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第1篇早就听说过,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让我走进了魏书生的世界,翻开书的每一页都是收获,学习书中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快乐。读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14篇,供大家参考。
早就听说过,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让我走进了魏书生的世界,翻开书的每一页都是收获,学习书中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快乐。读着魏老师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看到了魏老师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他以骄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虽然说魏老师的有此做法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很适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读了以后,我由衷地感到魏书生真不愧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这也让我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其一,用爱心教育学生。
魏老师有着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他能够理解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从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独特的“惩罚”孩子的方式,就像用做好事来改正错误。对此,我也有了一些体会,我班有个经常不按时完成做业的学生,对他,我没有过份的批评,只是告诉他,最近班上的卫生太差了,请他协助管理卫生。结果,他每天早早到校,对班内卫生做一个检查,不过关的地方亲自出马,正因为他的努力,我们的卫生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我表扬了他。奇怪的事儿发生了,他的作业也按时交了,这是不是说明他能够做到自律了?是不是有了一份责任感?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用了声东击西的方式,既惩罚了学生,又让他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魏老师的心里时刻都装着学生,学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教育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学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如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习高效日、当日事当日毕等具体的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在此,我也学习运用了一些,例如,我也曾让学生制定一些计划,既有周计划,又有月计划,更有学期计划。也就是说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应经常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学中,为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其二、在快乐中做教育。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对于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的学生,教育起来可谓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琐事天天记挂在心上,旧的烦恼还没去,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那只会是愁上加愁,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
尤其是我们今年所遇到的这一特殊学情,学生特别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在课堂上就是不出声,这可急坏了我们几个年经教师,一下课,我们就凑在一起想方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死气沉沉的状态,最终,我们决定巧用魏老师的一些方法,那就是——犯错误唱歌,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知识比赛,或是整排间的比赛,输的小组进行惩罚,那就是唱歌。
这种方法,我在课堂上也用过,那就是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往往读一遍就没兴趣读第二遍了,其实对内容是一知半解,在新授课上并不能出现很好的反映,不能高效的完成课堂任务,对此,我在新授以前,对课文的朗读质量进行提高,就是进行整排间的比赛,一排间自由分工,但是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如果出现反复读、添字、漏字现象,视为错读,总评出出错最多的一排,进行唱歌,做为惩罚。针对他们的心理:宁可多用功,多读几遍,也不课堂上唱歌的想法。还真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所以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魏老师建议我们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继续快乐的跳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试图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经验丰富起来,同时轻松快乐起来。
其三、还学生自主
21世纪的学校教育,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怎样才能让这一主体真正的去自主学习呢?这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我想情景模拟法也许不错,我在讲《心声》一文中就用到了,在学生读过课文之后,将文章的情景再现,让学生们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也让学生站在老师的位臵上体会程老师的想法,这时,学生一改常态,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极其活跃。这对学生多方位的思考,和为人处事都有一定的帮助,既学习了知识,又让他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写错了一个字,学生立即给我主动的指了出来,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习惯,再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敢于指出老师的过错,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再者,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日本的一所学校流行一种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一时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理。我们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其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魏老师在教学中也从不同层面运用了合作学习,其实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像在《词五首》一课中,我请同学们合作找出,哪几首词意境想近,并理解词文的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流。通过小组交流,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运用合作学习时碰到的“部分学生因依赖别人而导致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这一问题,我们也要“弄清什么情况下合作学习才更有效。”以解决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将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以产生1+1>2的效果。
其五、做一个善于反思和创新的老师。
魏书生是一个真正在实践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家。他点子多,办法新颖,有实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他敢于做试验,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去克服和改进。教育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推陈出新。作为刚刚有几年教龄的我,就更应该在接纳前人的优秀教学手段和思想,不断的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因此,在啃读他的著作的同时,在每次有感悟的时候就写下一点点儿的体会,以备迷茫时得到指引。
学无止境,教育的魅力也无止境。虽然我并不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读了《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之后,我却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育魅力之所在。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我愿做教育界中,一个坚如磐石的耕耘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自从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后,一直想借他的书来看。今天终于得到了这本梦寐以求的书,看着封面上那熟悉的像,感觉是那样亲切。他就像你的一位同事,在和你闲聊工作上的事情,又像你的邻居,在和你拉家常。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看着那些文字,犹如又听到了魏老师那亲切的声音。认认真真的读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读完之后,才发觉自己当班主任知识面是那么肤浅,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没有见到过的;
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经历过但又无从下手的。读这本书,感觉就像魏老师在和我侃侃而谈,让我懂得了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去做。
这本书共八章,第一章是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
第二章是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读每一章节都有不同的感受,以下就是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我们都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是埋怨,是悲观,是失望呢?失望过了,悲观过了,又能怎么样呢?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人不能让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展、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提高了,才会发现事物都是新的。
二、怎样对待后进生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魏老师的方法真是多得数不可数,有这么多的方法去对待后进生,难怪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纵观自己的方法,多是训斥一顿,有时也好言相劝、讲道理,但效果不大,于是就会放弃或置之不理。今天魏老师的这些方法无疑是我怎样对待后进生的一盏明灯。如果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我相信会有收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这15种方法总会有它适用的地方。
三、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我们的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他们学会做人。但提高学习的效率都有哪些方法呢?魏老师为我们指出了很多方法,以前我也试过一些,但效果不明显自己也就放弃了。其实,我自己也有懒散、拖拉、犹豫这些坏习惯,学生有这些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要想让学生有改变,必须先改变自己。针对这些情况,我教会学生学会利用“边角涂料”,这种方法对于诗句、格言、要求背诵的课文都很有效,而且抽一定的时间去检验,同学们的兴趣都很高。我就不用发愁诗句、格言等内容。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四、和学生一起接近大自然
