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生活心得体会300字,生活心得体会感悟(6篇),供大家参考。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我没记错1月20日我们学校放了寒假,2月5日老爸老妈回老家了,一直到20xx年2月19日才回来,这期间全是我自个儿在家。我刚放了寒假不久老爸老妈就商量着回老家,直到2月5日处理完事情的他们终于回去了,老爸让我回去,我不愿回去就坚持留下(往年我每年都回去过年,从来没断过)。老爸死活不同意,说过年就应该团聚,非的让我一起,幸好有妈妈帮我说好话我才得以留下。可气急败坏的老爸怕我没黑没夜的"泡电脑",居然"很下毒手"把我"心爱的"电脑主机搬到叔叔家去了(我想无所谓,反正能留下就行)。
就这样我"自由"了,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在这些日子里我从来都是看电视到一两点才睡,早上11:00多才醒(因此我每天最很早上那"毒辣的"阳光)。这些日子我常常请朋友到家里玩,我们无拘无束玩的很开心,有时候我和几个铁哥们儿9我们院的)去网吧泡通宵,那生活简直是"天堂"。但是因为是过年期间,饭店都停业了,每天的伙食成了我最头疼的事,只能去买箱方便面"度日",有时候我实在是有心情了才会去做我最拿手的(就会这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再弄上点大米饭(我每天由于起床太晚,最多只吃两顿)。
终于有一天一切都变了。除夕那天,家里就我一个人,我虽然自由,随然有同学.朋友打电话的祝福,总感觉自己像是被独自丢在窝里的雏鸟,孤独又寂寞.凄凉有悲惨。那一天,我终于.终于莫名的流下了眼泪,我后悔我没有和老爸老妈在一起…我想我那时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那一天.那一天,我终于失去了你,就像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
从这天开始我每天都盼望着爸妈能早点回来,早点吃到妈妈做的那可口的饭菜,每天我都给他们打电话。20xx年2月19日老爸.老妈中终于要回家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妈妈第一个走进家门的时候,我激动的想上前拥抱她,可还没等我上前去,他就严厉的教训我说:"你看你把家里搞的像个猪窝似的,乱死了。"他又说;"你作业写完了吗,是不是老在家看电视呀。""你一个寒假,钢琴练了吗?"…….没等老妈骂完,提着行李进来的老爸就说了:"走之前,我给你布置的三个歌学会了吗?一会唱给我听,啊!"我晕,我的兴愤和激动一下子被这迎面泼来的冷水浇灭了。我顿时感到我是不是病了,居然盼望着这两位"魔鬼"的归来。
最后,寒假结束了,我又要开始我正常的学习生活!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思想者,所以我不也不认为我能很透彻的解读这本书。以下是我对此书发表的一些愚见和愚感,若有不正之处,只因我知识面宽度不够,观者请多见谅。
一张纸上点一个黑点,你问很多人看到了什吗,大多数人可能回答的都只是看到黑点,而不是空白的大部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思想者,或是哲学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试想一下,让一个挑粪工和一个企业老总对比。就算他能以超脱物外的心态来看待这种有点大的贫富差距,他的儿子恐怕不会如此。更何况,这样的挑粪工出现的概率低的无法言明。是否每一个低产阶级都能像本书所言“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岗位。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献上一份力,我奉献,我快乐。”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这样,而大多数人更多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吧!
