一文中,对知识青年上进积极的优点,以及缺乏坚韧性、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短板作了分析。在《抗大在各种情况下的政治工作》一文中,分别阐述了“敌后反扫荡中的政治工作”“学校大转移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等内容,每一篇章中都对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详细阐述问题所在,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总的来说,抗大通过六个方面进行政治教育:一是具体分析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二是确定政治教育的范围;三是根据对象情况、具体教育目的、整个教育时间设置具体课程;四是当时环境下要进行的政治教育;五是一般的政治教育方法;六是政治教育教材的编选。

当前,伴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受互联网传播等因素影响,青年一代不可避免地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好他们的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其次,应设置具体课程,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第三,针对不同对象,分门别类地安排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方式方法,才能一门深入,抓出成效,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的重任。

鼓励青年投身实践

抗大挺进敌后办学既是适应当时新的形势与任务的要求,是将学校培养干部的事业与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日益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党中央培养青年人才“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理念的体现。

深入敌后一线,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抗大动态》一书中,曾这样记述过抗大的生活:“抗大全校人员,无论教职员、学员或事务人员,总合起来,平均计算,每人每月包括穿衣、吃饭、零用、津贴、书籍、办公费用等等,只合八元左右。以此数目与全国任何大学比较起来,那是微乎其微的。”抗大在河北邢台浆水的一段时间里,正赶上华北一带连年遭受水、旱、虫灾,加上日伪军的“扫荡”,使邢台山区的生活条件更加艰苦。抗大师生为了克服物质困难,大家自己动手挖窑洞,开荒种地,纺纱捻线,背粮砍柴,挖煤烧炭,边学习边劳动,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在斗争中磨练了革命意志,培养起艰苦朴素的作风。

深入的实践密切了青年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40年11月,抗大总校5000余人到达河北邢台浆水时,几乎是家家户户住满了抗大学员,人人都是抗大房东。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起的深情厚谊在点滴中积累,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生成。

抗大要求学员遵守制度纪律,时时刻刻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不与老百姓争柴,抗大学员孙保德爬上山顶去砍柴,不慎跌入悬崖,当地的老百姓将其墓地保存至今,每年自发为他扫墓;在反扫荡中,抗大学员靳惠民掩护老乡突出重围后,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包围圈,救出了80岁的老房东。老区人民对抗大学员也报以亲人的深情,他们为了保护抗大物资舍生取义,为保护抗大伤员宁死不向敌人说出伤员下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青年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4

__年“五四”,精神永恒。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爱国情愫,始终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鼠年伊始的疫情防控全民战中,青年一代勇敢出列、心手相牵,“青”尽全力,在磨难中奋起,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他们用行动赓续“五四精神 ”,让青春的荣光在战“疫”一线熠熠生辉。

你无惧生死的冲锋姿态,是“五四”荣光在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愈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愈会涌现出无数勇于担当 的“中国脊梁”。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 硬核力量。疫情发生后,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使命感让孩子们惊人蜕变、拔节成长,站成了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最硬防护墙。“我是单身,没有成家,没有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绵阳护师黄世豪第一时间在请战书上摁下鲜红的红手印;“面对疫情,我们年轻人不上,谁上?”激荡全国上下和武汉上空的青年们的那一声声响亮呐喊、一句句铮铮誓言,奔涌着爱国情怀,彰显着责任担当 ,在病魔与 患者之间垒起了“隔离带”、筑牢了“防火墙”、撑起了“保护伞”。

你倾情绽放的家国情怀,是“五四”荣光在闪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4亿中国人心手相牵,这一刻,家便是国、国便成了家。无论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16所方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还是万里铁道线上,到处都有青年战疫的身影,他们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检验并实现自身的价值。有的几经周折从国外只身背回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有的主动报名向所在社区报到,参与 社区联防联控;有的叮嘱、监督亲友戴口罩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充当了“宣传员”的角色……这些满腔热忱的自发行动,有效填补了战疫需求空白。青年们科学防范、理性应对、依法防控的扎实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青春力量,凝聚起了强大合力,在收获了关怀、责任、担当 、勇敢的同时,青春得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你知重负重的担当 脊梁,是“五四”荣光在闪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白衣战士敢与 时间赛跑、敢与 病魔较量,直面挑战、勇毅逆行,向着病毒冲锋,青春在抗疫一线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一名“95后”女孩说:“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不幸被病毒感染的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把病床让给患者,自己却被病毒夺去了年仅29岁的生命;推迟婚期,“要打一场硬仗”的、也是29岁的彭银华医生倒在了抗疫一线上……与 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 死的考验真真切切。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交出了属于“90后”医生的奋斗答卷,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 精神风貌。艰难孕育惊艳,勇敢成就新锐。广大青年要细照抗疫战士这面镜子,立足脚下、干在实处,在勇挑重担中砥砺意志品质,在火热的实践大熔炉中经受炙烤锻造,如此方能磨硬担当 臂膀,增长才干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高擎五四精神 火炬,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永久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力书写无怨无悔的青春华章。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5

用什么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与国家始终对此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是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新青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决定因素

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青年群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与生力军,其价值追求与政治忠诚至关重要。青年价值追求和政治忠诚的提高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形成对党、国家以及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应对西方不良思潮渗透的需要。当前,中国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野心并没有改变,其借助全球化、信息化的便捷,加大对我国青年群体意识形态的渗透与腐蚀,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拥有主导地位。