当读到魏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到双台河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一起开荒种地、一起到河边去摸鱼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欢乐的画面,耳边响起了一曲曲动听歌声。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是啊!回顾我们现在,根本不敢带学生去玩,一宗宗安全事故、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望而却步,即使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我们也会找
出千百种理由去说服他们。于是,在千百种理由下,同学们不在用渴求的目光去探寻美妙的大自然,用那种近乎呆板的神情看着那令他们心烦的课本。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是那一条条生硬的规章制度、是那一宗宗血的事例。曾记得我们读书时,每到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都会带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去追逐春天的脚步,到河边去倾听小鱼儿的谈话。而这些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灵的深处,让我不时回味。现在的学生,他们没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亲近大自然、一起领略儿时的快乐。曾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连弹珠珠都不让学生玩,学生的童年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我真的希望能带着学生一起去玩。
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很多,读书原来也是一种乐趣,让你沉醉在书香里;
让你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丝丝凉意、让你在寒冬腊月里感受温暖。读书,像是在品味一杯咖啡;
读书,像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乐曲。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天空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们要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堂。今年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带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个“科学”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技巧,要有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读了魏老师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觉得魏老师的许多做法就值得我们仔细得揣摩体会和运用,从他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中我进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确实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会得到,比如课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教学,有时可能还能带动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做一个“民主”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智慧,甚至没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然而他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觉得魏书生老师取得成功的最大奥秘就在于他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无论他的班级管理,还是他的课堂教学无不渗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级怎样管理,老师课堂教什么,怎么教;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布置作业,布置多少??他都跟学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都能看到学生主动参与的身影。所以我觉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谛,只有民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有所得。这一点我觉得感触比较深,拿布置作业来说,我认为千篇一律的作业效果并不好,布置难了吧基础差的不会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学做的没意义,也没动力,因此今年的作业我们都改为各小组安排,我设定一个初步范围,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去安排。
三、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不被社会淘汰。就拿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写下保证书,叫家长。有时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现象。我们不但没有成就一个人才,反而耽误一个人前途。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男生,他头脑很灵活,但贪玩不爱学习,课上做小动作,课下不完成作业,导致成绩很差,家长也被班主任请来了好几次,不但没效果,次数多了,无所谓了,对家长老师的批评也习以为常,甚至还责怪家长为何就是逼迫来上学。家长很无奈,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批评已不是方法,后来我们转变了方法,不批评而是找他交谈,分析厌学的原因,讨论学习的重要性,慢慢转变他对学习的认识,同时给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级任务,树立他在班级中的威信,让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此外,我们也和家长联系,要家长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困难和要求,尽量的去帮助他们而不要一味的压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绪,半学期后,学生有了明显的转变,正所谓书魏老师提到的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会更好。但我们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师的一些做法也很独特。犯了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犯错误,写说明书” “犯错误,唱歌”??但无论是和家长教育还是独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孩子发展前提下进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因为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去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其实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让他们懂得(学会)做人的真正道理,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总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时烦躁起来也不免有点儿牢骚。现在细细地思量,毕竟刚开始工作时时面对的压力来自于对工作的一无所知,需要自己通过学习、摸索去适应。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个体没有发展的话就只有被社会淘汰。社会压力、行业压力构成了我们学习奋斗的巨大动力,向更高的难度不断地挑战,不断地战胜“旧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我读魏书生的一点感悟。当然他的精神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从教育生活中去认真领会他。把魏书生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
自从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后,一直想借他的书来看。今天终于得到了这本梦寐以求的书,看着封面上那熟悉的像,感觉是那样亲切。他就像你的一位同事,在和你闲聊工作上的事情,又像你的邻居,在和你拉家常。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看着那些文字,犹如又听到了魏老师那亲切的声音。这本书共八章,第一章是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
第二章是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读每一章节都有不同的感受,以下就是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我们都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是埋怨,是悲观,是失望呢?失望过了,悲观过了,又能怎么样呢?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人不能让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展、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提高了,才会发现事物都是新的。
二、怎样对待后进生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魏老师的方法真是多得数不可数,有这么多的方法去对待后进生,难怪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纵观自己的方法,多是训斥一顿,有时也好言相劝、讲道理,但效果不大,于是就会放弃或置之不理。今天魏老师的这些方法无疑是我怎样对待后进生的一
盏明灯。如果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我相信会有收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这15种方法总会有它适用的地方。
三、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我们的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他们学会做人。但提高学习的效率都有哪些方法呢?魏老师为我们指出了很多方法,以前我也试过一些,但效果不明显自己也就放弃了。其实,我自己也有懒散、拖拉、犹豫这些坏习惯,学生有这些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要想让学生有改变,必须先改变自己。针对这些情况,我教会学生学会利用“边角涂料”,这种方法对于诗句、格言、要求背诵的课文都很有效,而且抽一定的时间去检验,同学们的兴趣都很高。我就不用发愁诗句、格言等内容。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四、和学生一起接近大自然
当读到魏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到双台河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一起开荒种地、一起到河边去摸鱼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欢乐的画面,耳边响起了一曲曲动听歌声。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是啊!回顾我们现在,根本不敢带学生去玩,一宗宗安全事故、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望而却步,即使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我们也会找出千百种理由去说服他们。于是,在千百种理由下,同学们不在用渴求的目光去探寻美妙的大自然,用那种近乎呆板的神情看着那令他们心烦的课本。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是那一条条生硬的规章制度、是那一宗宗血的事例。曾记得我们读书时,每到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都会带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去追逐春天的