老实的说,我觉得这本书有点难以让人读下去,当然我指的是占中国人口比例最多的工农阶级,和我们这些对政治避而远之的年轻人。理论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灰太狼总是在梦里抓到羊的。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你如何能让一个人真正理解这本书的思想,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不是社会思潮。在我眼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应该怎样的将这些思想下里巴人化,才是现今思想家应该做的,而不是咬文嚼字的把理论化的思想上升的一个更高的理论化。邓小平说的很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践出真知。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人们有怎么会勒紧裤腰带读哲学呢?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本书也在极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放在生活中来讲解。但是其论证多为一些经典著作,而不是实际生活,给人一种高考作文的感觉,不免有些空泛。当然可能作者著作本书的目的也并不是针对于包括下里巴人的各类人群,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学术上的交流,而不是有血有肉的论证。这样的话,作者则大可不必将论证涵盖各个方面了。正如本书所言,人们应该具备仁义精神,爱国精神。然而确没有说明该怎样让人拥有这种精神。应该谁都会说,应有不是会有,这中间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正如一个人将香港四大才子的武侠看完也不一定会有侠客行为,更何况只是草草几笔?
本书可以说是滴水藏海,短短200多页竟然从生活写到境界,而且其基本内涵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见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深,见解之广。以致于让我觉得我根本没有资格来讨论这本书。总体上我是怀着很恭敬的态度来阅读这本书的。的确此书的文笔流畅,观点更是卓越,但是我确实始终无法以平静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因为我总是觉得书上的种种美好,与现实的黑的白的红的相比,总是像梦幻空花一样遥不可及。或许我只看到前文所说的黑点吧?然而,我想大多数人也只是有且只看到黑点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哪怕有一个人过于突出,就会有一群人心理不平衡,这就是所谓的黑点效应。虽然我很讨厌这种心理,但是小小的虚荣心都会让人产生多多少少的不平衡。只是一种人是通过强大自己接近强者,一种人是败坏道德损己更坏人。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前者的。毕竟人类的道德观念有了穿越洪荒的积累。社会主义只能无限接近,因为马哲里的社会主义没有绝对。就算生产力达到物质和精神都极高的境界,也不会达到绝对的社会主义。有不同就会有矛盾,比如美女不会只有一个人喜欢,有情敌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会不和谐。可能会有人说可以公平竞争呢?两个人可以,一堆人呢?当然我说的可能也许是一定陷入极左主义了。再次重复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是不可否认的,可以说是当代哲学中最实际的。
但是,共产主义的历程很长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马哲思想与脚踏实地的践行,绝容不得一点冒进。看社会的思维形态,应从生产力水平分析,而不应该空谈理论。现在中国是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但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造成的,其根基很难撼动。没有生产力支持的经济是不健全的。
以上讲的比较宏观,这本书很大一部分谈了哲学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当然此处的哲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作者的认识里,人生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哲学。作者也在书中指出学了哲学以后,人们的胸襟会变得更加宽广,看问题也会看的更加的高远。的确;哲学是一门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确实可以拓宽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所谓站的高,看得远。只有在思想上站得高,才能在视角里看得远。
去年寒假,我在老家“享受”了一个假期。而且有一天还钓了鱼。
那天天气晴朗,下午太阳很猛,我和哥哥一起去钓鱼。来到了一个池塘,哥哥和我就马上专心致志的摆弄起鱼竿来了,我们捉了几只肥肥的蚯蚓,把它们当成鱼饵,让鱼儿上钩,把它们吃了.
把蚯蚓绑好,放进水中,慢慢等鱼儿上钩。大概等了15分钟,浮标动了,我连忙拿起鱼竿,却发现鱼儿已经“逃之夭夭”了,我的妈呀!浪费了我15分钟啊!!
我必须要钓到鱼,哪怕是一条小小的鱼也行,因为哥哥已经钓了好几条鱼了,我不能让他们看我的笑话!
没办法,我再次把鱼钩放进水里,耐心的等待鱼儿上钩。不一会,浮标又动了,我急忙把鱼竿收回来,哈哈,让我逮了个正着,鱼儿还来不及要逃走,就被我捉住了。这鱼儿像顽皮的小孩,活蹦乱跳个不停。我跟哥哥说:“今天晚上加菜喽!!”
