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4篇
【篇一】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座谈发言
低碳消费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助推低碳消费,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值得我们每位消费者思考。据统计,全球72%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家庭消费正相关,家庭消费行为的变化能促使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消费者由传统的高碳消费逐渐调整为低碳消费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策略大多是基于政府补贴、监管和企业供应链减排的视角,重视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的作用,但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主体缺一不可,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的实施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消费者策略的变化。
中国高度重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拥有好的环境收益,同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应对碳排放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低碳消费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认为:国家相关部门需加大扶持企业低碳减排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政府对绿色企业进行补贴,运用经济、行政等措施减少企业低碳技术、资源成本,助推绿色低碳消费产品进入市场。
增强企业低碳经济责任感,加大绿色市场有效供给。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需立足于低碳消费的长期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引导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并提供足够的低碳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低碳消费产品性价比,一方面加大绿色产品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缩小低碳与非低碳产品价格差距,让消费者获得实惠。
加大媒体宣教力度,引导消费者增强低碳消费的环保意识。宣传低碳消费知识,向公众传播低碳消费的内涵及意义。引导消费者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让消费者认识到低碳消费的环保效益,增强消费者的荣誉感和动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能源需求。助推低碳交通工具的研发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退税等政策,鼓励高能量低电耗技术发展。
加快低碳消费认证制度,加强低碳消费制度政策落实。进行试点推广低碳消费碳足迹标签,对国内产品采取“低碳消费碳足迹标签”,引导低碳消费。通过设立低碳消费标准,制定低碳消费的评估指标,运用消费补贴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
【篇二】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2021年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演讲稿范文 要有全面、系统、深刻认识“30·60”内涵的思想自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人均能源需求尚有较大上升空间,未来碳减排压力较大。据国际组织、科研机构测算,我国碳排放峰值将超过XXX亿吨,而XX碳排放峰值为XX亿吨,XX约为XX亿吨。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XX年时间,远低于欧XX家XX-XX年的时间。“碳达峰、
碳中和”不是要简单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国民财富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而是要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理性、智慧地平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将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五大新发展理念将贯穿全过程、各环节。
思想自觉要转化为更理性、果敢的行动自觉。“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我们迎难而上,及早科学设置碳减排目标,部署切实可行的达标方案,出台规范、明确、可操作的绿色发展举措。金融部门将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完善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动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金融风险。
第二,秉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以系统观念引领顶层设计。“30·60”目标存在“达峰快则中和早、峰值高则中和难”的紧密关系。碳达峰不等于冲高点,而是要尽快进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整。达峰后碳排放很难陡然下降,可能需要经历一段峰值平台期。不同的达峰时间、峰值水平和平台期下,实现碳中和的整体成
本差异较大。如果将二者割裂,不从一开始就着眼于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将进一步压缩碳中和过渡期,增加转型压力和不必要的转型成本。因此,需全面、理性、科学认识碳达峰、碳中和二者的内在联系,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全国统筹。要重点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框架,持续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出台分行业、分领域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同时,我们呼吁,有能力、有条件的地区、机构和市场主体向负碳排放进军。
第三,统筹谋划,全力做实做强绿色金融“五大支柱”。
XX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即: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探索形成了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这“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金融部门有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
近期,XX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绿色债券标准,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同时,XX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
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我们还将探索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用金融的力量推动营造实现“双碳”目标的良好氛围。
XX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债,重点支持符合绿色债券目录标准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累计发行XXX.X亿元。
为进一步动员资金支持绿色发展,XX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X%,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XX.X个百分点。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XX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在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今年,XX银行将与XX财政部共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加强协调G20各成员国,讨论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共同推动信息披露、绿色标准等重点事项。同时,我们正在与XX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
债券、贷款等分类标准的趋同。
XX在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上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优势。XX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走在前列,20XX年就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较全国的碳达峰目标提前X年。同时,XX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为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中超过XX%在XX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XX%发生在XX。未来,XX可进一步发挥优势,在金融机构碳核算、金融机构及融资主体的气候和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绿色金融产品评估认证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XX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引领可持续发展投融资的国际潮流,推动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也有利于提升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服务能力,特别是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绿色技术进步,助力XX科创中心建设。
第四,着眼全局,强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
绿色低碳转型需“两条腿”走路:一是刚才提到的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定价,约束排放,激励减排,同时发挥金融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功能,引导跨期投资,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及早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在总量约束下,由市场供
求决定配额交易,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预期、稳定预期,促进低碳投资。
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诸多环节,实际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市场效率。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亟需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金融市场已有很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碳市场,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金融系统将积极配合、主动适应碳市场建设需要,有效平衡好绿色低碳投资中激励、跨期和风险管理间的关系。
过去十多年,XX已经构建了一套“制度明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交易体系,碳基金、碳质押、碳配额远期等创新产品有序发展,探索了碳金融业务协同监管经验。全国性碳市场交易中心落户XX,将与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增强碳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提高XX在全球碳市场定价中的地位。
第五,冷静理性,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行稳致远。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
入规模介于XXX-XXX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X.XX-X.X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十分吸引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眼球。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但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国际上有关新兴产业非理性繁荣引发经济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19世纪中期铁路投资热退潮、19XX年无线电、电力、汽车和石化泡沫破裂,还是20XX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都揭示了非理性投资潜在的社会经济成本。在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各方应保持冷静判断、理性决策、审慎而为,认真做好产能预警与风险监测,真正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均衡,进退有序,协力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绿色低碳转型中,金融行业将铭心践行“国之大者”,与诸位同仁一道,携手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顺利实现“30·60”目标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篇三】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篇四】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