脚步,到河边去倾听小鱼儿的谈话。而这些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灵的深处,让我不时回味。现在的学生,他们没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亲近大自然、一起领略儿时的快乐。曾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连弹珠珠都不让学生玩,学生的童年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我真的希望能带着学生一起去玩。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让我走进了魏书生的世界,翻开书的每一页都是收获,学习书中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快乐。读着魏老师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看到了魏老师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他以骄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虽然说魏老师的种种具体做法对于我们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很适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书中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展开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读了以后由衷地感到魏书生真不愧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这也让我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教书先育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做人。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可是魏老师有着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他能够理解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从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独特的“惩罚”孩子的方式,让学生用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那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提高。他的心里时刻都装着学生,学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教育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学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啊,我们要帮孩子纠正错误,惩罚孩子都要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更何况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当然不是呆板地罚抄课文或词语)。“犯错误,做好事”学生犯了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犯错误,写说明书”帮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的错误;
“犯错误,唱歌”在活动课上,让违纪的、上课迟到的学生唱歌??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很多老师都值得好好地反思。
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如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习高效日、当日事当日毕等具体的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而在我们小学阶段就更应经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学中,为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二、快乐做教育。
书中魏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
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对于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的学生,教育起来可谓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琐事天天记挂在心上,旧的烦恼还没去,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那只会是愁上加愁,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魏书生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且在他文选里《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也体现了这点。其实,反观自己,与魏书生老师相比,我们的办公条件、环境要比他优越,时间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许多,但我们的工作成绩远不如他,不如他轻松。我想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不好;
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
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
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细致的工作态度魏书生老师一直坚持“以法制班”,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在检查监督系统的保证下贯彻执行,确实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书中摘录了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确实是人人有事做。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事做,细致到班级的粉笔、水桶、每个桌椅上的紧固螺钉都有人管,这是班上固定财产的承包责任制。而且在思想方面、学习方面、纪律斋、体育卫生方面也有专门的负责人,如王磊(负责检查作业,可定期检查,亦可抽查,未完成者立即补上,打水一桶);
赵伟(负责监督不懂装懂的同学,不懂装懂,打水三桶);
宋君(对挨了批评,只顾流眼泪者,每滴眼泪,收)??从这些班规可以看出,魏老师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及容易出现的善,而且制定出这么严格细致的班规,学生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以来,常规怎么能不好?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所以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魏老师建议我们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继续快乐的跳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试图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经验丰富起来,同时轻松快乐起来。
三、做一个善于反思和创新的老师。
魏书生是一个真正在实践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家。他点子多,办法新颖,有实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他敢于做试验,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去克服和改进。教育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推陈出新。
我们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不是一天又一天在做着重复的劳动,工作平淡沉闷,产生的新问题可能还是以前的老毛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想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有方法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调节自身情绪,精神饱满地去上每一堂课。有时,课堂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我总会火冒三丈,读了《教学工作漫谈》后,知道了教师要命令自己先不要发火,设法用巧妙的方法解决突发事件,这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而且会使自己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教师要努力改变自我,塑造良好的形象,拥有较高的素质。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万事即成,面面发展,当你在某一点上发力,擦出火花,你可能就刷亮了别人的眼睛。作为刚刚有一年教龄的我,就更应该在接纳前人的优秀教学手段和思想,不断的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应在工作中认真地学,不断总结-----反思、实践、创新。
读完这本书,我明晰了如何做一个行动上有追求的教师。魏书生不仅是一个理论深厚的老师,更是一个在行动上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的老师,他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但我认为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德育践行方面,他的任何的教学行为都忠于“要教书先育人”这句教育警言,并且他在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这一点是任何理论套套、没有草根基础的伪专家所无法比拟的。
学无止境,教育的魅力也无止境。虽然我并不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之后,我却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育魅力何在。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同是三尺讲台,魏老师却能做得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并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师德成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楷模。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去揣摸: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读魏书生的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动,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畅的笔触、那朴实的语言、那发自内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种深情,一种对教育的深情,一种对学生的深情,一种毫不掩饰的欢乐和幸福,如果问我,这些书让我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它们促进了我的成长。
一、“商量商量”
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做领导的,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做教师的,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人这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是复杂异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
看了魏书生与学生商量的案例后,我也尝试着遇事与学生商量。出乎我的意料,商量这一方法的结果比以往的“独裁制”效果好很多,商量让我拥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们也在的我带动下学会了与彼此商量,处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比较棘手的问题;商量让我获得了很多“捣蛋包”学生的信任,在与他们的商量中他们自己找到了自己进步的起点,看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寻到了自己进步的理由。
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
二、“道德长跑”
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教的学生没有作文本,他也从来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记,领着学生开展“道德长跑”,这条经验实在是值得借鉴的。
关于“道德长跑”,还是魏书生老师论述精辟。他说:“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样一件事,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灵上也逐渐健康起来呢?我觉得写日记就有这种作用,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绝大部分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这便起到了教人爱美的作用。”
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天天要学生写日记却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几乎很少学生可以有时间写教师布臵的日记,而对自己的总结又是必须的,为此,我们班建立了“随意本”,每两个星期让学生对自己本两周的各方面进行总评,肯定自己的努力,承认自己的不足,除此,学生可以在里面自由的书写,内容随意,字数随意。这样我也有时间在这个本子里与学生很好的沟通,与他们探讨学习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以及与家人、同学怎样相处等他们需要指点的问题。慢慢的,我发现,学生的书写内容越来越广,字数越来越多,语言也越来越亲近。我想我会把这个随意本一直延续到他们毕业,这应该可以做为一本最好的同学录,也是他们的成长记录。