这种生活,就是快乐的乡村生活!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 way,no 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 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30多天的暑假,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许多大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真情助人也好,外出打工也好,体验生活也好,留在家里陪伴父母也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总会有一股暖暖的真情流入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感怀。不管哪一种真情,对于我们都是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
做义工:帮助他人苦中有乐
我家所在的市区每年都有相关的部门招收一部分义工来为社区建设服务。今年市残联要举办新春联欢会,而参加者又全部是残疾人,组织工作较难开展,因而市残联要招收十多名义工来协助工作。因为想锻炼自己,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人,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这个为期15天的义工活动。
想象中的义工是比较轻松的,实际却大相径庭。由于参与者都是残疾人,他们中有的看不见,有的听不见,还有的无法行走,因而组织他们一起排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学会与他们交流,比如要学习一些常用的手语以便和聋哑人“说话”。之后我们就要帮助他们排练,协助他们上舞台、为他们递道具等等。因此在残联的工作非常忙,常常是做了一天之后都无力走路。但是,我们所有的义工都很快乐,因为我们与那些残疾人的心是相通的,而且大家总是互相鼓励,所有人都处在一个非常融洽的环境中。
有了这次做义工的经历和体会,我将来还会利用假期时间去做社区义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做杂工:体验生活的艰辛
本以为放假了,就可以在家里睡懒觉。可一回到家,爸爸就跟我说,附近有家包装厂需要一名杂工,你在家里也没事做,去试试吧。
刚开始,我挺不愿意的,堂堂一名大学生,要我去做杂工?可是父命难违,只好去了。
我一天要上8个小时的班,上午8:00到12:00,下午1:30到5:30。我要做的就是别人需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捆绳子,搬箱子什么的。有时两边都需要人帮忙,这边没忙完,那边又要去帮忙。这样的工作看似很轻松,其实一天忙下来也很累,很羡慕那些呆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的同学。终于盼到春节时有7天假期,在家里天天睡到日上竿头,除了吃就是睡,有时看看电视,觉得挺无聊。这时我慢慢发现,上班虽然累了点,但也有不少收获。虽然是杂工,其实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合作,怎样做事才最省时又省力。
我一共上了16天班,领了500块钱的工资。拿着自己第一次挣的钱,心理美滋滋的。同时也真正明白了父母挣钱不容易。虽然我不是花钱如流水的学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身边很多大学生根本就不会“委屈”自己,手机、电脑、mp3抑或mp4,不管是必用的还是根本用不上的,只要自己想要,就都买来。如果是自己一分一分挣来的钱,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不舍得花。
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懂得生活的艰辛,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珍惜生活。
卖对联:学会做生意
假期里终日寂寞难耐,想找点事儿干,正琢磨着利用春节前的几天来写对联卖,就当是打发时间,不料却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一向我行我素的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学做生意的念头。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写对联首先要弄清楚材料在哪里买比较便宜,金水怎么配制,各个细节又应该注意些什么。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包含着很多学问。等到一切就绪,我就在大街上摆起摊子来。起初在大街上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后来也就习惯了。我是边写边卖的,刚开始门可罗雀,心理不免有些紧张。渐渐地看热闹的人多了,生意也慢慢地好起来了。虽然只有三天,我却是忙得不亦乐乎。平日里看那些小商贩们并不起眼,但细细观察,他们的确是市场交易的高手。.我们大学生比起他们来可要逊色多了。
如此一番折腾,的确让我感触良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对生活的感受不是靠想象得到的,而是靠真正的实践换来的。这些东西,哪怕让我看上三遍《人性的弱点》也体会不出来,倘若起初我听爸妈的劝,那我可能要丢失一大笔“财富”。
我认为,一件事,只要自己认为值得去做,就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回家:感觉真好
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这么远地离开家,离开父母,而当回到那个熟悉的家,只有一种感受———回家的感觉真好!