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就在于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主体的引领作用。青年群体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理应主动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需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高校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明确了道德对青年群体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要发挥道德对青年成长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青年使命责任的完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需要青年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人。青年群体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才能不迷失前进方向,勇敢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同时,青年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知识、能力与身体的成长,更需要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等提升,其内生动力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新青年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__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很多成就,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新青年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还存在一些问题,给青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挑战。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价值困惑。当前青年群体面临的困惑较多,其中最根本的困惑是价值观的困惑。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困惑主要源于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信息社会、陌生人社会的发展,源于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功利主义本性给青年群体带来了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之间的选择与平衡难题;信息社会使人类生活空间出现多场域,多面人由此产生,给青年群体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挑战;陌生人社会的出现与发展,给青年群体带来了道德作用疑问;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处于“前锋”的青年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与干扰,引发了价值选择困惑。

国内多元文化思潮与多种价值观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存在多元生产关系,反映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就是多种文化思潮与多种价值观并存。多元文化思潮与多种价值观并存,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形成挑战。

民生问题以及行业不正之风的出现。一方面,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诸多成绩,为青年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并不明朗的就业形势也给青年群体带来了焦虑。加之教育、医疗、住房市场化的推动,生活成本大大提高,引发了诸多的生存焦虑。就业焦虑与生存焦虑影响了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行业风气是社会风气的主体。但当前个别党员干部腐败与不作为、企业生产与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的存在,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带来冲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路径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增强培育主体的价值自觉自信意识。价值自觉与自信决定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场域、各大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机关、学校、家庭,走进城市与乡村,增强全社会的价值自觉与自信。

完善培育内容,积极回应新时代青年成长面临的各种困惑与挑战。首先,要积极回应社会转型给青年群体带来的价值选择困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困惑,使青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其次,要积极回应多元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带来的挑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让广大青年真正走近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时代观、科学观、理想观。最后,要关注青年群体的就业与生存焦虑,将学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家庭价值观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更接地气。

发挥国家、学校、家庭与青年自身的作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强大合力。国家层面,应出台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应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法治保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不断丰富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充分发挥文化的“补钙”作用;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土壤。高校层面,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借助各种媒介与平台,大力发挥学校场域的熏陶作用与实践引领作用。家庭层面,应积极发挥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家风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性作用。青年层面,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于自身成长全过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6

在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个时代都有青年人勇立潮头、创造历史。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年代如此,新时代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培养新时代青年事关党和国家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__年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创建之初,因其担负起抗日救国重任而成为进步青年向往的抗战堡垒。1939年之后,抗大一分校、二分校、抗大总校在敌后战场办学,陆续成立了9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1所附设中学,以“革命熔炉”闻名于世。

抗大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将一批批热血青年锻造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对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号召青年胸怀天下

抗大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下进行的,与抗日救国形势紧密相连。毛泽东同志在抗大讲课时,强调全国、全中华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国。党中央鼓励学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勇往直前、奋斗到底。

抗大学员们在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坚持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一边学习,这不只是为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也不只是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更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抗大师生把革命理想与现实奋斗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准备“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从基本军事训练、军事知识到战略战术,他们都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毕业后在艰苦的实践中逐渐成长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军政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抗大学员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放下枪杆子,奔赴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站在建设新中国的最前线。

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国家才能有前途。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征程中,青年一代应担负起建设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并为之奋斗。

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的校风校训,也是抗大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

抗大针对不同时期的政治教育均进行了阐述、整理并编辑成册。在《关于培养知识青年的政治工作》一文中,对知识青年上进积极的优点,以及缺乏坚韧性、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短板作了分析。在《抗大在各种情况下的政治工作》一文中,分别阐述了“敌后反扫荡中的政治工作”“学校大转移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等内容,每一篇章中都对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详细阐述问题所在,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总的来说,抗大通过六个方面进行政治教育:一是具体分析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二是确定政治教育的范围;三是根据对象情况、具体教育目的、整个教育时间设置具体课程;四是当时环境下要进行的政治教育;五是一般的政治教育方法;六是政治教育教材的编选。

当前,伴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受互联网传播等因素影响,青年一代不可避免地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好他们的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其次,应设置具体课程,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第三,针对不同对象,分门别类地安排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方式方法,才能一门深入,抓出成效,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的重任。

鼓励青年投身实践

抗大挺进敌后办学既是适应当时新的形势与任务的要求,是将学校培养干部的事业与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日益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党中央培养青年人才“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理念的体现。

深入敌后一线,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抗大动态》一书中,曾这样记述过抗大的生活:“抗大全校人员,无论教职员、学员或事务人员,总合起来,平均计算,每人每月包括穿衣、吃饭、零用、津贴、书籍、办公费用等等,只合八元左右。以此数目与全国任何大学比较起来,那是微乎其微的。”抗大在河北邢台浆水的一段时间里,正赶上华北一带连年遭受水、旱、虫灾,加上日伪军的“扫荡”,使邢台山区的生活条件更加艰苦。抗大师生为了克服物质困难,大家自己动手挖窑洞,开荒种地,纺纱捻线,背粮砍柴,挖煤烧炭,边学习边劳动,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在斗争中磨练了革命意志,培养起艰苦朴素的作风。

深入的实践密切了青年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40年11月,抗大总校5000余人到达河北邢台浆水时,几乎是家家户户住满了抗大学员,人人都是抗大房东。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起的深情厚谊在点滴中积累,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生成。

抗大要求学员遵守制度纪律,时时刻刻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不与老百姓争柴,抗大学员孙保德爬上山顶去砍柴,不慎跌入悬崖,当地的老百姓将其墓地保存至今,每年自发为他扫墓;在反扫荡中,抗大学员靳惠民掩护老乡突出重围后,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包围圈,救出了80岁的老房东。老区人民对抗大学员也报以亲人的深情,他们为了保护抗大物资舍生取义,为保护抗大伤员宁死不向敌人说出伤员下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青年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