三、“心理病历”
魏书生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坚定了一个认识,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动发展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以前,我很少让学生写检查,认为那是徒劳,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去说服教育学生,后来,我效仿魏书生的方法,让学生以病历或作文的形式写检查,让学生对所犯错误进行自主分析、点评,并附之以努力方向,对写的好的还可以全班范读,对其分析能力、文笔大加赞赏,这个方法尊重的学生的人格、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犯错之时不仅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还得到老师的认可,使其在快乐中主动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四、严慈并施
我也深知:“严师出高徒”,所以我对学生也有自己一定的要求,其实,在我家访时、开家长会时,学生家长总是一再叮嘱,对其子女教育要严格些。
“严”是一门学问,它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的;“严”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严”是一种则任,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严”是一道警戒线,它明确划定教师不可逾越的鸿沟;“严”是一种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条不紊;“严”是教师的一颗爱心,它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就没有爱,但是如果严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当一名有爱心、有则任的心“严”师,我们的“严”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徒”。读魏书生的书,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我敢说,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个人魅力也不同,读他的书,让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给予每一位学生的关怀是永远值得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学习和效仿的,这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书,总是给人许多的启迪和感悟。我们真正要做的,绝非只是感悟而已。教育,单靠魏书生老师一个人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但愿做为教师的我们都能够多读一些书,让更多的人从书中受益,更让我们的学生受益!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且实用。读了这本书,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学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通过对“漫谈”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有这样两点体会:
1、班主任权利无限小,责任无限大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纽带,班主任的工作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败;
班主任的工作决定着学生的命运,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迁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不管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学生,可以说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做班主任也好,做老师也罢,但求问心无愧。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力争干好,用心了,干不好也无可厚非。不妨记住这样一句话,借用姚明的队友肖恩巴蒂尔为匹克代言的广告语:我相信,梦想不是空谈!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我相信,汗水能换来喝彩!ICanplay!我觉得班主任心中应有这样一种理念: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2、调整心情,痛并快乐着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非常辛苦,各位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感受:做老师不容易,做班主任难,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更难。很多时候,我们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好,但他们却不领情。就像老师对学生说,我的眼里只有你,而学生却说,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到最后老师总感叹:我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有时候我也问自己,干班主任究竟为了什么,到底值不值?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觉得班主任工作也很幸运,因为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才是他们真正的老师,尤其是毕业后,他们时刻想着的是对他们一生有影响的班主任老师。去年毕业的学生,时常给我发短信或打电话联系,谈心情,送祝福。其中有女生,有男生;
当然这些同学也可能会与其他科任老师联系,但至少她还记得班主任,记得所谓的“亲老师”,回头想想他们的温柔,还有什么不能接受,俗话说的好知足常乐,就知足吧。衷心希望我们都能有这样一种心情去面对工作: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同是三尺讲台,魏老师却能做得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并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师德成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楷模。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去揣摸: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读魏书生的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动,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畅的笔触、那朴实的语言、那发自内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种深情,一种对教育的深情,一种对学生的深情,一种毫不掩饰的欢乐和幸福,如果问我,这些书让我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它们促进了我的成长。
一、“商量商量”
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做领导的,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做教师的,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人这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是复杂异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
看了魏书生与学生商量的案例后,我也尝试着遇事与学生商量。出乎我的意料,商量这一方法的结果比以往的“独裁制”效果好很多,商量让我拥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们也在的我带动下学会了与彼此商量,处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比较棘手的问题;
商量让我获得了很多“捣蛋包”学生的信任,在与他们的商量中他们自己找到了自己进步的起点,看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寻到了自己进步的理由。
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
二、“道德长跑”
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教的学生没有作文本,他也从来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记,领着学生开展“道德长跑”,这条经验实在是值得借鉴的。
关于“道德长跑”,还是魏书生老师论述精辟。他说:“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样一件事,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灵上也逐渐健康起来呢?我觉得写日记就有这种作用,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绝大部分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这便起到了教人爱美的作用。”
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天天要学生写日记却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几乎很少学生可以有时间写教师布置的日记,而对自己的总结又是必须的,为此,我们班建立了“随意本”,每两个星期让学生对自己本两周的各方面进行总评,肯定自己的努力,承认自己的不足,除此,学生可以在里面自由的书写,内容随意,字数随意。这样我也有时间在这个本子里与学生很好的沟通,与他们探讨学习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以及与家人、同学怎样相处等他们需要指点的问题。慢慢的,我发现,学生的书写内容越来越广,字数越来越多,语言也越来越亲近。我想我会把这个随意本一直延续到他们毕业,这应该可以做为一本最好的同学录,也是他们的成长记录。
三、“心理病历”
魏书生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坚定了一个认识,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动发展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以前,我很少让学生写检查,认为那是徒劳,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去说服教育学生,后来,我效仿魏书生的方法,让学生以病历或作文的形式写检查,让学生对所犯错误进行自主分析、点评,并附之以努力方向,对写的好的还可以全班范读,对其分析能力、文笔大加赞赏,这个方法尊重的学生的人格、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犯错之时不仅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还得到老师的认可,使其在快乐中主动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四、严慈并施
我也深知:“严师出高徒”,所以我对学生也有自己一定的要求,其实,在我家访时、开家长会时,学生家长总是一再叮嘱,对其子女教育要严格些。
“严”是一门学问,它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的;
“严”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
“严”是一种则任,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严”是一道警戒线,它明确划定教师不可逾越的鸿沟;
“严”是一种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条不紊;
“严”是教师的一颗爱心,它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就没有爱,但是如果严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当一名有爱心、有则任的心“严”师,我们的“严”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徒”。读魏书生的书,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我敢说,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个人魅力也不同,读他的书,让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给予每一位学生的关怀是永远值得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学习和效仿的,这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书,总是给人许多的启迪和感悟。我们真正要做的,绝非只是感悟而已。教育,单靠魏书生老师一个人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但愿做为教师的我们都能够多读一些书,让更多的人从书中受益,更让我们的学生受益!
