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体的教育的心得体会第1篇因为在学习的轨道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我成长的需要,实现了面向个体的教育,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得到了高度的赞誉,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向个体教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因为在学习的轨道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我成长的需要,实现了面向个体的教育,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得到了高度的赞誉,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有价值的花朵,在父母的眼里,他或她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作为一个个孩子的老师,我们却忘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基因,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一致的生长速度和吸收路径,我们却用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课表,一样的时间……去考核、评价、鉴定,在重点初中指标定量的情况下,又用“推荐”和“户籍”来分类。舍弃一个小学教师所不能改变的升学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最大限度的在“我”这个范围内提供给孩子们最大可能的个体教育,我们能做的唯有:学习和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的各种情绪都和一个词一帮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有的时候是让人烦的“熊孩子”,有的时候又是给我惊喜,让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学生。作为一名老师,每日我都应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还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一些他们优秀的学习经验。读书便是最好的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最廉价的学习方式,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一些肤浅的感想。
一、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我非常喜欢书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也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学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装起来就好,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白放手也是一种教育,当然放手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老师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二、学会等待
尽管孩子们的变化不可能日新月异,但却可以从他们细微的变化中发现成长的期冀。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只有把心态调整好,我们才能够回归到教育规律的康庄大道上,走得顺畅自如。
当我看到这一小段话时,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红笔把它划了下来。教育是急不来的。
教育需要小火慢炖:张晓辉是去年新转到我们班的学生,他是既调皮又聪明的孩子,课上总能听到他与众不同的发言,但他的调皮也很让我头疼,课上小动作多、闲话多―――他一个人动起来会让全组同学都学不好,对于他的调皮,我批评过他,罚过他,但效果始终不好,坚持不了几天,毛病依旧再犯。
一次上课,他的毛病又犯了,别人在汇报他不但不认真听,还动手和帮扶对子打着玩,见他这样我很生气,刚要点他的名字训他,可想到每次这样做都不见效果,要想改变他必须改变方式,于是我示意汇报的同学停下,这时他还不知道我已经看见他闹了,还在边说边打,聪明的他可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猛的抬起头看我,这时我正在盯着他看,环顾一下四周,全班同学都在盯着他看,我不吱声,足足坚持了1分钟,他头低下了,我知道他心里肯定知道错了,这时我也没忙着上课,而是轻轻地说:“孩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都愿意听你课上那精彩的发言,说说行吗?”
“老师我不说了,上课再也不闹了。”听他这样说我心里乐开了花,可我仍旧不说话,又过了1分钟,我对全班同学说:“老师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
这时我示意汇报的组长接着汇报,我们的课堂一如往常的进行着。
老师们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对他展开了温暖的攻势。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处于叛逆期的他没有父母的关心,没有朋友,可以想象他有多孤单。老师们先是关心,然后是批评教育。好在他本质上心底还是很善良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恩威并用,他开始能在课堂上坐住了。也不信口开河了。有点进步老师们就赶紧的表扬。到第二个学期开始写作业了,他隔三差五的写几行字,老师们又是一顿夸赞。后来我想了想,我们的学生也不这样吧?