闻着香喷喷的煲汤,忍不住试着去开盖,这时隐约听到楼上有急促的脚步声,一转眼,爸爸站在我旁边说:“这个,你不会开,我来。”看着爸爸,我在想,爸爸肯定是听到我那踢踏的脚步声断定我走进了厨房的。
看着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替自己洗一大堆的衣服,实在是于心有愧。于是,拣起衣服来洗,全当抚平心理。不料,曾经常让我干活的妈妈走过来说:“这衣服你洗不干净,我来洗吧。”
在家,连看电视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温暖。因为每当我看电视时就喜欢啃着水果,而这时往往爸爸在一旁削着水果。因为爸爸总是说“这个水果,不是这样削的,我来。”
听说,学院开学后要举行工艺品比赛,而模型是关键,于是我手拿铁锤钉钳,在家里忙开了。爸爸看了,微笑着说:“还是我来吧。”于是又是父亲来动手。
这点点滴滴的小事,难道我真不会吗?会!但我却没有拒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说的那么干脆那么“振振有词”,而是我很清楚,这些所谓的理由只是父爱母爱流淌的一个出口,接受是最好的选择。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有一天,我们对他们也能同样“不经大脑”地找理由或不找理由地给予关爱与蔚籍。
这种幸福的味道很美!
这就是生活了!!
有人认为中学生活是繁忙的,有人认为中学生活是枯燥的,有人认为中学生活是愉快的……而我认为中学的生活是新奇的——因为我是一名小初一新生,下面就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新奇经历吧。
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的人了。虽然有了自由,可生活却乱得不可收拾;虽然长大了,可有些事情却不是一个人就不能独立完成的。
在以前的时候,在学校里什么困难有时老师可以帮上忙,自然轻松。学习也不是很紧迫,即使自己管不住自己,身边至少还有严厉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自己是被宠着护着,什么事情自己拿不定注意,身边还有父母呢。生活过得有秩序,井井有条。
可是上了初中,一切自然都变了。好象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学校小事自己解决。学校也很紧张,功课又多,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太管了。因为他们觉得上了初中要学会自觉。在家里,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被宠被护的“小公主”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拿注意,因为他们说长大了,要有主见。就这样,初中的生活在混乱中度过。每一天的生活没有任何秩序。
初中的生活,遇到苦恼的事,伤心的事总是自己在一旁流眼泪。在同学面前总是笑嘻嘻的,装坚强。其实笑只是掩饰自己悲伤的一面,现在我才懂,”笑中有泪”的含义.因为没有了以前父母宽敞的肩膀.痛苦时那个肩膀就像温暖的火炉,就像流浪的小孩找到了归宿.可是现在,我没有了归宿,伤心时只有自己哭的份儿,在也没有肩膀可以让自己依靠.因为那个肩膀上靠着的人是从前的我.
个个都说初中的生活自由,轻松.以前我自然也在期待有一天可以快快长大,去享受初中的生活,等到得到了后才知道.原来自由的代价是悲伤.这种代价太大了,也太痛了.让我一时反映不了.
郁闷的时候,总在想着以前的一切.以为只要自己成绩好了,父母也自然会更疼爱自己.可是当自己把在学校里的一切告诉他们时,他们却只说了一句”努力”.然后又投入工作里.对于他们的冷淡,更是愤起了我的信心.我一直在心里想着:也许父母只是想用那种不屑的延伸来让我更加用学习去注意他们,吸引他们.所以我在更努力的恢复以前的成绩和自己.
初中的生活留下了无数的痛苦与快乐.痛苦是短暂,快乐是永久的.这是我一直坚信的.
也许在你的初中生活里,也有过无数个苦与甜吧.
对于以前的自己,初中生活是个神秘的棉纱,总想掀起它真正的面目,看看里面的惊喜;可现在掀开了,带来的却是很多的苦恼,困惑,高兴,伤心等等.这个惊喜真的让自己无法一瞬间去接受.但是它还是一涌而来,想退也退不了.也许这样一来才回令自己更加会记得和回味初中的生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