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他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学生是学校进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如何,主要是靠班主任工作。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的的教学质量依赖于班主任工作。同时它也是特别考验人的工作能力的事情。因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我自从教开始至今,担任班主任已经有5、6年之久了。虽然也在不断地摸索,请教。但是进步不是很突出,对很多事情还是比较困惑。这学期,学校给了机会让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完后,让我豁然开朗,觉得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答案,也打开了我心中不少心结。增强了我对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信心。下面跟大家分享下。
“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我傻眼了。我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是去改变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人做事的习惯。应该用中学生规则对他们严格要求。以达到学习好行为好品德好的学生。但是当我看完整章,却觉得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并且被他的智慧所折服。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当代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而满足。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班主任不是来改造学生的,而是来帮助学生来实现他们的发展的,协助学生让他们朝着正确的路走,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因此需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等,充分给予尊重,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循序渐进的积极的引导。要从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耐心地给与建议。充分地予以尊重和信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这样做得目的,不是因为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而是作为学生,做为社会的人的他(她)自己应该这么做,是为了他(她)更好学习和生活的"。
今后,我要经常拿出这本书来细细品味,我相信,它是我班主任工作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同是三尺讲台,魏老师却能做得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并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师德成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楷模。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去揣摸: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读魏书生的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动,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畅的笔触、那朴实的语言、那发自内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种深情,一种对教育的深情,一种对学生的深情,一种毫不掩饰的欢乐和幸福,如果问我,这些书让我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它们促进了我的成长。
一、“商量商量”
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做领导的,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做教师的,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人这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是复杂异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
看了魏书生与学生商量的案例后,我也尝试着遇事与学生商量。出乎我的意料,商量这一方法的结果比以往的“独裁制”效果好很多,商量让我拥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们也在的我带动下学会了与彼此商量,处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比较棘手的问题;商量让我获得了很多“捣蛋包”学生的信任,在与他们的商量中他们自己找到了自己进步的起点,看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寻到了自己进步的理由。
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
二、“道德长跑”
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教的学生没有作文本,他也从来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记,领着学生开展“道德长跑”,这条经验实在是值得借鉴的。
关于“道德长跑”,还是魏书生老师论述精辟。他说:“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样一件事,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灵上也逐渐健康起来呢?我觉得写日记就有这种作用,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绝大部分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这便起到了教人爱美的作用。”
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天天要学生写日记却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几乎很少学生可以有时间写教师布臵的日记,而对自己的总结又是必须的,为此,我们班建立了“随意本”,每两个星期让学生对自己本两周的各方面进行总评,肯定自己的努力,承认自己的不足,除此,学生可以在里面自由的书写,内容随意,字数随意。这样我也有时间在这个本子里与学生很好的沟通,与他们探讨学习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以及与家人、同学怎样相处等他们需要指点的问题。慢慢的,我发现,学生的书写内容越来越广,字数越来越多,语言也越来越亲近。我想我会把这个随意本一直延续到他们毕业,这应该可以做为一本最好的同学录,也是他们的成长记录。
三、“心理病历”
魏书生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坚定了一个认识,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动发展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以前,我很少让学生写检查,认为那是徒劳,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去说服教育学生,后来,我效仿魏书生的方法,让学生以病历或作文的形式写检查,让学生对所犯错误进行自主分析、点评,并附之以努力方向,对写的好的还可以全班范读,对其分析能力、文笔大加赞赏,这个方法尊重的学生的人格、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犯错之时不仅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还得到老师的认可,使其在快乐中主动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四、严慈并施
我也深知:“严师出高徒”,所以我对学生也有自己一定的要求,其实,在我家访时、开家长会时,学生家长总是一再叮嘱,对其子女教育要严格些。
“严”是一门学问,它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的;“严”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严”是一种则任,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严”是一道警戒线,它明确划定教师不可逾越的鸿沟;“严”是一种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条不紊;“严”是教师的一颗爱心,它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就没有爱,但是如果严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当一名有爱心、有则任的心“严”师,我们的“严”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徒”。读魏书生的书,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我敢说,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个人魅力也不同,读他的书,让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给予每一位学生的关怀是永远值得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学习和效仿的,这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书,总是给人许多的启迪和感悟。我们真正要做的,绝非只是感悟而已。教育,单靠魏书生老师一个人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但愿做为教师的我们都能够多读一些书,让更多的人从书中受益,更让我们的学生受益!