经过将近半年的磨合,管理,现在他不光课堂四十分钟能坐在教室里,作业也能完成。还经常的帮助别的同学。但是性格使然,而他自制自控能力又非常的差,要把他改变成优秀学生,我还需努力。
现在想想,为了这样一个孩子,学校全体老师们付出了多少了的努力和心血!如果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上,那就会收获满满!但是话说回来,也就是在这样一群爱心满满的老师身边,他才这样改变。
三、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
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话都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不言而喻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能有人会说学生天天在学校不就是在读书吗?这里所说的“书”不是指的教科书,而是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内在文化素养的书籍。但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作业太多,任务太重,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认为读书不仅读不出钱来,还是件耗时费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读书的人挣读书人的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为学生读书就是要读好教科书,为什么?因为考试考的是教科书上面的内容。一种功利色彩相当强的学习氛围在全社会没有得到很好的遏止。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挥之不去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在逐渐的丧失阅读的兴趣,也只去进行与分数相关的阅读和学习,可是广泛的阅读,对构建学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学校开展的“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兰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传播中,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我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够多开展这种类型的活动。
四、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四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因为在学习的轨道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我成长的需要,实现了面向个体的教育,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得到了高度的赞誉,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有价值的花朵,在父母的眼里,他或她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作为一个个孩子的老师,我们却忘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基因,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一致的生长速度和吸收路径,我们却用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课表,一样的时间……去考核、评价、鉴定,在重点初中指标定量的情况下,又用“推荐”和“户籍”来分类。舍弃一个小学教师所不能改变的升学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最大限度的在“我”这个范围内提供给孩子们最大可能的个体教育,我们能做的唯有:学习和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的各种情绪都和一个词一帮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有的时候是让人烦的“熊孩子”,有的时候又是给我惊喜,让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学生。作为一名老师,每日我都应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还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一些他们优秀的学习经验。读书便是最好的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最廉价的学习方式,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一些肤浅的感想。
一、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我非常喜欢书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也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学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装起来就好,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白放手也是一种教育,当然放手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老师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二、学会等待
尽管孩子们的变化不可能日新月异,但却可以从他们细微的变化中发现成长的期冀。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只有把心态调整好,我们才能够回归到教育规律的康庄大道上,走得顺畅自如。
当我看到这一小段话时,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红笔把它划了下来。教育是急不来的。
教育需要小火慢炖:张晓辉是去年新转到我们班的学生,他是既调皮又聪明的孩子,课上总能听到他与众不同的发言,但他的调皮也很让我头疼,课上小动作多、闲话多―――他一个人动起来会让全组同学都学不好,对于他的调皮,我批评过他,罚过他,但效果始终不好,坚持不了几天,毛病依旧再犯。
一次上课,他的毛病又犯了,别人在汇报他不但不认真听,还动手和帮扶对子打着玩,见他这样我很生气,刚要点他的名字训他,可想到每次这样做都不见效果,要想改变他必须改变方式,于是我示意汇报的同学停下,这时他还不知道我已经看见他闹了,还在边说边打,聪明的他可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猛的抬起头看我,这时我正在盯着他看,环顾一下四周,全班同学都在盯着他看,我不吱声,足足坚持了1分钟,他头低下了,我知道他心里肯定知道错了,这时我也没忙着上课,而是轻轻地说:“孩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都愿意听你课上那精彩的发言,说说行吗?”
“老师我不说了,上课再也不闹了。”听他这样说我心里乐开了花,可我仍旧不说话,又过了1分钟,我对全班同学说:“老师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
这时我示意汇报的组长接着汇报,我们的课堂一如往常的进行着。
老师们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对他展开了温暖的攻势。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处于叛逆期的他没有父母的关心,没有朋友,可以想象他有多孤单。老师们先是关心,然后是批评教育。好在他本质上心底还是很善良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恩威并用,他开始能在课堂上坐住了。也不信口开河了。有点进步老师们就赶紧的表扬。到第二个学期开始写作业了,他隔三差五的写几行字,老师们又是一顿夸赞。后来我想了想,我们的学生也不这样吧?
经过将近半年的磨合,管理,现在他不光课堂四十分钟能坐在教室里,作业也能完成。还经常的帮助别的同学。但是性格使然,而他自制自控能力又非常的差,要把他改变成优秀学生,我还需努力。
现在想想,为了这样一个孩子,学校全体老师们付出了多少了的努力和心血!如果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上,那就会收获满满!但是话说回来,也就是在这样一群爱心满满的老师身边,他才这样改变。
三、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