早就听说过,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让我走进了魏书生的世界,翻开书的每一页都是收获,学习书中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快乐。读着魏老师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看到了魏老师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他以骄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虽然说魏老师的有此做法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很适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读了以后,我由衷地感到魏书生真不愧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这也让我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其一,用爱心教育学生。
魏老师有着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他能够理解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从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独特的“惩罚”孩子的方式,就像用做好事来改正错误。对此,我也有了一些体会,我班有个经常不按时完成做业的学生,对他,我没有过份的批评,只是告诉他,最近班上的卫生太差了,请他协助管理卫生。结果,他每天早早到校,对班内卫生做一个检查,不过关的地方亲自出马,正因为他的努力,我们的卫生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我表扬了他。奇怪的事儿发生了,他的作业也按时交了,这是不是说明他能够做到自律了?是不是有了一份责任感?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用了声东击西的方式,既惩罚了学生,又让他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魏老师的心里时刻都装着学生,学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教育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学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新型人才,如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习高效日、当日事当日毕等具体的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在此,我也学习运用了一些,例如,我也曾让学生制定一些计划,既有周计划,又有月计划,更有学期计划。也就是说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应经常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学中,为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其二、在快乐中做教育。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
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对于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的学生,教育起来可谓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琐事天天记挂在心上,旧的烦恼还没去,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那只会是愁上加愁,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
尤其是我们今年所遇到的这一特殊学情,学生特别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在课堂上就是不出声,这可急坏了我们几个年经教师,一下课,我们就凑在一起想方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死气沉沉的状态,最终,我们决定巧用魏老师的一些方法,那就是——犯错误唱歌,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知识比赛,或是整排间的比赛,输的小组进行惩罚,那就是唱歌。
这种方法,我在课堂上也用过,那就是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往往读一遍就没兴趣读第二遍了,其实对内容是一知半解,在新授课上并不能
出现很好的反映,不能高效的完成课堂任务,对此,我在新授以前,对课文的朗读质量进行提高,就是进行整排间的比赛,一排间自由分工,但是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如果出现反复读、添字、漏字现象,视为错读,总评出出错最多的一排,进行唱歌,做为惩罚。针对他们的心理:宁可多用功,多读几遍,也不课堂上唱歌的想法。还真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所以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魏老师建议我们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继续快乐的跳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试图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经验丰富起来,同时轻松快乐起来。
其三、还学生自主
21世纪的学校教育,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怎样才能让这一主体真正的去自主学习呢?这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我想情景模拟法也许不错,我在讲《心声》一文中就用到了,在学生读过课文之后,将文章的情景再现,让学生们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也让学生站在老师的位置上体会程老师的想法,这时,学生一改常态,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极其活跃。这对学生多方位的思考,和为人处事都有一定的帮助,既学习了知识,又让他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写错了一个字,学生立即给
我主动的指了出来,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习惯,再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敢于指出老师的过错,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再者,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日本的一所学校流行一种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一时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理。我们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其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魏老师在教学中也从不同层面运用了合作学习,其实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像在《词五首》一课中,我请同学们合作找出,哪几首词意境想近,并理解词文的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流。通过小组交流,所有问
题迎刃而解。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运用合作学习时碰到的“部分学生因依赖别人而导致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这一问题,我们也要“弄清什么情况下合作学习才更有效。”以解决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将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以产生1+1>2的效果。
其五、做一个善于反思和创新的老师。
魏书生是一个真正在实践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家。他点子多,办法新颖,有实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他敢于做试验,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去克服和改进。教育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推陈出新。作为刚刚有几年教龄的我,就更应该在接纳前人的优秀教学手段和思想,不断的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因此,在啃读他的著作的同时,在每次有感悟的时候就写下一点点儿的体会,以备迷茫时得到指引。
学无止境,教育的魅力也无止境。虽然我并不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读了《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之后,我却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育魅力之所在。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我愿做教育界中,一个坚如磐石的耕耘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读书,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们要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堂。今年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带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个“科学”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技巧,要有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读了魏老师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觉得魏老师的许多做法就值得我们仔细得揣摩体会和运用,从他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中我进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确实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会得到,比如课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教学,有时可能还能带动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记得在讲《老王》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然后让学生畅谈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爱的事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时间学生融入了一种爱的氛围之中,课中对文章主题理解也就在不知觉中加深了。在讲《说“屏”》一课时,因为对于“屏”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于是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图片让学生去欣赏,古典精美的屏画学生很感兴趣,对“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陌生的《说“屏” 》一文学生学习也就不再感到那么枯燥了。又如课堂中我们一个夸张的动作,姿态或表情,也能使学生在愉悦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样一句真诚的鼓励,可能会使一个滑入深渊的学生能够回心转意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只要我们细细的揣摩运用,一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个“民主”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智慧,甚至没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然而他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觉得魏书生老师取得成功的最大奥秘就在于他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无论他的班级管理,还是他的课堂教学无不渗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级怎样管理,老师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布臵作业,布臵多少……他都跟学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都能看到学生主动参与的身影。所以我觉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谛,只有民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有所得。这一点我觉得感触比较深,拿布臵作业来说,我认为千篇一律的作业效果并不好,布臵难了吧基础差的不会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学做的没意义,也没动力,因此今年的作业我们都改为各小组安排,我设定一个初步范围,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去安排,但基础内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学可直接完成提升内容,作为我们语文来说作业比较灵活,因此作为成绩突出的同学也可直接进行课外练习或写作练习,这样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督促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各个小组之间阶段性的的评比使每个小组,各
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了压力和动力,感觉效果还是不错。
另外一点值得欣赏的是魏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能力的培养,如在书中提到的观察力,记忆力写作能力及自学能力等等。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书中有两个章节讲到这个内容。确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运用。我认为这与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正大力倡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的运用其实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有很大的帮助。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很陌生,学生显得很无助,再加上学生基础比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预习,学习。更谈不上提问题。学案似乎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也不在意学案的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询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做法,然后我们几个人商量,学生不会预习,我们可以先给他们设计,给他一个拐杖,于是我们就把学案分两部分设计。第一部分是预习指南,这部分包括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文体知识,字词积累,和关于文章整体把握的一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明确,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上也能依据课文来完成。同时在下面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空缺板块,可以填你疑惑的问题,只要有相关的问题就行,虽然问题参差不齐,有时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码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思路和意识,能够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这样不同学生都能有事可做。虽然我们问题的设计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个别学生同学的思维,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状况来说,利可能要大一些,时间长了,习惯形成了我们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
三.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不被社会淘汰。就拿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写下保证书,叫家长。有时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现象。我们不但没有成就一个人才,反而耽误一个人前途。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男生,他头脑很灵活,但贪玩不爱学习,课上做小动作,课下不完成作业,导致成绩很差,家长也被班主任请来了好几次,不但没效果,次数多了,无所谓了,对家长老师的批评也习以为常,甚至还责怪家长为何就是逼迫来上学。家长很无奈,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批评已不是方法,后来我们转变了方法,不批评而是找他交谈,分析厌学的原因,讨论学习的重要性,慢慢转变他对学习的认识,同时给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级任务,树立他在班级中的威信,让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此外,我们也和家长联系,要家长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困难和要求,尽量的去帮助他们而不要一味的压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绪,半学期后,学生有了明显的转变,正所谓书魏老师提到的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会更好。但我们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师的一些做法也很独特。犯了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犯错误,写说明书” “犯错误,唱歌”……但无论是和家长教育还是独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孩子发展前提下进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因为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去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其实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让他们懂得(学会)做人的真正道理,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总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时烦躁起来也不免有点儿牢骚。现在细细地思量,刚开始工作时时面对的压力来自于对工作的一无所知,需要自己通过学习、摸索去适应。而几年后的今天,环境已经不再陌生,工作也摸到了一点儿门道,但是自身的需要,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的需要得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个体没有发展的话就只有被社会淘汰。社会压力、行业压力构成了我们学习奋斗的巨大动力,向更高的难度不断地挑战,不断地战胜“旧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我读魏书生的一点感悟。当然他的精神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从教育生活中去认真领会他。把魏书生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
早就听说过,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让我走进了魏书生的世界,翻开书的每一页都是收获,学习书中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快乐。读着魏老师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看到了魏老师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他以骄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虽然说魏老师的有此做法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很适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读了以后,我由衷地感到魏书生真不愧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这也让我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其一,用爱心教育学生。
魏老师有着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他能够理解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从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独特的“惩罚”孩子的方式,就像用做好事来改正错误。对此,我也有了一些体会,我班有个经常不按时完成做业的学生,对他,我没有过份的批评,只是告诉他,最近班上的卫生太差了,请他协助管理卫生。结果,他每天早早到校,对班内卫生做一个检查,不过关的地方亲自出马,正因为他的努力,我们的卫生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我表扬了他。奇怪的事儿发生了,他的作业也按时交了,这是不是说明他能够做到自律了?是不是有了一份责任感?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用了声东击西的方式,既惩罚了学生,又让他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魏老师的心里时刻都装着学生,学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教育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学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如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习高效日、当日事当日毕等具体的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在此,我也学习运用了一些,例如,我也曾让学生制定一些计划,既有周计划,又有月计划,更有学期计划。也就是说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应经常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学中,为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其二、在快乐中做教育。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对于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的学生,教育起来可谓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琐事天天记挂在心上,旧的烦恼还没去,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那只会是愁上加愁,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
尤其是我们今年所遇到的这一特殊学情,学生特别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在课堂上就是不出声,这可急坏了我们几个年经教师,一下课,我们就凑在一起想方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死气沉沉的状态,最终,我们决定巧用魏老师的一些方法,那就是——犯错误唱歌,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知识比赛,或是整排间的比赛,输的小组进行惩罚,那就是唱歌。
这种方法,我在课堂上也用过,那就是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往往读一遍就没兴趣读第二遍了,其实对内容是一知半解,在新授课上并不能出现很好的反映,不能高效的`完成课堂任务,对此,我在新授以前,对课文的朗读质量进行提高,就是进行整排间的比赛,一排间自由分工,但是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如果出现反复读、添字、漏字现象,视为错读,总评出出错最多的一排,进行唱歌,做为惩罚。针对他们的心理:宁可多用功,多读几遍,也不课堂上唱歌的想法。还真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所以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魏老师建议我们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继续快乐的跳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试图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经验丰富起来,同时轻松快乐起来。
其三、还学生自主
21世纪的学校教育,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怎样才能让这一主体真正的去自主学习呢?这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我想情景模拟法也许不错,我在讲《心声》一文中就用到了,在学生读过课文之后,将文章的情景再现,让学生们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也让学生站在老师的位臵上体会程老师的想法,这时,学生一改常态,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极其活跃。这对学生多方位的思考,和为人处事都有一定的帮助,既学习了知识,又让他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写错了一个字,学生立即给我主动的指了出来,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习惯,再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敢于指出老师的过错,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再者,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日本的一所学校流行一种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一时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理。我们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其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魏老师在教学中也从不同层面运用了合作学习,其实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像在《词五首》一课中,我请同学们合作找出,哪几首词意境想近,并理解词文的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流。通过小组交流,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运用合作学习时碰到的“部分学生因依赖别人而导致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这一问题,我们也要“弄清什么情况下合作学习才更有效。”以解决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将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以产生1+1>2的效果。