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话都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不言而喻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能有人会说学生天天在学校不就是在读书吗?这里所说的“书”不是指的教科书,而是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内在文化素养的书籍。但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作业太多,任务太重,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认为读书不仅读不出钱来,还是件耗时费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读书的人挣读书人的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为学生读书就是要读好教科书,为什么?因为考试考的是教科书上面的内容。一种功利色彩相当强的学习氛围在全社会没有得到很好的遏止。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挥之不去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在逐渐的丧失阅读的兴趣,也只去进行与分数相关的阅读和学习,可是广泛的阅读,对构建学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学校开展的“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兰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传播中,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我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够多开展这种类型的活动。
四、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四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因为在学习的轨道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我成长的需要,实现了面向个体的教育,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得到了高度的赞誉,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有价值的花朵,在父母的眼里,他或她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作为一个个孩子的老师,我们却忘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基因,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一致的生长速度和吸收路径,我们却用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课表,一样的时间……去考核、评价、鉴定,在重点初中指标定量的情况下,又用“推荐”和“户籍”来分类。舍弃一个小学教师所不能改变的升学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最大限度的在“我”这个范围内提供给孩子们最大可能的个体教育,我们能做的唯有:学习和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的各种情绪都和一个词一帮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有的时候是让人烦的“熊孩子”,有的时候又是给我惊喜,让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学生。作为一名老师,每日我都应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还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一些他们优秀的学习经验。读书便是最好的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最廉价的学习方式,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一些肤浅的感想。
一、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我非常喜欢书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也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学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装起来就好,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白放手也是一种教育,当然放手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老师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二、学会等待
尽管孩子们的变化不可能日新月异,但却可以从他们细微的变化中发现成长的期冀。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只有把心态调整好,我们才能够回归到教育规律的康庄大道上,走得顺畅自如。
当我看到这一小段话时,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红笔把它划了下来。教育是急不来的。
教育需要小火慢炖:张晓辉是去年新转到我们班的学生,他是既调皮又聪明的孩子,课上总能听到他与众不同的发言,但他的调皮也很让我头疼,课上小动作多、闲话多―――他一个人动起来会让全组同学都学不好,对于他的调皮,我批评过他,罚过他,但效果始终不好,坚持不了几天,毛病依旧再犯。
一次上课,他的毛病又犯了,别人在汇报他不但不认真听,还动手和帮扶对子打着玩,见他这样我很生气,刚要点他的名字训他,可想到每次这样做都不见效果,要想改变他必须改变方式,于是我示意汇报的同学停下,这时他还不知道我已经看见他闹了,还在边说边打,聪明的他可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猛的抬起头看我,这时我正在盯着他看,环顾一下四周,全班同学都在盯着他看,我不吱声,足足坚持了1分钟,他头低下了,我知道他心里肯定知道错了,这时我也没忙着上课,而是轻轻地说:“孩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都愿意听你课上那精彩的发言,说说行吗?”
“老师我不说了,上课再也不闹了。”听他这样说我心里乐开了花,可我仍旧不说话,又过了1分钟,我对全班同学说:“老师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
这时我示意汇报的组长接着汇报,我们的课堂一如往常的"进行着。
老师们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对他展开了温暖的攻势。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处于叛逆期的他没有父母的关心,没有朋友,可以想象他有多孤单。老师们先是关心,然后是批评教育。好在他本质上心底还是很善良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恩威并用,他开始能在课堂上坐住了。也不信口开河了。有点进步老师们就赶紧的表扬。到第二个学期开始写作业了,他隔三差五的写几行字,老师们又是一顿夸赞。后来我想了想,我们的学生也不这样吧?
经过将近半年的磨合,管理,现在他不光课堂四十分钟能坐在教室里,作业也能完成。还经常的帮助别的同学。但是性格使然,而他自制自控能力又非常的差,要把他改变成优秀学生,我还需努力。
现在想想,为了这样一个孩子,学校全体老师们付出了多少了的努力和心血!如果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上,那就会收获满满!但是话说回来,也就是在这样一群爱心满满的老师身边,他才这样改变。
三、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
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话都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不言而喻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能有人会说学生天天在学校不就是在读书吗?这里所说的“书”不是指的教科书,而是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内在文化素养的书籍。但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作业太多,任务太重,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认为读书不仅读不出钱来,还是件耗时费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读书的人挣读书人的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为学生读书就是要读好教科书,为什么?因为考试考的是教科书上面的内容。一种功利色彩相当强的学习氛围在全社会没有得到很好的遏止。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挥之不去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在逐渐的丧失阅读的兴趣,也只去进行与分数相关的阅读和学习,可是广泛的阅读,对构建学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学校开展的“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兰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传播中,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我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够多开展这种类型的活动。