其五、做一个善于反思和创新的老师。
魏书生是一个真正在实践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家。他点子多,办法新颖,有实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他敢于做试验,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去克服和改进。教育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推陈出新。作为刚刚有几年教龄的我,就更应该在接纳前人的优秀教学手段和思想,不断的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因此,在啃读他的著作的同时,在每次有感悟的时候就写下一点点儿的体会,以备迷茫时得到指引。
学无止境,教育的魅力也无止境。虽然我并不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读了《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之后,我却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育魅力之所在。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我愿做教育界中,一个坚如磐石的耕耘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天空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们要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堂。今年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带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个“科学”的教师,学会“教”好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技巧,要有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读了魏老师的教育理论之后,我觉得魏老师的许多做法就值得我们仔细得揣摩体会和运用,从他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中我进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确实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会得到,比如课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教学,有时可能还能带动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记得在讲《老王》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然后让学生畅谈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爱的事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时间学生融入了一种爱的氛围之中,课中对文章主题理解也就在不知觉中加深了。在讲《说“屏”》一课时,因为对于“屏”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于是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图片让学生去欣赏,古典精美的屏画学
生很感兴趣,对“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陌生的《说“屏” 》一文学生学习也就不再感到那么枯燥了。又如课堂中我们一个夸张的动作,姿态或表情,也能使学生在愉悦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样一句真诚的鼓励,可能会使一个滑入深渊的学生能够回心转意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只要我们细细的揣摩运用,一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个“民主”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智慧,甚至没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然而他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觉得魏书生老师取得成功的最大奥秘就在于他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无论他的班级管理,还是他的课堂教学无不渗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级怎样管理,老师课堂教什么,怎么教;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布置作业,布置多少……他都跟学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都能看到学生主动参与的身影。所以我觉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谛,只有民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有所得。这一点我觉得感触比较深,拿布置作业来说,我认为千篇一律的作业效果并不好,布置难了吧基础差的不会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学做的没意义,也没动力,因此今年的作业我们都改为各小组安排,我设定一个初步范围,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去安排,但基础内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学可直接完成提升内容,作为我们语文来说作业比较灵活,因此作为成绩突出的同学也可直接进行课外练习或写作练习,这样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督促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各个小组之间阶段性的的评比使每个小组,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了压力和动力,感觉效果还是不错。
另外一点值得欣赏的是魏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能力的培养,如在书中提到的观察力,记忆力写作能力及自学能力等等。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书中有两个章节讲到这个内容。确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运用。我认为这与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正大力倡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的运用其实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有很大的帮助。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很陌生,学生显得很无助,再加上学生基础比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预习,学习。更谈不上提问题。学案似乎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也不在意学案的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询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做法,然后我们几个人商量,学生不会预习,我们可以先给他们设计,给他一个拐杖,于是我们就把学案分两部分设计。第一部分是预习指南,这部分包括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文体知识,字词积累,和关于文章整体把握的一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明确,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上也能依据课文来完成。同时在下面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空缺板块,可以填你疑惑的问题,只要有相关的问题就行,虽然问题参差不齐,有时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码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思路和意识,能够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这样不同学生都能有事可做。虽然我们问题的设计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个别学生同学的思维,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状况来说,利可能要大一些,时间长了,习惯形成了我们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
三、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不被社会淘汰。就拿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写下保证书,叫家长。有时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现象。我们不但没有成就一个人才,反而耽误一个人前途。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男生,他头脑很灵活,但贪玩不爱学习,课上做小动作,课下不完成作业,导致成绩很差,家长也被班主任请来了好几次,不但没效果,次数多了,无所谓了,对家长老师的批评也习以为常,甚至还责怪家长为何就是逼迫来上学。家长很无奈,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批评已不是方法,后来我们转变了方法,不批评而是找他交谈,分析厌学的原因,讨论学习的重要性,慢慢转变他对学习的认识,同时给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级任务,树立他在班级中的威信,让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此外,我们也和家长联系,要家长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困难和要求,尽量的去帮助他们而不要一味的压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绪,半学期后,学生有了明显的转变,正所谓书魏老师提到的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会更好。但我们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师的一些做法也很独特。犯了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犯错误,写说明书” “犯错误,唱歌”……但无论是和家长教育还是独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孩子发展前提下进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因为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去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其实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让他们懂得(学会)做人的真正道理,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总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时烦躁起来也不免有点儿牢骚。现在细细地思量,刚开始工作时时面对的压力来自于对工作的一无所知,需要自己通过学习、摸索去适应。而几年后的今天,环境已经不再陌生,工作也摸到了一点儿门道,但是自身的需要,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的需要得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个体没有发展的话就只有被社会淘汰。社会压力、行业压力构成了我们学习奋斗的巨大动力,向更高的难度不断地挑战,不断地战胜“旧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我读魏书生的一点感悟。当然他的精神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从教育生活中去认真领会他。把魏书生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