四、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四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今年9月份新入学的高一新生会与以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是将是参加河南省新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即便是教师,面对迎面而来的新高考心中也有一些打鼓。虽然听到不少消息,但总是缺少具体的参考。恰逢此时读到了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让茫然与忐忑的心中多了一份希冀。
在我读来,十一学校像极了帕夫雷什中学。那种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确立的氛围是如此的相似。这种氛围常常会激发出纯粹的“教书育人”的情感,以至于看着书便不由自主的想象:如果我就在这样一所学校里任教或者是这里的一名学生,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同时我也期待着十一中向着这个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能拨动我的心弦,引起我的思考。其中有一篇《少一些抽签,多一些选择》是让我感触比较深的。原因在于我自己就经常这么做,而且由于好操作、对每一个人机会均等,一直以来都被我奉为圭臬。慢慢的我的学生们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而我自己的思考也就到此为止了,从没有想过要继续往下再走一步。而读完文章,则像是受了当头一棒。虽不是体无完肤,但确实相去甚远。在简单、直接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在传递“听天由命”的意识?有没有错失了教育的机会?有没有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方式?这些都将成为我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如果不是阅读,那么我可能还在那个沾沾自喜的状态。也是阅读让我有了和更高境界的人对话的可能。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走班制的前提下,十一学校4000余名学生就有4000余张课表,构成1400多个教学课堂,这其中甚至包含了马术。这不只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的问题,更是能力问题。这不得不让我感慨,环境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是我无法想象的。
我们每一阶段的努力其实不必等到将来好多年后再显示出差别,在下一个阶段就会显现。今年焦作市有科协组织的高校夏令营,去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参加。名额有限自然是择优而取。这就是高中阶段的努力程度带来的差别。对应的,听说省实验马上要选拔参加清华、北大夏令营的学生,你看,初中的努力在高中也体现了,只有初中足够优秀的人才能进这个学校,才能去争取这样的机会。
不必怨天由人,不必自怨自艾,努力奋斗,至少我们都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今天下午参加了追寻组的第三次集体研修,我向大家汇报了近期工作学习的收获,下面与大家分享读完《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感受。近日认真阅读了李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收获颇丰。
该书共分为11个专题,近百篇短文。文章都不长,多者不到三页,大部分为千字文。但一个个小案例反映了李校长的智慧,感受到作为教育家的李校长的教育情怀、敬佩于他的超前意识和善于作为。
感受比较深、觉得可以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
管理过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没有自由空间的环境里,我们会丧失很多教育机会。一旦放手,校园里的教育机会随处可见。而管理的缰绳一旦勒紧,教育便无从下手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对真实的学生。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东西可能是错误的,但恰恰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机会。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机会”就是教育的抓手、教育的切入点。李校长认为,我们天天盯着孩子,不让他们发生问题,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都向社会,就把这些祸根留给未来。当然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教育智慧的利剑。
二、不见树木,只见森林。我们通过几年的教育把本来或多或少闪烁着些许个性亮光的孩子改造的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太看重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忘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书里有一句特别直白的话:这棵树与那棵树并不一样。我们没有权利通过竞争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我们的职业操守不允许我们只会欣赏松涛、呵护白桦。造就一种新的学校生态,让百花争艳、百舸争流,让乌龟和兔子各显风流。
三、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本义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跑道。如果我们能够多开发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就可以给更多的孩子开辟适合自己奔跑的跑道,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现的更加明显。
四、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地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
五、管理学生学习。许多老师从内心深处认为,课堂是老师的时间,课后时间才属于学生。于是讲台上老师将得淋漓尽致,教室里的学生却兴趣索然。仔细分析下来,好多课外作业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六、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关注教师关于课堂设计的讨论、关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美国同行的“走课”,到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上、有目的无目的地走一走、看一看,在每一间教室里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
七、亲近教材。现行的教材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尤其突出的是教材的编写思想还没有真正站到学生的立场上。这个本来是给学生用的教材,可一到关键时刻,便将学生特别渴望知道的或特别详尽介绍的内容藏了起来。教材内容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辅导材料。(高一政治货币、价值等)。所以我们要编写不放弃教材、又更多的站在学生角度的学案。
八、教育学是关系学。如果学生不喜欢您,他就不会相信你。如果他不相信你,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标都是子虚乌有。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导方在教师,但判定师生关系质量的权利却在学生手上。只有学生认为你和他关系很好的时候,才是真实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如此的状态下你,真正教育才会发生。
九、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他”。
十、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真正的领导力产生于服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当我们用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成为我们的追随者,在我们身上才可以产生领导力。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成为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我们的学校才算得上是一个领导型组织。
十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教师评价的十大指标,帮助老师形成职业成就感的同时,给出老师明确的整改方向。
十二、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理解大家对于改革的畏难情绪。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